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周处除三害》挺火,关于“周处”是谁,也有不少人讨论。

从题材上来说,它不是讲述江湖儿女的黑帮片,也不是惩恶扬善的警匪片,或许连犯罪片都算不上,从观感上它更像是一部缝合了多种元素的公路童话故事。

不少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是因为其他观众分享的“尺度贼大”而走进电影院的。在《周处除三害》上映前的宣发中,“大尺度”一度成为了这部影片最大的卖点。在电影上映后,“爽”也成为词汇匮乏的观众的统一口径。

“爽就够了”,真的如此么?

《周处除三害》到底是个什么电影?-风君娱乐新闻

电影《周处除三害》 图/电影周处除三害官方微博

“爽了,但不太爽”

尺度大,自然可以获得“爽”感。拳拳到肉、刀刀见血、枪枪爆头,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很容易激发人类原始的“冲动”,从而产生快感。

同样,观众渴望看“大尺度”影片的心态,是可以被共情的,在不少观众认知中,能产生快感的影片,才值得自己花一张电影票。

但对于“尺度”的标准,每个观众并不相同,有些观众只要见血就认为是尺度大,见了好多血,就是“尺度贼大”。

如果按照这部分观众的定义,《周处除三害》无疑是个“尺度贼大”的影片。但从普通观影的角度上来看,《周处除三害》的尺度并不算大。

论血腥,赶不上《红海行动》、论骇人,或许也赶不上《孤注一掷》,《周处除三害》中枪枪爆头是有,头皮蹭墙也是有,香炉扎眼也有,裸露后背也有,但要说这片子尺度有多大,并没有。

事实上,真正的“尺度”,并不是视听上的简单刺激,而是内在和深刻的回味。明显可以看得出,导演黄精甫套用一个出自《晋书》中的典故,是希望探讨善恶,片中的三大恶人尊者、香港仔和主角陈桂林,分别代表着佛教中的“贪、嗔、痴”。

电影故事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很简单,阮经天饰演的通缉犯陈桂林看到自己在通缉令上位列“榜三”,决定整死“榜一”和“榜二”两名大哥扬名立万。电影试图讲述一个“痴”杀掉“贪”与“嗔”后,最终觉醒后,心中的恶得以清除的故事。

但从电影的呈现上来看,部分人物动机,看上去仅仅是为最终的杀戮结局而服务,缺乏了不少合理性,情节上也很难经得住推敲。

第一场戏中,陈桂林穿越黑帮大佬的葬礼,去干掉黑帮二佬,全身而退,合理么?不合理,但可以理解。

陈桂林在干掉黑帮二佬后,和一众警察展开城市内跑酷和马拉松比赛,最后和警察陈灰单挑,被陈桂林用香炉扎瞎眼睛之后,陈灰居然掏枪了?随着一阵“PiaPiaPia”,主角陈桂林顺利逃脱。合理么?不太合理,也不太好理解。

结尾时,当陈桂林除掉“两害”后,主动打电话和陈灰自首,最后死刑前,只剩一只眼的陈灰竟然和陈桂林惺惺相惜了起来,两个人还有一段暧昧的表情戏。合理么?完全不合理,也完全不能理解。

《周处除三害》到底是个什么电影?-风君娱乐新闻

演员李李仁饰演陈灰 图/电影周处除三害官方微博

全片看完,观众疑惑,陈灰这个角色到底是干嘛来的啊!

但对于部分观众来说,这些都不影响观看,毕竟“爽”就够了,足见观众有多么需要“爽”。

最大赢家

如果说《周处除三害》成功了,主演阮经天应该可以占80%的功劳,正是因为他的表演,减弱了观众因为人物关系和故事结构不严谨带来的迟疑。

陈桂林像是一个为阮经天量身打造的角色,以至于看完电影之后,很难想象其他任何一张面孔出演陈桂林的合理性。

在设定中,陈桂林是“痴”,“痴”的劲头并不好拿捏,往左一点就是“蠢”,往右一点就是“疯”。

事实上在影视作品中,饰演“蠢”和“疯”会采用大量极致性的表演,处理上反而简单,而中间的“痴”则很难。

陈桂林是个通缉犯,也是个杀人犯,但他心性迷惑、愚昧无知甚至还有自我怀疑,但这仍不是“痴”,还需要加料,需要一点点“天真”,或许还需要一点点“纯真”,这正是阮经天做到的。

说到阮经天在《周处除三害》中的表演,很多观众会谈起最后在礼堂中的“世界名画”。但事实上,终结香港仔时的那一场戏则更令人印象深刻,面对比自己更心狠手辣的对手,陈桂林甚至像野兽一般扑咬对手的嘴唇。

“露出獠牙,是最原始的表达。”这个段落据说是阮经天提出来加进去的,他认为“当没有受到多高深教育的时候,学会的第一种反抗就是撕咬”。这恰恰符合了逃亡多年,远离社会后,陈桂林孤狼般的反应。

《周处除三害》到底是个什么电影?-风君娱乐新闻

阮经天饰演陈桂林 图/电影周处除三害官方微博

阮经天出演的陈桂林,神似一条被主人遗弃的德牧,定住时尽显呆萌,但一旦心中萌生出了某种指令,便会开启撕咬模式,切换的过程丝滑平顺,破衣烂衫和乱发胡须,也加重了视觉上毛茸茸的观感。他不是穷凶极恶,也不是矫揉造作。

一名男演员,如果被冠以“帅气”的头衔,很有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受众,而当他出演过一系列偶像片后,他或许会永远失去那一部分受众。同样,如果一名男演员被冠以“变态”的头衔,他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扭转形象。但“帅气的变态”,看上去就很容易被接受了。

有人说贾玲自导自演的《热辣滚烫》,让人看到了贾玲追求目标的决心和渴望。那阮经天在《周处除三害》中则是塑造了一个更极端的“追求自我”的故事,但演别人终究是要比演自己困难得多。

聪明的档期

《周处除三害》去年在中国台湾上映后最终票房500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1100万元),片方表示已经回本了。

不知道是不是片中香港仔的人设太过糟糕,《周处除三害》在香港的票房并不理想,口碑也是两极分化。但至少可以证明“大尺度”这三个字,在香港不卖座。

反观内地票房,《周处除三害》已经成为了春节档后最大的爆款,上映5天,票房已经突破1.6亿元,仍在持续走高。再加上卖给网飞的版权,小成本制作的《周处除三害》在商业上已经是妥妥的成功了。

社交媒体中一个高分点评是,“看完《周处除三害》,感觉春节档的电影都像是小学生作业。”更有观众表示,如果《周处除三害》在春节档上映,或许可以和《热辣滚烫》掰掰腕子。

但这种观点有点昏头,《周处除三害》在内地的票房之所以看上去不错,除了电影本身是及格线以上作品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选对了档期,没有在合家欢的氛围内凑热闹,不然大概率最终会落得与《红毯先生》《我们一起摇太阳》一样的下场。正是因为春节档之后的疲软,凸显了《周处除三害》的价值。

而“真爽”“尺度真大”的营销方式,也确实证明了观众真买账。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低质量影片,标榜着自己“尺度贼大”混进档期里“骗吃骗喝”,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周处除三害》开的坏头。

虽然还有不少毛刺,但《周处除三害》仍然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无论是对于期待“大尺度”还是期待好作品的观众来说,买票观影都不会感到太遗憾,比起一些票房很高却质量很低的作品,《周处除三害》的“被诈骗感”并不高。

如果说《周处除三害》的成功阮经天占了80%的功劳,剩下的20%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立音乐人郑宜农的。

《周处除三害》到底是个什么电影?-风君娱乐新闻

《周处除三害》官方宣传海报 图/电影《周处除三害》官方微博

她的那首《新造的人》,在影片“最爽”的礼堂中的那几次循环,确实起到了耳虫的效果。以至于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几个小时后,脑子里还都是那句:

“你看,它白色的翅膀,耀眼而无瑕;我们,平凡的灵魂,紧紧跟随不需多想……”

作者:吉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