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清朝五品蓝翎是什么官
清宫戏看多了,会觉得五品官的级别不高。
看清宫戏,都是皇帝王爷将军们乱斗。这些人,不是超品,也是一品大员。所以,再看题主说的五品官,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个小喽啰。
事实相反,在清朝,一个地级市市长才是从四品官。
十年寒窗苦读,考上状元,也只能分配一个翰林院修撰的官,只有从六品!例如:著名的帝师翁同龢,在咸丰六年(1856年)获得殿试一甲一名,给的官位就是“修撰”,从六品!其他入翰林院的学子,一般是编修,只是正七品官职。
别嫌弃小,一甲开外的人还当不上呢。特别受待见的,能给个六部主事,也才到正六品,这种情况很少。如果被下放到地方,能给个7品的“县视学”就算烧香了。想当7品知县这样的一地之首脑,那都要有点工作经验才行。大多数学子,能混个(从)七品典仪、从七品翰林院检讨,就算可以了。
例如,清朝的李鸿章,考中进士(二甲第十三名)之前已经拜了一圈码头,属于曾国藩的人。在翰林院混了三年,他才分了个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康有为受宠吧,考的是二甲第46名,被光绪帝格外提拔后,也才是个正六品主事!
回归正题,说说“五品蓝翎”是什么官。
清朝的官员帽子是有一根鸟羽毛的装饰物,可以分辨官员的身份地位。这跟“羽毛”,分为蓝翎和花翎。其中,花翎最为珍贵,是用孔雀羽毛做成的,上面还有“眼”(孔雀翎),都是皇帝赏赐才能佩戴。佩戴花翎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当然,并不是说,你到五品就一定能配带花翎,这需要另外赏赐。
而蓝翎是赏赐给六品以下武官的,以奖励其功绩。蓝翎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所作,上面没有“眼”。除了有军功的低品级武官可以带蓝翎外,皇宫侍卫中的最底层的正六品“蓝翎侍卫”也是佩戴蓝翎的。其他侍卫,都是带花翎,更高级。
虽然“蓝翎”没法跟“花翎”比。但是,题主说的“五品蓝翎”前面有个“五品”,这个“五品”比蓝翎“贵”多了!。简单的说,这个“五品蓝翎”指的是一个品级为五品的武官。而他还是蓝翎,没有花翎,证明他的功绩还是不够。清朝的五品武官是千总、参领一类。
(如上图,这个品秩正四品的二等侍卫就是单眼花翎。这都是满清自己人,待遇好。普通人一辈子也带不上花翎。)
按照人数来说,也就是现在的营长或者团长。现在的团长,应该是和县长平级。但是,由于古代重文轻武,武官在和平时代很难升官。而且,清朝真要是剿匪作战时,如果动用一千人左右的军队,至少需要要知府一级配合。
例如:康熙和俄国打仗之时,清军出动3000人,派出的武将都是从一品都统!沿途各地官员都要积极配合。
所以,能混到五品武官,真不容易了。花翎这种东西,都是靠背景时运。
借用赵老师的一句话,要啥自行车啊。
(文|勇战王聊历史)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贵重代表着什么样身份地位
【翎】清代官员冠饰之一。用禽翎毛制成,插在礼冠上,垂于冠后,用来装饰和区别官员品级。以孔雀翎制成者叫“花翎”,五品以上官员佩戴。花翎分为单眼、双眼、三眼,多者为贵,一般戴单眼花翎,大臣蒙特恩者可赏戴双眼花翎,宗臣如亲王、贝勒等方可戴三眼花翎。以鹖羽制成者染作蓝色,叫“蓝翎”,六品以下官员佩戴。清中叶以前,戴翎是对有功勋者或蒙特恩者的一种赏赐,后来才逐渐成为文武官员普遍的冠饰。
蓝孔雀和绿孔雀的区别是什么
从体型上看 绿孔雀比蓝孔雀的体型更大,尾上覆羽(孔雀翎)更长,身形更高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