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天
来源 | 女儿派(ID:nverpai)
一口气看完央视热播剧《我的阿勒泰》,一个独特的母亲形象在我心里深深扎根。
不同于以往奉献型、索取型和控制型的母亲,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让我见识到了一个母亲最让人羡慕的活法,也让我看到了一种最让人舒适,对孩子最有利的母子关系。
她外表粗糙朴素,内心却像一个侠客般豪迈坦荡。
她经历波折,身上却拥有着粗放遒劲的生命力。
她精明圆融,待人处事却松弛宽容。
她表面上是一个不靠谱的妈妈,实际上却给了女儿最好的爱和最好的教育。
有一个这样的妈妈,是一个孩子一生最大的幸运。
把对孩子的期待留在祝福的水平
剧里有段情节让很多网友羡慕不已。
张凤侠的女儿李文秀在乌鲁木齐打工被开除,内心很是受挫。
她成功帮妈妈要债后,怀疑地问妈妈:
“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的,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妈妈没有直接夸她“有用”,而是淡定地说道:
“啥叫有用,我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
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
听完妈妈的话,李文秀之前的挫败感一扫而光,她舒心一笑,眼里又有了光。
有句话说:
“世上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过得好。”
只是有的父母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和期待衡量孩子是否过得好:
有没有考上名校,有没有升职加薪,有没有觅得良人……
很少有父母能够如此松弛地告诉孩子:
你成功也好,普通也好,只要你内心安定快乐,就很好。
鲍里斯·西迪斯曾被称为“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
他的父母认为人脑和肌肉一样,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
于是,为了把他培养成天才人物,高知的妈妈不惜辞职在家,用各种各样的几何、地理、以及外语知识包围了他的整个幼儿生活。
2岁时,他就能阅读《纽约时报》;
4岁时,他能用希腊文阅读《荷马史诗》;
6岁时,他自学解剖学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8岁时,他通过MIT入学测试;
11岁,他正式进入哈佛大学。
他被人们称为真正的“天纵奇才”。
但结果呢?
他被妈妈鸡成了神童,也逼成了疯子。
他没有享受过童年的乐趣,没有一个朋友,更不知道该如何自如地生活,他经常长久而怪异地痴笑,并因此被当作精神病患者送到医院。
长大成人后,他也并没有按照妈妈的期待成为人中龙凤,而是选择躲避公众的视野,隐姓埋名平凡地生活。
他曾在自己的书中说,旁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艳羡与他而言更像是某种“诅咒”,禁锢了他的自由,更剥夺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快乐。
想起清华大学教授刘瑜说过的一段话:
“正确的教育观是什么? 不是非要把一颗小草培养成苍天大树。 而是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颗美好的小草,一颗健康的小草。”
确实,与其用自己的焦虑和期待拼命鸡娃,毁掉孩子的快乐和对自己的接纳,不如放下焦虑,把对孩子的期待停留在祝福的水平上。
如果孩子出类拔萃,那就天高任鸟飞,如果孩子是平庸之辈,那就承欢膝下。
父母对孩子的全权接纳,才是孩子面对人生坎坷时最强劲的力量。
把洒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传给孩子
马伊琍曾在采访中说《我的阿勒泰》中有句台词特别打动她:
“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啊。”
这是整部剧的灵魂,也是张凤侠最让人佩服的地方。
丈夫去世,她一个人在草原颠簸地生活,但她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愁容,她对生活的热情和期望不减,对女儿的宽容和宠爱不减,对自我和幸福的追求不减。
她常常席地而坐,一边嗑瓜子,一边教哈萨克邻居说普通话。
她开了一家小卖铺,经常会有人赊账,她不气也不追要,永远相信人性的美好。
不管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闹什么脾气,她总能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哄好婆婆:
家里的电视机坏了,婆婆非要看,他就用石头搭了一个方框装成“电视机”,哄婆婆看农业频道。
婆婆迷路了,非要回沈阳,她就顺手拿起一个小旗子模仿导游,顺利哄走了婆婆。
女儿因为弄丢了奶奶而自责,她云淡风轻地说:
“我经常把她弄丢,再捡回来不就好了。”
女儿睡觉时床榻了,大声喊她,她淡定地说道:
“又不是天塌了,还能影响我睡觉。”
她被自己的相好对象骗走了卖货钱,她没有抱怨,坦然地接受并承担损失,自掏腰包把卖黑皂的钱给了当地人。
她身上的机智洒脱,宽容和松弛,总是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如饮甘霖般的舒适,她永远不会陷入精神内耗,也永远不会用自己的负能量影响到身边的人和孩子。
相反,她带给女儿的一直是治愈,是内心的安定和豁达。
压抑的家庭坏境,负能量爆棚的父母,会吸食孩子的能量,摧毁孩子内心的自信和热情,让孩子在无尽的黑暗中渐渐枯萎。
而一个充满宽容、信任、鼓励、趣味、积极向上的家庭,一个永远热烈活着的家长,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注满阳光,时刻为孩子充电,给孩子蓄能。
就像莫言曾在《母亲》中所说的那样:
“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但母亲的乐观陡然使我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把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传给孩子,是父母留给孩子人生最大的财富。
把自由和独立刻进孩子的心里
张凤侠在剧里看似是一个不怎么称职的妈妈。
她从来不过度关心女儿的衣食住行,也不挽留女儿待在身边陪伴自己。
女儿事业不顺,狼狈地回来,她心里知道女儿在外面是个怂包,嘴上不催也不管,由着女儿在草原的自由中慢慢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女儿热爱写作,她欣然支持。
女儿谈恋爱,她从不干涉。
她想要把小卖部开到夏牧场去,女儿不同意,质问她是不是用搬家逃避,搞得自己一点儿安全感都没有。
她喝了一口酒,洒脱地对女儿说:
“你要实在不想跟我过你就回城里住去,什么安全感,还要我管?不要为难你妈。”
她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独立自由的人生准则,同时也给了女儿足够的自由,逼着女儿在生活中学会独立,在自由中发展梦想。
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与日俱增,写作的梦想也得到了野蛮生长,并成功出版了自己的书。
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还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妈妈不能操心孩子一辈子,孩子也不能永远活在妈妈的怀抱里。
彼此独立,成全彼此活出自己的人生,无疑是母子相处最好的方式。
《烟火人家》里徐帆饰演的妈妈孟明玮与女儿的关系一直都是“控制与被控制。”
她不信任女儿,大大小小的事都想控制女儿:
执意为女儿买自己喜欢的衣服;
按照自己的喜好,强行帮女儿剪刘海;
女儿快30了,还总是翻女儿的书包,干涉女儿的恋情,逼着女儿相亲,自作主张地到女儿公司,帮女儿辞职……
她无处不在地担忧和控制,让女儿一直活在自我怀疑和否定的窒息感中,逼得女儿终于发狠,毅然决然地跟渣男前男友复合,冷酷地跟她划清界限。
最终,妈妈太强的控制欲,不仅束缚了孩子的人生,也让自己的人生过得一团糟。
家长把自己从焦虑和担忧中解脱出来,全心过好自己的人生,成为孩子的榜样,才能把独立和自由刻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追着自己跑,从自己身上学会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
宋庆龄曾经说过: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妈妈更能深刻地影响孩子。
妈妈身上所具备的一切精神力量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妈妈给孩子的宽容和松弛,洒脱和乐观、独立和自由,都是孩子成长的沃土,滋养孩子的一生。
毫不夸张地说:
“一个好妈妈,足以成就孩子丰满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成为像张凤侠一样滋养孩子一生的妈妈。
来源:女儿派(ID: nverpai)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
喜欢就给我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