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是一部以“情”为主题的武侠巨作,其中主线剧情都是围绕江湖儿女之间的爱恨情仇展开,尽管相对于《射雕英雄传》而言逊色不少,但也不失为一部上乘之作。
不过当年初读《神雕侠侣》时,总觉得有种别扭之感,尤其是那故事的结局着实是难以让人觉得满意。
你可能要说了,男女主角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是众望所归吗?
(神雕侠侣剧照)
还真不是,毕竟从明面上来看,当年的小龙女是身中剧毒,又跳下了万丈深渊,岂有生还的道理?反观杨过与郭襄走到一起的话,正好延续了郭杨两家的缘分,所以原著结局是给了读者一种强行圆满之感。
而值得细品的是“十六年后”龙杨二人重逢的场景,杨过那张英俊的脸是被岁月打磨成了略显沧桑的模样,而小龙女仍是个少女一般,这是为何?
或许是因为小龙女修炼了一门邪功,而杨过若知道真相的话,多半就不会娶她了。
一、谷底的女子
常有人问杨过当年为何会相信黄蓉说的“南海神尼之说”,就连一灯大师这等前辈高人也不曾听过南海神尼这号人物,以杨过的聪明才智,怎能想不到黄蓉是在骗他?
其实道理很简单,杨过不过是给自己留个念想,那也是他活下去的理由。
不过对于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而言,更愿意将这视为金庸给杨过一个“忘了小龙女”的缓冲期,如果他在十六年后释怀,接受一段全新的人生,也没人会诟病他什么,毕竟他已经为小龙女坚守了十六年。
无需多言,郭襄就是他最好的选择,然而当杨过跳下深谷,与小龙女在寒潭的另一端重逢时,郭襄已彻底无望成为杨过的妻子,读者也只能接受一个强行圆满的结局。
(杨过、小龙女剧照)
其实这一切对于杨过而言就好似一场幻梦一般,不仅仅是因为小龙女依旧活着这么简单,而是小龙女的样貌甚至都与当年的样子没有太多的区别。
毕竟书中是这么说的:“忽觉得一只柔软的手轻轻抚着他头发,柔声问道:‘过儿,什么事不痛快了?’这声调语气,抚摸他头发的模样,便和从前小龙女安慰他一般。杨过霍地回身,只见身前盈盈站着一个褐衫女子,雪肤依然,花貌如昨,正是十六年来他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小龙女。两人呆立半晌,‘啊’的一声轻呼,搂抱在一起。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是耶非耶?是真是幻?过了良久,杨过放声大哭,呜呜咽咽的道:‘龙儿,你容貌一点也没有变,我却老了。’小龙女端目凝视,说道:‘不是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
与自己阔别多年的恋人重逢,小龙女的第一句话简直莫名其妙,什么不痛快,这还需要问吗?难道她自己心中觉得独居十六年是件痛快的事?
而更让人在意的则是她的外貌,凭什么她的样子一点都没有变?
(小龙女、杨过剧照)
书中提到过,那是因为她修炼了古墓派的内功,书中只道:“那古墓派玉女功养生修练,有“十二少、十二多”的正反要诀:“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渐渐的少思少念、少欲少事,独居谷底,却也不觉寂寞难遣。因之两人久别重逢,反显得杨过年纪比她为大了。”
看似合理,但也说不通,除非这内功本就有特殊之处。
比如它是源自逍遥派的某一门邪功。
二、金庸武侠世界观
别说“射雕三部曲”中没有逍遥派的存在,那门派虽然只在《天龙八部》中正式登场,但金庸在新修版中其实已经打通了各部作品之间的世界观。
比如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中就提到过虚竹的名字:“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这掌法传到洪七公手上。”
(灵鹫宫女剧照)
除此之外,《笑傲江湖》中,任我行也提到过,他那吸星大法是源自北宋年间逍遥派一脉,是由段皇爷所传下来的,至于那神功是如何从北冥神功转变为吸星大法的,则没完全交代清楚。
所以金庸的各部作品都是处于同一个世界观里的。
如此一来,古墓派又是如何起源的?
答案或许很简单,正是源于逍遥派一脉。
三、古墓派的传承
之所以将古墓派与逍遥派关联在一起,是因为郭襄闯少林的时候就曾用过古墓派的绝技,只是那招式的名称,却又与逍遥派的招式名称一样。
书中是这么写的:“要知少林派的‘达摩剑法’、‘罗汉剑法’等等,走的均是刚猛路子,那‘玉女剑法’在江湖上绝迹已久,性质与少林派的诸种剑术又截然相反,只是一招‘凌波微步’,已使无色禅师茫然若失。其实这玉女剑法也未必真的胜于少林多路剑术,只是一眼瞧来实在美绝丽绝。”
所以逍遥派的武功如何会流传到古墓派?只有一种解释,那古墓派创派祖师林朝英正是当年灵鹫宫的某位宫女,她脱离了灵鹫宫,带走了宫中的秘籍,继而自立门户。
(天山童姥剧照)
而小龙女能够做到青春常驻,也是因为古墓派的武功里融合了逍遥派的神功,即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也就是天山童姥当年所用的那邪功,通过练功的方式让自己的容颜常驻。
换言之,小龙女表面看起来是十几岁的模样,且不知是否已经是七老八十的老太婆了,杨过若知道小龙女修炼过这邪功,多半就不会娶她了。
当然,这只是笔者基于原著的推测,这也是金庸故事生命力旺盛的原因,正是因为那些故事都经得起推敲,值得反复玩味。
声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