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吉普赛人有哪些特点
- 大家如何看待吉普赛人呢
- 吉普赛人除了中国外,几乎广布全世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历史
- 吉普赛人是从哪儿来的
- 美国帮助犹太人建立了国家,美国为什么不帮助吉普赛人也建立国家
- 吉普赛人为什么没有像犹太人那样建国
- 为什么说《卡门》是一部反映了吉卜赛人性格的歌剧
- 吉普赛人是哪个国家的人
吉普赛人有哪些特点
1、生活方式
吉普赛人不事农桑,一般也不饲养食用牲畜,而是依靠城镇和农村的居民谋生。传统上,吉普赛人一向在城镇和乡村居民区周围,寻求与其流浪生活相适应的生计。男人以贩卖家畜、驯兽、补锅(黑白铁匠)和充当乐师为业。妇女从事卜卦、卖药、行乞和表演等行业。
2、家庭结构
吉普赛人的典型家庭由夫妇、儿女和至少一个已婚儿子及其妻小组成。婚后,夫妇与男方父母住在一起。
3、相貌特征
长脸有点方,脸形上宽下窄,下巴有点尖,长眉毛,眼睛大而长,很明亮,占据上半脸的大部分比例,鼻梁额外长、高和直,嘴巴有点宽,表情沉着神秘有些冷漠感。
英国人称其为吉卜赛人,法国人称其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其为弗拉明戈人,俄罗斯人称其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为埃弗吉特人,希腊人称他们为阿金加诺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斯里兰卡人称他们为艾昆塔卡人等等。
大家如何看待吉普赛人呢
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一生都在流浪,从这里到那里,从未知到未知,这个星球上没有任何一块土地是真正属于吉普赛人的,而吉普赛人只属于那天和地交际的地方,就像一阵风,又像一片云,神秘的出现,又神秘的消失……
吉普赛人祖居那里真的谁也说不清楚,很可能来自今天的伊朗境内,也有人说是来自印度的。如果从吉普赛人和印度人都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习惯来说,是不是说吉普赛人来自于开挂之地更靠谱一些呢?
吉普赛人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边走边唱边走边舞的民族,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称呼,比如在法国被叫做波希米亚人,在俄罗斯被称作茨冈人,就像一个隐姓埋名的人一样,吉普赛人有着很多的名称,但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那颗不停的要去流浪的心才是真的。
能歌善舞是人们对吉普赛人的最大的一个印象,还记得那部墨西哥经典名片《叶塞尼亚》吗?一个美丽的吉普赛女郎跳着狂野的吉卜赛舞蹈,正在用一双火辣辣的眼神盯着你,那眼睛里同样是野性的诱惑和狂热的邀请,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为之神魂颠倒呢?
总的来说,世人对吉普赛人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四海为家没有家,你是风儿我是沙。不妨踏遍红尘路,从此并肩看彩霞。
吉普赛人没有国家喝政府的观念,走到那里,那里就是一个临时的家。居无定所的生活习惯使得吉普赛人对土地没有感情,到处被歧视,被排挤,于是在一个地方站不住脚时,就只好去下一个地方去流浪。
二、四处流浪根基浅,没有房子没有田。不务正业偷和骗,街头从来是客栈。
吉普赛人大多在欧洲地区辗转流浪,不从事农业生产,靠街头歌舞和杂耍卖艺为生,妇女还经常用水晶球或者塔罗牌为人占卜算卦。有时也不免会偷点骗点,所以吉普赛人的名声一向不怎么好,到处被驱逐,嫌弃。
三、自我封闭被歧视,一路歌舞无宁日。现代社会融不进,世界弃儿玻璃心。
吉普赛人比较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拒绝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跟现代社会已经有点格格不入的意思。普遍大字不识的吉普赛人光靠祖传的一些生活技能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了,这样也难免会在吉普赛人之中普遍产生一些对现在社会的埋怨之意。
由于吉普赛人大多在欧洲流浪,我们接触的比较少,所以所谓的对吉普赛人的印象几乎都是欧洲人对吉普赛人的印象。很难说欧洲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地区,最明显的我例子就是当初整个欧洲对犹太人的排斥和后来的大屠杀。吉普赛人和犹太人比起来那是差的太多了,同样是没有祖国的流浪民族,但前者是一群流浪汉,后者却是一群侨居他国的学者商人。吉普赛人和欧洲人的相爱相杀,应该两方面都有原因吧,不过吉普赛人要真的结束自己流浪窘迫的生活,除了自强不息力求上进以外,好像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法子了。
吉普赛人除了中国外,几乎广布全世界,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历史
其实吉普赛人准确的名字应是罗姆(Romani)人,叫吉普赛(Gypsy)人就是个误会,因为肤色问题,欧洲那群逗逼把他们当成了埃及人,所以才用中古英语gypcian的缩写叫他们,而gypcian其实就是Egipcien的变音,Egipcien也就是埃及。
中国的吉普赛人
另外中国也是有吉普赛人的,只是在称谓上更接近正确发音,他们被叫做啰哩人。大约是元朝初期由西亚或者中亚迁居到甘肃一带,元朝第二个皇帝成宗铁穆耳觉得这帮流浪汉太过扰民,就下令让他们就近屯田了。
随后漫长的时间里啰哩人一直试图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但是因为族群数量太少,到明朝中期都不得不近亲结婚。成化年间的秦州知府秦纮就下令把其他地区的啰哩人都迁居到一起,暂时解决了繁衍问题。
只是华夏文明的兼容性似乎太强,最终啰哩人的女神莎拉卡丽变成了桃花娘娘,慢慢的开始和回、汉两族通婚,现在已经基本找不到了。目前据说兰州市永登县薛家湾村里还住一些后裔,但长相和姓氏都与汉族人没大区别。
流浪起点的传说
罗姆人对自己早期历史的记录几乎是一片空白,很难说清楚他们的起源,目前学界被广泛接受的是印度西北说。近代以来一直想做有声有色大国的印度也跟着瞎搅和,上蹿下跳的忽悠他们团结。
民间传说中他们流浪的起点是波斯国王巴赫拉姆五世(公元420年-438年在位)看自己国家的农民无心种地,于是向印度王商古勒要了1万个罗姆竖琴手。他给了那些竖琴手每人一头牛、一头驴和很多小麦,让这些人在波斯种地生活,并在耕种间隙给自己的子民演奏音乐,陶冶情操。
然而很印度的是一年后那些竖琴手吃了小麦和牛,压根就没去种地,一个个饿得半死。波斯大王自然气成了大肚青蛙,把这群好吃懒做的混蛋全体流放,命令他们骑着剩下的驴向西流浪,永远不准再回故乡。
欧洲诸国的驱逐
上面那个传说出自波斯史诗《莎南列王记》,虽然记载人物是真实的,但作为民间诗歌,准确性存疑。对于罗姆人比较靠谱的记载开始于爱尔兰方济会修道士西蒙·西梅尼斯(Simon Simeonis)的编年史,1323年他去耶路撒冷朝圣时遇到了他们。
面对这群长得偏黑的外乡人,西蒙修士理所当然的套用了《圣经》的故事,他认为那时被主所驱逐的该隐后裔。而此时的罗姆人也有自己的传统,刻意保持与主流社会的距离,从来也不试图建立国家,当时欧洲国家对他们的态度尚不算恶劣。
100年后的142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甚至给他们颁发了保护证,允许罗姆人在王朝领土内自由通行。可这种善待政策持续100年都不到,很快帝国就开始驱逐他们,一经发现就格杀勿论。
驱逐他们的理由五花八门,比如这帮人会传染黑死病、这帮人喜欢偷窃、这帮人会巫术、这帮人是土耳其间谍、这帮人是犹太人亲戚(犹太人:喵喵?),总之各种扯淡的理由下都是不过是对二等公民的残害而已。
无奈的罗姆人只好四散去其他国家流浪,但欧洲各国很快跟进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驱逐令,1493年米兰宣布驱逐、1504年加泰罗尼亚宣布驱逐、1525年瑞典宣布驱逐、1530年英格兰宣布驱逐(驱逐令居然还叫埃及法案),罗姆人就这样成了不受欢迎的群体,走到哪被驱逐到哪。
广布世界的无奈
现在咱们可以谈谈为啥吉普赛人广布世界的问题了,很显然,客观上他们一直被不停的驱逐造成了今天的现状,如果都像华夏这种过来就扔个地方屯田,不准四处溜达,他们连西北地区都没法晃荡出去。
而被四处驱逐的客观现实又造成他们习惯了流浪生活,主观上开始不愿意安定耕种的生活,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其实到了近现代国家边境明确后,很多罗姆人已经开始定居,只是生活方式还维持着一些传统。
当然,因为生活习惯和教育程度的原因,即使现代对他们的歧视也没消除,他们自己也有点不争气。如果你去俄罗斯旅游,当地警察会提示你,如果被茨冈人(另一个别称)纠缠,直接骂他们民族就行(还贴心的教你那句脏话),通常他们就会离开。吐槽机听朋友讲完这个故事后,确实有点不知道怎么吐槽了,扯淡完毕……
吉普赛人是从哪儿来的
吉普赛人自己拒绝被称作吉普赛人,他们认为,世界各地的文学中,都把吉普赛人描述为懒堕、不守规矩、偷盗成性的族群,因而带有歧视性。他们称自己是“罗姆人”。世界各国政府在官方提及这一族群时,也多采用这一称谓。
2016年2月,在国际罗姆人大会上,印度外交部部长称,罗姆人是印度民族离散在世界各地的孩子。最近的一项DNA研究表明,罗姆人来自古印度一个底层的种姓,被当地贵族称为“达利特人”。同为吉普赛人的罗姆人和另一支有血缘关系的“多姆人”,又都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后裔。罗姆人的祖先,发源于如今印度次大陆的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一带。从6世纪开始,他们向西迁移,在公元1000年之前抵达了中亚和西亚,然后经土耳其、巴尔干半岛,到达欧洲。美洲的吉普赛人,则大多是19世纪东欧、西班牙和葡萄牙吉普赛移民的后裔。
世界上如今究竟有多少吉普赛人,没有准确的统计。因为他们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从来不去登记。据估计,欧洲和小亚细亚的吉普赛人,在500万至900万之间,南北美洲的这个数字加起,约为200万。吉普赛人最多的美洲国家是美国,其次是巴西,分别为100万和80万。虽然吉普赛人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但最集中的地区,还是在欧洲,尤其是在中欧、东欧和南欧。
由于罗姆人既没有完整的口述历史,更缺乏文字记载的历史,所以,对罗姆人早期历史的研究,主要根据语言。语言学研究无可争议地表明,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罗姆语与印度语都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对身体各个部位的称呼,以及许多日常生活用语,都非常接近。两者之间,也具有大致相同的语音特征。
美国帮助犹太人建立了国家,美国为什么不帮助吉普赛人也建立国家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美帝真的有那么大公无私到帮助犹太人建立国家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作为无利不起早的最典型代表,美国绝对不做没有意义和收益的事。所以,美国绝对不是慈善家。
那么,为什么美国会帮助犹太人建国而不帮助吉普赛人呢?或者说,同样是流落世界各地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为什么犹太人可以得到美国的青睐,而吉普赛人就不行呢?“静Yes”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犹太人强到控制美国,而吉普赛人懒到被人遗忘
今天的我们,说起犹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聪明、狡诈,的确,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掌握着这个世界上的大量财富,美国的很多著名财团,背后都有犹太人的身影。
从2000多年前犹太人失去自己的国家,犹太人就散落世界各地,因为没有土地,而且犹太教又不被欧洲基督教人们所接受,因此犹太人不得不开始经商,逐渐掌握了大量的财富。
但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国家,没有政治地位,每当乱世,或者是西方国家遭遇到经济危机,富裕的犹太人就会成为他们争相打劫的对象。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二战时期德国对犹太人的劫掠。除了抢走犹太人的财富,希特勒法西斯还杀害了超过600万的犹太人。
富可敌国却人微言轻,巨大的反差让犹太人意识到建立自己国家的重要性。而在建立自己的国家之前,犹太人的资本先征服了美国。
20世纪初,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特斯拉等很多大财团,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犹太人控制,所以很多人说:“犹太人控制了美国”。
一战之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巴勒斯坦地区被英国以国际共管的名义接管,犹太人建国的曙光初现。二战后,这一愿望成为现实。
而吉普赛人就差出很多了。作为同样没有国家的民族,今天的我们说到吉普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舞蹈,更多的人根本就想不起他们。
究其原因,是因为吉普赛人在迁徙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中,并没有和犹太人一样成为富可敌国的商人集团,而是彻底成为边缘群体,由于缺乏犹太教这样的宗教统领,吉普赛人缺乏凝聚力,长期处于一种贫困的状态。在西方国家严重,吉普赛人是乞丐、扒手、小偷或者人贩子。
因为吉普赛人长期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因此吉普赛人和犹太人一样不被西方接受,但从来没有自立自强过,这让吉普赛人的话语权更加弱小。
所以,在犹太人建立以色列时,吉普赛人没有能力影响美国支持自己民族建立国家。
2、西方需要一个动乱的中东,但是不需要吉普赛人搅乱南亚
中东,地处亚欧非三洲的交汇处,历史上一直是战争不断,是世界的火药桶。
虽然这里阿拉伯人居多,盛行伊斯兰教,但是在伊斯兰教内部,还分出了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别,彼此也是水火不容。至今,什叶派代表伊朗和逊尼派代表沙特阿拉伯的关系就非常僵硬。
虽然这里已经很乱了,但是很多人感觉这里还不够乱,这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二战后,美国之所以支持犹太人在犹太人故地巴勒斯坦建国,一方面是因为犹太人控制了美国,决定了美国做出有利于犹太人的政策,另一方面就是美国需要在中东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对抗日益膨胀的伊斯兰教势力。
而因为以色列的建立是建立在抢夺巴勒斯坦的领土基础上,因此从以色列成立后,就和阿拉伯国家打得不可开交。
以色列虽然面积狭小,但是依靠美国的支持,以及全民皆兵的体制,以色列一次次地打退阿拉伯国家的围攻,在从1947年至今的5次战争中,以色列基本没有败过。
对于以色列而言,失败就意味着亡国。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也让以色列迅速成为中东强国、发达国家。
而吉普赛人的故土在印度北部,吉普赛人离开后,这里被很多民族先后占领。
1947年,英国撤出印度,撤离印度前,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提出印巴分治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并分别成立国家。
由于印度以印度教为国教,而巴基斯坦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因此从印巴分治以来,印巴双方就水火不容。
从印巴分治以来,印巴两国共进行了3次战争,直到今天也是边境冲突不断,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双方僵持不下。因此,这里不需要像以色列一样,安插一颗钉子在里面。
所以吉普赛人的国家也就没有了建立的意义。
另外。和中东地区小国林立不同,在印度北部,是新生的共产主义大国,这种地缘政治决定了它不允许自己周边出现威胁它安全的不安定因素,半岛就是证明!
所以,吉普赛人的建国之路终将遥遥无期!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吉普赛人为什么没有像犹太人那样建国
最主要的是人家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过,吉普赛人觉得“诗和远方”的流浪生活是一种享受。要是非要探个究竟,可以看以下三方面:
1、现代以色列建国在犹太人眼里被称作“复国”,因为公元前犹太人曾经建立过统一的犹太民族国家——以色列国;2、缺少文化传承、吉普赛没有犹太人那种执着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3、缺钱;4、缺人脉,没有“干爹”相助。
首先看第一点,早在公元前约11世纪,希伯来人(就是古犹太人)就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国,定都大卫城(今耶路撒冷)。所罗门王(下图)统治时期,古以色列国达到鼎盛时期。至今,很多犹太男性的名字都喜欢叫所罗门,以表达对偶像的崇敬之情。公元前一世纪下半叶,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地区,犹太大起义遭到了残酷镇压后,被赶出了故土。自此,犹太民族进入了持续了几千年的“有民无国”的大流散时期。
跟吉普赛人一样,数千年来,欧洲排犹、迫害吉普赛人的浪潮此起彼伏,只要欧洲国家内部发生了不稳定因素,当权者为了转移民众视线,立马就开始迫害这两个民族,并将其视为一切“罪恶”的根源,欧洲各阶层人民的“公敌”。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把吉普赛人进和犹太人一起定义为“极端低劣的民族”,需要在肉体上予以消灭,为优质的日耳曼人腾出生存空间。大量犹太人和吉普赛人被关进集中营进行种族屠杀。二战中约有600万犹太人,40-50万吉普赛人遇难,活下来的有一部分早已被纳粹强行“绝育”。犹太人在千年的流散中一直没有放弃建国的执念。1897年,犹太政治领袖赫茨尔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第一次代表大会(下图)上提出,要在犹太人的故土兼精神圣地~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口号。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建立。所以,在犹太人眼中现代以色列是古以色列国的“光复”,是几千年来犹太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复兴。然而,对比几千年来一直抱有“建国”执念的犹太人,同为闪米特人分支的吉普赛人,一句歌词就能真实反应他们的心态——“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流浪流浪……”
为什么“不要问”?那是因为,他们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而且上千年来一直都在流浪,享受流浪。吉普赛人大都反感定居生活,向往“诗和远方”的流浪,更不用提“建国”了。
下图,当今法国境内的吉普赛人据点,骡马的大篷车早已经换成了机动车,但是民族流浪的性格性格始终未变。
第二、吉普赛没有犹太人那种执着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
大多数吉普赛人讲吉普赛语,同时也会说居住国的语言,这个和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很相似。
然而,犹太人有顽强的宗教信仰,尽管基督教与犹太教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但是自中世纪开始,的欧洲主流社会对犹太教有着深深的敌视。但是,即使是在受到严酷迫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犹太人依然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信仰,保持着民族特性。当然,也有特例——来到咱们中国河南的犹太人,就被同样不食猪肉的中国穆斯林给同化了。
同样,犹太人重视家庭生活、教育和文化传承。犹太民族的教育观、智慧财富和生意经世界文明,这方面就不多赘述。大家可以看看,近现代世界,犹太后裔多出科学家和金融世家世;吉普赛后裔的世界名人只有几个屈指可数的“艺术家”……靠放飞自我的艺术家建国,显然是不靠谱的。
第三、缺钱。千年来,这两民族都被欧洲主流社会歧视和限制,甚至一度被拥有土地,田产,从事政治活动,甚至参军打仗(一战时期的德国,奥匈帝国除外)。
然而,面对同样境遇,犹太人选择了剩下的商业领域,结果人家经商有一套,成了富裕阶层,但可悲的是,又进一步遭到了普通民众的仇视。
但不可忽视的是,有了钱,等于有了拿钱能搞定的所有东西。比如,在咱们大清国倾销鸦片的犹太沙逊家族,就被英国王室奉为“座上宾”。只要有足够的钱和产业,为女王和国家赚银子,犹太身份身份已经不很重要了。类似还有发源于德国境内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下图,此家族以特别擅长搞关系、发展人脉著称)———在持续发大财后,被奥地利和英国政府授予爵位,跻身了英国上流社会,成了贵族和政客们巴结的对象。许多犹太家族在二战前的欧美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力。欧洲第一财阀——犹太裔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而吉普赛人则都没有固定的居所,以大篷车为家和交通工具,以卖艺、占卜、驯兽或者修补制造铁器等为生。难道拿这个收入去筹钱建国?
第四、缺人脉,没有“干爹”相助。
拿犹太建国为例子,前文提到,1897年,赫茨尔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在犹太人的故土兼精神圣地~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家园。
口号有了,但是缺钱,缺关系,缺国际认同。于是,赫茨尔找到了当时欧洲最有钱的金融世家——犹太裔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罗斯柴尔德又托关系让赫茨尔联系上了英国政府,这么着认了个“干爸爸”。
幸运的是,英国还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毕竟,英国号称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找地方建国算是找对了人。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国此时已经开始感觉到自己对庞大殖民地的控制越来越力不从心,希望以此加大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人数优势,进而让犹太人成为英国统治阿拉伯人的代理,以维持中东地区殖民地的稳定。
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大批犹太人开始从世界各地返回巴勒斯坦,重金从当地阿拉伯人手中卖土地。到了1939年,犹太人已经在巴勒斯坦建立了39万英亩的定居点,发展了工农业体系,以及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期间犹太人还考察了东非大草原、咱们中国东北等地方,考虑建国,最终还是觉得重回故地最为妥当。
但是,在40年代初,欧洲犹太人正在遭受纳粹血洗时,英国为了安抚阿拉伯人,维护殖民地统治,竟然开始严格限制犹太难民进入巴勒斯坦地区。这种限制遭到了犹太激进组织“伊尔贡”的剧烈反抗和报复,策划了针对巴勒斯坦英国管理人员、阿拉伯平民的一系列恐怖袭击。所以,巴勒斯坦地区恐怖袭击的始祖可不是阿拉伯人,而是犹太的“伊尔贡”。
二战结束后,巴勒斯坦犹太人和英国爸爸的感情“正式破裂”。
犹太人的第二个爸爸——美国正式登场。
二战后,美国取代了欧洲成为世界犹太人的人口与文化中心,犹太复国主义的重心也转向了美国。1945年底,美国国会两院以压倒性优势通过议案,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行动开放巴勒斯坦让犹太人自由进入,并协助在那里建立犹太民族家园。1947年,联合国提出并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181号决议,以色列获得1.49万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国获得1.12万平方公里。
阿拉伯人一直拒绝按联合国决议建国,他们认为决议不公——占当地人口2/3的阿拉伯人只得到总面积的42.88%,犹太人却得到56.47%。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建立,16分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承认以色列国。
几个小时后,埃及、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等国组成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宣战。战争开始时阿拉伯联军占了上风,但以色列越打越勇,不但存活了下来,还顺便占领了大片土地。这次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保持中立,对交战双方都实行军事封锁。已经“感情破裂”的英国爸爸则支持阿拉伯国家,直接派出军官团帮助外约旦。所以,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打得异常艰辛,真正的“战败即亡国”。
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犹太财团马上筹集了8000万美元支援以色列。全球各地的犹太人奔赴中东,一下飞机就投入了战斗。反观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尽管兵力、兵器在战争早期都占优势,但非常缺乏团结,想着多占地盘还不愿意出力。
冷战开始后,以色列和阿拉伯邻居们又爆发了数次中东战争,都以以色列完胜告终,顺便又占领了大量领土(目前领土跟北京市面积差不多大),并且完全控制了三教(犹太、基督、伊斯兰)圣地——耶路撒冷。
至于有关吉普赛人建国的理念和事宜,拿什么建,从哪建,怎么建,去哪里认个“干爹”?都是事儿,毕竟建国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况且,心态超好的吉普赛人几乎从未考虑过,咱们作为吃瓜群众,纯属瞎操心。
为什么说《卡门》是一部反映了吉卜赛人性格的歌剧
《卡门》是19世纪的法国作曲家比才根据梅里美的小说改编创作的一部歌剧《卡门》原是一个以吉卜赛人卡门的生活和爱情为中心的著名故事。在剧作者书里美的笔下,吉卜赛人、走私贩和强盗都被描写成了正直的人,尤其对剧中的主人物卡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同情。《卡门》像很多著名的作品一样,在首演时并老有取得成功。 然而,当人们真正认识了这部歌剧的时候,它的艺术魅力才显露t 来。这部歌剧不仅集中展现了爱情、仇恨与欲望之间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塑造了门这个充满自由精神的吉卜赛人身上的独特魅力。在歌剧中,卡门那种自由不 的性格,通过特定风格的音乐语言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例如,著名的《哈巴涅拉 曲》就表现出了卡门那种吉卜赛人身上的热情洒脱的性格;著名唱段《爱情就像 只不驯服的鸟》就以富于特色的“探戈”节奏为基础,表现出卡门这个典型的吉 赛女人;剧中的《斗牛士之歌》以及一系列体现爱与恨的音乐也都衬托出了卡门求自由的愿望。 正因为整个歌剧是围绕卡门这个吉卜赛人展开的,所以从一定义上说,《卡门》这部歌剧是一部反映吉卜赛人性格的歌剧。
吉普赛人是哪个国家的人
印度吉普赛人(Gypsies),是对罗姆人(Romani或Roma)的一种讹称,而大多数罗姆人则认为“吉普赛人”有歧视意义,所以并不使用,实际他们更乐意称呼自己为罗姆(Rom),因为其含义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