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后宫·甄嬛传》中,有一位面容素净、不问世事的太后娘娘,她看似远离后宫纷扰的斗争,一心求佛,但实际上,这位太后娘娘的耳聪目明,后宫中的大事小事都瞒不过她的法眼。看起来是慈眉善目的和蔼老人,实际上却是城府极深的宫斗冠军。
太后即将去世之际,想求皇帝把自己最心爱的小儿子——先帝的十四子释放出来。要知道,十四子是与皇帝当年争夺储位时,最大的竞争对手。
果不其然,皇帝没有同意,太后含恨而终,临死前诅咒皇帝:“你会落到六亲不认,骨肉分离的地步!”那么,身为太后的亲生儿子,为什么太后要如此诅咒皇帝的命运呢?
1.太后与皇帝的嫌隙之根
在《甄嬛传》中,皇帝曾在临终前对甄嬛说过这样的话:“皇阿玛他是天子啊……为什么你们一个个都要背叛朕,背叛皇上!”这里所说的“背叛”,并不单单是甄嬛与果郡王私通一事,同样也指的是太后和隆科多有私情。
太后乌雅氏在进宫之前就和隆科多有终身之约,进宫选秀时太后一度想要落选,然而却被隆科多诓骗,穿上了先帝最喜欢的衣裳颜色,顺利进宫。
尽管如此,二人的情分并没有斩断,由于当时的皇后是乌雅氏的姐姐,也是隆科多的母族人,三人在后宫中形成了利益团体,无法切割。
乌雅氏深受先帝宠爱,为先帝生育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年纪较大的是四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上,因为皇后没有子嗣,便交由皇后抚养。
就这样,没有了亲手抚养长大的情分,太后乌雅氏与皇帝少了很多母子感情,因此乌雅氏更喜爱偏宠于小儿子,也就是先帝的十四子。
对于宫里的流言蜚语,雍正皇帝无从抵挡,更何况他亲口说出:“在那样一个大雨天,额娘被隆科多紧紧地抱着……”难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地残酷。
自己的亲生母亲不重视自己,还与皇阿玛之外的男人有深厚的感情,这些在皇帝的心中已经埋下了深深的种子,太后与皇帝,也是迟早要撕破脸皮的。
2.九子夺嫡的残酷
孝懿仁皇后去世的早,没有参与过九子夺嫡。而德妃乌雅氏的两个儿子——四子和十四子,都参与到这场残酷的斗争当中,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会更希望谁能赢呢?
其实,无论是哪一方胜出,她都是独一无二尊上的太后。可是在她的心目中,或许会更希望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能胜利吧。结果,隆科多选择了四子胤禛,并暗暗助力他成为皇帝,打败了八子、十四子所在的阵营。
四子胤禛也没有辜负舅舅隆科多的全力相助,他从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走下来,已经锻炼了他狠辣无情的一面,对于自己的手下败将,他也不顾念一丝一毫的手足之情。下狱!囚禁!皇帝将他们全部羁押,革去了黄带子,从皇族的玉碟中除名,成为了凡夫俗子。
面对这样的情形,太后乌雅氏怎能不痛?可是,痛定思痛,她劝谏皇帝,却依然不敢过分违逆皇帝,而是换上了太后的服制,希望能为他摆平后宫中的大小事宜,保护好自己儿子的江山社稷。
就这样,太后隐藏了自己的感情,直到临终前,才向皇帝忍无可忍地吐露出,想要再见十四子最后一面。皇帝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表面上是说十四子不敬,是大清的罪人。
其实皇帝何尝不是妒忌皇额娘从来没有为自己唱过哄睡的儿歌?她们二人的鸿沟越来越大,太后最终哭着诅咒,“你将会落到六亲不认、骨肉分离的下场!”
3.登基后皇帝的冷漠无情
其实,这句诅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太后乌雅氏对自己儿子的了解。皇帝之位确实难得,想要坐好这个位子,就需要摒弃常人的感情。
四子胤禛登基之后,确实将帝王的狠辣贯彻到极致,可是也正因为他无情又多疑,致使眉庄、甄嬛甚至宜修都背弃了皇帝,这些人也曾对皇上真心相待过,最终是皇帝的冷酷将这些真心消磨殆尽了。
太后也许怨怼过隆科多欺骗她,但是心中依然割舍不下对隆科多的感情。皇帝逼迫太后杀掉隆科多,杀掉太后青梅竹马的恋人,这与皇帝逼迫甄嬛杀掉果郡王是如出一辙的行事作风。
皇帝心想,也许只有这么做,才能证明二人之间并无私情,才能让这个做皇帝的,心里好受一点。
而眉庄素来与太后亲近,太后将眉庄视如己出。因此在后宫中总有蛛丝马迹可以说明眉庄的孩子并非皇帝亲生,然而,即使耳聪目明如太后,也不愿意将实情告诉皇帝。
这是因为,物极必反,皇帝已经由于自己残暴的手段遭到了反噬,最终也只能自取恶果。太后临终前才隐晦地通过诅咒告诉皇帝,他的亲生骨肉已经消耗得所剩无几,最终只能众叛亲离,妻离子散。
总结
太后对皇帝没有养育的感情,又对皇帝夺嫡之路上的仇人亲近,这本来就为二人相离埋下了伏笔。再者,皇帝以隆科多要挟太后,让她不得不亲手除去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让太后对他再无一丝亲情。
对于皇帝来说,他站在九五至尊之位上,利用手中的权力迫使他人为自己做事,而处理事情又不带一丝感情,自然会受到周围人的排斥。
皇帝最钟爱的两个孩子,竟然是甄嬛和果郡王的私生子,这就是“骨头分离”,皇帝最钟爱的两个妃子,甄嬛和叶澜依,两人联手杀死了皇帝,这就是“六亲不认”。一代英勇的帝王竟然落得了被亲额娘诅咒应验的下场,这是真正的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