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潮湿的腐木,晒到了阳光。好温暖,好治愈。”

网友对《我的阿勒泰》这样评价。

剧集《我的阿勒泰》收官,豆瓣打出8.8高分,热度依旧一路飙升。

无数观众直呼治愈,《我的阿勒泰》凭什么能治精神内耗?

《我的阿勒泰》凭什么能治精神内耗?-风君娱乐新闻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答案在剧集一开始的茫茫雪原中呼之欲出。

李文秀在大雪围拥的安静中写作,画面静谧到有些神圣。当念白缓缓升腾,呼吸开始放缓,欢迎来到「我的阿勒泰」。

“世界温暖,草原明亮。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是新鲜喜悦的。”

如果说海洋适合发呆,草原适合奔跑。那么在剧集的一开始,幅员辽阔的草原已然让我们有了自由的向往。 神秘而广袤的阿勒泰,如同一个充满魅力的圣地,吸引着我们踏上这场关于心灵的朝圣之旅。

于是我们心甘情愿地跟着李文秀的脚步,去草原看星星、领一匹马吃草、爱一个具体的人。

《我的阿勒泰》凭什么能治精神内耗?-风君娱乐新闻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原著作为一本散文集,对改编者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考验。

散文的语言风格丰富多样,或优美诗意、或质朴平实,如何在改编中保留原著语言的魅力,同时转化为适合影视表现的台词或旁白,是需要精心处理的问题。

对于这些晦涩的难点,导演滕丛丛、编剧彭奕宁处理得恰到好处,精准地传达出了原著中的情感韵味。

原著作者李娟是很擅长把生活的窘态、尴尬或难堪用一种幽默风趣的笔调写成故事的人,主创细腻地捕捉到了这样的「娟式幽默」,融合着阿勒泰旷野的风,广袤无垠的草原,远处的皑皑雪山,创作出一个松弛的阿勒泰宇宙。

与爽剧不同的是,《我的阿勒泰》中一些引人发笑的场景,总是适时地抖落出生活的艰难。

托肯一肩扛起照护孩子的责任和繁重的家务,却总是被丈夫忽视,直到丈夫喝醉酒冻死在路边,都没有带回她要的搓衣板。即便如此,托肯依旧是热情洋溢的、相信爱情的,也最终收获了重视呵护她的爱人。尤其是她自从学会了“我爱你”这句汉语,便整天把“我爱你”挂在嘴边,带动着内敛的李文秀也变得活泼起来。

张凤侠家中的电视因为信号不好沦为了摆设,她便用石头砌出了一台“电视”,为奶奶口播电视节目,一群人围成一圈煞有介事地观看。这是原著中没有的段落,但苦中作乐的精神却与原著一脉相承。

我们看到了草原上的哈萨克族不是没有生活的苦闷,他们却总能消解苦闷,接住那些琐碎的考验,不受困于生活,这是非常朴素的智慧

“再颠簸的日子也要闪耀的过。”

《我的阿勒泰》凭什么能治精神内耗?-风君娱乐新闻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我的阿勒泰》在塑造女性上是立体的、温柔的,在塑造男性上手法也相当扎实,比如,苏力坦。这位上了年纪的哈萨克族大叔,一出场就在闹情绪,买了车票想去找儿子,结果因为身上有刀,过不了安检,就直接离开车站,骑马走长途。

这样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偏执又守旧的父亲形象,也让观众在剧情中产生了许多深思。‍‍‍‍‍‍‍‍

动不动就提「原生家庭」的当代年轻人,困扰他们的到底是什么?是时代发展、代际冲突下的不被理解、不被看见

这些在《我的阿勒泰》被娓娓道出。巴太想要到马场工作却不被允许,托肯想改嫁,却被娘家指责丢人,孩子们需要走入县城的学校,公公却不允许她带走。然而现实的世界是古老的游牧文化正在消失,新一代的哈萨克族小孩很难再回到那种古老、寂寞、艰苦的游牧生活。

不理解我们的父母都是面对新世界焦躁不安的“苏力坦”,急切地想要把我们拉入他们熟悉的旧秩序。

剧中的描写小心谨慎,包裹在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里,显得十分克制。

最剑拔弩张的一回合就是苏力坦那一耳光。巴太倔强的眼神终究柔软下来,满怀委屈地与心爱的姑娘告白,像极了与父母博弈却败下阵来的我们。

所幸爱着巴太的父亲终究尊重了巴太,接受了变化的世界。托肯如愿改嫁,也带上了两个孩子到县城读书,老父亲坦诚地看着巴太的眼睛说,“我也得接受我熟悉的一切正在远去”,自此巴太不再受困于草原,更重要的是不再受困于旧的规则。哈萨克族热烈、真诚、直白的语言方式,让羞于表达的我们心中泛起涟漪,就像很多在原生家庭中受了伤的孩子,终身等待着一句道歉,我们也期待着与父母能有一场真正平等的对话

“我爱你,是我清楚地看见你。”

《我的阿勒泰》凭什么能治精神内耗?-风君娱乐新闻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如果说大草原和李子柒向我们展示的是田园理想,是生活的止痛片,那张凤侠就是一剂对症当代内耗年轻人的猛药

《我的阿勒泰》凭什么能治精神内耗?-风君娱乐新闻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张凤侠可能是近年国产剧中最迷人的女性角色。按俗世标准看,她拿的人生剧本称得上个“惨”字:40出头,中年丧偶,江苏人,独自一人在语言不通的游牧边塞开小卖部谋生。

然而她的不内耗,潇洒强大,快意恩仇让人拍案叫绝。

江湖侠女也有被骗的时刻。

她却把一切当成冥冥之中的安排,爱得投入,走得干脆,决不恋战。邻居打趣,“你带回来的男人跑啦?”她呵呵笑,“男人跑了就跑了,男人没了就再找一个嘛。”

“去生活,去爱,去受伤。”的何止李文秀一人。

尤其是她不指责、不说教、不干涉的教育方式,让网友惊叹,这是我“理想”的妈妈,也是“令人渴望成为”的妈妈。

文秀把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弄丢了,又急又愧,结果张凤侠淡淡地说,丢了就丢了,我经常弄丢,再捡回来就好了。

女儿问她,我算是有用的人对吧?张凤侠说,我生你不是为了让你有用。你看这草原上的树、草,有人吃有人用,便是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

文秀去马场寻人未果,哭着问:“为什么巴太不回来了,为什么不见我?”张凤侠反问她:“你知道那仁夏牧场这么好,为什么牧民还要不停地转场?”“因为要给牧场时间。让它休息,好让牧场里的水呀草呀,重新开始恢复丰茂。”‍‍

剧中没有无端歌颂的伟大与无私,她只是在身体力行地告诉女儿,不要受困于别人的眼光,更不要受困于自己。

先做迷人的女性,再给淡淡而有力量的母爱。

《我的阿勒泰》凭什么能治精神内耗?-风君娱乐新闻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全中国有无数个李文秀。

但不是谁都能抵达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只有8集,对导演滕丛丛来说,这部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品,绽放出的生命力远比她一开始设想的要持久。对我们来说,「阿勒泰」只是一段时间的结束,生活的脚步在走向下一段路程。

而我们从《我的阿勒泰》中得到的启示是:需要在阿勒泰草原上自由奔跑的不止是身体,还有不甘受困的灵魂。

愿我们都能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做一个幸福的人。

《我的阿勒泰》凭什么能治精神内耗?-风君娱乐新闻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作者 | 钟达

编辑 | 钟达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