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时代的武侠元素不再是纯粹的江湖恩怨、剑影刀光,而是深深植根于社会变革的土壤之中,期间的情感、思潮千头万绪,并非是很好表达的题材。但 无论该剧最终热度、评分表现如何,愿意大胆尝试这一全新题材,也已经是值得肯定的创新探索精神了。
读娱 | yiqiduyu
文 | 零壹
5月以来,《新生》《我的阿勒泰》等新播剧集网络话题讨论热度极高,很大程度上盖过了其他新剧的光芒,《天行健》就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部。
《天行健》主线是聚焦晚清时代多方交汇的夺宝故事,来自内务府、地方小巡捕、边缘江湖武林门派、近代革命者、外国列强等多方势力轮番登场,复杂的政治社会背景再次将观众的目光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之中。但《天行健》又并非是历史剧的定位,而是带有极为鲜明的传统武侠、传奇夺宝类型元素,清末、革命、武侠、寻宝多元素综合,构成了当下极为少见的题材特征。
《天行健》由楼健、卫立洲执导,白一骢编剧,秦俊杰、刘宇宁、黄梦莹、庞瀚辰、傅菁、李立群、刘佩琦等主演。 据网络公开信息显示,该剧于2022年1月2日开机,历经130天的拍摄后于5月11日杀青,至今已有两年,首支预告发布于2023年6月,此次开播属于空降,前期宣传几乎缺位。
截至5月15日,《天行健》的热度仍然没能起势,排在猫眼当日剧集热度第八名,灯塔当日剧集正片播放第十四名,豆瓣实时热门电视第十,豆瓣至今还未开分,腾讯平台站内热度值停留在两万左右,爱奇艺站内热度不到五千,这在各自平台均不算亮眼表现。而从5月16日往后看,《庆余年2》《狐妖小红娘》等IP头部大剧将争先登场,留给《天行健》的市场空间恐怕会更小。
但抛开热度来说,《天行健》的质感和类型创新可圈可点,或许值得被更多人所看到。
1
撑起《天行健》质感的三个支点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制作班底和效果称得上国剧中的一线水准。
造型指导陈敏正,代表作《甄嬛传》《赵氏孤儿案》《悬崖之上》《影》《香蜜沉沉烬如霜》;美术指导刘勇奇,代表作《大染房》《赵氏孤儿案》《三体》;摄影指导李博,代表作《御赐小仵作》和剧版《三大队》;剪辑指导路迪,代表作《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视效指导孟继锋,曾担任《长安十二时辰》《棋魂》《唐人街探案》视觉总监。
导演楼健曾执导《御赐小仵作》《面具》、卫立洲曾执导《终极笔记》《紫川·光明三杰》。制片人兼编剧白一骢,担任过《终极笔记》《黄金瞳》《沙海》《老九门》等一大批“盗墓IP改编”的制片人,他还是2016版《鬼吹灯精绝古城》和2015版《盗墓笔记》的编剧,入行早年则是2003版金庸剧《天龙八部》和2007版《雪山飞狐》的编剧。
从这份名单中,其实已经不难看出《天行健》团队擅长的方面是什么:
一是视觉。有非常重视镜头构图和运动审美的《御赐小仵作》导演和摄影,他们在小成本古装剧中所呈现出的镜头质感尚且精良,在更大制作的《天行健》中显然只会更好;而强大造型和美术指导,也意味着妆造场景等视觉元素上同样有较高标准。
二是节奏。剪辑指导路迪的三部悬疑剧代表作均是业内极佳的剧集作品,两位导演的几部作品也都是叙事流畅,氛围紧扣观众注意力的类型。
三是题材。主创班底对民国、冒险夺宝悬疑题材、武侠题材都称得上非常熟悉,这或许是编剧兼总制片人白一骢敢于在《天行健》中将清末、革命、武侠、寻宝等多元素融合一体的底气所在。
实际上,《天行健》的主要优点也的确集中在这三点上。
许多观众或许是带着看一部中小成本网络剧的心态点开《天行健》的,也是因此,这部剧在视觉美学上的质感会迅速先声夺人,给到观众超出预期的观感。从第一集开始的序幕、淇亲王家宴中就能很快看到该剧在服装、妆造、镜头构图审美上的优势,而随着剧情进展到多方人物入局,导演和主创也更大胆地使用花样繁多的镜头语言去介入表达,整体影像质感表现是很不错的,剧中对门三刀、卓不凡、王地保等人情感刻画细腻,视觉影像的贡献不小:
在叙事上,《天行健》高度紧扣了围绕“净坛密藏”夺宝这一核心主线,将时代感融入一个传奇式的冒险故事之中,也很好地聚拢了这部群像剧中来自朝廷、革命者、江湖人士、外国人等各派人物。前几集看下来,《天行健》以悬疑冒险的形式紧扣观众追剧心理,整体叙事详略得当,并无明显拖沓之处。白一骢对于现代和传奇元素的融合自有一番功力,在盗墓IP改编中的成功经验显然也很好地利用到了《天行健》中。
而在主题表达方面, 《天行健》的群像叙事也起到了多角度烘托的作用。目前看来,这部剧并无严格意义上的男主角,秦俊杰饰演的门三刀、庞瀚辰饰演的王地保和刘宇宁饰演的卓不凡戏份各自不少,以三男主叙事分别呈现了彼时的不同势力与思潮:门三刀作为光绪近侍的那种复杂性格构成,卓不凡作为武林高手在江湖武侠末世中的那种自视甚高,以及这种自尊被践踏时的无奈……
该剧巧妙地将武侠故事与晚清复杂的政治、社会背景相结合,不仅讲述了个人的爱恨情仇,更探讨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与抉择,以及民族精神的觉醒。
但在“武侠打斗”这一端,《天行健》的设计偶有亮点,但整体比较乏善可陈。《天行健》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武侠剧的套路,缺乏足够的新意和震撼力。门三刀与卓不凡是剧中当世高手,在剧中的首次打斗本应该成为全剧重头戏,但结果并未呈现出足够的惊艳之感,反而在旁观者的尬夸中显得颇为蹩脚,难以与真正的武侠动作佳作相比。
2
清末武侠题材,底色是文化冲击和民族精神
说起清末明初年代与武侠元素的结合,也许所有人都会想起《黄飞鸿》系列。这其实也是《天行健》最适合拿来参照和对标的影视作品,此外或许就是《十月围城》了。
在历史长河中,清末民初无疑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一时期承载着封建帝国的瓦解与近代国家的初生,也见证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潮的碰撞交融。就像《黄飞鸿》电影一样,主题往往要围绕“国仇家恨”、“民族大义”展开,武侠人物也不仅仅是武艺高强的个体,而成为这种特定历史节点下叙事的“旋涡中心”。
导演徐克接受采访时曾提到: “我当时看了一些黄飞鸿的历史材料,发现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东西方文化交锋的边缘。他应该是一个受挫的角色,而非战无不胜,因为他一方面无法摆脱中国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又为西方思想而动摇。”
在《黄飞鸿》中,以“铁布衫”功夫将黄飞鸿逼入险境的严振东最终被洋枪打死,死前说:“我们的功夫再好,也敌不过洋枪。”本质上,以这一时期为背景的武侠题材影视一定会面临同样的疑问,当武功本身不再是个人实力的保障后,武术和武侠精神还能留下什么?
于是徐克在这系列电影中,以江湖人士、清朝官府、外国列强三角势力展开故事,形成了极其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张力。以黄飞鸿的角度,影片体现了民间视角对官府和外国事物的复杂情感,十三姨这一角色变成洋人科技、开放等积极一面的凝结。影片中的黄飞鸿个性是极为宏达、开放的,最终在《狮王争霸》中的一番陈词,也将系列的武侠与民族精神表达到位,不是第一部中严振东那样狭隘自伤,也不是第二部白莲教那样的愚昧大众,以肉身对抗枪炮。而是:“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最重要的还是广开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
《天行健》中的门三刀、卓不凡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清末民初时代的武侠元素不再是纯粹的江湖恩怨、剑影刀光,而是深深植根于社会变革的土壤之中,期间的情感、思潮千头万绪,并非是很好表达的题材。 无论该剧最终热度、评分表现如何,愿意大胆尝试这一全新题材,也已经是值得肯定的创新探索精神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