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差评中也能看出,观众对于优质剧集是多么期待。这种期待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服化道”的精美上,还体现在对于故事内核的追求上
昨晚,古装剧《庆余年2》时隔五年回归,相关话题不断刷屏,足见这部剧的受关注程度。目前已经更新了五集,观众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有观众认为《庆余年2》更像是“情景喜剧”,少了些原著中的权谋味道;也有观众认为节奏紧凑,轻松有趣。
不得不承认的是,《庆余年2》前五集播出后,在部分人物塑造上确实有些槽点。《庆余年1》塑造的庆帝是这样一个人物,“只要无关皇位,并不在意那些小事”。因此,《庆余年2》前两集中,众人盯着“范闲假死欺君”的说法很难站得住脚,因为按照“庆帝”本人的性格,并不会在乎。
当“庆帝”这个人物的行为逻辑前后不连贯、不统一时,造成其他角色与他的互动也显得拧巴。如果“庆帝”失去了魅力和行为动机,观众对于这个人物的理解也会产生混乱。而除了个别人物的行动逻辑显得矛盾之外,《庆余年2》因为喜剧桥段的增加,甚至篇幅过大,也会使整部剧失去严肃性。有网友就说,“第一部的幽默浑然天成,第二部感觉为了幽默硬凹”。
从目前播出的剧集看,喜剧桥段相比于第一部来说多了不少,除了编剧故意铺的喜剧梗之外,几乎所有人物的行为动机上都染上了一层喜剧色彩。从王启年到范闲,再到范若若、范思辙,他们的喜剧元素都不少。可能上一秒还沉浸在严肃剧情中,下一秒就“抖起了机灵”,这些难免会让观众产生割裂感。“笑料”客观上虽然增加观剧过程的趣味性,但也会削弱主线剧情,同时损害人物的塑造。
如果过多以玩段子的方式对待严肃情节,虽然有笑点,但很难看到故事中人物的价值观和价值观的转变。一个个人物就像是只会抖机灵的工具人,更谈不上人物的弧光,观众难以在人性的前后转变中看到闪光点,这也是人们吐槽喜剧梗太多的主要原因。意义不大甚至重复的喜剧梗,反而会让人感到疲惫。
电视剧《庆余年》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原著以世界观宏大著称,涉及家族、江湖、庙堂的争斗,权谋自然是看点。而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之下,最主要看点还集中于“现代人思想”与“封建社会思想”的冲突,在取与舍中凸显人性的高光时刻。
就拿《庆余年2》前五集的支线剧情抱月楼来说,原著小说中,三皇子和范思辙合伙开抱月楼其实是因为他们的封建思想,且二人对于犯下的错误毫无悔改之心。范思辙认为“平民的命不是命”“京都贵族子弟都是欺男霸女”“不明白为何范闲要拿自己出气”。
而身在现代社会的观众都明白,这是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对此,具有现代思想的范闲对范思辙就是“痛打”,打到他有所觉悟。原著中处处有这些“现代”与“封建”交锋的影子,这也是在朝堂较量之外的看点。但在剧集中,范思辙却成了“无辜的人”,并没有为此付出多大代价,“抖机灵”就过去了,深度也就消失了。这让观众普遍点赞的泪点“老金头的死亡”,也显得轻飘。
《庆余年1》没有舍弃原著中的内核,除此之外,“范闲和他那些父亲们的故事”也是看点,因此整部剧的口碑评价不错。就单看已经播出的《庆余年2》前五集来说,目前暂未看到“范闲和父亲们有趣的化学反应”。观剧期待落了空,有些人打出了差评,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同时,从这些差评中也能看出,观众对于优质剧集是多么期待。这种期待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服化道”的精美上,还体现在对于故事内核的追求上。放在过去,只是“热闹”的剧集,可能会获得部分观众的青眼,但想要赢得大多数人的好评,还是需要一个符合社会潮流的精神内核。这要求创作者对于当下社会思潮具有比较敏感的觉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
除了剧情本身,首播赚足流量和热度的《庆余年2》还遭到“五步一广告、十步一堆广告”的吐槽。在如今的爆款剧中,广告已是比较常见,但不要从根本上影响到人们的观剧体验,否则好感变反感,那可是得不偿失。
在此前举办的超前巡映礼上,主演张若昀表示,《庆余年2》能看到人物的成长,不只是范闲,范闲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跟他一起在成长,能看到亲情、友情、爱情,“希望大家能继续陪着范闲走完剩下的路。”的确,熬夜追剧的观众们沉浸其中,或感动或欢笑,或褒奖或吐槽,都期待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为大家的日常生活增添一抹亮色的调剂。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丁慧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