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殷商时入侵的印欧白种人被称之为鬼方是因为黄头发蓝眼睛吗具体如何
- 大月氏国怎么读
- 你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了解多少
- 冒顿单于是怎样成为匈奴君主的
- 楼兰古国到底是什么人种现在还有后裔吗
- 在历史上有汉族入侵其他国家的记录吗
殷商时入侵的印欧白种人被称之为鬼方是因为黄头发蓝眼睛吗具体如何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关于鬼方国的历史资料,目前还是有颇多争议的,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鬼方国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入侵说,一种是原住说。
入侵说
古老的雅利安人起源于黑海和里海之前的大草原,他们于四千多年前开始向外扩张,其中有部分分支就到达了古西域地区。这部分雅利安人从商朝时期就不断骚扰中原地区,武丁曾征讨过他们,后来周武王、周康王也与这些人发生过战争,他们就是所谓的“鬼方国”;
原住说
有学者认为,鬼方国不一定是入侵者,他们可能就是西域地区的原住游牧民族,在与中原地区多次交战失败后被驱逐。
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鬼方国是外侵还是原住,但在夏商时期,西域地区活跃着多个游牧民族。从太阳墓群和小河墓群的发掘来看,当时雅利安人和欧罗巴人都在这个地方居住过,一直到楼兰古国遗址被发现后,楼兰新娘的出土再次印证了二千多年前在这里居住的是印欧白人。
鬼方国名字的由来
我们从史料上可以发现,楚国与鬼方国有着一些渊源。据传说,火神祝融的妻子就是鬼方国的人,不过这个传说也是有争议的,当时的楚地在湖北地区,鬼方国在西北地区,两地相隔甚远,双方是如何通婚的?
虽然我们目前无法获知楚国与鬼方国之前的关系,但从“楚人尚鬼”这一说法来看,鬼方国的得名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史料上对于鬼方的记载,从西周以后就没再出现过了。《史记》上对“北狄”的称呼有“猃狁、荤粥”等称呼,到了秦朝时期,匈奴出现了。因此也有人认为,鬼方国就是后来的匈奴。
结束语
古代西域曾是一个繁华的地区,张骞出塞的时候就统计出西域有三十六国,比较大的有月氏、龟兹、鄯善等国,月氏国后来被匈奴驱逐到了大夏,分裂出四个分支,其中就一支建立了贵霜帝国。
西域诸国是属于哪个种族,是入侵还是原住,这些问题如今依然是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才能够完善这一答案。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大月氏国怎么读
"大月氏"读成dà ròu zhī 一、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
你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了解多少
据我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过程:
第一次出使西域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奉命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一个归顺的“胡人”、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自愿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在穿过河西走廊时,被匈奴骑兵队抓获并被软禁起来。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但均未达到目的。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张骞等人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
至元光六年(前129年),敌人的监视渐渐有所松弛。一天,张骞趁匈奴人的不备,果断地离开妻儿,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庭。
在匈奴的十年留居,使张骞等人详细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他们穿上胡服,很难被匈奴人查获。因而他们较顺利地穿过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但在留居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又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张骞大概了解到这一情况。他们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经数十日的跋涉。达大宛(费尔干纳盆地)。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张骞的一席话,更使他动心。于是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热情款待后,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
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大月氏到了阿姆河,用武力臣服了大夏。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加之,他们又以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
这一年多,没有得到结果,在元朔元年(前128年),动身返国。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行军路线。计划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匈奴人的阻留。于是重越葱岭后,他们不走来时沿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北道”,而改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进入羌人地区。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军臣单于死了,其弟左谷蠡王自立为单于,进攻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失败逃汉。张骞便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长安。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还有他的匈奴妻子三个人回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第二次出使西域: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汉朝后,拜为大行令,第二年死去。他死后,汉同西域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汉朝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了重要贡献。
冒顿单于是怎样成为匈奴君主的
冒顿是匈奴人的伟大领袖,也是匈奴族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英雄和军事统帅。他的一生沉稳有谋,性格坚忍,具有雄才大略,也正因此他才能在草原的狼性法则中脱颖而出,最终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我国北方草原的第一个游牧帝国。
影视剧中的冒顿单于
弑父自立登上单于之位
-
冒顿生活的时代,匈奴族已经是北方草原的一个强大部族,在战国时期他们就经常南下入侵中原。战国七雄中的秦、赵等国都曾经与匈奴发生战争,到了秦始皇时期更是派遣大将蒙恬击退匈奴,然后修筑了著名的秦长城以抵御匈奴的南下。
- 但是当时的匈奴只是北方草原上较为强大的部族之一,草原上还有东胡、月氏等部族一样非常强悍。而冒顿就出生在战国末期北方匈奴单于家庭,他是当时匈奴首领头曼单于的长子。
- 冒顿本来是头曼单于的继承人,但是后来头曼单于犯了许多国君常犯的错误,晚年新娶了年轻的妻子,还和年轻的妻子生下了小儿子。而且在这位年轻妻子的鼓动之下想杀死冒顿立小儿子为继承人。头曼单于没有直接出手,而是让大儿子冒顿到月氏去做人质,冒顿刚当月氏,头曼就派兵攻打月氏,希望以此激怒月氏人替他出手杀死冒顿。
- 可是沉稳有谋的冒顿非常警觉,他在月氏人动手之前就抢先逃回匈奴。而且他没有因此与父亲撕破脸,反而将仇恨埋进心底。头曼觉得自己的儿子逃回来了也不好再出手,只好让冒顿单独领兵在外,易储之事也就暂时平息。
鸣镝
- 但是冒顿没有忘记仇恨,他带领自己手下的一万骑兵日夜训练。为了让自己的这支部队能成为绝对服从他的铁军,他专门制作了一种响箭(鸣镝),并下令他的响箭射向何处,如果部下没有全力射击就要被斩首。
- 在平日训练中,他首先射向鸟兽,有的部下没有迅速而坚决的跟进射击就被他无情的斩首。随后他射向自己的爱马,草原人对马的喜爱人人皆知,因此又有人没有及时射击,随后被他斩首。第三次他将响箭射向他的妻子,还是有人犹豫不决,冒顿再次将他们斩首。最后他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故意用响箭射向父亲头曼单于的马,他身边的军士毫不犹豫就跟着射箭,由此冒顿确信这些人马已经完全变成了绝对服从他本人的铁军。
- 在完全控制和掌握了自己手下的这支部队之后,冒顿终于出手了。他抓住与父亲头曼单于一起围猎的机会,将响箭射向父亲的头,冒顿的人马立刻就让头曼单于这位匈奴的王变成了刺猬。弑父之后的冒顿没有丝毫手软,他将陷害他的后母和弟弟以及不服从的大臣全部处死,随后自立为匈奴单于,成为匈奴族的新一任首领。
扮猪吃虎君临草原
在登上匈奴单于之位后,冒顿面临东西两面各有强敌的处境。匈奴东面的东胡此时兵强马壮,实力雄厚,而西面的月氏也有不弱于匈奴的实力。如何击败两面的强敌,尤其是击败咄咄逼人的东胡就成为了冒顿思考的问题。一贯以来善用谋略,性格坚忍的冒顿这一次采用了扮猪吃虎的骄敌之策。
-
可能是为了激怒冒顿,也可能是为了炫耀实力羞辱冒顿。习惯于恃强凌弱的东胡派人向冒顿要匈奴的千里马,冒顿的臣子都认为千里马是国宝不能随意送人。结果冒顿给了。
-
此后不久,东胡人认为冒顿怯懦,又一次派人来要冒顿的老婆。冒顿的臣子非常愤怒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羞辱,要求出兵攻打东胡。结果冒顿再一次满足了东胡的要求。
-
接连得逞的东胡王已经骄纵到没边了,于是他再次派人来向冒顿要一块土地。这一次冒顿的部下认为,宝马和老婆都送人了,一块废弃的荒地给了没什么。结果这次冒顿大怒:“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轻易送人”。感觉时机成熟的冒顿立刻领兵攻打东胡,而一向认为冒顿是软蛋懦夫的东胡人完全没有防备,结果被冒顿一举击溃,连东胡王都被斩杀,匈奴由此一举吞并实力雄厚的东胡部。
-
吞并东胡之后的匈奴实力空前强大,冒顿乘胜向西进攻月氏,将月氏人赶到中亚一带。从此冒顿一统北方草原,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的游牧帝国,冒顿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草原的君王。
楼兰古国到底是什么人种现在还有后裔吗
大家好,本人是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博士,长期关注研究中国古代史和民族学。
首先摆明我的观点:楼兰古国的居民属于印欧人种,具体来讲是吐火罗人,他们和欧洲的凯尔特人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在今天的新疆依然生活这古代楼兰人的后裔。下面分几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1. 考古发掘所揭示的楼兰人种族特征
对于当今中国人来说楼兰是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域古国,它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初期臣服于匈奴,之后被汉朝吞并,公元前77年西汉大臣傅介子将其国名变更为鄯善国。汉朝灭亡后先后臣属三国的曹魏、西晋、北凉等中原政权,在这一时期鄯善国先后并吞了精绝、且末、小宛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公元448年北魏将其吞并,并在当地实行像内地一样的郡县制治理,至此鄯善(楼兰)正式亡国,前后经历了约600余年的历史。
对于楼兰人的外貌特征,古代典籍似乎并无过多记载,直到进入20世纪随着西方探险家的到来,才有相关文物被发掘出来。最早发现楼兰古国遗址的是瑞典人斯文·赫定,随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先后派出考察团进行考古发掘,大量楼兰文物被劫掠到海外。
1906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楼兰国的伊循城遗址(米兰遗址)发现了一座佛寺,寺内佛塔的回廊上绘制有十分精美的壁画,斯坦因将其揭取下来并带出中国,如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印度国家博物馆等不同的地方。
通过这些壁画人们第一次对古代楼兰人的外貌有了直观的认识。壁画中的人物都呈现出高鼻、深目和皮肤白皙的特征,明显不是蒙古人种,而是印欧人的特点。
米兰遗址出土的有翼天使壁画,藏于大英博物馆
米兰遗址出土的佛弟子壁画,藏于印度国家博物馆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距离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的罗布沙漠中找到了一座古代墓葬群,他将其命名为小河墓地。时隔六十多年后的2000年,新疆文物考古所研究员借助GPS定位系统再次找到了小河墓地,2002年启动了对这一重要古代遗址的考古发掘活动,出土了非常多重要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具女性干尸,在沙漠的干燥气候条件下其面容得以完好保留,她的年纪为二十多岁,双目微合,有着美丽的长睫毛,鼻子高挺,头戴羊毛制成的尖顶毡帽。神情安详,看上去就像是刚刚睡着的样子。考古队将她称作“小河公主”。体质人类学家指出“小河公主”具有明显的印欧人种特征。
沉睡的小河公主
不仅仅是小河墓地,1979年央视和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纪录片《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在小河墓地所在的区域发现了古墓沟墓地和铁板河墓地等另外几座古代墓葬,也出土了具有印欧人特征的干尸。
碳14测定结果显示包括小河墓地在内的这些墓葬距今约3800年,比楼兰的历史还早一千多年,学者推断以“小河公主”为代表的古代居民应该是楼兰人的祖先。
科学家对楼兰古国所在区域出土的古代干尸(距今四千到三千年)进行了基因检测,其结果显示这些古代居民的父系基因部是R1a1a-M17,而这是印欧人的典型基因类型。
所以,无论是壁画还是当地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以及基因类型都显示出古代楼兰人是印欧人。
2. 吐火罗人:来到中国的原始印欧人
那么建立楼兰古国的印欧人是从哪里来的呢?通过考古发掘逐渐弄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不仅仅是楼兰所在的新疆东部地区,而是整个塔里木盆地范围内的古代居民都是印欧人,他们被称为吐火罗人,是分布位置最东边的印欧人群体。
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是位于里海到黑海之间的草原地带是印欧人的起源地,考古学上将最早的印欧人创造的文化称为“颜那亚文化”,距今5600年到4200年。随后原始印欧人开始向外迁徙,他们中的一支向东发展,经过南西伯利亚来随后来到了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开创了“克尔木齐文化”,最后继续向南和向东扩散到整个塔里木盆地,建立了众多的绿洲城邦国家,这一支东迁的印欧人就是吐火罗人。
吐火罗人的迁徙路线:从里海到黑海之间的草原地带到塔里木盆地
3. 吐火罗人与凯尔特人的神秘联系
在对吐火罗人的研究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逐渐展现出来,那就是中国的吐火罗人居然和远在西欧的凯尔特人具有最密切的关系。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新疆的库车、焉耆和吐鲁番等地的古城以及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大量用婆罗米字母书写的吐火罗语宗教、文学和医药文献。学者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的吐火罗语与其临近的印欧语系东方语支(印度语族和伊朗语族)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反而跟距离更为遥远的欧洲人所使用的印欧语系西方语支有更多共同点,印欧语系西方语支包括凯尔特语族、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等。
吐火罗文书残片
上个世纪在鄯善县吐峪沟乡发现了一处距今三千多年的古代墓葬群,后来被命名为洋海墓地,这个地方曾经属于楼兰古国的疆域。2003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洋海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古代吐火罗人的文物,其中最让人惊讶的是纺织品。
考古学者在清理洋海古墓出土的纺织品时发现了一种他们非常熟悉的布料,这种布料上有红蓝两种方形色块组成,其中还穿插有黄色的线条,这就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到中国女性追捧的进口货“英格兰呢”。
洋海古墓出土的格子布之一
洋海古墓出土的格子布之二
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吐火罗人居然用着现代的“英格兰呢”,这个事情着实让考古工作者惊讶不已。其实“英格兰呢”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苏格兰格子布”,这种布料源自于英伦三岛的苏格兰地区。苏格兰风笛名扬天下,而每当风笛手演奏的时候都会穿着用苏格兰格子布制作的传统服装。苏格兰人其实是古代凯尔特人的一个分支,制作这种格子布其实是凯尔特文化的遗留。洋海墓地出土的“苏格兰格子布”说明古代吐火罗人和凯尔特人享有共同的服饰文化传统,而服装则是彰显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
苏格兰风笛手穿着用格子布制作的传统服装
除了语言和服饰,中国的吐火罗人和欧洲的凯尔特人在体质上也有惊人的一致性。
《哈利波特》是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这部电影其实反映了英国复杂的民族文化现实。哈利波特的死对头德拉科·马尔福来自马尔福家族,这个家族的特点是拥有一头金发。而哈利波特最好的伙伴罗恩·卫斯理则来自卫斯理家族,这个家族的特点是一头红发。在电影中德拉科·马尔福对自己的血统极度自豪,处处表现出对罗恩·卫斯理的蔑视,经常嘲讽罗恩的红色头发。
金发的德拉科·马尔福
红发的罗恩·卫斯理
其实马尔福家族和卫斯理家族代表着英国的两大族群: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而前者是征服者,后者是被征服者。
我们知道今天的英国人也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当代英国就是由这帮人所建立的。他们其实不是英国的土著,而是来自德国西北部和丹麦南部的日耳曼部落联盟,于公元五世纪开始入侵不列颠岛,最终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凯尔特人建立起了新的国度。
建立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属于日耳曼部落
今天的德国西北部有一个下萨克森州,那里就是英格兰人的老家。其实撒克逊和萨克森是汉语对Saxon的不同翻译而已,意思一样。
我们知道今天统治英国的王朝叫做温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温莎王朝统治者的血统其实源自德国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德国图林根州),该公国的数位王子还成为了葡萄牙、比利时和保加利亚等国的国王。
目前统治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是温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无论是查尔斯王子还是威廉王子继承王位,英国都将迎来新王朝。因为英国王室将改变为女王丈夫菲利普亲王的父系血统。不过即便如此,英国王室依然保持着纯纯的日耳曼血统。因为菲利普亲王的父亲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而乔治一世来自德意志帝国奥尔登堡·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爵家族。菲利普亲王的母亲爱丽丝则来自蒙巴顿家族,蒙巴顿家族源于德国的黑森·莱茵家族。二战时期的英国海军元帅、英属印度的最后一位总督,制定“印巴分治”方案的蒙巴顿伯爵就是菲利普亲王的亲舅舅。无论从父系还是母系菲利普亲王都是纯日耳曼血统。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年轻时的照片
伴随着英美帝国的扩张,日耳曼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霸权地位。当今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是日耳曼人,其祖父来自德国的巴伐利亚。目前德裔和英裔日耳曼人是美国人数最多的群体,占据1亿4千万左右人口。
祖籍德国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拥有典型的日耳曼人外貌
日耳曼人入侵不列颠群岛之后占据了核心区域,而土著凯尔特人则被压迫到周边区域,北方高地的一支发展为苏格兰人,西部边陲的一支发展为威尔士人,而生活在爱尔兰岛的则发展为爱尔兰人。作为凯尔特后裔的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人长期受到日耳曼人的歧视。
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的差别体现在体貌特征上,日耳曼人是金发蓝眼,而凯尔特人是红发绿眼。
红发绿眼的凯尔特人
吐火罗人在吐鲁番盆地区域内建立了很多绿洲城邦国家,其中一个就是龟兹。龟兹国以佛教为国教,开凿了为数众多的石窟,保留至今。石窟壁画上绘制有龟兹贵族的形象,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部是一头红发。此外,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吐火罗人干尸也以红发为主。
一头红发的龟兹国贵族
唐朝时期回鹘人迁徙到新疆并建立起统治之后,这个地区开始了回鹘化进程,土著吐火罗人不仅和回鹘人混血,而且也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语言开始说回鹘语,两个族群的融合产生了今天的维吾尔族。不过在南疆偏远地区,很多当地人还是保留了比较多的吐火罗血统,而这些人表现出了强烈的红发特征,甚至有的人还拥有绿色瞳孔。
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女子,拥有一头红发和绿色瞳孔
综上所述,从语言、服饰文化以及体貌特征上看,东方的吐火罗人和西方的凯尔特人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奇特的现象呢?
研究发现历史上印欧人的对外迁徙浪潮一共发生好几波。第一次大规模对外迁徙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左右,凯尔特人和吐火罗人应该就是在这个时期从其祖居地分别向西和向东发展的,因此他们共享很多原始印欧民族文化。凯尔特人是最早到达欧洲的印欧人,他们几乎占据了整个欧洲大陆和不列颠群岛,而吐火罗人则占据了整个塔里木盆地。
日耳曼人则属于第二次对外迁徙的印欧人,他们到达欧洲后驱赶先来的凯尔特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伴随第二次迁徙浪潮到达东方的印欧部落是斯基泰人,中国古籍将其称为塞人。塞人到达新疆地区后跟吐火罗人发生了交流和融合,今天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应该就是塞人的后裔。
至于谁是吐火罗人后裔这个问题,除了维吾尔族以外,在汉族中也有古代吐火罗人的后裔。前面提到了以楼兰人为代表的古代吐火罗人的父系基因部为R1a1a-M17,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汉族中约有2%的人携带这个基因,例如著名的投资人薛蛮子前不久做了DNA测试,结果显示他的基因就属于R1a1a-M17类型。
著名投资人薛蛮子的基因就是吐火罗人R1a1a-M17类型
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记得关注我@天可汗文化。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私信,愿意与大家分享更多历史文化类资讯。
在历史上有汉族入侵其他国家的记录吗
多啊,怎么不多?
只不过在汉族正统的历史记载中,这些侵略往往被说成是收复故地或是对方先行挑衅。这种所谓的挑衅很多被描述为“失臣礼”之类。
另外有些时候,甚至连这个借口都没有。
早在汉族这个民族正式形成之前,华夏人就已经开始了武力扩张。贾谊在《过秦论》里提到秦朝“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就是典型的侵略。
更早一些的时候,战国时期,秦国入川攻击灭亡了蜀国。也是一次汉族祖先对其他国家的侵略。
燕国将军卫满攻灭箕子朝鲜,后来又被西汉武力征服,都是汉族侵略其他国家(哪怕这个国家名义上也是汉人统治)。
汉武帝时期因为索取汗血马不得而对大宛国发动攻击。
三国时,魏国大将毋丘俭攻高丽,屠其王城。
隋炀帝时期三征高丽,以及之后唐太宗到唐高宗时期对高句丽的军事进攻。
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