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烂尾了,
核心竟然是两女争一夫?
看完《不够善良的我们》大结局,我对着屏幕又哭又骂,编剧是不是疯了?!
我觉得有必要复述一下这部剧的剧情:
家庭主妇简庆芬(林依晨饰演)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儿子乖巧,老公不那么体贴但也努力赚钱养家,自己有一份不高不低的保险经纪工作。
「日复一日」的生活,要怎么寻求改变呢?于是她想起了自己过去的「敌人」,老公的前任,Rebecca。
社交媒体上的Rebecca(许玮甯饰演),交小男朋友,自己创业做项目,想要存够1800万退休,看起来单身独立且时尚,生活好得不得了。
简庆芬看到Rebecca过得很好,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她赢了她吗?
当初趁着何瑞之和Rebecca分手期间的主动争取,不但关心何瑞之,还十分讨何瑞之妈妈的喜欢,最终「抢」到了他,成为何太太。
过了12年,这种胜利变得有点……微不足道了。
而事实上,真实的Rebecca过得并不好,单身生活很辛苦疲惫,对前任念念不忘,回不到过去又不能向前看,最终死于乳癌。
看前面两集,很多人都能从这两个女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婚姻里情感枯竭生活疲累的简庆芬,或者是单身压力空虚缺爱的Rebecca,纷纷感慨台剧已经走到了另一个深刻的层次。
谁知道,结局竟是「情敌」互相谅解,简庆芬发现老公爱着自己然后感动落泪回归家庭。
一头雾水,大骂什么鬼东西。
导演兼编剧徐誉庭透露过她所知道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个才华洋溢的单身女子癌症晚期,初恋男友得知后,跟妻子告假去照顾患癌女子直到离世。
本来这件事感人至深,但后来,这对夫妻离婚了。
导演说,「他们是如此善良,但善良还是抵不过某些纠结。」
因为这件事有这么巨大无解的悲伤,所以导演想弥补善良的故事的结局,她在剧里就让妻子简庆芬去照顾即将离世的单身女子Rebecca,让两个视对方为「敌人」的不那么「善良」的女人,拥有了一段互相支撑互相谅解和释怀的最后时光。
剧虽然烂尾,但还是忍不住想聊聊剧里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敌人?它通常被用来证明自己是不是赢了,是不是过得好,是不是值得骄傲。
你有吗?你的敌人是谁?
为什么我们过得好不好,
需要一个敌人来决定?
简庆芬自白说:「我赢得的一切,是因为敌人弃权了。」
但她不知道的是:如果你羡慕一个人的生活,说明你跟她不熟。
敌人是Rebecca,也是一个过去12年从没出现在她生活里的人。
她一直怀疑何瑞之的心里放不下Rebecca,即便是结婚了12年以后,她也仍然挥之不去这种猜忌,认为自己从一开始就是个备胎。
何瑞之每年给她过生日买的蛋糕,是因为Rebecca喜欢吃;求婚时的婚戒尺寸很小,是因为本来为Rebecca准备的;房子是想和Rebecca结婚时买下的……
所以简庆芬觉得自己当初胜利了,现在却不一定,因为敌人似乎过得比自己好。
多隐秘又真实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需要一个敌人,才会觉得好过一点啊。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我想每个人几乎都遇到过吧。
朋友分手一年,到现在还放不下对方,996工作之外花很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追踪对方的动向,揣测每一条信息的意思:好像和谁在搞暧昧了?这个一起喝酒的人是谁?又出国玩了,跟谁去的?
我们劝她:既然分手就算了吧,有什么意思。她说,分手憋着气,看这人过得比我好就不行!真正是「他若安好,就是晴天霹雳」。
我自己也常会固定关注几个人,她们大多和我差不多年纪,有些结婚后会晒老公晒孩子,常在工作日去喝下午茶,时不时出门旅行。
说实话,是有点嫉妒的,怎么运气这么好,老公不帅但赚钱养家足够了,父母从经济条件到宽容程度都刚刚好,孩子也很乖很可爱,人生似乎就是没有什么烦恼。
还有一个朋友虽然至今未婚,但自己的事业做得很好,每次发一些和企业家或者商界大佬的对谈、活动,总结的文字都深刻到位,真正的光鲜亮丽。
再看看自己朝不保夕的工作,明明大家起点差不多,怎么走着走着,财力和层次甚至阶层都差了好大一截?!看到对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是会低落会有点生气,可能因为她活成了我想成为的样子,但我自己的生活却这么平淡辛苦。
有社会比较理论表明,人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的价值和成功。
当我们有一个明显的对手或竞争者时,我们会更容易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成就感。
简庆芬在平淡的家庭生活中变得痛苦,她需要去一件件确认自己怀疑的那些东西是不是真实的。
她学Rebecca在手上纹身,烫卷了头发,想象自己如果成为她,何瑞之是不是就真正爱自己而不是整天因为责任感,把没有情感的「谢谢」挂在嘴边。
嫉妒常常让人面目全非,但就像简庆芬说的那样,我们以为在追求快乐,也许我们是在追求痛苦。
我们不需要寻找敌人,
而是该寻找自己。
哲学家韩炳哲在《他者的消失》中写,「具有毁灭性的压力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内心。」
Rebecca和简庆芬都忽略了一件事:敌人只是用来给自己做参照物的,他们对身边人不善良时,最被残忍伤害的,是自己。
Rebecca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始终没法摆脱脆弱、破碎、逃避的性格。
我对有一幕印象很深刻:何瑞之跟她求婚,她打电话给何妈妈,问,我可以嫁给他吗?
我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嫁不嫁还要去问准婆婆?而且这个准婆婆是把她赶出家门的人,问题的答案肯定是不能。
后来明白了,Rebecca不够自信,害怕未来,她明明知道会被拒绝,还要做,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真的想嫁给何瑞之吗?要应付一个难缠的婆婆,她真的想吗?她不知道。
或者说,她没有自信,极度没有安全感。
简庆芬比Rebecca勇敢很多,主动很多,但她也没有自己稳定的价值观。
婆婆远香近臭她怎么会不知道,何瑞之不够全心全意爱她她当然也懂,12年沉默的母职妻子做下来多累多压抑,她也知道。
但她主动牺牲了自己的其他需求,而为了「嫁得好」踏入婚姻。等到生活日复一日逐渐沉沦,她就找了Rebecca这个参照物,想要明确自己是不是幸福。
张德芬说,门外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但这两个女人显然不知道。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总觉得需要另一个人的爱才算完整或者才能实现幸福?
简庆芬认为作为一个妻子,幸福是得到何瑞之全心全意的爱;Rebecca单身被歧视,总在渴望一个他人的关心和依靠。
这也是我对结局不满的地方,我们仍然认为,女人追求的幸福需要和一个男人牢牢绑定在一起。
你发现没有,我们常会把爱情或者婚姻的对方叫做「另一半」。
父权制社会下,我们,尤其是女性,一直以来被灌输的,就是一个人不完整,爱和安全感的来源是伴侣关系,是婚姻关系。
我们需要一个「另一半」,来让自己完整。
就像简庆芬一直想的是「我和何瑞之的关系」出了问题,却从没有想过和自己的关系才是根本的问题所在。
即便现在女性大多数可以实现经济独立,但突破「需要另一半」带来的不安全感很不容易,我们可以先从放弃一个敌人,转而拥抱自己开始。
导演徐誉庭说,我们常常借助聊天去认识一个人,可是和我们相处最久的是自己的灵魂,但大部分人是不跟自己聊天的,那么大部分人可能根本就不认识自己。
比如说,我对那个比我工作做得好、赚钱比我多的人很嫉妒,我可以和自己说我真的有点嫉妒她。当承认这一点的时候,其实是很舒畅开心的,一切并没有那么差劲。
反而当我们掩饰的时候,那些小心眼、嫉妒、猜忌、愤怒,就都变成了缺陷,变成了对自己的贬低。
睡前5分钟,和自己聊聊天,说不定,当和真实的自己更拉近距离时,感受会更好。
主演许玮甯也有类似的观点。
说到「唯一要负责的人就是自己」这句话时,她解释说,当我们在努力符合别人期待的同时,也要留下自我安抚、倾听和平复的时间。
每个人都需要有安抚自己的时间,因为爱的源泉是自己。
其实我们不需要敌人,只有在专注照顾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才会减少时间和力气去批评或羡慕别人,过好自己想要的人生。
作者介绍:
菜泡饭,15年文字工作者,关注女性主义动向,始终站在文艺生活和八卦吃瓜的第一线。
安全感,自己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