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与剧版对比,让“小妾妈上位”的他,是最憋屈的人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二百二十一期:做皇帝憋屈吗?答案是肯定的,憋屈。
01
最近,小仙儿在刷剧版的《知否》,瞧着那高高在上的皇帝赵宗全,无比心疼。
然而,原著中的皇帝还不如剧版中的皇帝潇洒呢。
因为,原著中的皇帝是老皇帝的亲儿子。
从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他的人设都没有剧版赵宗全那般顾忌颇多。然而,他却活成了全书最憋屈的人。
02
剧版皇帝与原著皇帝大PK,原著皇帝稳赢。
剧版中的赵宗全是以老皇帝嗣子的身份登上皇位的。而原著中,坐上龙椅的八王爷,他是老皇帝的血脉。
从这点看,两个皇帝PK,原著的皇帝稳赢。
说皇帝之前,咱们先来说一段顾廷烨的趣事。
原著中,做了皇帝的八王爷一直想给顾廷烨一个爵位。
那时,顾廷煜端坐在宁远侯爷的爵位上,八王爷不能为了顾廷烨,抢了顾廷煜的爵位给顾廷烨。
恰好,平宁郡主的父亲襄阳侯无嗣,四处找承袭爵位的嗣子。而顾廷烨与宁远侯府的众人素有恩怨,做了襄阳侯的嗣子,承袭爵位,岂不美哉。
对此,明兰还跟盛老太太吐槽:“如今是襄阳侯府显旺,宁远侯府冷清颓落,廷烨与宁远侯府的众人可说是‘厌恶’了。若是承袭了襄阳侯的爵位,相当于廷烨与宁远侯府的众人一刀两断,岂不美哉?”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顾廷烨承袭宁远侯府的爵位天经地义。
顾廷烨是宁远侯府的嫡出二公子,顾廷煜没有儿子,只待顾廷煜过世,顾廷烨就能光明正大的袭爵。
其次:承袭襄阳侯府的爵位,却顾忌许多。
顾廷烨若以嗣子的身份入了襄阳侯府,是以外系入本宗,以后不论是襄阳侯老夫人,还是一干同宗兄弟,他都得厚待着,照看着。
稍微有疏忽,顾廷烨就会叫人说‘忘恩负义’的闲话,以后的烦心事更是不断。
相比之下,为了让八王爷顺利坐上皇位,老皇帝一顿操作猛如虎。
其一:按照长幼顺序,当属八王爷。
三王爷和四王爷因为申辰之乱,相继过世后。老皇帝当机立断,先是贬斥六王爷,又斥责了残暴的五王爷。
可以说,排在八王爷前面的兄长,除了亡故的,就是被斥责失去继承资格的。
所以,八王爷做皇帝,名正言顺。
其二:按照嫡庶,八王爷也当是众望所归。
八王爷的生母李淑仪,是浣衣局出来的,生了八王爷后才得了封。
不过,老皇帝从未给过李淑仪盛宠。甚至,李淑仪已经徘徊在在冷宫边上养老了。
老皇帝宣了八王爷进京,还册封李淑仪为皇后,不用多余的言语解释,就将“嫡”这个身份给了八王爷。
所以,八王爷这皇帝做得硬气。
03
然而,老皇帝给八王爷留下了许多尾巴,让他糟心事一波接一波。
老皇帝在过世前,为天下和八王爷打算颇多,却还糊涂的给他留了一个尾巴——德妃。
出身贵重:西北望族,数十年来其家族在地方盘根错节,姻亲遍地,动辄把持西北军政。
自己有手段:做了皇帝妃子后,在没有皇后的前提下,执掌后宫几十年。
儿子曾是老皇帝昭告天下的太子:德妃的儿子,就是三王爷。
三王爷只比四王爷大半天,奈何,他没有儿子。于是,老皇帝在两个儿子之间徘徊好久,都没有定下太子的人选。
最后,在六王爷带着儿女入京后,三王爷过继了六王爷的幼子。老皇帝看三王爷有了儿子,就力排众议,立了三王爷为太子。
奈何,四王爷不服,发动了申辰之乱,一杯鸩酒解决了三王爷。
老皇帝可怜她白发人送黑发人,封了德妃为皇贵妃,过世前,老皇帝还留下临终口谕‘待身后,要善待皇贵妃,一概典仪皆与皇后同’。
而皇帝悲惨命运也从此开始了。
其一:名不正言不顺的德妃,成了太后。
德妃对于成了皇帝的八王爷来说,非嫡母,更非生母。只为了老皇帝那句口语,立了两宫太后。
对此,明兰腹诽道“帽子和脑袋还是匹配些的好。”
德妃成了圣德太后,若是聪明的,应该夹着尾巴做人。然而,她却不走寻常路,非要和皇帝亲生母亲争个高下,鼓动群臣就两宫太后的待遇争论不休。
按照群臣的意思,要让圣德太后住到更大更尊贵的东侧后殿。
然而,皇帝的生母圣安皇后,是明正典礼的册封过皇后的,反而是德妃,从妃位跳级成为太后的。
而提高太后的待遇,更大有深意。
若是皇帝提高了圣德太后的待遇,就是承认了圣德太后比生母圣安太后要尊贵,更隐身的意思是,皇帝的亲生母亲没有德妃的位置高。众人更默认为,认了圣德太后为嫡母。
这般操作下来,圣德太后就可以以身份去干涉朝政,到时候皇帝的麻烦不断。
其二:整顿朝堂,处处都有圣德太后的影子。
明兰得封诰命,由顾廷烨陪着进宫谢恩时,圣德太后问顾廷烨的第一句话就是:“当初羯奴来来犯,皇上事急从权,便叫我父亲兄弟从边关上退下来,如今边关太平了,不知边贸可复否?”
顾廷烨道:“羯奴虽已打退,然边军损失颇重,若边贸无军力想护,恐难行之得利……”
其实,顾廷烨即使不找理由,明眼人也清楚,皇帝就是想架空圣德太后的娘家人,不让他们参与到军中去。
其三:圣德太后手中有一张王牌——三王爷的嗣子。
当初,老皇帝立八王爷为储君,无非是考虑到国赖长君。
然而,几年下来,三王爷聪明灵秀的嗣子睿王已经成大成人,还颇得京城中老贵族的喜欢。
更重要的是三王爷是老皇帝过了明旨的储君,三王爷过世了,睿王也是有资格继承黄皇位的。
品尝过权力滋味的圣德太后,明明只差一步,就能成为生物链的顶端。所以,她自然不甘心看着皇帝的龙椅愈发稳固。
然而,死命鼓吹皇帝要孝顺她的大臣,也不知不觉地被皇帝架空或是‘被告老’了。
于是,圣德太后一直想出手。
可以说,原著中,做了皇帝的八王爷,真是一个大冤种。糊里糊涂的立了一个小妾妈为太后,人家非但不领情,还好搞事情。
04
圣德太后还是出手了,幸好皇帝命大,不然明兰和顾廷烨会团灭。
圣德太后一直不死心,所以,她瞧准时机,说通了皇帝的宠妃容妃:“除了皇后所出的大皇子和二皇子,你的儿子最年长;
只要皇帝驾崩,你把谋害皇帝的罪名往皇后母子身上一推,你的儿子就能登大宝了!
睿王也不是我亲孙子,只逢年过节见个几面,情分薄得很。倒是你的儿子时常在我跟前孝敬。
况且,你与皇后积怨已深,等大皇子即位,还能有你们母子的好果子吃嘛!”
面对这般巨大的诱惑,容妃动心了。做了内应,给皇帝喜欢吃的点心里下了毒。
当年,申辰之乱时,是小荣妃和淑妃做了内应,荣显和四王爷做了外应。而这叛乱,圣德太后选了皇帝潜邸出来的腾安国做外应,杀进了皇宫。
幸好皇帝早就安排了好“一石三鸟”之计:
第一只鸟:以羯奴仍旧占去数座西北边镇为由头,厉兵秣马数年,终于齐整大军讨伐。
第二知鸟:大军西进,京城空虚,绝妙地谋反‘好机会’,将蠢蠢欲动的不轨之徒,引蛇出洞。
第三只鸟:圣德太后出身西北望族,数十年来其家族在地方盘根错节,姻亲遍地,动辄把持西北军政。
皇帝暗中吩咐薄老将军,征敌次之,主为剿平地方;倘若圣德太后按捺不住了最好,倘若对方忍了下来,那就趁机一举去了这个西北大。
最后,皇帝不仅让大军打败了匈奴,还将不轨之徒引了出来消灭了,更是端了圣德太后的老巢。
05
上位者都是有头脑的。
八王爷能坐上龙椅,自然也是韬光养晦了好久。
顾廷烨曾说过自己与八王爷相识相交的往事:顾廷烨接了笔买卖去蜀地,路经八王爷的藩地,遇上八王府的管事去请蜀王府的太医。
那太医却不肯去八王府瞧病,最恨捧红踩低的顾廷烨蒙上面巾,领着一伙兄弟砸开那太医家的大门,连人带药箱一道抢了出来送去八王府!
顾廷烨做完了这一切后,准备离开时,竟然被八王爷认了出来,才有了后边的故事。
要知道,顾廷烨的“恶名”名满京城,还离家出走,混了下九流的江湖。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人,都能被八王爷记住,可见八王爷不简单。
世人总说要等一个机会,然而,在这个机会来临之前,你是否做了什么努力。
八王爷能够坐稳龙椅,离不开他的独具慧眼和韬光养晦。
所以,他做皇帝时,处处被圣德太后掣肘,却依旧忍受,以礼相待圣德太后,就说明老皇帝没有选错人。
朋友,你还在等什么,快点为你的人生逆袭,悄悄努力吧!
关注我,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