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完《如懿传》,下一个该《知否》了?
作为《甄嬛传》的姊妹篇《如懿传》,从前期选角到拍摄及后期动静声势浩大,可惜这部剧的热度连于正的《延禧攻略》都打不过,更别说长尾效应强大的《甄嬛传》了。
这部剧最大的吐槽在于逻辑不能自洽,周迅扮演如懿,但她的认知中如懿是个正面形象,真正的大女主,是不能做坏事的,最后借助自己的地位将剧本改动了。
比如魏嬿婉做宫妃之前受了许多折磨,这些事情如懿自己见过,也从别人的嘴里听到过。
可她看到魏嬿婉努力向上爬,却还是指责性的说了一句“你一路是如何走来的,本宫都看在眼里,有何苦衷”。
对比《甄嬛传》里甄嬛对安陵容做的一切,她从未否定安陵容受过的苦难,也没有全然不在乎,她指责是安陵容为了守护自己的权力,害了许多无辜的人,包括背叛她。
其实《如懿传》原著里的如懿虽然是女主,但却是真正害过人的,而且深谙宫斗之法,只不过这些情节到了剧版都被改动了。
看到这部剧被吐槽的这么惨,有观众表示:下一个被吐槽的就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了。
从这部剧的原版小说到剧播出之后,有许多网友质疑过剧情中包含的一些元素,比如嫡庶神教,比如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
原著中女主盛明兰作为一个穿越女,完全没有学会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反而穿越过去开始谨小慎微的按照古代女子的生活方式生存。
全篇讲述了女性如何生活的更好的故事,但终归没有挣脱桎梏,还是活在男人的权威之下。
这些观点渗透在《知否》的方方面面,观众看完,觉得作者太过封建。
有观众表示:知道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是活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但作品创作出来总归是给现代人看的,作者的许多理念太落后。
因此把《知否》当做《甄嬛传》之后又一部经典作品,它着实担当不起,而且不仅担当不起,还应该把它推下神坛。
但大部分观众持相反观点。
其实仔细看过剧版《知否》就会发现,编剧对于原著中许多情节进行了改动,还贴心的将剧情年代安排到了宋朝。
而原著中多被质疑的点,到了剧版都被编剧巧妙的改编了。
1、盛明兰谨小慎微性格的养成。
原著中明兰之所以开始谨小慎微,是因为她听到了几个穿越者的故事,确实有像琉璃夫人那样流芳百世的人,但大多穿越者结局都不好,所以她决定明哲保身求生存。
而剧版改掉了穿越的情节,增加了明兰与亲妈卫小娘的戏份,突出了卫小娘的教育方式,以及明兰谨慎性格的养成。
一是卫小娘的去世,二是明兰在家里的处境,三是她虽然养在盛老太太名下,但对方是嫡母不方便管盛弘,她为了不给对方惹麻烦只能凡事忍耐。
相比之下,剧版的故事更有说服力和身临其境之感。
2、嫡庶神教。
虽然《知否》里一直在反复提及“宠妾灭妻、尊卑、嫡出庶出”这样的字眼,但是其实仔细看剧,会发现作品想要表达的是品性之重。
吴大娘子想要明兰做儿媳妇,她看中的就是明兰的品性,根本不在乎嫡出庶出的身份,她不同意墨兰,也是因为对方品性不佳。
而且墨兰嫁过去后,她也从来没有为难过墨兰,反而是墨兰不断地给丈夫纳妾分宠,导致学业被耽误了。
到了墨兰这里,她也从来没有因为庶出的身份被盛家嫌弃过,反而她一直觉得自己亲妈林噙霜受宠,自己就高人一等。
大家不喜欢她主要是她跟林噙霜一样的做派,视全家人的荣辱如无物,自私自利。
明兰却因为品行好,哥哥嫂子都喜爱她。
后来顾廷烨为了娶明兰,给她加了一个嫡女的身份,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用,那些人还是嘲笑她是个庶女。
可是到了后来,这些人也真的是佩服她,是完全被她的人格魅力折服的。
3、看不起“有才情”的女子。
这一点在《知否》的前期就说了,借助明兰的嘴说了女子也要读书这样的话,可见作品是不反对女子有文化的。
剧中提到的这些“有才情”的女子,指的是只靠着色相和手段拿捏别人的人,所谓的“有才情”不代表“有知识,明事理”。
4、重男轻女。
《知否》剧版将时代背景安排到宋朝,其中就规避掉了许多这种负面,毕竟宋朝出了名的嫁闺女流行厚嫁,许多人家从女儿出生就开始准备嫁妆。
至于网友吐槽的原著中“对墨兰的惩罚是生了五朵金花”,不好意思,剧版将这一点删除了。
而且剧版描写的对墨兰的惩罚很隐晦,但很深刻,比如她所做的一切被梁涵知道了,梁涵并没有立刻发作,而是等到盛家地位最高的明兰及顾廷烨出事。
被梁涵嫌弃,墨兰并没有被休弃,起初她会怀疑是没学到亲妈林噙霜的精髓,后来开始怀疑亲妈的教学方式,最终才彻底明白,是因为她的背后是盛家及兄弟姐妹的势力。
明兰也是女子,却不必像她一样卑躬屈膝的讨好男人,归根结底是因为自己立得住。
墨兰骄傲了一辈子,最后彻底输了。
5、精神弑父。
从一个期待父爱的小女孩,到逐渐失望,再到全然不在乎的态度,明兰的精神弑父过程完成的很好。
不过有观众表示:接受不了故事的最后,明兰明明几次跟父亲盛弘开撕,最后依旧能父慈子孝的站在一起的温馨画面。
这一点其实看明兰的人生观就可以了,她最希望过得是日子,什么都不要发生的日子,一切都向前看。
盛弘虽然于她而言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却是一个合格的家长,盛家的发展和守护离不开盛弘。
而且明兰选择与盛弘和平相处的举动,也暗合了国人家庭经营的理念,无论发生什么,一家人总归要在一起好好过。
毕竟明兰也不能真的杀了他。
这个观点也可以解释为何明兰报杀母之仇的时候,只惩罚了林噙霜,却并未作出任何不利于盛弘的举动。
同时,剧版《知否》较原著内容,还删除了许多东西,比如海朝云会在羊毫行房事后送过去一碗避子药,剧版是没有的。
剧版《知否》树立了长柏一个大丈夫的形象,带着海朝云第一次拜见公婆的画面,他维护妻子的举动到现在依旧是吾辈楷模。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知否》剧版的整体立意是没有问题的,反而剧中许多角色的成长都对观众的成长和为人处世有警醒和教育的意义。
翻车?是不可能的。
当然,剧版《知否》也有许多角色被改编的过度脸谱化的嫌疑,比如朱曼娘,原著中这个角色的人设比剧版要立体。
电视剧版的朱曼娘完全变成了一个反派角色,一心反复权贵想要嫁入豪门,为此费尽心机,逐渐疯魔。
亲生儿子死后,她自知进侯府无望,更是起了玉石俱焚的心思,无论如何都要把顾廷烨拉下马,甚至连亲生女儿都敢伤害,最后落得一个死亡的下场。
但其实原著中的朱曼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是有大志向的,动机来源于琉璃夫人,也就是明兰年少时听说过的唯一一个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穿越者。
为了达成心中理想,她不辞辛苦的跟在顾廷烨身边,甚至因为痴情行为太感人,顾廷烨的许多朋友都劝他赶紧把她娶了算了。
原著中关于康姨妈“坏”的细节也交代的更清楚,剧版则比较笼统。
剧版《知否》也有一些改编比较完美的角色,比如顾廷烨的后妈小秦氏和同父异母的弟弟顾廷炜。
小秦氏从原著中一个狠毒的妇人,改编成一个运筹帷幄、不输男子谋略的女性形象,最后她自焚于祠堂的举动,不仅洗白了自己,也反映了古代女子被困于后宅的无奈处境。
顾廷炜的改编很巧妙,原著中他是真的被教坏了,而剧版的弟弟却变成了一个心地善良却难堪大任的富家子弟。
从这个弟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小秦氏为了对付顾廷烨付出的辛苦,她装出一副慈母的样子,不仅顾廷烨相信了,连她的亲生儿子都相信了。
也只有在这样的打击之下,顾廷烨“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人设才立得住。
所以,这也是为何知否、甄嬛传、如懿传都是改编,前两者收到的都是赞美,到了如懿传这里却只剩下批评了。
毕竟好的编剧创作人物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自圆其说、逻辑自洽。
就像如懿这样,光给自己立人淡如菊、清静无为的人设,偏偏不会体谅人,视别人的痛苦为玩物,连最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自然要遭到吐槽了。
《知否》里大部分情节是很合理的,又融合了大量的人生道理和价值观、教育理念进去,之后只会更火更经典,怎么会翻车呢!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书咚咚原创。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