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圈内热议,但观众不甚待见的“迷案”:

上周六,电影《银河写手》上映。

豆瓣评分7.1。

票房350万。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任何数据拿出来,都与之前业内的“吹爆”大相径庭,不但比不上《坠落的审判》,甚至也比不上同期上映的《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

于是有人说,这不过是圈内自嗨的游戏罢了。

就像《永安镇故事集》。

最终落得个雷声大雨点小的下场。

老实说,Sir很久以前就看了这部《银河写手》,甚至还和导演聊过很长一段时间。

如今电影上映。

也终于可以冷静下来,好好聊聊影片的得失了:

银河写手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01

首先要说的是,《银河写手》是一部纯纯粹粹的商业片

相比于同样是讲娱乐圈的《红毯先生》。

《银河》显然节奏会更快,笑点会更多,表达上面也尽量做到了通俗易懂,力求辐射范围最大化。

影片说的是两个编剧的“改稿之路”。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堪称业内怪现状大赏。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影视圈的编剧地位极低,但到底低到什么程度呢?

简单来说,出师未捷“名”先没

张了一(宋木子 饰)和孙谈(合文俊 饰)作为新入行的编剧就遇到了这样的状况,他们写出了一个自认为很牛的剧本,于是托关系找到了一个投资人,贝勒。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可结果呢。

贝勒说,他想提些意见。

于是两人按照贝勒的意见改了一稿,但既然是贝勒的意见,总该给人署名不是?

编剧栏里多了贝勒的名字。

可贝勒又说了,他还有些意见。

怎么办?

改。

就这样一来二去,贝勒的署名从第三编剧变成了第一编剧,甚至于最后还成了总编剧。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人家还斩钉截铁地说了。

我啊,这是为你们好,没我这样名人的名字,谁看你们俩小编剧的剧本呢?

有道理吗?

确实。

可业内许多人也正是利用这样渠道不通的不合理的现象,侵夺新人的成果,在不断地扮猪吃老虎的过程中,变成了真正的老虎。

这是“骗子”。

“骗子”之余,《银河写手》说的最多的却是一次正规的合作,也就是说,当你的剧本真的卖出去了,会遇到什么情况。

一句话形容就是,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啊。

作为投资方,对剧本的考量逻辑很简单,我投了那么多钱,能不能收回成本,以及幸运的话,能不能赚到钱。

于是延续那些被验证的经验,就成了最优选。

比如说,影片里投资方觉得男主这个角色不够孤独,于是建议改名为“张伟”,或者觉得萌宠更有市场,将男二从人物变成了一条狗。

你说编剧改不改?

人家手里握着钱呢,你不改,不就是亲手放弃了项目?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或者说,影片里最大的冲突:

合理性。

片方从大众的视角出发,认为事件需要合理性,而细节不需要,但编剧会从现实的逻辑出发,认为事件不需要合理性,细节则需要。

举例来说。

两方争议最大的两个点,一是资方要求写清楚故事里主角的爱情铺垫,一是希望给男主增加一个外卖员把馊掉的外卖吃掉的场景。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这两点编剧都不同意。

他们觉得,人生其实并没有什么逻辑,有可能有人毫无预兆就出轨了,有可能昨天谈笑风生的朋友,今天就自杀了。

这个世界没有合理性可言。

可与此同时,他们更讲求细节上的合理。

外卖员怎么可能吃到馊掉的面条?以现在的商家技术而言,是不可能发生短时间面条馊掉的情况的。

总之就是。

冲突不断。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于是一个剧本,改了一年也没改好。

最终怎样Sir不剧透,但整体的观感就是,《银河写手》的创作者用了大量类似短视频风格的手法,把一个本该属于业内怪谈的故事通俗地呈现了出来。

就像那段“小帅小美”的解构。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不但会让业内观众会心一笑。

哪怕是对这个行业毫无了解的人,也很容易理解。

而这。

也是《银河写手》最突出的优点。

02

当然,业内的“吹爆”不止是因为它说的是“圈内怪谈”。

而是共情

人们看着银幕上真实的地标,看着那些现实的困境,很容易联想到自己那些不堪回首的经历。

这与主创的经历分不开。

在那次聊天中Sir才得知,原来故事里那些“痛点”,都是来自于他们的亲身经历。

只不过。

他们选择笑着将它讲出来。

比如“焦虑症”。

片中关于焦虑症有一段极其风格化的描述,说张了一因为不断地修改剧本,导致焦虑症发作。

只要一打开手指头,全世界的噪音仿佛都向他袭来,但只要一捏住,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于是在跟甲方开会时,他就一直紧捏着手指头,这样就听不到对方说话了。

这段描述其实是奇观化的。

看起来就像是胡编乱造,制造出来的笑点。

但其实。

这种焦虑症本身,则是来源于编剧之一高群的亲身经历。

据说,是有一天晚上他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去医院检查,医生给出的诊断是惊恐发作,也就是焦虑症的一种。

甚至电影里的那张病历单,就是根据高群真实的病历单改造的。

或者“话语权”。

影片里的周可可其实是个不太被看重的角色,一直疲于应付各种要求,也没有什么坚持,哪怕是网大,她也照拍不误。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可这样一个偏“负面”的角色,原型则是导演单丹丹。

单丹丹自认为是一个小镇做题家,从山东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后来因为传统媒体前景堪忧,她转行做了编剧。

花了十年,她才在这个行业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

她把自己的经历投射到了周可可身上,在电影里的剧本研讨会上,台词不多的她还是说了一句,“感觉女主角像是工具人”。

这也是单丹丹对在电影里投射的角色的自嘲。

其他的例子还很多。

比如笑得像向日葵的演员郑飞,前几天还在饭桌上跟大家嘻嘻哈哈地吃饭,但没多久就收到了他跳楼自杀的消息。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这个角色来源于另一位导演李阔身边人的经历。

或者电影里编剧不断被投资人喂饼、拿到剧本费后争吵如何分成、项目进行不下去被制作方换掉的故事。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也在这个行业里屡见不鲜。

就像单丹丹说的,“一个人一不小心地把内心的东西露出来了,才尴尬,我很享受(这种尴尬)。”

《银河写手》所做的也是暴露自己的尴尬,并用喜剧的方式包装起来。

它并没有那么鲜血淋漓。

但又直击现实。

也正是这样,业内才会有那么多的喜欢与赞美,不但周星驰姜文等人夸赞“超出预期的好”,甚至沈腾也为表支持,0片酬客串了电影的一个镜头。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作为处女作。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他们已经赢了。

03

可惜的是,这样的“共情”,似乎很难抵达普通观众。

口碑很能说明问题。

电影开分7.3,两天之后掉到了7.1,豆瓣的前几条热门影评中,除了主创访谈,都是一星的质疑。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真的这么差吗?

未必。

但由于一些边边角角的设置,引发了这样的不满,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这个故事并不如片方宣传的那样,可以引发“打工人”的共鸣。

它不是《年会不能停!》。

它其实是更通俗版本的《永安镇故事集》。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视角的原因。

就像很多人无法共情《红毯先生》的大明星视角,人们也无法代入一个编剧的视角。

就像影片吐槽的“编剧是服务业”。

虽然创作者是在调侃,而且语带不忿,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会觉得你实在是太高贵了,服务业怎么了?就天生低人一等?

这是视角造成的理解偏差。

再加上那个所谓的《七秒人》剧本,虽然影片一直说它很牛,但观众其实并不能真的体会到它牛在何处,于是在这样语焉不详的情况下,人们很难会关心一个编剧的遭遇。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因为它是笼统的。

没有落在实处的支撑。

而同时,《银河写手》自身表达的态度也让观众无法共鸣。

《年会》大家嗨的是什么?

其实是对整个生态,尤其是领导层的夸张刻画,虽然最后仍然是“青天大老爷”的模式,但在这过程中,那种自下而上的讽刺让很多人很解气。

而《银河写手》呢?

对资本的态度其实很暧昧。

它一方面诉说着自己的委屈,而另一方面又同时表达了对资本的理解,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明明是不得已的妥协,但在大众眼里,就显得很自恋。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这是很多人觉得矫情的原因。

但。

即便如此,Sir也觉得影片其实是值得一看的。

不是它拍的有多好。

而是它的稀缺性

就像影片提出的问题,故事里的人物为什么要成长?不成长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剧本了吗?而Sir想说的是,电影为什么要最大限度的共情?只有一部分人喜欢的电影就不能称之为成功了吗?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尤其是这样拍摄电影圈故事的影片。

哪怕是《南海十三郎》,哪怕是《曼克》,也注定讨好不了所有人吧?

如果它们上映。

会不会同样票房惨淡呢?

可惜的是。

在当下,当电影变成纯粹的商业行为,那些商业上不成功的往往就会被认为是失败案例,这导致这世界“正确”的电影太多了,讨好大众的电影也太多了。

电影变得一模一样。

就像影片的结尾。

一百年后,AI时代来临,由人类创作的一部剧本被挖掘出来。

它被赋予的意义是:

拯救人类创作欲的最后希望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我们不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在创作者普遍习惯了投其所好的套路后。

连创作欲。

都需要别人来拯救。

周星驰、姜文爆赞,沈腾零片酬压轴,圈内狂欢观众却只打一星?-风君娱乐新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坂元家的小二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