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文章是我粉丝群的一位粉丝的投稿,她叫鱼儿,下面的文字是来自于她在看完《玫瑰的故事》的一个个人感悟,分享给大家:(也欢迎粉丝们投稿)

粉丝鱼儿投稿:每个女孩都曾经是⼀朵玫瑰-风君娱乐新闻

小时候看亦舒,更喜欢《圆舞》《喜宝》,对玫瑰没什么特别感觉。可能⻩玫瑰是别人家的孩子,⽆法共情吧。

电视剧爆改了小说之后,反而喜欢上了刘亦菲版的玫瑰。⻩亦玫,完全不是港版⻩玫瑰。

北京女孩黄亦玫,亦舒的亦、玫瑰的玫,是编剧的致敬吧。长在清华园的玫瑰,父母给予了足够的爱和包容,还有个爱妹狂魔的哥哥。她有资本做个恋爱脑的⼥孩。

玫瑰的初恋,狠狠的心动,⼀见钟情,毫⽆保留地⻜蛾扑火。初恋,多半是用来启蒙的,真能走到最后的,仅凤⽑麟角。高大帅气的庄国栋,和活力四射的玫瑰,势均⼒敌。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即便深爱也无人卑微。分手、赌气就像中场告别,转⻆还会遇上还会再爱。无限可能,⽆限挥霍,不给彼此成长的空间和试错的机会。

看似为了平等、独立和互相尊重,无法调和下分手。玫瑰值得被爱,更有爱的能⼒。这样的女孩,不⼀定为情所困,却⼀定为爱所累。经历了庄国栋的玫瑰,仍然是的付出型,且不⾃知,源源不断地付出爱。玫瑰的爸妈培养了⼀个天使,遇上另⼀个天使着实很难。

方协文,是编剧改得相当成功的角色。东北人、朝鲜族的大男人。凤凰男,又经历了上海城市氛围的熏陶,巧妙地隐藏了他⼤男⼈的行为惯性。用示弱、不停地示弱,唤醒了玫瑰⼀而再再而三的付出型特点。在玫瑰成熟的路上,不是⼀起成长,而是试图改变玫瑰的本性。⼀棵带刺儿的娇艳的⻩玫瑰,怎么可能在贫瘠的⼟壤⾥就变成柔弱顺从的小雏菊呢?即便他们有了婚姻和女儿,他注定只能是玫瑰的过客、插曲,是玫瑰⽣命中的过渡阶段。

为什么说方协文塑造的好呢?因为他代表了⼤多数婚姻中、特别是70后80后婚姻中的男⼈。在国家快速发展的大潮中,他们跟上了⼤势,凭借自己个⼈的才智和性别优势,获得某个阶段性成果。成家立业,有房有⻋。忽视⼥性付出为前提,成了养家糊口第⼀人,家庭中变成了发号施令的⼈,理直⽓壮地控制⼀家老小行为和思想。方协文不坏,可是越来越面目可憎。婚姻懈怠期的男主⼈,多少和他类似吧。

玫瑰离开庄国栋,在婚姻中也并未获得平等与尊重。她为了爱⾃我牺牲,放弃工作甚至放弃自由,但是她不接受被安排被否定的⽣活常态,所以她在窒息中选择了离开。玫瑰在故事⾥继续绽放。⽽现实⽣活中,有多少⼥性选择了另⼀⾯——放弃自己直⾄全剧终呢?玫瑰出走,再度盛开;⾃我放弃,在现实中枯萎。

只有死亡,可以让为爱付出型的⼈格,也就是恋爱脑的⼈,从爱中醒来。彻彻底底地付出,然后高潮后彻底退场,永远怀念。此后再也没有⼀场爱情可以比肩,爱情泡泡从现实中褪⾊,却在怀念⾥五彩斑斓。付家明是不是玫瑰的Soul mate 不重要,在她的想象⾥,他会越来越成为独一无二的 Soul mate。看得⻅终点的⽣命旅程,释放的能量,巨大而温暖,无可比拟。

你的爱人,用死亡,唤醒你的内在,爱自己。恋爱脑终于从为爱付出,变成从爱中享受。爱情不再是人生识字字路口的第⼀选项。

阅心、悦己。爱的天使,只能在⾃我接纳中获得生命完满。这把开启内在的钥匙,⽆意中被付家明拿到,然后⽤⽣命之⼒去打开了玫瑰。就像剧中他们的相遇。

对于太初,打开生命之门的,可能是她的兔兔,也可能是玫瑰夜间和她的那段⽣命谈话:“爸爸会死,妈妈也会死,太初也⼀样。害怕的时候,和好朋友待在⼀起就好多了……”我们的生命教育,回避死亡就是苍⽩的教育。玫瑰是难得的妈妈,直面死亡的问题,抓住契机进行生命教育。方协文此时⼜被抓过来做了对比样本:现实中大多数成人用谎话解释⽣命的起点,也同样⽤谎话回避⽣命的终点。

走向生命终点的最后阶段,有陪伴有爱,甚至有不知名的⼈善意的照护,点点微光照亮⽣命终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人比得上先走⼀步的付家明。

第四段感情,是⾃由状态下的玫瑰,超越年龄、职业甚⾄空间的同频互动。⽚尾的诗,是独白也是对自由⼥性最深情的祝福。

粉丝鱼儿投稿:每个女孩都曾经是⼀朵玫瑰-风君娱乐新闻

每个女孩,都曾经是⼀朵玫瑰,只要不放弃自己,都将在⽣命中绽放。

或早或晚,花期有长有短。

最后和大家说下这篇文章的作者:鱼儿,鱼儿是我最早期的一批粉丝,而且我的第一次沙龙就是在她的养生会所举办的,为此她也给大家申请了养生会馆的优惠券,大家可以联系她体验:

大家也可以找小助理要她微信,谢谢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