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池州有哪些名人

 1 杜荀鹤  (846~904)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杜牧之子,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2 金乔觉  (695—794)新罗国(今韩国)王子金宪英近族子弟。少年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通晓汉文。唐开元初年,航海来华,卓锡九华山,苦行修心,广收僧徒,传经布道。贞元十年(794)夏历七月三十日,趺跏圆寂,寿年九十九年。僧徒将其肉身跌坐石函中,越三年“颜状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 (695—794)新罗国(今韩国)王子金宪英近族子弟。少年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通晓汉文。唐开元初年,航海来华,卓锡九华山,苦行修心,广收僧徒,传经布道。贞元十年(794)夏历七月三十日,趺跏圆寂,寿年九十九年。僧徒将其肉身跌坐石函中,越三年“颜状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  3 费冠卿  (生卒年不详)字子军,青阳县人。唐元和二年(807)及第进士后,居长安待授官职。惊悉母病危,不及告假,即星夜驰归。至家,见母已安葬,悲恸欲绝,遂于母墓旁结庐守孝三年。嗣后,隐居九华山少微峰下达十余年之久。  4 李芃  (722—785)字茂初,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永泰元年(公元621年),以秋浦复置池州, 李芃被“诏行州事”,首任池州刺史。  5 周 馥  (1837~1921)字玉山。建德(今东至)人。曾任四川布政使、直隶布政使、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职位。著有《易理荡参臆言》、《负喧闲语》、《玉山诗集》、《周悫慎公全集》。  6 许世英  (1873~1964) 字静仁,秋浦(今东至)人。清末民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总理。  7 张乔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人。昭宗时进士。与许裳、郑谷等人号称“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事见《唐诗纪事》卷十七,《唐才子传》卷十。  8 姚依林  姚依林同志祖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1917年9月6日出生于香港,幼年丧父,随母亲在江苏、浙江、上海生活。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后,他在地下党员的影响下,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参加了革命。1935年11月,姚依林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北平学联秘书长、党团书记。  姚依林同志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特特群芳上翠薇,什么意思,尤其是那个“特特”

“特特寻芳上翠微”解析□杨军岳飞《池州翠微亭》诗道:“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这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小诗,入选中学语文自读课本是很合适的。

课本所附简要注解也较好地传达出这首诗的意境,有助于读者理解原作。

课本编者注释“特特寻芳”:“意思是骑着马来游春赏花。

特特,马蹄声。

”这里把“特特”解释为马蹄声似值得商榷。

“特特”作为象声词,常常用来形容马蹄声,如陆游《晚过五门》诗:“马蹄特特无断时,老尽行人路如故。

”有时也写作“得得”“踏踏”,例如60年代一位诗人的笔下就有“听马蹄踏踏,看车轮滚滚”的诗句。

“特特”还有一个重要的义项,作“特地”解。

如杨显之《潇湘雨》一:“侄儿不知,我近来认了个义女儿,叫做翠鸾,特特唤她出来,与你相见一面。

”又如欧阳修《和三人桥》诗:“为爱斜阳好,回舟特特过。

”句中“特特”都是“特地”“特意”的意思,不能解释为马蹄声。

用作这一义项时,也可以写作“得得”。

韩世忠为何不救岳飞韩世忠和岳飞是什么关系

韩世忠不救岳飞?这话有失偏颇了!在岳飞被下狱之后,满朝文武只有韩世忠站了出来、去找秦桧要个说法,于是才有了那句著名的“莫须有”……在听到秦桧的“莫须有”之后,韩世忠沉默了,不再作声。

为何听到“莫须有”韩世忠沉默了

韩世忠本来是去找秦桧“讨说法”的,可为何听到“莫须有”三个字之后便选择沉默了呢?这三个字究竟有多大分量?按照古汉语的正常解释,所谓“莫须有”大概其就是“可能有、或许有”的意思。换言之,秦桧的话表面上的意思是——所谓岳飞谋反之事,可能有、或许有吧?这样一句话显然是很难给韩世忠一个交代的!

其实,韩世忠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听懂了秦桧的弦外之音。“莫须有”,按照字面解释的确是“可能有、或许有”的意思。可结合彼时的大风向来看,恐怕就不是“可能、或许”的意思了。彼时正处于宋高宗赵构与女真人“议和”的大背景下,除了对宋金称臣之外,女真人还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那就是让赵构诛杀岳飞!换句话说,赵构想要与女真人“议和”、继续安稳当他的偏安皇帝,就必须答应女真人的要求、诛杀岳飞。很显然,赵构是不可能为了一个岳飞而放弃安稳当皇帝的。那么,他就必须杀了岳飞,别无选择!

▲宋高宗赵构画像

秦桧那句“莫须有”,实际上恐怕并不完全是“可能有、或许有”的意思,而是“不需要有”——赵构要诛杀岳飞,不需要理由!韩世忠还能再说什么、还敢再说什么?再说什么,他就是第二个岳飞……要知道,彼时的岳飞不过是枢密副使而已,枢密使是谁?正是他韩世忠!这两个人真要是搅在一起,赵构还能睡得着觉吗?这个时候,韩世忠的态度非常重要、也相当微妙,继续替岳飞说话就意味着与赵构摊牌;而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表态,表明韩世忠自己是站在赵构一边的!唯有如此,赵构才可能念及韩世忠当年的救驾之功,放过韩世忠。所以,不是韩世忠不救岳飞,而是他彼时已经“泥菩萨过河”,继续替岳飞说话,连自己恐怕都得搭进去……

▲岳飞画像

韩世忠与岳飞并非“死党”

韩世忠和岳飞虽然都是彼时的名将,但相互之间并没有太深的交往,在进入枢密院之前也没有搭过班子。韩世忠之所以为岳飞出头,主要还是为公,认为岳飞是国之干城,诛杀岳飞于国不利。这就是为什么韩世忠听到“莫须有”三个字之后,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弯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何况韩世忠与岳飞之间的私交其实相当有限,远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亲密。话又说回来,如果韩世忠与岳飞关系过于亲密,就算他救过赵构的命,军中和枢密院的两大巨头“穿一条裤子”,赵构恐怕也很难容得下他,不是吗?

明哲保身的“聪明人”

韩世忠这个人能够得以善终,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曾经救过宋高宗赵构的命,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人知道明哲保身。在这一点上,岳飞是有所欠缺的。和岳飞一起被调到枢密院之后,岳飞依然不改初心,但韩世忠却彻底变了!为岳飞出头,是韩世忠担任枢密使之后干过唯一“出格”的事情,而且还被秦桧一句“莫须有”给顶了回去!除此之外,韩世忠基本就是赵构说什么就是什么……

▲中兴四将,除了岳飞都是明哲保身的主儿

为了让赵构放心,韩世忠不仅交出了兵权,连多年积蓄的军需粮秣也一并上交给了赵构。目的就一个——向赵构表忠心、彻底割裂自己与军队的关系!不久之后,韩世忠又上书请辞枢密使之职,改任闲职并开始“享受人生”。这是典型的“杯酒释兵权”模式,只不过韩世忠做得比石守信等人更加彻底,没用赵构开口便主动请辞了。对此,赵构也是相当受用的,不仅给了韩世忠节度使的虚名,而且还给他封了郡王爵位!晚年的韩世忠再也不过问朝政,就两个字——醉生梦死,最终得以善终。绍兴二十一年,韩世忠病故,赠太师、通义郡王,以“王爷”的尊容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这一切,都是用明哲保身换来的。

▲韩世忠画像

由此也可见,韩世忠当初能够在那样的情况下出头、替岳飞说话,已经实属不易了!但他彼时能做的,恐怕也只有这些了。因为他自己也已经是“泥菩萨过河”,再多说哪怕一句,恐怕当初救赵构的那点儿情分也就全都没了!接下来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不言而喻……韩世忠与岳飞毕竟只是泛泛之交,能够做到这样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他不可能为了保岳飞而搭上自己的,不是吗?更何况,就算搭上了自己,韩世忠恐怕也救不下岳飞……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帝王之术,为了自身皇位和皇权的需要,忠臣良将也照样可以牺牲!恐怕也不差韩世忠一个……

▲岳飞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