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翻篇到哪一章了?
时间哼哧哼哧飞过。
是每天早起上班,计划端午出游,还是认识了新朋友,准备和爱的人迈入下一个人生阶段?
不知不觉,曾经在大人口中“垮掉的一代”,如今也长成了大人。
这些经历过非典、金融危机、刘翔夺冠、汶川地震的年轻人,正从上一辈人手中正式接过接力棒,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
那Sir想问问。
你们,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大人了吗?
今天这篇童年回忆,或许,能够让你想起一些被忘记的过去:
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
必看。
原因不只是许多网友口中的“年度最佳日本动画”。(是的,在有宫崎骏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情况下)
而在于:
一张童年的返程票。
Sir问一问,有多少人看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
日本畅销的儿童读物,全球累计发行超过两千万册。
2008年,《窗边的小豆豆》成为中国销售最好的少儿文学类图书,连续72个月登上全国畅销榜。
作者黑柳彻子的文字。
画家岩崎知弘的绘本图片。
共同构建了一个童真的伊甸园,美好、温暖、包容,在不少人的心中难以磨灭。
那么动画版怎么样呢?
豆瓣开分9分+。
如今略微下降到8.6,Sir也绝不吝啬对它的赞美。
动画还原出了我们记忆中的那抹亮色。
也将过去没注意到的巨大阴影,投射了出来。
有人说,这没有书中的那么“纯净”了。
但Sir要说。
如果纯净只有纯净,那这何尝不是一种谎言。
01
是我的梦中情校了
有多少人看完《窗边的小豆豆》,就梦想着转校,转到书中的巴学园去。
最好,是时间可以停留,永远也不用毕业!
如果你还不知道这个地方。
别着急,只要Sir简单介绍,你立刻就会爱上的。
我们的主人公小豆豆,全名叫做黑柳彻子。
不过爸爸妈妈都不叫她“彻子”,而是叫她“豆豆酱”。
就像《樱桃小丸子》里的小丸子,很少有人喊她的本名樱桃子一样。
小豆豆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美艳的:
女间谍。
后来,她又有了另外一个想法:
售票员。
售票员拥有那么多车票,在她看来,这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了。
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嘛,就是个普通小孩子。
但你这么想就错了。
因为太过古灵精怪,一年级的她被学校开除了。
老师讲课的时候,她觉得课桌很好玩,不停把课桌开了关关了开;
画画的时候故意把蜡笔杵到课桌上,超级难擦;
孩子们认真听讲。哪知小豆豆把身子探出窗外,招呼那些街头艺人过来,全班都一窝蜂跑去看表演,上课都上不成了。
老师气坏了。
小豆豆成了那个“害群之马”,一个人带坏一个班。
因此,小豆豆只能转学。
和之前规规矩矩的学校不一样。
新学校有点奇怪,叫做“巴学园”。
△ 史上最萌的希区柯克变焦
奇怪在哪?
巴学园没有校门,牌子长在大树上。
巴学园没有教室,几辆废旧电车就是教室。
巴学园甚至没有课表:
每节课由孩子自主决定。
你可以做算术题、写作文、看书、弹琴、做实验,甚至到外面跑步。
春天,巴学园组织踏青;
夏天,巴学园可以游泳;
相比从书本上学习东西,巴学园更鼓励孩子们从生活里学习。
午餐为了均衡营养。
要求便当包含“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边吃边学。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肉松(鱼松)是海的还是山的?
答案是海的味道哦
因为肉松是先把鱼肉揉碎
然后再煎炒制成的
镇上没有铁轨,为了得到“电车教室是怎么运输过来”的答案。
学校同意孩子们在学校留宿,从黑夜等到黎明。
运动会的奖品不是金牌银牌,而是健康可口的蔬菜。
自由活动时间更不会限制学生的行动。
只要功课做完,剩下的时间都是任你支配的。
孩子们嬉笑打闹,摔跤,做游戏。
小豆豆呢?
她最喜欢爬到学校里的那颗大树上,一待就是一下午。
在这里,她还有了新朋友。
泰明。
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小孩。
-我叫山本泰明,你是……
-小豆豆哦!
在巴学园,没人用有色眼镜看残疾学生。
小豆豆带泰明一起游泳,一起玩耍,还邀请他来自己的树上“做客”。
这些都是泰明的“第一次”。
泰明四肢没有力气,小豆豆就拼命把他拉上去。
两个汗流浃背的孩子在树上吹着凉风,望着天空,好不惬意。
但。
当你以为一切都这么岁月静好的时候。
别忘了故事的时代背景:
二战已经拉开帷幕。
并且正在一步步侵蚀着小豆豆的生活……
02
迟来的成长
动画评分下降的一个原因是,部分观众感到不适应:
“太沉重了”“太成人视角”“感觉以前没有那么多反战内容”。
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黑柳彻子和绘本画家岩崎知弘都经历过二战。
在知弘美术馆的介绍,就明确说过她的画作“通过天真活泼的孩子形象,表达反战的愿望”。
作者们的愿望是强烈的。
但表达,又是委婉而含蓄。
就如同动画中不易被察觉的一幕。
一年级的美术课,老师教的是画太阳。
这显然是日本的国家象征,是政治对教育无孔不入的渗透。
只不过身为一个孩子,往往还意识不到。
而作者的态度,也早已隐含着其中。
“窗边的小豆豆”。
为什么是窗边?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小豆豆也容易被窗外的事情吸引去注意力。
美术课画太阳。
语文课教的是樱花。(你看,又是强烈的象征)
但。
明明春天到了,樱花开了,太阳那么明媚。
孩子们却不能走到户外去看真正的樱花和太阳,只能接受空洞的说教。
小豆豆还读不懂政治。
可孩子的天性,就向往着天然的美,排斥矫作。
所以你能看到片头这个画面,镜头从室内来到室外,不断拉远、升腾,孩子在欢笑,樱花在开放,燕子飞来了。
这些本来才是该去拥抱的春天啊。
还有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朋友泰明,身患残疾。
在学校里,校长和同学都一视同仁,和他共同进步。
我们今天看来,或许觉得这是很理所当然的,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样的观念非比寻常,甚至和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如果你看过《美丽人生》,应该还记得这个黑色笑话:
国家每养一疯子,每日花4马克
每养一跛子,4元5足马克
羊痫患者,3元5足马克
这些废人人数达30万
设:国家平均每人每日花4马克
将他们全部消灭,可节省多少?
当时的纳粹消灭的不仅是犹太人,还有一切他们认为的“社会渣滓”,比如残疾人、有色人种、同性恋。
同样,在军国主义盛行的日本,将优胜劣汰奉为圭臬。
去包容残疾人,在当时是多么的难得乃至危险。
动画《窗边的小豆豆》不是“加入”了战争。
是让本来就蕴藏在其中的意味,显现了出来。
这也是我们当初在阅读原著时,容易忽略的背景。
日本的街道上,有全家欢送儿子上前线的场面。
原本小豆豆的爱好是当“间谍”。
但现在,父母严肃地告诉她,再也不能这样说了。
因为这是一个开玩笑都非常危险的年代。
小豆豆的父亲是音乐家,妈妈是个优雅的主妇。
但现在。
穿洋服、化妆、烫发,走到街上都可能被治安处理。
一来因为战事紧张,一切休闲和审美都不被允许。
二来由于和美国开战,这些行为被认为是作风西化、屁股歪了。
到了战争后期。
就连小豆豆家这样比较富裕的家庭,也吃不饱饭。
小豆豆每天的便当只有几个小馒头,牛奶糖一类的零食更是想都不敢想。
爸爸因为是小提琴家,乐团这种被看来是外来文化产物的,自然也被彼时的日本杯葛、取缔。
为了养家糊口,爸爸甚至考虑过是否要为军方服务,去演奏军歌。
小豆豆和泰明。
两个吃不饱饭的小孩,在路上唱学校里的开饭歌,会被经过的军人责怪。
真奇怪。
都说童言无忌。
可小孩子连“吃不饱”的实话都不能说了,饿着肚子,还要假装生活一派祥和。
在军方大张旗鼓的宣传下,人民自愿奉献物资充作军饷。
这在当时是一种“爱国”行为。
于是呢?
巴学园的孩子们,因为吃不饱饭,开起玩笑,说要去参军。
看着同学模仿士兵那滑稽的样子,孩子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
此时此刻,身旁的老师看见了这一幕,反倒流露出一抹愁容。
如果说孩子因为心智不全,还容易被一些洗脑的口号和气氛所裹挟。
但面对战争的惨烈。
成年人们却深知这样的环境,其实早就陷入一种病态。
就像Sir前面说的,指责华丽服饰和童谣的,无一例外都是军队的人。
真正的普通民众呢?
他们只会想到自己的未来,忧心于孩子的成长。
就像电影快到结尾时。
小豆豆家的房子被强行拆迁,巴学园也被轰炸机投下的燃烧弹炸毁。
校长小林先生。
他站在废墟前,良久,终于喃喃说出一句话:
下次建个什么样的学校呢
03
美,是我们捍卫这个世界的武器
Sir要说的,并不是告诉你,《窗边的小豆豆》有多么沉重。
而是想说。
它的美好和纯真,并不是从虚空中而来。
我们需要美好。
在有些时候,美是用来欣赏的。
在另一些时候,我们则需要美来抵抗这个世界的堕落与疯狂。
你会发现。
阻止人们享受生活、追求美好的社会,往往是极端危险的社会。
他们可能禁止听流行音乐,不让女人化妆,把跳舞聚会当成是犯罪……
这部动画不负众望地呈现了美好。
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美好。
樱花。
热气腾腾的早点。
富士山下的电车。
骨碌碌的风车。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特殊的画面。
导演专门设计了不同风格的笔触来表达孩子的内心。
动画中有三场插入的内心戏。
第一场,是蜡笔风。
还记得开头,小豆豆在上一所学校,因为用蜡笔画出了白纸,而被老师责骂吗?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是不受拘束的。
老师教的是美术,却没有让她喜欢上美术。
而到了巴学园,她的天性彻底释放。
这样浓烈而鲜活的蜡笔画作,正是对那种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一个最好的回击。
第二场。
Sir感觉上,像是陶瓷彩绘。(不一定对,欢迎指正)
这是泰明第一次游泳的时候。
患有小儿麻痹的他,行动不便,因而感到自卑,也不喜欢走到户外。
而来到水中,在浮力的作用下,他感觉身体彻底解放了,像鱼儿一样活泼。
Sir为什么猜测这是陶瓷彩绘呢?
除了看起来像。
还因为陶瓷表面有一层釉,正好能够还原出水光淋漓的感觉。
第三场。
是水粉画。
这是小豆豆的噩梦,她梦见自己和泰明被军队追赶,泰明陷入破碎的冰面,沉入水底。
此时的色调阴暗。
而再仔细看。
画面没有了原来的那般跳脱和灵动。
人物的肢体动作是通过剪纸来实现的,变得僵硬,像是被提线操纵的傀儡。
呼应了紧张的时局,人们的生活遭到前所未有的控制。
当你细究这些画面。
蜡笔版画、釉画、水粉……不同的色彩和线条,代表着孩童不同的心境。
美。
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赏心悦目。
而是对生活的洞察力,对不同色调、不同的现象的感知力。
这就包括:
你能辨别出,什么是丑。
在生活日渐困难的时候,学校的伙食,从原来的“山海盛宴”。
变成了现在的一颗梅子,一片海苔。
大家只能自我安慰说,这也算是“山海”吧。
小豆豆的家,也不再能维持往日的体面,温饱都成了问题。
这个时候,一条橄榄枝伸过来:
让小豆豆的爸爸到军工厂拉小提琴,就能给他发生活物资。
要不要去呢?
经过思想斗争,他决定“我不想用我的小提琴演奏军歌”。
审美,也是一种内心秩序。
在必要的时候,帮助我们抵御着这个世界的失序。
小林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
莫过于有耳却不闻乐
莫过于有目却不知美
今天,谢谢动画版《窗边的小豆豆》。
它的出现让人感动。
感动的是带回了久违的童年。
但也让人惭愧。
惭愧的是,恐怕我们长成了那种,难以感受到美的大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