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融题材剧集《城中之城》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热播,正在银行、信托、地产商等不同机构之间上演的斗争和角力,已进入白热化。剧中的一天时间,有人锒铛入狱,有人如履薄冰,有人全身而退。

身处这座金融城中的金融人,于人心与人情的周旋中,发出灵魂拷问,并将这些问题抛向荧屏前的观众。

作为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行业,国产影视剧鲜少触碰金融题材。一方面,专业可能会成为门槛,将一部分非金融领域观众拒之门外;另一方面,需还原金融职场的真实生态和行业特色,否则故事失真,流于悬浮。在专业度、真实感、戏剧性的平衡上,它考验着主创团队的能力。

四年前,兴格传媒董事长杨文红在拿到制片人陈泉推荐的小说《城中之城》,就被小说主人公陶无忌和赵辉所吸引。他们身处银行业,一个是聪明上进、潜力无限的新人,一个是才能超群、稳步攀爬的中层,二人身上的复杂性,贴合人性真实。

小说讲述发生在金融之城里的故事,几个主要人物的选择和命运相互交织,勾勒出金融改革转型前后的时代风貌。《城中之城》现实主义的底色和题材的稀缺性,令兴格传媒决定,要将它拍摄制作成一部具有开创价值的剧集。

在杨文红看来,现实主义作品难度最大,也最具吸引力,它往往能通过对人物的描摹,记录一个大时代,这是新闻人出身的主创团队所难以抗拒的。在兴格购买这部小说版权后不久,执导《王贵与安娜》《蜗居》《双面胶》等现实主义剧集的导演滕华涛也看中了《城中之城》,同意担任该剧导演,并为剧作改编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主创团队与银行、信托、基金从业者等大量金融界人士访谈,邀请在金融领域深耕多年的媒体人夏心愉担任剧本策划,确保剧情在引人入胜的基础上,尽可能不出现金融专业方面的纰漏。

该剧讲述的是金融业的故事,触角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发不少“打工人”的情感共鸣。前期铺陈的草蛇灰线开始释放戏剧张力,将故事推向一个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点。观众咂摸着人物之间暗藏机锋的对白,审视他们的情感选择,同时反观内心:假如城中之人就是自己,该如何抉择。

金融题材大剧《城中之城》:越是靠近名利,越能看清人心-风君娱乐新闻

做银行,九正一邪?

现实主义作品,往往不满足于给观众带来“爽”的感官刺激。《城中之城》开篇,一个受人尊重、为人清正的行长之死,揭开了行业的残酷一角,也奠定了整部剧的写实基调。

深茂银行行长戴其业死于一场由突发病情导致的交通事故。这场意外的前情是,他借信托之手将银行十亿元理财资金输送给一家由他亲手扶持的民营企业嘉祥实业,用于救市,对抗境外资本。

过程中,境外资本做空导致股票大跌,信托公司借内幕消息低买高卖,在充当银行理财资金通道获取通道费的同时,又赚得盆满钵满。信贷资金不能进入股市是规定,戴其业将这次违规操作形容为自己职业生涯中“九正后的一邪”,也正是这“一邪”,令他断送性命。

戴其业的意外离世,给他的学生们带来冲击。赵辉、苗彻、苏见仁、谢致远,四个性格迥异的财贸高材生,如今已在金融业站稳脚跟,正是可大展宏图的年纪。戴其业的妻子欧阳告诫他们,银行高管最重要的是扛得住诱惑,因为指尖一动就是千万户人家的资产,要坚守原则。她说:“你们都是穿着干净的白衬衫走向岗位的,再怎么爱惜,衬衫总会变黄、变黑,这是自然规律,但不能从一开始就瞎弄,三天的工夫,就变成黑衬衫。”

白衬衫如何不染尘埃,作为全剧最重要的隐喻贯穿始终。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夏心愉介绍,她用写给戴其业离世前的两句话“做银行,九正一邪”和“被行业认可的创新,曾经也就比监管提前多走半步”作为伏笔,给他的学生们留下深思,并期待观众随着剧中人物一起探问,什么才是金融的本质。

《城中之城》故事的时间背景设置在2016年至2019年年间,对大资管行业来说,这似乎是一个转折点:前半段是一个暗流涌动、银行表外大发展的阶段,而后半段是在资管新规之下,监管大力整顿市场乱象,“影子银行”进入穿透式强监管。“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问题的信用体系,在剧中,信托通道的存在,方便类似深茂银行向嘉祥实业输血这样的操作,绕开表内监管。当时,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

夏心愉回忆那个年代,也曾是一个能人辈出的阶段。那是一个在业绩冲动之下,银行业覆盖表内外“全资产经营”大发展的时代,在直融趋势之下,银行业也想分一杯羹,以其背后强大的资金能力和全牌照,尝试成为大交易中多资管主体、工具、渠道、产品的组局者。只是,创新之下不免也藏匿着鱼龙混杂的操作,以及穿透来看,很难在合规上自圆其说。

《城中之城》直面金融行业彼时的阶段性问题,以先抑后扬的叙事逻辑,将银行资金信托通道、资金多层嵌套、地产金融狂飙突进、信托机构频频爆雷、银行季末买存款冲量、科创企业小微企业贷款难,甚至子孙几代关系户等行业乱象一一摊开,但也在电视剧的后半段反映了监管的作为、行业的正本清源,在真实事件基础上进行戏剧结构,便于观众理解金融改革转型的背景和原因。

金融题材大剧《城中之城》:越是靠近名利,越能看清人心-风君娱乐新闻

敬畏风险,保持合规

现代经济体系中,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2020年针对房地产提出“三道红线”监管指标,在金融反腐和行业强监管等背景下,剧中呈现的乱象逐步得到规范和改善,各类金融机构积极转型,回归本源。

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有意思的是,《城中之城》创作筹备于四年前,却前瞻性地在一些情节设定中,踩准了金融业务发展的代表性领域,“五篇大文章”在剧中几乎皆有细节呈现。在新一代银行人陶无忌身上,承载着主创团队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这个小镇出身、没资源人脉的职场新鲜人,凭着聪明头脑和勤勉踏实从柜台到对公业务部,再到审计部历练,他与有金融报国之心、自始至终刚正不阿的苗彻联手成为破局者。陶无忌既是泥土中生长出来、贴地的人物,也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他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

剧中展现了科创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在一家初创科技企业衡彗科技的起步阶段,陶无忌实地调研发现了这家企业的发展潜质,为它提供贷款,不料企业却在受托支付上出问题,即贷款没有按资金用途采购原材料,而是拿去还了企业债务。此前,不少类似衡彗科技这样的小微企业获取银行信贷很难,资金急困往往会寻求民间借贷帮忙。

陶无忌在贷后管理上失察,险些丢了工作。赵辉帮助他找来信托资金,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企业也顺利得到了市场的大订单,步入正轨。

夏心愉表示,剧中对陶无忌服务衡彗科技的体现,也想直面真实的银行思考。一方面小微企业的确需要资金扶持,而另一方面的确有不少类似衡彗科技这样前景很好的小微企业,在起步时财务上有诸多不够规范的操作。

与此同时,类似衡彗科技这样技术过硬、市场表现还没还有起色的小微企业,银行资金如果在早期介入,的确需要平衡风险收益考量,这也是为什么在银行业找到更好的模式之前,曾经采用的都是靠抵押物、联保互保等手段来进行风控。此外在贷后,一如陶无忌碰到了企业呈现的包括“共债”等一系列问题时,是否抽贷,是否展期,是否续贷,都是行业困惑。

该剧将这些现实中的难题展示给观众,也提出思考。夏心愉告诉第一财经,陶无忌的做法确是理想化的,他做到了实地考察调研,对客户的供应链、现金流等实情了如指掌,而不是像一般客户经理那样坐在办公室里审材料,通过追加抵押物或互联互保的手段控制风险,但那样其实并没有真正帮到贷款企业。

不过,陶无忌的做法就没有纰漏吗?如果不是赵辉出手相助,他和企业是否还能平稳向前?在夏心愉看来,银行的本质是经营风险、定价资金,“而不是说有名单制就一刀切,有预警就完全不干,追求绝对的低风险只会导致银行长期’傍大户’、‘晴天送伞’”。

站在既定的结局,回望一个时代和时代中的人,夏心愉转述了她采访的某信托行业资深人士观点:没有人可以去标榜专业,也没有人可以标榜道德,“如我们所见,大量的表外资产集中在地产行业,走到今天,民营地产的不良率很高,如果今天谁说没有踩雷民营地产,那是不是证明当年也不够有作为呢?”毕竟很多今天看似确定的答案,在当时仍然是争议。

所幸行业穿越迷雾,终归正本清源。信托业即便曾经有不少机构热衷成为“银行老大哥”的通道,但不可否认的另一面是,这个行业的主流仍然为实体经济贡献了直接融资的力量,为百姓的理财贡献了更丰富的工具和资产配置。

金融机构在经营风险的同时如何敬畏风险、保持合规,是《城中之城》更想探讨的命题之一。

金融题材大剧《城中之城》:越是靠近名利,越能看清人心-风君娱乐新闻

离钱越近,越要守住本心

金融题材创作难度较大,但可以看到,它在国产影视剧中正成为一种潮流。比如《繁花》就以较大篇幅描摹了上世纪90年代资本市场野蛮生长时期的传奇,《追风者》以上世纪30年代,红色金融家的成长故事为主线。

至此,《城中之城》填补了正在行进中的金融业的发展与曲折,金融不是配角,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作为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创作领域,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蕴藏着诸多宝贵的原型和素材,其中有荡气回肠的史诗,也有触目惊心的坠落。金融是能量聚集场,这种能量甚至可以大到“非死即生”。

夏心愉四年前与编剧第一次见面讨论剧本的时候,从正反两面列举了三位在她看来颇具代表性的银行行长作为原型,为剧本创作提供参考。

十多年与金融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夏心愉结识了形色各异的人,其中也有个别走向歧途——被抓、失联、破产、被限制出境,甚至性命攸关。如果说这个行业有何与众不同之处,那便是更靠近权和利,也更能够透视人心。在这个名利场里,无论置身何处,基层或者高位,都会面临比一般行业更多的诱惑,欲望会被反复点燃。

“在银行基层的人,每天都能经手大量的资金,接触许多身价上亿的富豪,一颗心要受的诱惑其实是更多的,你会发现动一动歪心思真的可以雁过拔毛。而反过来,走一条沧桑正道,要守住一颗心,也会比从事其他行业受的考验更多。”

如片中戴其业、赵辉这样半生时间秉持信念与原则,却没有能将守正之心坚持到最后的银行人,现实中也存在。白衬衫为什么会变黑,如何才能不染污点,这是《城中之城》想通过剧中“灰色人物”探讨的另一个主题。

金融题材大剧《城中之城》:越是靠近名利,越能看清人心-风君娱乐新闻

剧中的主人公之一赵辉,刚登场时是一个有能力、有远见的股份制银行分行副行长,他清醒地知道只要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许就能得到世俗意义上更好的回报,但不为所动。命运之手,催动他内心深处的欲望,将他引向了深渊。

一边是,相依为命的女儿突发眼疾需要天价治疗费用,唯有卖房借款才能勉强垫付;一边是,虚位以待的行长之位遭空降兵突袭,只因为他没有向更高层递上投名状。事业与生活的冲击,令他开始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

在杨文红看来,类似赵辉这样的人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希望在更大的平台实现职业理想,对社会做出贡献,但在某一个节点,因为内外打击而自我否定。“当你处于利益交错的位置上,周围的人,无论亲情、友情,各种人情都会来围猎,大家对你有诉求、有期望,可最后遇到困难却无法解决的时候,你会反问自己,我坚持的一切都值得吗。”

剧中,赵辉步了戴其业的后尘,却在一开始就告诫陶无忌,做银行到最后靠的不仅是能力,还有信念和原则。片中有一句台词说:金融业不是没有害群之马,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有原则的,这句话也适用于其他行业,人性的底色相通,职场中的困境和抉择大多也是相似的。

《城中之城》即将迎来剧情的高潮,陶无忌与赵辉,师徒二人交战的大幕已然拉开:满足私欲还是忠于理想,投机钻营还是脚踏实地,同流合污还是清正廉明,与城中之人一样,每个人都会跟从本心,写下自己的人生答卷。

(本报编辑石尚惠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