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以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英雄为诸侯王,其中以原秦国故地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时在西楚霸王元年,即公元前206年,也即汉高祖元年。时隔不久,就爆发了楚汉争战,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不久投诚,还定三秦。以后,分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即甘肃、宁夏和陕北一带。与此同时,萧何以丞相之名填抚谕告,收复巴蜀,使给军食,形成了以关中为中心,以蜀地、陇西、北地和上郡为大后方的战略布局。从此,汉王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并任命萧何总揽关中全局。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并制定了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等各级机构,每件事都先奏明汉王,得到许可,然后实行;如果来不及奏明汉王,就先酌情施行,等到汉王回来时再汇报给他。于是奠定了以栎阳为中心的汉王新的统治中心和大后方基地,并由萧何主持大局。经过艰苦争战,公元前202年项羽败亡,于是刘邦在“汜水之阳”的定陶正式即位,由“汉王”改称“皇帝”。根据《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此时“高祖欲长都洛阳”,即准备把首都确定在“天下中心”的洛阳。
这件事传开后,被经过洛阳正要前往陇西戍边的齐人娄敬(后赐姓刘,任命为郎中)听说了,于是请求汉高祖刘邦接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记载,他当时指出“都洛阳不便,不如入关据秦之固”。因为“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有险要的地理形势;“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也”,具有丰盈充足的物产;如果“关外”有乱,凭借关中繁盛稠密的人口,“百万之众可具”“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所以,关中“搤天下之亢(喉咙)而拊其背”,具有无可匹敌的战略地位优势。然而,他的建议遭到出身于关东的功臣们的反对,他们想要荣耀乡里,主张留在洛阳。于是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一派主张建都关中,另一派则坚持留在洛阳。
娄敬的建议得到谋臣张良的坚决支持。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向刘邦指出:洛阳附近“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而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又能“阻三面而守,独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便,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和张良的分析都是有道理的。刘邦经过权衡之后,当天下令迁都关中,车驾直奔长安。
刘邦入关之初,先是把秦的故都栎阳作为建设的重点,并使萧何治栎阳,立宗庙社稷。同时他命令改建秦的“兴乐宫”为“长乐宫”。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更名咸阳曰长安”(《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而且还把秦咸阳北区改成了“新城”,隶属于长安管辖。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于高祖七年(前200年)二月“长乐宫成,丞相以下徙治长安。”(《史记·高祖本纪》)此时此地,“长安”才真正成了汉家天下的首都。
汉高祖迁都长安以后,栎阳作为太上皇的长驻地,得到很好的关照。据《三辅黄图》所记,高帝十年“太上皇崩,葬其北原”,置万年县以奉陵寝,故栎阳城亦名万年城。东汉建武二年(26年),汉光武帝刘秀封景丹为栎阳侯,废栎阳县入万年县,秦汉栎阳故城逐渐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