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在高福被老四派人毒杀的当晚,夜半从睡梦中惊醒的邬思道匆匆赶到高福的房间,看着早已气绝身亡的高福,邬思道满是自责地说道:
“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在剧中,似乎高福之死的起因与经过一目了然——
先是买醉的高福无意间向八爷党泄露,老四的手里攥着一封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
随后,高福的行为被老十三发现,邬思道见机让高福把这封信交给八爷党来完成借刀杀人之计,顺带帮高福将功赎罪。
而等到最终事成,老四为避免风声走漏不得已瞒着邬思道毒杀了高福。
可如此显而易见的事,真就是高福之死的真相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这篇文章就将根据这一事件中存在的疑点,来还原高福之死的真相。
一封信
为了解开高福之死的真相,我们先从高福偶遇八爷党胡管家的那天开始说起。
那天,高福孤身到酒楼去买醉,买醉的原因我们暂且先认为是失恋。毕竟李卫和翠儿钻小树林的事刚发生不久,高福在悲伤中跑到酒楼去消愁也算合理。
可那天高福的酒喝的并不痛快,才喝完一壶,店小二就不给上酒了。理由是高福是单身,单身的人喝醉了没有人照顾。
高福一听店小二竟敢歧视单身,立马就翻了脸。
当时,整个酒楼二层就只有两桌客人。高福这边一发生争吵,另一桌的客人便缓慢走了过来,而这个人就是八爷府的胡管家。
那么为何胡管家也会孤身在酒楼呢?
在那之前,老十三借查盗窃案之名,从老八门人所开的当铺里收走了任伯安的《百官行述》。而当老四当众烧掉《百官行述》后,老八严重怀疑这件事就是老四安排的一场戏。
于是便派胡管家调查此事。所谓调查,就是让胡管家排查曾去赎当,以及后来故意把老四府上的东西卖到当铺的人,是不是四爷的人。
至于为何如此凑巧,胡管家一接到任务就和高福在酒楼相遇,这里先不分析,暂且权当作是一次巧合吧。
胡管家走到跟前认出是高福,当场就把店小二狠狠训斥了一顿。随后他和高福顺理成章地开始了酒桌上的交流。
而交流的结果,高福被灌醉了。
就是在那一晚,胡管家不仅验证了高福就是曾去当铺赎当的人,还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那晚,胡管家安排红袖招对高福使用“美人计”,便匆匆跑去向老八复命:
“他喝醉了,说的夹七夹八的,可也能听出个大概来。大约是年羹尧带了一张任伯安的当票,四爷就叫他去赎当,当铺里不让赎,后来四爷叫什么狗儿的,假装当东西,然后报了盗案。”
听了这些话老八并不意外,便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收获,胡管家继续说道:
“对了,还说过有一封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
听到这个消息,老八眼珠子一转,立马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个扳倒太子的绝佳机会,于是面带笑容地安排胡管家:
“好,这事你办得很好!你马上到账房去支一笔钱,给高福买一所四合院,再把那个妓女赎出来送过去,一定要从高福那儿知道太子的信写的是什么?”
到此,这高福之死的最大疑点出现了——
高福怎么会知道老四的手里有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呢?
剿灭江夏镇的年羹尧在向老四复命时,是上交了两样的东西。一是那次的任务物品任伯安的当票;一是额外的收获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
当时这两样的东西都摆在老四身边的桌子上,而知道有这两样东西的,就只有在场的那四个人。
也就是说除了老四和年羹尧,只有老十三和邬思道知道有这封信。
虽说在过程中,高福曾要进屋上茶,可见屋内气氛紧张高福却并没有进屋,反倒关上门退了出去。
而在高福关门离开后,老十三为防消息走漏还特意到门口查看了一番。
也就是说,即便高福视力超群勉强能看到桌上有一封信,也断不会知道那封信,就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
而在那之后,老四就只交给过高福一个任务,让高福拿着任伯安的当票去赎当。当时也只字未提与赎当无关的事。
所以,高福根本不可能知道这封信的存在。
然而在剧情中,高福不仅知道了原本不可能知道的事,还将这件事透漏给了最不该透漏的胡管家,这就足以说明,在这其中必然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故事……
一枚戒指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对于高福之死的真相,其实给了一个的暗示。而这个暗示,就是戴在高福手上的那枚戒指。
在高福偶遇八爷府胡管家的那晚,剧中曾对高福左手戴的那枚戒指有过一个特写镜头。
注意!在影视剧作品中,所有特写镜头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强调!
其中,对人物表情进行特写,是为了让观众能共情到人物的情绪或内心变化;
对人物相貌进行特写,是为了让观众记住角色增加人脸识别能力;
而对于关键性道具的特写,便是为了提醒观众这个东西很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福手上的那枚戒指,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道具。
那么这枚戒指有什么重要含义呢?
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这枚戒指是年羹尧剿灭江夏镇的战利品。
年羹尧在向老四复命时,曾取出两枚戒指分别送给了李卫和高福。李卫的那枚是红色的,而高福的那枚是绿色的。
年羹尧在送戒指时,对李卫和高福两人说过:
“给你们一人一只,看谁有本事把它戴到翠儿手上。”
如果我们以此为线索,来解读这个特写镜头的含义,极有可能是在象征高福对翠儿的爱。
那么这种解读合理吗?
回到剧情,如果戒指象征的是爱情,那么高福去酒楼买醉的原因,就是失恋受了情伤。
这种解读看起来合情合理,可问题是若高福受的是情伤,又岂会因为胡管家安排的红袖招而一夜情伤痊愈呢?
尤其是,在高福第二次与胡管家见面时,高福的手上仍戴着这枚戒指。
如果戒指象征的是高福对翠儿的爱,那么一见红袖招就两眼放光的高福,就不该继续戴着这枚戒指。
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剧中对这枚戒指的第二次特写。
那时,高福已被老四派人毒杀,倒地身亡的高福手上却紧紧攥着这枚戒指。
如果戒指象征的是爱,那么这一幕要如何解读?
解读成,高福直到死,心中仍旧没有忘记翠儿?
可根据剧情的描述,这种解读明显不合理,毕竟高福的情伤已被红袖招给疗愈了。
那么解读成,直到临死前的那一刻,高福才明白翠儿在他心中的重要程度?
这种解读倒是合理了,可是有必要在高福身死之后,去强调一番他对翠儿的感情吗?
明显没有这个必要,而且这也不符合剧情发展的基调。
当时,剧情已经铺垫到了邬思道对高福之死的愧疚,此时强行插入高福与翠儿的感情。势必会破坏剧情的和谐度。
同时,这部剧的整体定位是一部权谋剧职场剧,不会浪费时间去描述一个小人物的感情。
因此,这枚戒指和那封信一样,其中必然隐藏着某些隐情!
一个局
那么高福之死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这就是老四布置的一个局!
而在这个局中,高福和邬思道都是老四的棋子。
我们再次回到高福偶遇胡管家的那天,为何高福能和胡管家偶遇?
那时,胡管家已领取了老八交代的秘密任务,查清老十三查抄当铺的事,是不是老四的算计。
胡管家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就得排查四爷府的人。
可四爷府又是京里出了名的篱笆牢、铁门栓,这就说明即便胡管家想偶遇老四的人,也绝不会到酒楼去守株待兔。
因此,胡管家能与高福在酒楼偶遇,可能性只有一个——那就是胡管家收到了高福在酒楼出没的消息。
至于这个消息是老四放出去的,还是胡管家的眼线报告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四清楚胡管家一定能得到的这个消息。
至于理由很简单,当老四听从邬思道的建议,兵行险着,用计让老十三去查抄老八的当铺时,就应该知道事后老八必然会起疑,怀疑这其中带有老四的算计。
既然老八有所怀疑,自然就会安排人去查清真相,而这就是老四有把握让高福和胡管家相遇的原因。
退一万步讲,以老四的谨慎与性格,加上府里的规矩,高福与胡管家有接触,老四能不知道?真要是这样,那老四也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了。
也就是说,高福与胡管家相遇,就是老四的安排。
接下来,我们再去看高福偶遇胡管家那天,剧中为何要给高福手上的那枚戒指特写镜头。
注意!在高福去酒楼之前,四爷府只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李卫和翠儿钻了小树林。
这件事是不是老四暗中授意的,在此不深入分析,但我们要清楚一点:
这件事发生后,高福不可能不向老四求情。毕竟按四爷府的规矩,李卫和翠儿大概率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处罚,而作为李卫和翠儿的发小,高福又岂能坐视不管,无动于衷?
而老四的这个局,很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布置的。
老四火烧《百官行述》后,南巡的康老爷子为弄清实情听从了张廷玉的建议,晋升年羹尧为四川巡抚,借机召见年羹尧前来问话。
在年羹尧出发之前,老四和邬思道有过一场对话:
老四:“那么要不要年羹尧把事情和盘托出?”
所谓“和盘托出”,是老四想通过年羹尧,把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捅给康老爷子。
然而这个想法,当场就被邬思道给否决了:
“不能,年羹尧只能说是奉了刑部的公文去抓钦犯,太子的事是一个字都不能提。”
剧中虽然没有给出邬思道否定老四想法的原因,但我们只要参考上一次邬思道不让老四审理“刑部冤狱”一案的理由,就会知道:邬思道是怕老四通过这种方式将信交给康老爷子,到时太子被废了,老四也难逃“夺嫡暗斗”的嫌疑。
这也就是说,听了邬思道的提醒,老四要还想通过这封信来扳倒太子,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刀杀人,而这把刀只能是热衷于捅刀暗斗的八爷党。
可老四如何才能把这封信合理地交到八爷党的手里呢?
在这场对话中,邬思道还提到了另一件事。
为了防止升为封疆大吏的年羹尧脱离掌控,邬思道建议老四派人去盯着。而在老四心中,这个人选就是手底下最机灵的李卫。
正因如此,这才有了李卫和翠儿钻小树林的事。而当不知内情的高福去向老四求情时,老四看到高福,也就想到了将那封信交给八爷党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让高福假装在无意间出卖老四,把老四有这封信的消息泄露给八爷党。
为什么老四会选择让高福去做这件事呢?
因为高福是除李卫之外,最合适做这件事的人。
他不仅是曾去老八当铺赎当的人,还是老四的心腹之一,尤其是闹出李卫和翠儿钻小树林的事后,更是让他有了一个用买醉去接触八爷党的便利条件。
毕竟只有像高福这种情况的人无意间泄露的消息,老八才不会起疑,才会相信消息的可靠程度。
其实,如果我们再腹黑一些的话,很可能在老四决定派李卫去盯着年羹尧的时候,就想好了要牺牲高福去完成这个任务。不过考虑到一些人的接受程度,这种更接近真相的解读,在此就一带而过吧。
回到老四布置的这个局,只要高福完成向八爷党泄露消息的第一步,整个局也就算是成功了。
一旦高福私下里跟胡管家有过接触,那么不久就会传入掌管刑部的老十三耳中,而老十三势必会将此事告知老四。
到了那时,精于算计的邬思道自然会抓住这个机会,提出“借刀杀人”的建议。
而想要“既当又立”的老四,只需“从善如流”就能达成所有的目的。
这样一来,老四不仅保护了名声,还避免了让老十三察觉到,他的四哥其实和老八是一类人,都是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却是满肚子刀枪。
也因此,老四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仅会叮嘱高福要瞒着所有人,还有可能会用李卫和翠儿来对高福进行威胁。
毕竟,这种假装出卖主子的事,到最后很可能会被主子当众定一个“背主忘恩”的罪名。而到了那时,高福根本无法自证清白,甚至压根就没有机会自证清白。
也就是说,高福未必愿意接下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所以,为了确保高福不走漏风声,更为了让高福心甘情愿接下这个充满风险的任务,腹黑的老四利用李卫和翠儿去威胁高福的可能性极大。
此时,我们再去解读剧中对那枚戒指的第一次特写就会发现——
剧中的特写镜头,很可能就是在暗示高福之所以会出卖老四,是与李卫和翠儿有关。
而当我们带着这种猜测与解读,再去解读剧中对高福手上那枚戒指的第二次特写,就会发现:为何高福已被毒杀,剧中还要对那枚戒指进行特写?
这就是在暗示,高福的死与李卫和翠儿有极大的关系,他的死源于他对李卫和翠儿的情义,而能拿他们之间的情义来为威胁高福的人,只有老四。
只是可惜,在高福身死之前,邬思道替老四安排高福去送信的那晚,并没有意识到高福怎么会知道有这封信的这一细节。
也因此,邬思道才会在高福身死的那晚满是自责,误认为若非他的“借刀杀人”之计,只是无意间泄露消息的高福未必会死于非命。
当然,妖孽如邬思道这般的存在,事后自然能意识到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正是因此,才让有所防范的他,在雍正登基那晚保住了一条老命。
而这才是高福之死的真相。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