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作家金庸诞辰100周年之际,连续剧《金庸武侠世界》6月17日开播。据悉,该剧为系列剧,分为《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华山论剑》《九阴真经》五个短剧。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熟悉金庸的观众一看名字就能猜到,这是改编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内容(以下简称《射雕》)。

除了这部《金庸武侠世界》,目前名导徐克也有一部以《射雕》为蓝本而拍摄的电影待映。男主角还是顶流肖战,而饰演黄蓉的女主庄达菲则是近几年发展势头不错的00小花庄达菲。

《射雕》的电影和连续剧档期相近固然是巧合,却也不让人意外。因为《射雕》是金庸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除了小说背景波澜壮阔、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丰富且性格立体等小说自身的魅力的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黄日华、翁美玲主演的1983版《射雕》一度在大陆掀起收视狂潮。

由于珠玉在前,所以不管《射雕》后来被翻拍了多少版,大众对之前的版本或即将播出的版本是否满意,都能获得极高的讨论度和关注度。

但也因为《射雕》等金庸小说多次被翻拍,也引发了一些网友的讨论,同样的故事和人物老是翻拍,有意思吗?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这个问题换个角度来看,相当于在问当今这个时代,拍金庸剧还有意思吗?

第一,金庸作品被翻拍了许多版,但永远有人正年轻。

就像没有人永远18岁,但永远有人18岁一样。也许对于一定年龄的观众,他们感觉《射雕》隔几年就翻拍,不是在翻拍,就是在翻拍的路上,内心已经感到疲惫。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但是对于年轻的观众来说,不管你将以前版本的《射雕》夸得多好,他们都鲜有兴趣像考古一样去翻看以前的《射雕》,但他们可能因为无聊或偶然看到正在更新的新《射雕》。

有趣的是,网上还有一个神总结。

什么神总结呢?以《射雕》为例,说起观众心目中最喜欢的版本,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有人喜欢黄日华、翁美玲版,有人喜欢张智霖、朱茵版,也有人喜欢前几年的李一桐版,总之每一版都各有拥趸。

但你最喜欢的版本,往往是你在最“中二”年纪看到的那个版本。

什么是“中二”的年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甚至不同的人“中二”的年纪也不一样,但至少是年少轻狂的时候,才会“中二”吧?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就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射雕》。不管你是否喜欢新《射雕》,可以肯定的是,新《射雕》都会成为当下正年轻的观众一段青春记忆。

说到底,还是金庸小说有魅力,经得起反复拍摄。而每一次翻拍都有观众有热度。这就难怪影视公司喜欢一而再,再而三地拍摄金庸作品了。

第二,金庸小说内涵丰富,又有思想高度和厚度。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不同的人眼中,金庸小说有不同的魅力。有人憧憬书中的爱情,有人向往主角的传奇人生,还有人津津乐道地调侃金庸小说里可以不时遇见历史名人。

但金庸小说的魅力,并不只仅限于此。以《射雕》为例,郭靖黄蓉黄河初遇,太湖泛舟,路过江南,江海博浪。金庸借郭靖黄蓉的双眼,道出祖国山川,风物民俗。

书中也不时有古诗词为角色添彩。如描写瑛姑时,引用了《九张机》,与书中人相似的诗词让瑛姑还没正式开口就引发不少读者哀叹。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但最能体现金庸内涵的,还是书中多处出现的两宋诗词,让郭靖黄蓉在青春灿烂的爱情之余,流露家国忧思,为两人后来守襄阳的壮举埋下伏笔。

的确,金庸武侠是通俗小说,但通俗并不代表浅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射雕》中郭靖的台词,也是世人视为金庸对“侠”的定义。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金庸笔下的侠,固然有《雪山飞狐》中,胡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并不为交情所阻,不为美人所移的坚持。但金庸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笔下人物的“侠”进行升华。

不仅郭靖坚守襄阳城,《天龙八部》的萧峰也可以身死为民。哪怕是《射雕》中潇洒不羁如黄药师,他欣赏的都是辛弃疾这样的爱国词人。

可以说,金庸小说能大受欢迎,固然是因为故事精彩,角色出彩,但决不是仅仅于此。金庸的作品也在感染和熏陶其受众。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遗憾的是,某些金庸影视剧,连剧情和人物都拍不好,深层次的东西就更别提了。或者说,正因为读不懂深层次的东西,所以连浅薄的东西都把握不了。

第三,金庸小说形成了新的华人的共同文化。

除了大陆和香港会拍摄金庸作品,台湾以及新加坡华人也曾拍过金庸作品。出演新加坡版小龙女和杨过的范文芳和李铭顺,当时在新加坡还颇具人气。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这些都说明,金庸作品在华人圈子中颇受欢迎。无论是海峡两岸还是海内海外,许多华人都会读金庸小说,讨论金庸笔下的人物和故事。金庸作品成了华人的共同文化。

什么是共同文化呢?多年前有个大陆作家在海外讲座时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他和台湾学生说起祖国,但一个台湾学生表示他感觉比较陌生。

作家灵机一动,根据学生出生的年份,说起学生的生肖,瞬间让这位学生产生共鸣,对作家亲切起来。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这就是文化的纽带作用。也许你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方言不同,可是相同的文化却能让你们瞬间拉近彼此心里的距离。

但金庸作品的影响力不是一劳永逸的。就像年轻观众鲜少对黄日华、翁美玲版本《射雕》感兴趣,金庸作品需要不时翻拍和演绎才能收获更多的读者。

只是,认可翻拍金庸的这件事,并不代表就满意最新版本的《射雕》。

金庸《射雕》故事一再翻拍,价值在这-风君娱乐新闻

我是元气女文青月小牙,做娱评中的泥石流。原创不易,侵权必究。图源网络,侵权删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