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李阔

中国青年导演、编剧,毕业于南京传媒学院表演系。曾参与话剧《蒋公的面子》《暗恋桃花源》等院线电影剧本。《火星司机》获2020年FIRST青年电影展创投单元“最佳创意奖”、 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原创剧本奖”等。导演/编剧的电影《银河写手》获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大奖、最佳编剧奖。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单丹丹

中国青年导演、编剧,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电影《情圣》剧本统筹,院线电影剧本《火星司机》获2020年 FIRST 青年电影展创投单元“最佳创意奖”、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原创剧本奖”等。导演/编剧的电影《银河写手》获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大奖、最佳编剧奖。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高群

中国青年编剧、演员,大碗娱乐合作编剧。开心麻花话剧《瞎画艺术家》编剧,网剧《凸变英雄》编剧。编剧的电影《银河写手》获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大奖、最佳编剧奖。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据传,明朝初年,大将军常遇春带领部队北上,驻扎的地方被称为“常营”,谐音“常赢”。时空流转,又有无数青年人聚集于此,梦想着成为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希望能打一场事业或是人生的胜仗。常营就像是一片安置青年人热血的土壤,古往今来,见证了无数个人或是群体的斗争。在电影《银河写手》的故事里,编剧张了一和孙谈就是其中一员,他们写出了一部自认为会名垂青史的电影剧本,决心将其搬上大银幕。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常营是开始,也是延续

《银河写手》以长楹天街为圆心,向外辐射三公里取景拍摄,画出了一个关于文学、关于电影的璀璨银河。常营被称作“影视人聚集地”,影片中的漫咖啡、“常赢三兄弟”涮肉店就像是一把钥匙,拧开了影视人在北京、在常营的点滴。导演单丹丹表示:“漫咖啡馆确实是故意设计的。那时候说每一个漫咖啡里面都在谈一些几个亿的项目,但是片里那些看电影、吃饭的情节就是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平时一群编剧聚在一起,就是爱吃常赢三兄弟涮肉。”常营的街景、不同的店铺里,浓缩着相通的生活经历。

“这个地方(常营)好像就成了年轻人的一个落脚点或者跳板。”谈起常营,导演李阔表示,“刚来北京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常营的房租确实稍微低一些。这边从事影视文娱产业的人确实很多,而且有很多产业园、文创园,很多公司也都在这一片。”在导演李阔的讲述中,常营就像是宿命一般的存在,似乎对他们而言,常营是开始,也是延续。

乍听起来,《银河写手》的故事有些私人化,但用导演李阔的话来说就是“行内人看自己,行外人看故事”。这恰是这部电影别致的地方—那些一晃而过的小区名字、产业园等是他们与有着共同经历的人交流的信号,但不论经历与否,在电影的叙事里都能感受到个体身上交织的生命力与复杂的情感。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印象北京

北京是很多人带着梦想奔赴的地方,也是很多人与梦想告别的地方。《银河写手》用幽默的方式真实地呈现着“北漂”生活。艺术源于生活,作为“北漂”中的一员,导演单丹丹、李阔和编剧高群都有自己的“北京印象”。

导演李阔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第一次到北京去朋友家的经历:“我朋友家在六号线褡裢坡,我一出那个地铁站,就觉得这是我印象中的北京吗?那地方全是回迁房,感觉特别荒凉,我还得坐一个三元钱的蹦蹦,我在西安的地铁站换乘时都没坐过蹦蹦。”北京对李阔来说有明显的落差。在他忆往昔的感慨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渐渐显露。再提起那段年轻气盛的日子,编剧高群也打开了话匣子,那时高群并不觉得“北漂”会很苦,甚至还会自豪地和朋友说:“兄弟,你有没有感觉我俩现在踩的是首都的土地,我居然成了‘北漂’,我太高兴了!”谁承想,现在的高群已经在北京待了近十年,还能创作出与这片土地相关的故事并成功上映。

导演单丹丹对北京的最初认知则来自影视作品:“那时候我特别喜欢《独自等待》《如果·爱》,还有电视剧《奋斗》。”影视作品里的描述构造了她想象中的北京,而在北京读书的日子以及往后的生活经历让她进一步触碰到北京的温度。她感受过海淀的文化底蕴,也看过朝阳区匆匆忙忙的打工人,她深刻地感受到了北京的割裂与包容。在北京住的近十三年间,单丹丹发现这个城市发生了很多变化:“外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一代的年轻人也和我们那时候的状态不一样,他们压力都很大,所谓的中年危机已经提前到了青年危机。”这是“北漂”传递出来的信号,也反映着其他很多年轻人的处境。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致敬年轻又生猛的北京味道

这部在北京土壤中孕育出来的作品,与以前拍北京的电影一般有着强烈的北京色彩,这是主创团队致敬过去的选择,也是他们作为电影人的坚持与浪漫。拍摄初期,他们便希望影片能像曾经影视剧中的北京那样阳光明媚。

导演李阔分享说:“张了一和孙谈在家吵架撕剧本的片段,我们当时致敬的是张艺谋导演的《有话好好说》,包括整个电影的旁白我们也有参考伍仕贤导演的《独自等待》。”《银河写手》的创作过程包含着主创团队非常多私人的情感与趣味,那群看着描摹北京的影视作品长大的孩子,时隔多年后用自己的方式填补着关于讲述北京故事的电影断层。“所以当时给整个电影定调时,我们说外景一定要阳光很足、日照很强,要有年轻、生猛的感觉,要把这个城市的年轻气息拍出来。”李阔补充道。

城市像是一个盒子,迎来送往许多不同的人,也正是这些来来往往的人,为城市绘上了别致的色彩。《银河写手》里的编剧们,用手中的笔讲述着城市的故事,传递着个体的声音。《银河写手》并不仅仅是属于打工人的“启示录”,它也是一部带着城市记忆与底色的城市影片。不过它所探讨的并不局限于地域,而是以小人物的视角及在地性,让故事和人物真正落地生根;让我们在巨大的人生银河中看到在大城市拼搏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继而恍然大悟:所谓的成长也不过是做回自己,哪怕不符合社会语境的成长亦是一种成长,会犯错的才是人类。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Q.请简单介绍一下《银河写手》这部作品。

李阔: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剧本,两个编剧,三易其稿,四季更替,五味杂陈”。具体说来,《银河写手》是以两个小编剧为切入口,讲当代这些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讲他们的事业线、感情线、友情线,讲他们在大城市里面如何相处、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及他们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困境当中做选择的一个故事。

Q.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

单丹丹:在做这个剧本之前,没有说一定要做编剧,当时想的是去展现身边普通人的生活。但因为身边的朋友创作者居多,而这里面的故事很多又是他们身上的真人真事,所以我们也不想杜撰,就用了编剧这个身份。《银河写手》其实不是要去揭露行业生态的,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个都市青春片,最主要的还是讲人,讲普通的个体,讲普通个体在一个大城市里面如何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

李阔:其实是想以编剧作为一个代表来辐射这些在大城市里面对甲方的小乙方们。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Q.在创作这个作品的初期,头脑中想象的画面是怎样的?

单丹丹:我看到的是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每天上班都很辛苦,没有人谈理想,都在谈生存。但在这种生存现状下,年轻人又在坚持用一种自我嘲讽的方式来消解自己的痛苦。所以我就想拍一个不一样的、全新的北京都市青春片来展现这一代年轻人。当时脑子里想象的画面就是长楹天街,在那个连廊底下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其实大家穿得也没有多么精致,都是灰头土脸的,但和年轻人聊天的时候又会发现他们很幽默,都有自我嘲讽的精神,所以《银河写手》这部电影很多是自我嘲讽的、自我消解的、自我疗愈的。

Q.除了两位主人公之外,剧中有比较喜欢的角色吗?

单丹丹:我比较喜欢周可可,因为她跟我最像,就是认认真真地做一个乙方。我是那种工作做得好,哪怕赚一点点钱,我就很想回馈给家人和朋友的那种人。比如周可可最后离开的时候给张了一买的手表,这个事情也源自我给李导(导演李阔)买手表的个人经历。

李阔:我最喜欢的是张了一,但如果要抛开两位男主的话,那就是害虫。因为他是一个让人心疼的角色,他很幽默、很好笑、很滑稽,但又很惨。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Q.片尾为什么会到用“人物没有成长”做主题?

单丹丹:我觉得当下环境对于成功、成长的理解,好像经常就是一种形态。我们特别想说“成长”这个词它其实是有很多种形态的,可以有很多种角度去理解,大家不要狭隘地认为必须要达到事业上的某种程度或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才算长大了、蜕变了。我们希望通过人物没有成长的反套路来表达“成长的形态是不是只有一种,是不是还有很多种可能”的观点。

Q.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决定选择“三狗”(宋木子、合文俊、李飞)出演这部电影的?和演员一起创作的过程里,有碰撞出什么特别的火花吗?

单丹丹:他们就是看到组讯自己来的,试完之后觉得这三个角色好像他们是最合适的。这个事也确实很巧,大家都以为是我们为他们三个量身定做的角色,很神奇的是他们就合适到这种程度。我觉得他们三个都把自己放下了,把之前大家印象中“三狗式”洒热血的东西全部放到一边,带着一种特别纯粹、尊重这个剧本的状态在表演。他们拍电影的时候很严肃、很严格。

李阔:最后小女孩问机器人:“你们怎么知道这个剧本是人类写的?”机器人回答:“因为它不完美,还有错别字。”错别字这个点就是宋木子想到的。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Q.在20岁年龄段和30岁年龄段想要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单丹丹:20岁想要的都是外在的东西,30岁真的开始思考人生何去何从,有了一些危机感。

李阔:我在20岁的时候没想过未来,没想过生活会有痛苦,直来直去不思考。相信自己才华无限。30岁的时候开始想很多,患得患失,怕自己选错了路,怕自己没有才华靠着运气在硬撑。但同时也很想表达,说的话更少,但更想输出内容。

高群:20岁的时候什么都想要,30岁的时候在学着取舍。

Q.电影即将上映,你有怎样的期待?

单丹丹:我就希望它能走得长远一些,被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需要得到疗愈的观众看到。希望看完电影走出去时,人们能被疗愈,获得一些正能量或者是勇气,希望大家能够觉得没有浪费这103分钟。

李阔:第一,当然还是希望票房能好一点。第二,希望真的能给一些处在迷茫中,因为理想和现实而举棋不定的人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力量。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

《银河写手》:电影与城市的互文-风君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