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东北王”张作霖有八个儿子,在他被日本人炸死后,下场如何
- 张作霖的六位夫人最终结局如何
- 张作霖二夫人卢寿萱在帅府不参政不争宠不特殊,最终结局如何
- 张作霖,天不怕地不怕,为何却怕一个小小的女子张首芳
- 民国38年,河北省会为何频繁更换迁移
- 为什么一般人很难在10秒内跑100米
- 辽宁沈阳市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东北王”张作霖有八个儿子,在他被日本人炸死后,下场如何
张作霖一生共娶了六房姨太太,生了六个女儿还有八个儿子,在张作霖死后,他的后代都过得怎样呢?
张作霖的八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张学良,次子张学铭,三子张学曾,四子张学思,五子张学森,六子张学浚,七子张学英,八子张学栓
【1】:长子张学良
受影视剧影响,张学良的小名叫六子,所以大家都以为他排行老六,其实不是,他是家中长子,乃是张作霖和原配发妻赵春桂所生
张学良的前半生一直都生活在张作霖的羽翼下,过着无忧无虑的少帅生活,但是从父亲张作霖死后,他的生活就一切都变了
在张作霖死后,他接手了父亲的产业,成为了新一代的“东北王”,担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一个礼拜后就投入了蒋光头的怀抱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学良做了一件大事,大家应该都知道,随后他被蒋光头给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一辈子,千禧年的时候在美国去世,享年101岁,他还听过周杰伦的歌呢……
【2】:次子张学铭
张学铭跟张学良是一母同胞,他是张学良的亲弟弟,张学铭很小的时候就去了日本读书,留学回来后就做了天津的市长,警察局长
抗日战争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汉J”,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做了天津的建设局副局长,工程局副局长,最后官至市委主任
wg的时候他被抓了进去,后面又受到拨乱反正,83年的时候去世,享年76岁
【3】:三子张学曾
三子没有什么太大的事迹,唯一出名的就是,他当时是跟他老子张作霖坐的同一辆车去皇姑屯的,不过他坐在前面,张作霖坐在前面,所以他一点事都没有
在大哥被关了后,张家没了主心骨,随后大家各奔东西,张学曾跑到外国去了,听说他还跑到联合国找了一份工作
【4】:四子张学思
他比较特殊,他参加过八路军,他还打过渡江战役,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军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去参加了海军
55年授衔的时候,他被评了个少将军,还当了海军的参谋长,也当过更大的官,具体不方便说,不过因为身份特殊,在wg的时候,他死在了监狱里
【5】:五子张学森
当过飞虎队的队员,不过并没有参加过战争,战争结束后,去了大哥张学良身边照顾他,照顾了一段时间后,后面又移民去了美国
他很有经商头脑,在美国把生意做的风水水起,后面张学良能去美国也是靠他的原因,95年的时候寿终正寝
【6】:六子张学浚
在大哥被带到岛上后,他也跟着一起去了,因为身份特殊,所以备受欺负,所以在最开始的十几年他都没有见过大哥
后面还是有人帮助他才见到了张学良,张学良在知道张学思的事情后,极力劝阻他不要在陷入政.治中,也去他不要当官,他也听了大哥的话,辞去了一切职务安度晚年
【7】:七子张学英
他的记录很少,只知道他也跟着大哥去了岛上,曾经偷偷回过老家,被发现后给驱逐回去了,然后就基本上没有听过他的消息了
只是听说他的日子过得很不好,他也是众多兄弟中过得最惨的一个,后面有人发现他死在了一个小破旧平房里,听说是贫困交加身体不好,死于心脏病突发
【8】:八子张学栓
定居天津,做过学校保安和图书馆管理员,日子过得比较平淡,尤其是wg之后,他的生活更加难过,只比老七好一点,96年去世
以上就是张作霖八子的命运,本来想写详细一点的,但是有很多敏感话题又不敢写,所以只能写这么短了,大家将就着看吧
张作霖的六位夫人最终结局如何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从一个毛头小子跃升为“东北王”全是他一手打拼来的。
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执掌东北多年的北洋奉系军阀首领,也是最后一个“北洋政府”的掌权者。
在历史书上,我们看到张作霖留着大胡子,一身的匪气,他的确也是马匪出身,从一个穷小子成为一个土匪,再成为东北王,直至手握军权统治整个东三省,“东北王”张作霖绝对是20世纪上半叶的传奇人物。
这样的大人物在外统领千万人的军队,在家还要总管一大群佣人,照顾好自己的几个妻子和孩子,真是不容易。而张作霖可算称得上是妻妾成群了,倒有点三妻六妾的帝王模样。
奉系军阀头目——张作霖一生共娶有6位夫人:她们分别是原配赵氏、二夫人卢氏、三夫人戴氏、四夫人许氏、五夫人寿氏、六夫人马氏。六位夫人中最受张作霖宠爱的是五夫人寿氏。寿氏,名寿懿,系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一个外室王姓女子所生,故又名王雅君。
▲张作霖的原配夫人为赵氏
1894年,适逢甲午战争爆发,便投入驻营口田庄台的毅军,后因表现出众,被提拔为毅军统领宋庆的卫士,后升任伍长。战争失败后被遣返回乡,落草为寇,在黑山南赵家庙一带劫掠,与赵家庙村地主赵占元次女结婚,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的生母。
21岁就跟了张作霖,早年间张作霖落草,跟着张作霖四处奔,为张作霖排忧解难,此女子嘴巴很厉害很能说,善于疏通人际关系,张作霖和众兄弟之间的关系,全靠赵氏调节,但赵氏生性刚烈,与张作霖经常发生争执,后来被张作霖冷落,从此一病不起,38岁就病逝了。她是几位夫人中惟一未曾在帅府居住过的夫人。但张作霖死后却“回到了赵氏身边”。
1900年张作霖在中安堡办保险队,娶进门了一位温柔、善良的女子,这个女人在赵氏去世后也依旧能对赵氏的子女很好,视为己出,最受张学良的尊敬。这个女人就是二夫人卢氏,名寿萱。她识大体、善解人意,不与其他夫人争宠,宠辱不变,最最稳重的夫人就是二夫人了,而张学良每每与其他夫人发生不愉快时,多到卢夫人处。
卢氏与张作霖生有二女,一个叫怀英,一个叫怀卿。“九一八”事变后,卢夫人就迁居到了天津,独自居住,一直到她去世。
在热播的电视剧《少帅》里,张作霖的三夫人戴宪玉因为自觉备受张作霖的冷落,对张作霖不满遂离开张府,削发为尼。在真实的历史上,三夫人也是这个结局,1906年张作霖升为清军巡防营统领时,连娶两位夫人,即三夫人戴氏和四夫人许氏。三夫人戴氏,名宪玉,容貌姣好,但脾气有点暴躁,最终因与张作霖不和而离开帅府,出家削发为尼,伴着青灯抑郁而死。
四夫人许氏,是一位独立又相当有主见的女子,她是张思成的母亲,在生下张思成后,四夫人许氏在子女教育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独立,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不依靠自己的父亲和父亲的势力,许氏的自强也体现在大青楼建好时,其他几个夫人都纷纷搬进了大青楼,只有许氏还是在原先的四合院住着,守着自己的孩子,过着自己的日子,她用自己的自强和正直赢得了帅府上下的尊敬。张作霖死后,许氏出国,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
1917年品学兼优的寿姑娘,代表中学毕业生宣读答辞,容貌姣好的寿夫人很快就得到了张作霖的青睐,并成为了张作霖的太太,寿夫人年轻貌美,精明能干,洞察秋毫,办事得体,深得张作霖的赏识,经常和丈夫一起出席外交活动,这样的寿夫人是拿得出手,顶有面子的,因为寿夫人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做事说话大方得体,是个贤内助。
寿夫人管理府内事务,严格按章办事,从不搞特殊化,即便是张作霖很宠爱个别夫人,她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受宠而吵闹,善于处理与其他夫人们的关系,从不恃宠而娇。不管张作霖娶了多少个小老婆,寿夫人总能保持自己的风范和气度,为人宽容又和气,让张府的人对她是畏惧又尊敬,寿夫人以她的品行使她在此后的十年里一直保有专宠的地位。
即使张作霖后来娶了六夫人,依然对她十分宠爱。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当日方派领事夫人来帅府探虚实的时候,以她的沉着应对掩过了日本人的耳目,为张学良回奉奔丧和主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可见,寿夫人是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女子。
六夫人马氏,是个唱戏的戏子,名月清,人们又多称呼她为岳姑娘,岳姑娘出身不太好,自小被人卖到戏班跟人学唱戏,偶然的一次机会。张作霖在天津看戏时,就瞧见了唱戏的岳姑娘,这姑娘长得不错,唱的也很好,于是就心动了,想把岳姑娘带回府上。
后寿夫人亲自去天津将岳姑娘接到帅府,把她安置在小青楼的一间屋里,好吃好喝伺候着,还给马氏一个夫人的名分。1924年马氏生女怀敏,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中,与张作霖同车的六夫人脚趾被烧伤。张作霖死后,马氏跟随寿夫人,后病逝于台湾。
张作霖共有八子六女,共十四个孩子,其中,长子张学良、四子张学思分别是国民党的上将和共产党的少将,一门在三个不同的政府出了三位将军,这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家。但是,家门不幸,张作霖和张学良、张学思三个人都是以悲剧收场,张作霖1928年被日本人炸死,张学思1970年被林彪逼死,张学良在经历了长达54年的幽禁之后,2001年死于檀香山。
或许是由于祖先的悲剧,张氏家族的第三代中,从政的人并不多,多数都是从商,只有张作霖五子张学森的次女张闾蘅女士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也是香港立法委员。
张作霖二夫人卢寿萱在帅府不参政不争宠不特殊,最终结局如何
且行且珍惜!
这句好心态中有生活智慧,生活智慧中有好心态的“名言”,放在张作霖二夫人卢寿萱身上也是挺合适的。
从卢寿萱这个名字,尤其是“萱”字就可以看出来,她不是一个寻常的乡下女子,应该是个通诗文,懂画意的“香草美人”。
的确如此,卢寿萱的父亲是精通孔孟之道的乡间私塾先生,家境虽不富裕,但颇有些诗书底蕴。按照寻常的轨迹,来自这样一个家庭,卢寿萱应该很难跟一身匪气的张作霖发生交集。
但命运这东西,有时候根本没有章法所言,到了卢寿萱这里,不仅没有章法,而且还很荒诞。
起初,发现乡间还有这样一位香草美人的不是张作霖,而是他保险队的小弟兄程敬芳。张作霖初次登卢家的门,是替小弟兄程敬芳说媒来的。
哪知道,第一眼看到卢寿萱,张作霖就迷上了,乡间竟有如此美人,自己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乡间老私塾先生,对张作霖这一类半匪的草莽人物很警惕,面对这门亲事毫无兴趣,他以程敬芳是个完全不知底细的外地人为由,婉拒了。
让卢老先生没想到的是,张作霖不仅不为难他们,相反满脸是笑地走掉了。
张作霖有这个反应不奇怪,因为卢老先生婉拒了他的小弟兄,他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趁虚而入了。
不久之后,张作霖果然上门为自己提亲来了,他向卢老先生提出,想纳卢寿萱做二房。
听到这个说法,卢老先生当然不同意。
这时候,张作霖显现出了他的非同寻常,善驭人心。
表面上,他开始虚张声势地恐吓卢老先生。
卢老先生又惊又怕,最终想的是赶紧把闺女送到其舅舅家避风头。然而这一切早在张作霖的预料之中,他暗地里安排手下弟兄在半道上将卢寿萱及其舅舅一同绑下,然后放出话来,三天之内交不出赎金就撕票。
得到这晴天霹雳的消息,心急如焚的卢老先生病急乱投医,投来投去,最后就投到了张作霖那里。
一肚子之乎者也的卢老先生,哪能想到设计绑票的本就是张作霖。就这样,张作霖以一出真绑票,假仗义的好戏,让卢老先生不仅对他感恩戴德,而且还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兵荒马乱的,自家闺女没有个实实在在的保障,终究要遭殃。
这时再看张作霖,有情有义有势力,倒成了最佳的女婿人选。
对于香草美人卢寿萱的出嫁,乡间更多的是长叹,他们觉得这样一个妙人,一进张家门就得服小做二房,日子肯定是难熬。
然而,卢寿萱却有自己的一套章法。她既不削足适履般地要求自己去做个合适的二房,也不像一般女子,得宠就骄横,失宠就哀怨,她一切平常心,一切有度,不是无可奈何的折中,而是一种天然的得体。
正是因为是这样一种姿态,张作霖那被称为“绿林妇侠”的原配赵春桂,看卢寿萱知礼守道,端庄沉稳,即便有那下马威、杀威棒的心,也无处可施。
反观张作霖,得了这样一位美人,很长一段时间,他很是着迷,而卢寿萱却总是找机会劝张作霖,要多去原配那里,不然自己不好做人。
这话让赵春桂听到了,也是对她这个二房妒忌、怨恨不起来。
随着张作霖的权势越做越大,三夫人、四夫人接连进门。对此,原配赵春桂是又哭又闹,最后闹的跟张作霖几乎决裂。二夫人卢寿萱却不同,她是暗自舒气,觉得有三夫人、四夫人在那里出头,她反是落了个风平浪静。
有一点很让人对这个女人不得不赞佩,原配赵春桂回老家,卢寿萱从来不以大夫人自居,依旧恪守本分。不仅如此,当赵春桂抑郁成疾,卧床不起时,她能放下自己刚满月的女儿,第一时间赶过去探望、照顾。
将这样的善心德性看在眼里,赵春桂含恨而终前,不仅将卢寿萱当成了亲姐妹,而且把三个子女首芳、学良、学铭托付给了她。
卢寿萱对这三个不是亲生的孩子是真心的好。学良叛逆顶撞张作霖,她不仅护着,而且还会用心疏导——“你这样胡闹,真要出了事,你娘她得多伤心啊!”
据说,这一招对学良最管用。
对首芳,她也是关爱有加。首芳被张作霖用作笼络皖系军阀鲍贵卿的工具,嫁到营口。她生怕首芳嫁过去受委屈,出嫁时一再嘱托张作霖多给女儿身边安排几个自家人,除了平时侍候的老妈子、丫鬟,还带上了厨子,并且亲自送亲,一直送到婆家。
张作霖家规很严,各房饭菜统一安排,如果想加菜,需要自掏腰包。首芳回门,她每次都要自费在房里置办下两桌燕窝鱼翅筵,款待女婿和随行的下人。见到这个排场,张作霖都要打趣他,你这可亏了老本了!等到你自己的女儿出嫁,我看你咋办?
卢寿萱两个女儿的婚姻都不好,怀英嫁给了蒙古王爷的傻儿子,怀卿许给了张勋的疯儿子。
但一直将卢寿萱视为最大理解者和爱护者的学良,后来没有让她这个二妈妈失望。张作霖死后,学良做主,张怀英、张怀卿先后都和夫家解除了婚约,重获自由,脱离了苦海。
卢寿萱在大帅府经历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最鼎盛的15年,大帅府上上下下都敬她识大体,不添乱。
有这样顺应风势,服从命运,始终得体有度的生活智慧、内心态度,卢寿萱最终很长寿,1974年5月,以94岁高龄辞世。
很多人认为习惯逆来顺受的人活的很窝囊,其实它是与现实和解,让生活从容不迫的一道心法。
就像且行且珍惜一样!
张作霖,天不怕地不怕,为何却怕一个小小的女子张首芳
穿上铠甲,就无法抱你;脱下铠甲,就无法保护你。
历史上有太多的大人物,在人前假装坚强,以至忘了自己本来的模样,俗称“死要面子活受罪”。
这些人并非不想卸下铠甲,而是铠甲意味着太多太多。他们将铠甲牢牢贴在身上,是因为他们目睹了太多“卸下铠甲”的惨剧。
张作霖作为乱世枭雄,又是东北王,他深知自己这身铠甲的重要性。
不过,张作霖每次听到一个女人的名字时,心里防线的最后一道铠甲,总是不自觉的脱落。这个女人,就是张作霖的结发妻子赵春桂。
张作霖未发迹时,只是广袤的黑土地上的一个小农民。为了在那个乱世活下去,张作霖当过逃兵、学过木匠、卖过包子、还做了几天兽医。张作霖对于这些乏味的工作没有一点兴趣,他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干什么。
就在张作霖正在为未来发愁的时候,有人给他介绍了一门亲事。听媒人的解释,他未来的老丈人“来头极大”—他是隔壁村最大的地主赵占元。
当时的张作霖一没事业,二没钱财,三没壮志,而且还脾气臭、爱骂街。这种人甭说找媳妇了,跟别人聊天没被打死就算不错了!
因此,当有媒人说有个姑娘要嫁给他时,他第一反应就是:“妈了个巴子的,别想拿老子开涮!”
张作霖的这一反应,无疑是出于对自己的不自信。
是呀,又有哪个地主会把自己的闺女嫁给这样一个不靠谱的“小流氓”呢?
1895年,当赵占元真的把赵春桂送到张作霖面前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梦啊!
穷困潦倒的张作霖,靠着老丈人的家资,暂时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
解决温饱之后,张作霖开始考虑自己的处境:作为男人,这样混吃等死终究是拿人手软。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于是,张作霖纠集当地的地痞,组建了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体,专干打家劫舍、收保护费的勾当。
出门收保护费,肯定不能带着老婆啊!甚至不能让人知道老婆是谁,要不然前边收保护费收的欢实,后院起火怎么办?
故而,张作霖“工作”之际,老婆赵春桂通常都是独守家门。
在乱世收保护费,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不仅容易得罪人,一不小心,甚至连小命都会搭进去。
最苦的还是赵春桂了,她一方面担心仇人找上家门,一方面又担心丈夫有什么闪失;还有一个原因:张作霖虽然在前线收保护费,却不忘给后方补充“弹药”——俩人结婚第三年(1898年),赵春桂就给张作霖生了个闺女,也就是题目所说的张首芳。
赵春桂一边担惊受怕,一边照顾孩子,此间苦楚,唯有带过孩子的人才知道。
张首芳还没断奶,张作霖又来给赵春桂补充了“弹药”;1901年,赵春桂生下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两个孩子,张作霖除了造孩子的时候帮过忙,孩子生下来之后几乎没怎么管过!
换言之,张作霖事业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赵春桂完全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迫下。
研究人员发现,压力越大的人,越是容易衰老。
赵春桂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时间在她身上的作用,似乎别常人更快了一些。尤其是在生下张学良之后,赵春桂的身体越发不如以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作霖的事业越来越顺利。
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这句话能够流传千年,定是被无数人证明过了。张作霖从穷小子逐渐成为一方“诸侯”,他的春风得意,真真是写在脸上!
刚刚结婚的那几年,每次张作霖回家看望赵春桂,又是陪着笑脸、又是端饭倒水,简直就是模范丈夫!有了儿子之后呢?都不想正眼瞧她一眼。
女人的第六感从来都特别准,尤其是遇到感情危机!第三个孩子张学铭出生之后,这种感觉尤其强烈,凭借直觉,赵春桂意识到张作霖出轨了!
然而,仅靠直觉来判定自己老公出轨,到底是有些心虚。
于是,赵春桂抱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心态,试着证明老公是无辜的。
张作霖到底还是令她失望了。
女人对自己老公失望,通常情况下都是闹离婚、回娘家、亦或是让老公踹了那女人。
可是这三条路对赵春桂来说,都不妥当!
孩子都仨了,怎么闹离婚?自己又老又丑,张作霖是会踹了那女人,还是会踹了她?回娘家不是给娘家人脸上抹黑吗?!
张作霖新民县杏核胡同老家
一怒之下,赵春桂带着三个娃,从奉天搬回几十公里外的新民县(张作霖)老家居住。
那会儿东北正处于大动荡期间,张作霖每天都忙着带兵打仗。对于这个一直忍让他的结发妻子,张作霖以为这次会像往常一样,派人过去说几句软话、陪几个不是就好了。
张作霖虽能预测敌人的想法,对于女人心中所想却知之甚少。加上他的地位越来越高,向女人低头认错这种很没面子的事,满身大男子气概的张作霖,不可能去做。
为了劝赵春桂回心转意,他竟然派二夫人卢寿萱前去讲和。张作霖是真不知道女人的醋意有多大,还是故意去补刀?
果然,赵春桂见了卢寿萱之后,直接拒绝了她的好意,并宣称再也不会见张作霖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气话,赵春桂还是很想让张作霖亲自过来赔礼道歉的。
事不假年。
1912年,本来身体状况就不怎么好的赵春桂,被张作霖这么一刺激,更是一病不起。
作为家中长女,张首芳已经15岁了!母亲病倒在床,她就承担起了母亲的责任,负责照顾两个弟弟和这个家。
老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从来都不叫问题。生活起居、看病吃药对张首芳来说,并没有多大困难,母亲赵春桂的心病才是最让她担心的。
于是,张首芳给张作霖发了一封电报,说是母亲病危,让他赶紧回家看看。
张作霖看到女儿发来的电报,笑着对秘书说:“这个小妮子,竟然想用这种办法骗我回家!你给她回一封电报,就说前线战事吃紧,等过段时间就去接她娘几个回来。”
没过几天,张作霖又收到一封电报,是老丈人赵占元发来的,内容和张首芳发来的如出一辙。这时,张作霖才知道老婆是真的病的不行了。
老婆都快不行了,那还打个毛的仗啊?张作霖扔下电报,急忙忙赶回新民县老家。
然而,还没走到杏核胡同,张首芳已然在老家搭起了灵棚。临死前,赵春桂对张首芳道:
“你是做老大的,我走的早不放心你们三个。你要好好的看着你的两个弟弟,千万不要受小妾的气。”
没能看到老婆最后一眼,让大枭雄张作霖内心充满了内疚。
无论张作霖在别人面前何等坚强,一旦看到这三个孩子,总会想起赵春桂的死,继而觉得自己对不起这娘四个。
张学良长大之后,由于缺乏母爱,性格越来越顽皮。有一次,因为顽皮,竟然误了老张的军机大事,自然让老张怒不可遏。张作霖看着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拿起鞭子就要抽丫的。
这时,张首芳听到弟弟的哭喊声,从屋子里冲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剪刀,指着老爹吼道:“你再敢打小六子,我就打碎你的脑袋!”
说完,抱起弟弟痛哭起来。
忽然间,张作霖看着张首芳的样子,竟然像极了死去的老婆赵春桂。心中一软,顿时矮了三分似的,扔掉皮鞭,木然转身离去。
张首芳只知道母亲孤苦而死,父亲张作霖心中的寂寥她是否想过呢?
曹操临死之际,曾如是感叹:“假若黄泉下相见,子脩管我要娘,我该怎么办呢?”
枭雄卸下铠甲,方知满身伤疤。
民国38年,河北省会为何频繁更换迁移
该问题所说的时间段应为1912年至1949年,在此期间,河北(原直隶)省省会历经多次更换迁移,现介绍如下,并对其中的一些更换迁移作重点介绍:
(一)、自康熙8年(1669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府后,直至清末民初,保定在200多年间一直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870年至1912年,直隶巡抚冬季在保定办公,夏季在天津办公。1913年,随着经济繁荣和交通便利,直隶省(一把手名称相继为都督、将军、督军、督办)省会迁至天津县。
(二)、1928年6月2日,在国民革命军大兵压境之时,张作霖离开北京回奉。4日,第3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就任京津卫戍总司令。13日,华北战地政务委员会蒋作宾发表谈话说,京津将设特别市,京兆区取消,属县并入直隶省;直隶省省会设于保定。20日,鉴于南京国民政府已将首都定在南京,中央政治分会第155次会议决定将北京易名为北平;北平、天津均为特别市;直隶省易名为河北省,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25日,中央政治会议第157次会议决定由商震等11人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商震为主席。26日,蒋介石代表中央政治分会议致电给阎,决定将河北省省会设于保定。28日,中央战地政务委员会正式通知:直隶省易名为河北省,北京易名为北平;同日,商震赴北平拜谒阎锡山,其中一项内容即商量河北省政府如何组织及省会地址。29日,南京国民政府议决:河北省省会设于保定。此时,河北省政府已在筹备组织中,并拟于7月3日在保定开始办公。7月4日,因保定没有合适的办公条件,河北省政府先行在天津旧直隶督办公署举行成立典礼。5日,河北省政府在天津正式开始办公,省政府委员陆续到津,南京国民政府也于当日将河北省政府印信送至天津。此时,随着首都南移及中央大员的相继南下,以前极为繁华的北平市面已一片萧条,各方遂提出应将河北省省会设在北平。11日,在北平临时政治分会(主席李石曾,代主席阎锡山)第1次会议上,第4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也提出,应将河北省政府应在北平。18日,河北省政府在天津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多项议题,但对省会设于何处,因为系由中央决定,明确此次会议不作讨论;省政府有关职权问题,与北平、天津两特别市开联席会议加以商定;会后并开展与天津特别市的勘界划分工作。30日,北平临时政治分会向中央政治会议正式呈报,提议将河北省省会移设于北平,并附有四点理由(略)。8月22日,中央政治会议召开会议,在决定张继任北平政治分会主席的同时,决定将河北省省会移驻北平一事,交由内政部核办。29日,在内政部提出意见后,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将河北省省会迁至北平。31日,河北省政府召开第16次例会,一致同意将省政府迁驻北平市的旧国务院旧址(怀仁堂),并派员赴平察看房屋。10月12日,河北省政府正式迁往北平,并在天津设立办事处。14日,河北省政府迁移北平竣事,旧址交由天津特别市政府接收。
(三)、1930年8月,鉴于反对中央政府的扩大会议拟在北平另外成立“国民政府”,地点也拟设在旧国务院(怀仁堂),与河北省政府现驻地存在冲突,高层遂又有省会迁回天津或保定之议。因为省政府迁移关系到地方繁荣,保定一批绅商不失时机地于11日致电实际控制北方的阎锡山,请求将河北省省会迁回保定。9月5日,河北省政府接到阎锡山电,令将省会迁至保定;省政府迁走后,一切重要器具留下,交由“国民政府”使用;迁移保定费用,准其作为政治开支;同时,省政府驻天津办事处也无设置必要,着即裁撤。6日,河北省政府积极筹备迁址事宜,并派员前往保定察看。但经察看后发现,保定办公房屋多半失修,无法使用,如果修缮,则须动支大批公款。8日,经向阎锡山汇报后,阎锡山同意省会暂不迁移,可先将河北省政府现办公地址后进院落及他处一些房屋让出,交由“国民政府”使用;省政府办公暂移往东院,将来有必要时再全部让出,另在北平觅得房搬迁。所以,河北省省会迁移保定之事又搁置下来了。9日,北平“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主席阎锡山及委员汪精卫、谢持等宣誓就职。此时,眼看河北省省会不能迁移保定,天津市的一批绅商高兴了,他们也联名致阎,请求将省会迁回天津。此时,河北省政府考虑到与“国民政府”同处办公总归不妥,遂议决在迁移保定之前,暂迁至北平的原区长训政所办公,并派员前往接收,但谁知该处房屋属北平特别市社会局管辖,市政府也要使用,所以省政府究竟迁至何处一时也不能确定。但时局突有大的变化,河北省政府不需为迁往何处发愁了,东北张学良于18日发表通电,呈请各方即日罢兵,静侯中央措置。19日,东北军南下入关,兵发平津,阎锡山、汪精卫等纷纷离开北平,扩大会议结束,北平“国民政府”遂也告终。阎锡山虽于21日再电河北省政府,令其速速迁往保定,但此命令注定不能执行了,因为东北军已于当日开进天津,于23日开进北平,河北省政府只能是向东北军进行工作交代。27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东北边防第2军军长王树常兼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并决定省会设于天津。10月1日,河北省政府主席王树常率各委员自平到津。3日,河北省政府主席王树常及各委员在天津宣誓就职,办公地点为原天津警备司令部。此时,天津市(1930年6月由天津特别市改为天津市)建制仍在,两家政府同在天津办公。
(四)、1931年11月9日夜11时,日本人策动天津汉奸暴徒张璧、李际春等1000余人,分三路自日租界袭攻河北省政府及公安局,日军开炮助之,天津市陷于一片混乱之中,民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在基本接受日方要求后,事态得到平息。为统一协调指挥,天津市于当月改为河北省政府直辖市,官员由省政府任命。12月8日,经张学良与王树常商定,原天津市(大市)市长张学铭辞职照准,任命周龙光为天津市(小市)政府参事兼代市长,王一民为公安局局长。
(五)、1935年5月,鉴于天津市发展迅速,经济日益繁荣,隶属于河北省政府实属不妥,国民政府拟恢复天津市为院辖市。如此一来,河北省政府仍在天津办公也属不妥,各界遂对迁往保定之事议论纷纷。22日,河北省政府正式决定迁往保定,并通知各厅派员前往保定勘定房屋。6月1日,河北省政府开始迁往保定。4日,南京政府任命王克敏为新的天津市市长(18日免王,商震接任;25日免王,程克接任)。25日,商震接替于学忠任河北省政府主席。6月底,河北省政府迁保全部完成。7月6日,商震到达保定。7日,河北省政府主席商震及各委员在保定宣誓就职。
(六)、1937年“七七事变”后,保定于9月26日沦陷,但代表中国政府一部分的河北省政府旗帜不能倒,遂四处流浪,先后在大名、洛阳(河南)、眉县(陕西)、北平、保定、西安(陕西)等地坚持办公。
(七)、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河北省政府于11月迁回北平办公。1946年7月,河北省政府迁回保定办公,保定也重新成为省会。1947年11月11日,华北解放军攻占平汉线重镇石家庄,直指保定,为安全计,河北省省会遂再迁北平。1948年11月22日,人民解放军占领保定。1949年1月31日,在守军全部撤出后,人民解放军和平进入北平;原河北省政府已不复存在。7月12日,中共河北省委在保定成立(书记林铁),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河北省省会设于保安。8月1日,河北省政府在保定正式成立(主席杨秀峰)。
为什么一般人很难在10秒内跑100米
一,没有这种身体素质。能在100米内跑进10秒,这是短跑项目中的顶级运动员,这跟运动员的起动反应、腿部力量、身体爆发力、心肺功能异常强大有很大关联,普通人肯定是不具备的。其次,长期的训练。只有从小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把自身的体能锻炼到爆发力极强的水平,才能达到这个速度。再次,科学的指导。人类短跑的速度越来越快,跟科学的指导有很大关系。如起动的反应、跑的动作、跑鞋的选择、衣服的面料等等,都会用科学的方法在运动员每次训练、比赛后加以科学的分析,从而更加合理、科学的进行调整,为下一次取得好成绩创造机会。最后,合理的膳食。运动员为了保持良好的体能和身材,?对于饮食方面特别严格,每餐的营养、每天的进食量等等都有营养师给出安排,以保证身体长期保持在优秀的状态。仅为个人观点,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多多指教,谢谢!??
辽宁沈阳市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列写三位辽宁省沈阳市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李素文(1935年一2022年4月4日),女,祖籍河北省乐亭县人,出生于沈阳市,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75年1月当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22年4月4日,李素文在沈阳逝世。
△杨易辰(1914年3月一1997年6月28日),辽宁省法库县人,1936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辽西省政府主席,中共辽西省委副书记、书记,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省政府副省长,省革委会副主任、主任,省委第一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 陈素芝(1931年3月一-2021年8月25 ) , 女,满族,辽宁省沈阳市人,1931年3月出生。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大专学历。历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辽宁省原副省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是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