近年来,由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向文学回归,改编自优秀文学作品的影视剧越来越多,除了小说之外,也有些微短剧尝试把改编对象瞄准了散文。
近日,南都记者获悉,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作品《我的阿勒泰》的迷你剧取得发行许可证,这也意味着该剧通过了审核,离播出又进了一步。据悉,《我的阿勒泰》由爱奇艺出品,滕丛丛执导,马伊琍、周依然、于适领衔主演,黄晓娟、蒋奇明、闫佩伦主演。剧未播先火,过审领证的消息一出随即便冲上微博热搜榜。很多读者很好奇,散文将如何被拍成电视剧?
为此,记者约访了几位文化圈的朋友,和他们一起聊了聊“散文何以能变为剧”的故事。
1
好散文也是好故事,好故事也是好剧
能成剧得先有故事,而且还必须是不可多得的好故事。
“好的散文,其实本身就是很好的故事。”出版人爱妮说,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散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得益于它用优美的文字带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散文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领域。其实早在我国电影发端之初,中国导演就热衷将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改编成电影,而且这些改编有不少已经成为了经典之作,比如张艺谋执导的《边城》就是根据沈从文的散文创作而成的,通过张曼玉、梁朝伟的演绎,将爱情、生活和命运的故事刻画得入木三分,既有散文的意境,一样故事感十足,是非常了不起的经典影片,再比如电影《鬼子来了》改编自亦舒的散文《上海生活》,其实《我不是药神》也改编自散文作品。例子不胜枚举,而且经典繁多。
关于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她以细腻明亮的笔触,全景式记录北疆边地的美好闪光时刻:偏远寂静的阿克哈拉村,缓慢而永恒的喀吾图,以及沙依横布拉克的夏牧场……无一不让人印象深刻。她用诗歌一样的语言讲故事,又用讲故事的形式写散文,写出了大自然的秀丽,也写出了韵律之美;写出了人的彷徨,也写出了生活的静谧。
俞敏洪说,他在读李娟的那篇《冬牧场》时正好看到因为暴风雪天气冬牧场的牛羊被困的消息,印象十分深刻。他说:“正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去体验生活,所以必须有人帮着体验,并且把这种体验给写出来,而李娟恰恰就做了这么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而作家在散文中刻画的这种非常人能拥有的体验,成了影视剧改编的原始动力,是为影视艺术家们创作的初心。
爱妮说,散文是怎么得来的?透过中国文学史,你会发现,它其实是诗词的延展,是当代人的诗文言志方式。古时文人士者借诗歌来抒发感怀,记录少年得志或壮志未酬,记录爱满人间,或衣食住行的游弋之趣,其实散文之于当代人的意义也是如此。它起始于想要表达的欲望,起始于言志的渴望。“文艺是人的文艺。我们生而为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或者说当代读书人,心有熊熊篝火,有理想有抱负而未能找到很好的安放方式,人就容易涌现倾诉欲和表达欲,散文由此而来。而当散文变成了电视剧,走入荧屏,实际上影像借用的也是这种‘以文言志’的情绪。文学也好,影视也好,其实都是相通的。大家都希望在其中看到和体验到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故事,这可能也是《我的阿勒泰》之于当下的意义。”
2
好的共情力也是好剧的重要加持
好故事是根植于怎样的土壤长出来的,也很重要。人们渴望借短剧消遣休闲,自然不喜欢看太沉重的大故事,更喜欢小清新的小故事,以及赏心悦目的风景画卷。众所周知,李娟是新疆地区绽放出的文坛烈花,一直以来,她热衷书写平易而奇崛的新疆风情,为读者们展现了新疆的大美风光。
在李娟的这本散文《我的阿勒泰》一书中,18岁到20出头的青年刚刚过完自己的少年时光,好像还未完全明了“长大是怎么回事”,就要以新的角色和视角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少年变青年,阿克哈拉村的乡间山野也跟着变得不一样了,他在书中遇到了很多不同的邻人:河边洗马的少年、巴哈提的小儿子“恩怨”、热情的姑娘古贝、赛马小冠军、乡村舞会上的漂亮年轻人,还有邻居比加玛丽……边地之异在他与不同人的交集中有了清晰的轮廓。
而开杂货铺,当小裁缝,帮往来的牧民车衣裙,去大山身处采野生木耳,这些经验都丰富了人们对于边地的印象。不久之前,董宇辉还在“与辉同行”的直播中重新推荐了这本书,就回顾了上山“捡木耳”的故事,引来了大批粉丝对大自然、对阿勒泰的向往。
“虽然《我的阿勒泰》是一本散文集,但它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和丰富幽默的情节,尤其游牧精神所传达出来的松弛感恰是当下人最需要,最契合时下年轻人的精神需要。”越秀区作协副主席,也是资深出版人李远谋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李娟细碎、平凡的语言中照见的是纯美、浩渺的天地。她的文字很有共情力,从很多细碎平淡的文字里折射出她个人的人格特点,总得来说,很有感染力,共情力和感染恰恰是目前影视剧最需要的。”
时下正值微短剧热潮,李远谋非常好看微短剧这个赛道,但他也表示,自己并不希望所有的短剧都以撒狗血的方式吸引眼球,他希望《我的阿勒泰》的改编能为微短剧带来新方向,也许真正好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成为微短剧的内容源泉。
他说,这是《我的阿勒泰》与别处不同的地方。它让人返璞归自然,看到了春天温暖的帐篷,夏季月朗星辰满天的时刻,牧场上传来阿肯弹唱会的欢歌之声,而阿勒泰的冬天和别处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一样有皑皑的白雪和漫漫回家路,“恰是这些具有疗愈作用的场景,才是新赛道真正需要引以重视的地方,有文化力才有张力,这是所有做内容传播工作者需要遵循的法则,传播正向积极有能量感、暖人心的东西,才有可持续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所有的浮夸与荼蘼都是暂时的,要长久还是需要有核心的内容竞争力,能带给别人特定体验感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又是得天独厚,难以复制的,故事是一方面,自然风光也是一方面,同时心胸、心情、心境这些代表了共情力的东西也是很重要的加持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 实习生 朱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