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大国工匠8位人物事迹分别是什么
  • 大国工匠2020十大人物
  • 大国工匠彭祥华和徐立平人物事迹介绍
  • 大国工匠人物介绍事迹与体现的精神风貌

大国工匠8位人物事迹分别是什么

大国工匠8位人物事迹分别是:大勇不惧的彭祥华;大术无极的卢仁峰;大巧破难的周平红、张兴华和周永和;大艺法古的毛胜利、孟剑锋和王津;大工传世的朱文立;大技贵精的李峰、顾秋亮和李刚;大道无疆的裴永斌、方文墨和马荣;大任担当的高凤林、马宇和王伟

1、彭祥华

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从199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工程建设一线,参加了横南铁路、朔黄铁路、菏日铁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拉林段)等1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多年战斗在祖国偏远地区,不怕艰辛,为祖国建设付出了青春与热血。

2、卢仁峰

坦克集群,在辽阔的大地上风驰电掣,一往无前,现在中国的坦克制造能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了。装甲是坦克的第一要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坦克的各种装甲钢板连缀为一体。这个左手残疾,仅靠右手练就一身电焊绝活的焊接工人,其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堪称一绝。

3、周平红、张兴华和周永和

传统POEM手术容易损伤患者食管,周平红另辟蹊径,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夹层中,建造一条隐形隧道,不仅减少了患者痛苦,也让中国的消化内镜微创切除技术领跑世界。

木船是很多渔民赖以生存的工具。为了让乡亲们安全远航,排船师傅张兴华独创造船工艺,手工打制的渔船滴水不漏。

FAST工程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新的可能,但施工难度超乎想象。起重工周永和经过反复思索,利用“墨子圆规”的古人思想和顺势而为的东方智慧,完美拼接四千多块面板,成就了能与星星对话的大型球面镜。

4、毛胜利、孟剑锋和王津

“薄如蝉翼洁如雪”,这是宣纸工艺的至高境界。为了让极品宣纸再现于世,毛胜利依循古法,采用更为传统的擦焙方式,终再续传奇。孟剑锋依照古錾子上得到的启示路径,在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錾出细致的纺织纹理,以假乱真。王津参悟古法,谨遵先人教诲,终于让历史瑰宝双马驮钟扫尽尘封,再度惊艳于世。

5、朱文立

汝瓷被视为中国瓷器烧制技艺巅峰,曾绝迹800年,是他使珍品瓷重现于世。

6、李峰、顾秋亮和李刚

心细如发,探手轻柔,李峰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执拗”返工;心有精诚,手有精艺,顾秋亮仅凭一双手捏捻搓摸,便可精准感知细如发丝的钢板厚度;蒙眼插线,穿插自如,李刚方寸之间也能插接百条线路,成就领跑世界的“中国制造”。

7、裴永斌、方文墨和马荣

裴永斌是哈尔滨电机厂车工,三十多年来主要加工水轮发电机的弹性油箱。他用手指触摸测量时就像可以透视一般,在挑战数控机床时,下刀依然完美精准。

方文墨的工作是为歼15舰载机加工高精度零件。他自制改进工具数百件,加工精度逼近零公差。

马荣是人民币人像雕刻的顶尖高手,在从传统雕刻工艺向现代数字化雕刻制版转变的过程中,她出色完成了雕刻制版任务,使刀成圣同样可换笔夺魁。

8、高凤林、马宇和王伟

高凤林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焊工,国家特级技师。他心怀梦想,心平手稳,焊接飞天神箭。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他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重现旷世兵马俑。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大国工匠2020十大人物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感动中国2020年度十大人物:大国工匠李万君事迹材料
2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李万君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以下是关于大国工匠李万君事迹材料。2020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大国工匠彭祥华和徐立平人物事迹介绍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已经开播了,我看完深受感动,下面我就来分享彭祥华和 徐立平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

   彭祥华 (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 在软若豆腐般的岩层间精准爆破,误差控制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被同事公认为“爆破王”。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八起八伏。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仅一条雅鲁藏布江,就要被这条铁路横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总长1800多公里的路基,累计爬坡高度超过14000米,台阶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称为巨大的过山车。2015年6月,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和工友们开凿的是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川藏铁路的地质基础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属地震多发区,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彭祥华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工人,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开工的成昆铁路,那是上世纪的世界铁路建设奇迹。彭祥华所在的中铁二局二公司,拥有出色的隧道爆破团队,承担过很多重大隧道的施工任务,彭祥华是这个团队的翘楚,被同事们公认为“爆破王”。

  决定精准爆破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装药量,为此彭祥华一直是自己分装炸药,凭借多年分装炸药的经验,彭祥华能够把装填药量的误差控制得远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

  隧道内爆破面上通常有几十个炮孔,每个炮孔中的引爆雷管都要按照设计顺序爆炸,不同炮孔之间的起爆时差,在十几至一百毫秒间,还不到一眨眼的功夫。每个炮孔的相对位置精准装药量引爆时间等因素,必须作为相互密切关联的系统来考虑,让它们以最佳效果相互作用,以求得严格控制下的合适爆破力度,那些在外人看来狂烈的爆破,在彭祥华的耳中是旋律清晰有序的弹奏。

  巨大的爆破声冲破隧道,浓烟冒出洞口,随后最危险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现场,检查效果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哑炮,彭祥华阻止了其他工友近前,独自一人走进了隧道……这就是大工匠的担当,如山崖伫立,如长松挺身。

   徐立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 徒手雕琢高能炸药,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徐立平所在的工厂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工厂之一,地处中国秦岭大山深处,国家一些战略战术导弹和宇航发射用火箭发动机都出自这里。

  29年来,徐立平进入厂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工作间的每一道门,挂好每一个风钩,对他来说这里的每一道门都是危险时刻的紧急出口。

  徐立平的工作是给火箭的固体燃料施行微整形雕刻,这也是固体发动机制造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引燃火箭发动机所用的固体推进剂以火药为主,混合几十种特殊组分灌模浇筑而成,固化脱模后在表面精度和药量方面与实际需求总是会有些差距,需要修整。但固体火药极其敏感,而且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雕刻整形过程如果摩擦过力产生静电,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因此,这个雕刻过程绝不允许反复打磨刮削,不可逆的操作就全靠技师手上的经验感觉,0.5毫米是这种固体火药表面精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但徐立平仅凭手上触摸一次就能准确测度出需要切削部分的尺寸,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

  这种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再加上里面含有粗糙的颗粒,这让手工雕刻的行刀轨迹不容易把握。所以这种火药的微整形处理无法用机器操作,只能通过人手的轻柔细致雕刻来完成,这种火药的雕刻者自然必须是超凡心理素质与高超技艺的合体人。

  雕刻过程中,徐立平一呼一吸都与手和刀的节奏高度一致,以保持用力均匀。根据设计要求,徐立平需要削除环口接近5厘米厚的火药,但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药却要控制在3毫米以内,一点一点为火药微整形。对于每个部位所用的刀具,刀具之间摆放的距离都有严格的规定。在配合徐立平整形的过程中,助手必须时刻称量残药的重量,一旦达到一定数量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徐立平要求每次切除500克火药后,必须装进预先准备的防静电袋里。对徐立平而言,为了自己更为了他的工友和工厂,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从青春岁月到年近半百,一个人偶然间能够镇定地面临一次致命危险并不难,29年里天天面对致命危险,而能够守恒如常,那实在是太难了。

大国工匠人物介绍事迹与体现的精神风貌

事迹一: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事迹二: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事迹三:

1985年,邢忠东作为学徒工,进入中国中车石家庄公司。身为劳模之家的后代,自打第一天入职,母亲就嘱托他“既然当了工人,好干也是一辈子,坏干也是一辈子,为什么不能好好干,我觉得你没问题!”带着父母的期望,邢忠东下定决心,要干就要把工作干到最好。

邢忠东很幸运,刚一入职就被分到了一个创新班组叫“零担班”。在师傅的带领和教导下,他从零开始学习。白天跟着师傅打榔头、练打锤;晚上下了班就去上夜校、学知识;夜里十一二点睡觉;早晨四五点起床温习。“那个班组意识超前,经常做创新项目,我学习的欲望更强烈了”,邢忠东进步很快。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邢忠东还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实践。展开、放样、下料、校正、成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练习;代数、几何、机械制图、材料学、力学、焊接,一门知识一门知识钻研;工作中的废纸和下脚料不知道用了多少…… 

辛勤的付出很快便有了效果,邢忠东首次参加公司青工技能比武,一举拿下了青年组第二名。从那以后,他不断在各种比赛中拔得头筹,开始参与公司的科技攻坚项目。20岁,邢忠东成了车间里年龄最小的高级工。之后,还获得过“中国中车技能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等诸多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新闻网-邢忠东:0.5毫米较劲3个月 精益求精助力新产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