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的又一部作品被影视化了。

长安的荔枝》电视剧正式开机,主创团队依旧是熟悉的“留白影视+马伯庸+曹盾+雷佳音”组合,凭着多次合作的默契和经验,让外界对剧版《长安的荔枝》多了几分期待。

《长安的荔枝》开机,“曹盾+雷佳音”能破解马伯庸IP改编困境吗?-风君娱乐新闻

随着剧版《长安的荔枝》开拍,围绕马伯庸IP影视化的争论再度点燃网络

一方面是观剧门槛始终存在,面临着影视化口碑两极分化、收视率扑街的困境;另一方面是资方和影视制作方的疯狂加码,影视化改编周期进一步缩短,在IP市场持续火热。

为何如此不对称的现象频繁出现在“马伯庸宇宙”中?《长安的荔枝》能够破除这一魔咒吗?

拍了、播了、扑了

客观来说,除了《长安十二时辰》可以称作小爆款之外,根据马伯庸IP改编的影视剧都扑街了。

其实《长安十二时辰》从制作到口碑再到热度是没有短板的,播放量突破50亿,豆瓣开分8.8分,但为什么只能算小爆款呢?

横向比较的话,当年的国产剧市场不缺爆剧,同天上线的《陈情令》播放量破百亿,豆瓣同样上到了8分,稍晚一点播出的《亲爱的热爱的》播放量也超百亿,两大爆款夹击之下,《长安十二时辰》的存在感无疑被削弱了。

而《长安十二时辰》竟然已经算是马伯庸IP改编剧中的佼佼者了,后期爱奇艺投资制作的几部剧,播出效果均未达到预期。

《长安的荔枝》开机,“曹盾+雷佳音”能破解马伯庸IP改编困境吗?-风君娱乐新闻

《风起陇西》虽然豆瓣评分达到了8.1,但收视率砸穿了央八黄金档底盘,空有口碑;《风起洛阳》收视率只有0.2%,集均刚过三千万,口碑和收视都没保住;至于《古董局中局》系列剧更是无人问津,无一例外给观众留下“拍了、播了、扑了”的印象。

毫无疑问,马伯庸的作品是适合影视化的。

一方面,马伯庸拥有相当庞大的书迷群体,其中又以男性用户居多,IP本身自带热度的同时,用户群体也符合当下市场开发男频赛道的趋势;

另一方面,马伯庸最擅长的是历史悬疑和历史解构,原著在宏大的历史之下,融合了悬疑、动作、美食等元素,填补了相当丰富的历史细节,厚重的历史古典美融合不同的文化资源,改编成落地古装无疑是非常出彩的。

而纵观马伯庸的每一部影视化作品,不管口碑和收视率如何,最起码从制作层面上来讲是非常优秀的,服装、置景、角色都做了相当细致的还原,很明显能够看到资方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口碑好、市场关注度高,但收视率和播放量表现不佳,为什么剧就是没人看呢?

《长安的荔枝》开机,“曹盾+雷佳音”能破解马伯庸IP改编困境吗?-风君娱乐新闻

好看并不代表着有人看,暴露了马伯庸IP影视化作品最大的问题——观剧壁垒

影视化作品对原著的详尽还原,造就了马伯庸影视化作品的绝佳质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剧情内容信息量过载,为普通观众树立起了一道观剧壁垒

原著中一些专业考究的历史知识,在书中是足够震撼和惊艳的,因为给足了读者想象空间和时间,但影视化之后,最先冲击观众的是视听效果,如果再辅以复杂的叙事,就会出现信息密度过大的情况,导致观众感到格外疲惫。

比如《显微镜下的大明》中,针对“人丁丝绢案”展开的公堂论战群戏,融合了复杂的明代赋税制度和管理制度,穿插了诸多历史文集书面语,需要一定的耐心才能看下去。

而《长安十二时辰》更是将故事背景设定无限压缩至“十二个时辰”,导致剧情浓度过大。这种对原著的改编还原无疑能够吸引书迷,满足有一定历史知识且对原著剧情比较熟悉的圈层用户,但普通观众就会觉得云里雾里、故作高深,最后弃剧。

《长安的荔枝》开机,“曹盾+雷佳音”能破解马伯庸IP改编困境吗?-风君娱乐新闻

圈层用户能够承担起马伯庸影视化作品前期的预热和口碑的发酵,以吸引新用户,但收视率和播放量的好成绩是需要更多普通观众来达成的,爆款不可能只集中在特定圈层

只要观剧壁垒没有被打破,马伯庸的影视化作品在普通观众市场永远是缺位的。

资方为何独宠马伯庸?

明明拍一部扑一部,为何资本仍然“独宠”马伯庸?应该是影视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目前“马伯庸宇宙”的现状就是,一直拍一直扑,一直扑一直拍,连马伯庸本人都被送外号“剧圈妲己”。

马伯庸不是“真妲己”,资本愿意投钱无非是因为“值”。

抛开市场关注度不谈,一部影视作品的价值并非只有拿了多高的收视率、拿了多少亿的播放量这种数据上的回报,对于马伯庸的影视化作品来说,更大的价值其实在于文化意义。

马伯庸作品中对历史人文的刻画、对传统文化的还原,非常契合当下以打造精品为导向的影视行业,比如《风起陇西》中雄浑质朴的美术风格,《风起洛阳》对神都洛阳的极限还原,本质上是通过文艺作品来增进文化认同

《长安的荔枝》开机,“曹盾+雷佳音”能破解马伯庸IP改编困境吗?-风君娱乐新闻

相对来说,有没有人看其实没那么重要,马伯庸的IP影视化作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更何况从经济回报上来看,资方是能够获得真金白银的收益。

马伯庸的第一部影视改编作品是2018年播出的《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根据制作方唐人影视2017半年报显示,这部剧的总投资在2亿左右,最终唐人以4亿的价格将网络版权卖给了腾讯。

尽管《三国机密》由于未能上星播出而损失了一部分的版权收入,但根据唐人2017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达到1.68亿,同比增长了41.26%,而其中《三国机密》收入占比超过七成,直接挽救了2017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70%的唐人影视。

小爆款《长安十二时辰》带来收益是无法准确预估的,出品方娱悦影业的CEO林宁透露IP收入预估超过10亿,主要来自优酷支付的版权金以及游戏授权、海外授权、中插广告分账等收入,对比5亿的制作成本来说,收益是翻倍的。

而在《长安十二时辰》播出之后,线下实景娱乐的搭建、对西安旅游业的带动,都是无法被准确统计的隐形收入。

《长安的荔枝》开机,“曹盾+雷佳音”能破解马伯庸IP改编困境吗?-风君娱乐新闻

从《长安十二时辰》也不难看出,影视作品的版权收入只是一部分,“马伯庸宇宙”的打造还包括剧本杀、主题酒店、VR游戏、潮玩等实景娱乐开发。

以《风起洛阳》为例,剧播之前爱奇艺就已经确认后续会对IP进行动漫、综艺等跨媒介形式的开发,包括主题酒店、古装潮玩等一系列衍生品的输出,对IP全产业链的开发无疑会给资方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

但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在影视化改编本身市场热度并未达到预期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后续对IP全产业链的开发,《长安的荔枝》能打破“马伯庸宇宙”的困境吗?

《长安的荔枝》能打破魔咒吗?

对于《长安的荔枝》影视化改编,目前观众和市场是看好的。

首先,原著本身是适合影视化改编的。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见微系列作品,取材自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脱离了最常见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是聚焦于一个运送荔枝的小吏,在宏大的历史下讲小人物的故事,切入角度比较新颖,能够带来新鲜感,并让普通观众产生共鸣。

其次,“曹盾+雷佳音”的组合为影视化上了双重保险,这是两人自《长安十二时辰》后的首次合作,承制方留白影视对马伯庸IP影视改编制作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制作层面上有足够的保障。

最后,从目前官方曝光的造型置景来看,服化道还原程度比较高,并且很有质感,是标准的落地古装造型,虽然出品方从爱奇艺换成了腾讯,但剧集质量上不用太担心。

不过,《长安的荔枝》影视化也并非万无一失。

在眸娱看来,让人比较担心的地方在于,原著是一部中篇小说,总共不到10万字,要改编成一部40集的电视剧,影视化势必要加入更多新的内容。

新剧情的扩充意味着,不仅普通观众的观剧壁垒依旧存在,圈层用户的追剧体验也会受到影响。

但或许这也是一个新机会,能否通过新的剧情增量来靠近更多普通观众,打开更大的市场,是《长安的荔枝》能否打破马伯庸IP影视改编必扑街魔咒的关键。

“马伯庸宇宙”的搭建由爱奇艺交棒到腾讯,资本对马伯庸IP的创作热情仍在延续,但能否破解固有的困境,则要等《长安的荔枝》播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