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王下台又反司马光其政治观念和立场是怎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恰恰说明苏轼确实是为了变法考虑,而不是单纯的党朋之争。

当时王安石等人的新党,司马光等人的旧党,政治斗争非常激烈。他们的宗旨是,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所以,只要是王安石指定的新法,司马光一伙是完全反对的。

但苏轼是个读书人,不懂得政治斗争这一套。他只是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站出来指出。

结果,苏轼被新党当做旧党,大肆攻击。

王安石告诉皇帝,说苏轼在回家守丧时,乘机贩运苏木(一种染料)。根据当时礼法,守丧期间不得经商,因此宋神宗却笑了对苏轼的提拔。

第二年,由于苏轼持续反对变法,王安石门下的御史谢景温又诬陷苏轼贩卖私盐,范镇极力辩解,这才没事。

2年后,苏轼由于被新党多次攻击,被迫申请去外地当官仅仅担任杭州通判职务,只是监督知府的一个官员。

苏轼心不甘,曾经写诗讽刺皇帝,这就是乌台诗案,差点倒了大霉,也坐牢4个月时间。

搞笑的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党被打压,旧党上台。

司马光一伙将新法全部废除。而苏轼生性直爽,认为新法也是有一定的好处,怎么能全部废掉呢?

他又出言反对,结果得罪了旧党。

苏轼等于两面不是人,后背就当攻击,贬职到鸟不生蛋的海南岛去当官,

其实,苏轼才是对事不对人,而新旧两党则是对人不对事。

朝廷有一些苏轼这样的官员就好了,但这种人注定搞不了政治。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司马光为什么反对

北宋神宗即位,国库空虚,神宗立志要强大北宋,承认赵光义死于西夏箭伤,以每年要用钱粮去买大宋平安为耻。他想收复失地,消灭西夏。于是这就有了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关于国家财政经济上的改革

(1)均输法:就是国家设转运使,负责平衡各地和中央政府的产品需求。说到底就是,朝廷等于出资办了一个买办公司,京城需要什么,各地都出产什么,由国家买办公司决定用什么价钱到什么地方去采购,然后再向官员,人民出售。国家就在卖与买中赚钱。这一条实际上让原来的富商的利润变成了国家的利润。

(2)青苗法:各个地方政府在每一年的正月和五月两次贷钱,谷给农民,然后利息为二分,一年是四分。这个最主要是帮助农民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就是国家拿钱借给农民,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好了,等庄稼丰收了,再加两层利息还给国家。青苗法实际上救济农民,杀富户。道理很简单,原来是富人放高利贷赚钱,现在由国家放贷,这个就掐死了那些大富豪的财路了。青苗法的出台,变法和守旧派就出现了你死我活的斗争。青苗法非常有名,几乎成了王安石变法的代名词。

(3)农田水利法:有各地大力兴修水利工程,需要的人工和材料则由当地的居民按等级分派。这项工程如果单靠民办是不行的,所以不足部分由政府借贷,利息为一分。这个新法允许任何人去开垦荒地,任何对农业有好处的,比如修堤、挖渠、蓄水等等,国家都鼓励。农田水利法组织人力开荒种田,扩大收入,对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募役法:就是把原来的按照主户户等充当差役的办法,改成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募役的费用就由主户的户等高下来分配。原来有差役的人家就负担人家要的“免役钱”,原来享受免役特权的主户就要按照等级出“助役钱”。比如,你是上等户,想逍遥,对不起,拿钱来。这个新法这样可以使农民免除苛刻的差役,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生产力。但是也是王安石变成了全体特权集团的死敌。

(5)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在开封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容易脱手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这个改革打击了当时的大商人的利益,让他们失去了垄断市场,平价了市场经济,但是却遭到当时的反对派的激烈反对。

(6)方田均税法:方田对土地进行测量,将亩数、主人的姓名、土地的好坏都登记在测;均税是将清查后的土地分为5等,然后再定税率高低。这项法令对大量隐瞒田地的大地主不利,因为遭到他们的坚决反对。

二、军政方面的改革。

1,置将法:这是针对宋朝以来一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中央把禁军分成若干个管辖区,然后由固定的军官去训练。这样,使兵知将,将知兵。置将法的改革加强了北宋的军队建设。

2、保甲法:把农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农闲时集合,练习武艺,夜间轮流值班。以大保为单位,巡行乡里,捕捉盗贼,用民间的力量来维持当地的治安。而且,他们每个人都会尽心尽职。巡逻抓人就得有功夫,所以他们会定时定期训练,战斗力不断增强,国内治安更加得到安全保证,为裁军做好准备。这个改革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教育和科举上的改革

1,在教育上,主要是广建学校,在太学实行“三舍法”。初入的为外舍生,外舍生经过考试升为内舍生,内舍生经过考试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成绩优异的,可以直接参加省试,殿试。

2,颁发《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统一教材。此书由王安石对《诗》《书》《周礼》重新注释,故名《三经新义》。

3,在科举改革方面废除了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举人不再考诗赋,帖经,而考经义和策,论。

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北宋的生产和经济上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变法触动了帝国大官僚,大贵族,大地主的利益,因而收到了他们猛击,新法实施举步维艰。

司马光反对新法,第一他很守旧,他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动。第二,王安石的新法也冲击了他这一类型的士大夫,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第三,由于新法步伐过急,让他看到了弊端,所以他为首坚决反对改革。直到他废除新法,使本来稍有好转的大宋,再次积弱积贫,最后走向灭亡,我认为司马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