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倾城之恋》里反复絮叨着这句诗,可她要表达的却不是山盟海誓,范柳原说:“生与死与离别,都是人生大事,不是我们能支配的。”
既然这样,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誓言,又有什么意义?
张爱玲的小说基调全部是灰色的,荒凉的,内容都是婚姻,爱情。可是,她笔下的婚姻只是女人的一张长期饭票;爱情,也只是女人“谋生”的手段。
尽管《倾城之恋》的结局算是圆满的,但那圆满中总是透着一种苍凉。倾城,是因为战争的狂轰滥炸,不是因为他们爱情的轰轰烈烈。
但是,透过范柳原对流苏说的话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是真的爱她的,他说:“你如果认识以前的我,你就会理解现在的我。”
他一遍遍地对流苏说:“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
如果他不爱她,又为什么在乎她懂不懂他?
只是,“人在花丛过,片叶不沾身”的范柳原,为什么单单对白流苏如此迷恋?
带着这样的疑问,读完原著,又打开了陈数和黄觉主演的电视剧版《倾城之恋》。
刚开始看时,觉得这不像张爱玲,倒像《红楼梦》,白家虽然败落了,却依然强撑着前清翰林的架子。
剧中白老太太的每一次出场,都带着贾母“明大义,散余资”那一回的影子,流苏则更像探春,宝钗,黛玉等组合的化身。
原著里,流苏说自己“书没念过几天,手不能抬,肩不能挑,什么事都做不了”。但是电视剧里流苏却是诗书翰墨皆通,且写得一手好字。
也许这样的流苏不是原著里描写的流苏,但是却是无数“张迷”心目中的流苏。张爱玲自己也承认,白流苏的形象是接近于她本人的。
流苏的倔强,坚强,伶牙俐齿,绝不妥协,像极了张爱玲本人的样子。
白流苏是美丽的,娇小的身材,如玉的面庞,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般的眼睛,在陈数的演绎下更增添了知性,优雅。
尤其是那不经意的一低头,正如徐志摩笔下的那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婚姻的失败,家庭的逼仄,不但没能打垮她,反而让她看透了人世的冷暖,生活的历练,让她“长了见识”,白老太太说:“这人呢,什么都不怕,就怕没见识。”
流苏初嫁到唐家时,是有过一段幸福的时光的,夫妻恩爱,读书写字,丈夫唐一元为她收敛了脾性,不再流连于舞场,赌场,专心在家陪伴新婚的妻子。
但是婚姻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两个家庭在新派与守旧中打着拉锯战,唐一元和白流苏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两人的隔阂也渐渐产生。
唐一元终于在种种压力,或者说借口之下,恢复了败家子的本性,变本加厉的吃喝嫖赌,以致于流苏忍无可忍,最终选择离婚。
虽然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新式离婚”,大名鼎鼎的情圣才子徐志摩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可是,流苏知道,在那个时代,在她那样的家庭,是绝对不会支持她离婚的。
即使她在婆家差点被打死,那也只能是“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想从娘家寻求帮助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想想贾迎春就知道了。
更何况,一个世家小姐离了婚又不能抛头露面出去工作,只能寄居在娘家,莫说白家已经败落到吃饭都成问题,即使家族还在鼎盛时期,家里人也绝不会容得下她在那里白吃白住。
她的后半生必须要有足够的钱来保障生活,而这钱只能从唐家淘出来。
流苏为逼唐家主动提出离婚,以达到拿到离婚补偿款的目的,她上舞场,去交际,让唐家在面子上过不去,终于答应给她一笔钱,条件却是不能离婚。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流苏是怎样学会跳舞的?
白家是诗礼之家,家规甚大,张爱玲在原著里说:“白家规矩,晚上是不能出门见客的。”
电视剧里白家丫鬟阿花说:“白家规矩,是不能打电话请假的。”
那流苏在婚前是绝不可能有学跳舞的机会的,原著里白三太太说:“还不是你六姑,在唐家时,跟着那不成材的姑爷学会了这一手!”
三太太这句话透露出两条信息:一,就像电视剧里改编的那样,流苏刚结婚时,和丈夫的感情很好,因此,他肯教她跳舞,甚至带她去过舞场;
二,流苏虽然出生在旧式家庭,她的做派也很守旧,但是她的骨子里是浪漫的,是希望与时俱进的,是追求新派的。
电视剧里的白流苏学跳舞,是自己当了首饰换来的学费,去专门的交际舞学校学的。
这更加突出了她的不服输,和对人情世故看得透彻,对丈夫及夫家也了解得透彻——唐家虽然是新派,但是骨子里守旧,是绝不会允许少奶奶成为交际花的。
这也是后来流苏离婚拿到钱打的一张牌。
不管怎么说,跳舞这项技能,再加上流苏的智慧,成了她在关键时刻总能反败为胜的王炸组合。
离家出走后,成功让丈夫风风光光的把自己接回去;忍无可忍时,逼唐家主动提出离婚;陪妹妹相亲,凭舞姿惊艳全场,证服范柳原。
有人说流苏是有心机的,但与其说是“心机”,毋宁说是“智慧”,《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张爱玲是《红楼梦》的真爱粉,这幅对联,在她的小说里主人公的勾心斗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白流苏,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柔,隐忍,坚韧,又有新派女性的个性;既有少女才有的娇羞,又有成熟女性的优雅,甚至骨子里透着几分干练。
这些都是让柳原眼前一亮的原因,也是最终爱上她的原因。
诚然,白流苏和范柳原在谈恋爱的时候,好像两人都在耍心机,斗心眼,用徐太太的话说:“谈个恋爱像斗孙子兵法一样!”
但是细想想,这才是他们的正常表现,表面看上去,流苏就是冲着结婚去的,而柳原呢,压根就没有结婚的想法。
但实际上,柳原也是冲着结婚去的,只是他不确定流苏是不是爱他,他对她的挑逗,其实是一次次地试探,他不想找一个不爱他的女人结婚。
流苏的似迎还拒,则是任何一个正派女子的正常表现,莫说是在三十年代,流苏是大家闺秀,即使放到现在,但凡是一个心智清醒的女子,也不会为了一个男人的钱,不计后果,直接把自己卖了。
其实,这也正是范柳原爱她的原因,一个女人,尽管有美貌,又有魅力,若是太随便了,又有哪个男人敢和她结婚?
当然,这也是流苏心知肚明的,是她的底线,也是她的底牌。
最后说一下张爱玲。
不得不承认,张爱玲在写男女之间的感情,婚姻上,既冷静,又犀利,这与她的原生家庭经历有关。
她父母离异,从小失去亲人的爱,这让她变得冷酷无情,让她总是游离在这世间之外,冷眼旁观。
她的文字老辣,却不成熟,这与她的年龄有关,毕竟,她写这些小说时都很年轻,阅历虽有,积淀不够。
曹雪芹写《红楼梦》,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外面是什么样的,照在镜子里就是什么样的。
张爱玲的小说则是一台照相机,焦距和颜色全凭她自己调,这就难免使里面的成像带着她的主观意识。
这也是曹雪芹称得上“伟大”,而张爱玲只能是“驾驭文字的天才”的原因。
其实,张爱玲是渴望爱,相信爱的,只是,她不想让别人看出来而已。
点开名片 关注,会看到更多有趣的灵魂
转载及其它事宜请加微信:
gancaozi2018
点个“在看”,好文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