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聚焦铁路民警日常生活的年代情感剧《南来北往》,在2024年年初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改革开放初期,带领大众一同回顾铁路人的生活变迁史。这部由郑晓龙、刘璋牧执导、高满堂、李洲编剧的时代巨制,将铁路工作者及其家属、乘客之间琐碎而又温情的故事,用南来北往的“时代列车”串联成一幅流动的中国发展图景,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美好生活变迁。
这趟奔跑在东北铁路上的时代列车跨越历史的时间轴,将代际间的矛盾冲突与温情日常融为一体,以家和列车为线索织起一张充满张力的情感网络。该剧紧紧围绕马魁(丁勇岱饰)与汪新(白敬亭饰)两位乘警展开铺陈叙事,他们既是师徒又是翁婿,一个经验老到但嘴硬心软,一个天资聪颖却急躁鲁莽,但他们都忠于自己的事业与家庭,致力于平衡警察身份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与担当。剧中每个人都立体鲜活,既有缺点也有闪光之处。过往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思维观念,而随着时代发展与个人经验叠加,他们也在不断适应新观念并积极拥抱美好生活。如马魁和汪永革老一辈的恩怨的最终化解,汪新也如愿与马燕喜结良缘。这种扎根现实却不失浪漫的创作手法触动了观众对于年代情感的珍贵记忆,家与列车的升级换代既是历史见证、也是情感归宿,传递出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家的温暖和人的关怀始终如一的生活哲理。
“家”空间作为年代剧叙事的轴心,始终贯穿着人物情节发展并给予观众以情感共鸣。从铁路大院到铁路小区、从北方的工业老城到南方的经济特区,尽管家的物理空间在不断变化,可是家的味道与情感内核却从未散去。剧中那些带有年代印记的文化符号不断触动着观众的情感记忆,如自行车、黑白电视机、蛤蟆镜等物件,以及彩礼、拜年等习俗文化与观众构建起了强有力的情感连接。有矛盾、有摩擦是普通人的生活常态,家长里短的误会与谣言作为生活流叙事的重要一环,在东北地域方言的加成下氤氲着浓浓的市井烟火气。但关键时刻全院依旧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如左邻右舍共同筹集彩礼为蔡小年举办婚礼、全院轮流照料年幼的马健。这种互助和睦的邻里氛围深植于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构建的人情社会中,体现了中国人和谐、包容、团结的心性传统,并在地缘和血缘联结的紧密社会关系中巩固了邻里氛围,拓展了“家”原有的意义空间。
时代前行的步伐离不开奋斗者的默默坚守,该剧还穿插描摹了铁路工作者的人物群像。他们中有像马魁、汪新一样恪尽职守的铁路警察,守卫着人们的出行安全;有牛大力、吴长贵一般的铁路工人把控着火车的前进方向;还有姚玉玲一般列车广播员用嘹亮的声音传播时代的声音。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纵横交错的铁路轨道上,随着列车的南来北往见证了社会的飞速变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东北的银装素裹到南粤的四季如春,剧中角色的经历和选择都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有人一直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如汪新坚守初心,在疑难复杂的案件中历练成长,最终蜕变成为优秀的人民警察,赢得了师父马魁的认可和赞誉;也有人勇闯时代浪潮,如牛大力敢于迎接时代的挑战,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尽管过程中充满艰辛,但依旧凭借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改变自身境遇。该剧生动展现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辉映出“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的价值理念。这些铁路工作者在他乡与故乡间奔波劳碌,是时代变革与坚守的有力见证者,他们的成长经验传达出只要心怀梦想、敢于拼搏,便能够在时代洪流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与列车同行的,还有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乘客。来自天南海北的乘客带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在封闭狭窄的空间内上演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剧集开篇就将列车拥挤的真实场景呈现给观众,乘客挤满了过道,甚至有人不得不从车窗爬进车内的画面唤醒大众的集体记忆。他们中有一辈子在火车上寻找被拐女儿的流浪老汉、有在车厢间穿梭叫卖的商贩,他们的存在是列车车厢中的独特风景。然而,人世间总是光明与黑暗并存,火车上也不乏窃贼、拐卖儿童者等违法犯罪者。面对这些恶劣行径,以汪新和马魁为代表的铁路工作者除了坚决抵制,同时也试图通过感化的力量来给予他们二次成长的机会,探求情理与法理的平衡地带。列车上的乘客具有极强的流动性,人们从陌生到相遇到重逢,每一个人物都经历着变化与成长。如身世坎坷的火车扒手弱弱在马魁和汪新的影响下,已成长为一名自食其力的手艺人,并立志要把当年割坏的衣服缝回去;聘礼手表被偷险遭悔婚的唐兴国,也坐上了高铁商务座洽谈合作,实现爱情事业双丰收。一系列矛盾误会在列车的颠簸中产生又化解,每一位乘客的故事都因时代际遇而被彰显和放大。
火车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见证时代发展与个人命运交相辉映的重要载体。观众仿佛手握一张时光车票,随着列车穿越祖国的大江南北,去感受中国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如今动车、高铁的飞速发展。列车有始发和终点站,而人生也有起起落落,但只要人们葆有追寻理想的激情、拥有向上生长的动力,奔赴美好生活并非难事。《南来北往》通过这趟“时光列车”的年代影像书写,将“家空间”的温暖和铁路职业精神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