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集电视网络剧集《我的阿勒泰》播出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近期极具影响力的现象级影视作品。虽然这部剧集从篇幅上看只有八集,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炫人耳目的装饰,但却意外地获得了不同年龄群体观众的高度认同,甚至也令阿勒泰快速走红成为万千观众热衷和向往的旅行目的地。
《我的阿勒泰》到底具有怎样独特的特点,它的成功在今天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又为我们未来的剧集创作带来怎样的启示,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作一梳理与盘点。
《我的阿勒泰》突出特点
一是题材新颖。《我的阿勒泰》给人印象最深的亮点首先在于它新颖的题材,基于同名散文原作改编的这部剧集,取材于以往影视题材罕见的新疆尤其是北疆的风情故事,辽阔的草原、郁郁葱葱的牧场、无边无垠的沙漠和悠然自得的羊群等。那些远离尘嚣、纯真自然甚至带着一点原始野性的题材内容,是我们在以往的影视剧中难以见到的新鲜而特殊的景观。正因此,这些风情故事给人带来耳目一新之感。
二是形象独特。该剧塑造出一系列汉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的饱满的人物形象,这其中有敢爱敢恨,勇敢独立、乐善好施、幽默风趣的女汉子张凤侠,也有质朴聪慧、善良仁厚、活泼开朗的哈萨克青年巴太,还有胆小自我又富于才情,坚韧顽强又任性不羁,浪漫纯情又内敛羞涩,集多重矛盾于一身的李文秀。马伊琍、于适、周依然这些优秀的青年演员,在深刻领悟这些人物内在与外在的独特性格特质后予以了最精准的艺术表达,以他们浓墨重彩的艺术再创造,塑造出屏幕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三是意境美妙。看过该剧集的观众无不为剧集中的壮美北疆景观所震撼:牧场、沙漠、草原、羊群……构筑出的不仅是表象的诗情画意的生活景观,更是在这背后人与自然、人与人自身多重和谐的美妙意境,也就是所谓“诗与远方”的理想意境。剧中柔美而深情的音乐和这些动人的景观,为我们勾勒出一片令人神往的理想诗意境地。
四是给人温暖。该剧集非常典型地践行了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我的阿勒泰》没有回避而是直面现实生活中种种的困境问题乃至矛盾冲突,但是在种种不如意中并没有陷入绝望境地,而是不断地从中冲突中挖掘出令人奋进进取的正能量,给人带来温暖的抚慰。因此很多观众认为这部剧集具有特别的治愈功能,让人们在艰难的人生路途中不会轻易地陷入绝境,而是努力挣脱、勇敢面对,以洒脱的姿态和心态向阳而生。
《我的阿勒泰》的意义和价值
《我的阿勒泰》之所以成为一部现象级的剧集,恰恰在于它以小博大,为我们呈现出重要的政治、社会和艺术价值。
首先是政治意义。该剧集以壮美山河景观的自然描绘以及各民族人民真实真诚和真切的生活状态的描摹,为我们构筑起一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生的美好景观,为我们呈现出各民族在同一片土地上相互默契、相互团结的令人感动的生活景观。而这种景观的描摹在这些年的影视剧创作中尽管也有触及,但总量远远不够,具有高影响力的此类题材创作更是稀缺难得。
因此,这部深刻描摹新疆大地上各民族和谐、安宁、团结生活景观的剧集,恰恰有力地彰显出面向未来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的理想景观。其倡导民族团结,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价值呈现出重大的政治意涵。
其次是社会意义。该剧集极为突出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他的高话题度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看到之所以这部剧集赢得如此高的评价和如此多的关注,相当程度来自于它对“慢生活”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的追求。当今时代,我们并不讳言高度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让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内卷”状态。从生理到心理,从身体到精神的各个层面,很多人都染上了程度不同的“城市病”,这使得相当多的人面临着生存与发展带来的紧张、焦虑、困顿等。
在这种情形下,《我的阿勒泰》反其道而行之,将目光投向遥远的阿勒泰,在张凤侠、巴太等为代表的北疆各族人士身上体现出的勇敢、从容、淡定,既敢打敢拼又悠然自得,既敢于开拓又尊重传统等令人赞佩的人格品质与生活态度。总体上说,这是一种与“快生活”相对应的“慢生活”的状态,让人能够在阿勒泰这样一个“诗与远方”的意境中获得自我治愈,这是让人获得治愈感的关键所在。
第三是艺术价值。《我的阿勒泰》尤为难得的是该剧是从散文原作衍生拓展出来的剧集,这一艺术独创可谓令人惊叹。以往常规的剧集要么来自于文学中的小说原作,要么来自于充满戏剧性的IP,而《我的阿勒泰》既没有小说般的丰富情节,又没有原创IP通常赋予的戏剧性张力,但却在散文诗般的描摹中给我们带来引人入胜的情境和意境。
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这部剧集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在表象的风情和人物的流动中始终有一根红线,这就是所有人所追求的“诗与远方”的意境,将新疆阿勒泰的特色景观,打造出“诗与远方”的美妙意境,进而让松散的人物和情感状态获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效果。因此,从散文出发完全可以走出拓展成剧集的创新理念与方法。
《我的阿勒泰》的创作启示
《我的阿勒泰》在某种意义上讲,开拓了另类“新主流”剧集创作的新路径。进入新时代,“新主流”影视剧创作成为一种主导性的类型,“新主流”影视剧创作最突出的特征是将主流价值和市场上的主流观众进行了有效的对接与融合,产生出我们期望的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在“新主流”影视剧创作中,通常采用的是“高举高打”的创作路径与策略,也就是以重大主题切入,以浓墨重彩去呈现。具体来讲,这种创作往往聚焦在历史和现实中那些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重要情景等,同时,在资金投入、主创阵容的建构等各个方面常常是大投入、大阵仗的状态,因而产生出较为突出的社会与市场的效应。
但《我的阿勒泰》却一反常态,没有从重要的人物、事件、场景着笔,貌似与重大主题毫无关联,有的只是寻常百姓日常化的、乃至琐碎的生活内容,这就是所谓的“低举”,但难能可贵的是,创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些琐碎的生活景观的简单描摹之中,而是从中挖掘出人性中闪光的亮点,那些普通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勇敢智慧、豁达从容、质朴真诚等优秀宝贵的品质,凝练出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优秀的人格状态相融合的“诗与远方”的美妙意境,从而呈现出超越表象生活景观的富于重大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艺术创新价值的境界与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高打”。
这也为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创作启示:新主流影视剧创作未必都要走常规的“高举高打”的路径,如果能够拿捏到位,完全有可能像《我的阿勒泰》一样,关注社会底层以最真实质朴的生活,通过“低举高打”来挖掘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情境与格局,从而产生出与“高举高打”同样效能的理想创作状态。
《我的阿勒泰》尽管篇幅不长,内容平实,以“低举高打”的方式创造了与“高举高打”同样效能的理想的收视效果,该剧集所创造的全新经验将成为我们不断拓展新时代影视剧创作新理念与新方法的一个新标杆。
作者胡智锋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特约评论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的国家战略性影像创作与传播研究”(项目号:23ZD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