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暑期档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
有人赶着定档。
有人宣布提档。
而有人,则默默地打出了头炮——
默杀
《误杀》导演柯汶利的新作。
前期热度就已经拉满:
校园霸凌。
触底反弹。
全员震撼。
高能反转。
悬疑犯罪。
几乎能满足观众对于犯罪片的所有期待,以至于海报上都写道:未成年人谨慎观看。
更别说,导演的原版《默杀》就曾入围过釜山电影节,至今都在豆瓣有着7.9的高分。
而这部自我翻拍,不仅保留了设定,很多地方更是直击国内观众的痛点。
所以又是一部掀起观影热潮的大作?
Sir只能说。
它的野心,远比你以为的要大。
01
和《误杀》一样,《默杀》的故事放在了一个外国的华人社区,开始于一场校园霸凌。
有一说一,这绝对是Sir近年来看过的最狠的一场霸凌戏。
一个女孩,被班上几个同学带到了杂物室。
她们先把她绑在墙上,给她浑身涂满胶水,把嘴封住,甚至头发也全部粘住,最后给她灌胶水。
凌辱。
殴打。
而原因?
仅仅是因为,她不能说话。
仅仅是因为作为残疾人来读普通班,就被猜测走后门,污蔑说她母亲勾引校长。
甚至,仅仅是因为她们觉得好玩,有趣。
而这样的霸凌,其实出现过不止一次。
受害者也不只有一个。
比如用带刺的荆棘编成头环,然后强行戴在同学头上。
刺得人满脸是血。
无声哭泣。
比如剪断女孩的头发,然后泡进水里。
逼她喝下。
可以说,在挑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愤怒这件事上。
《默杀》是一流的。
但比起让人怒,导演这回更狠的是——
他还让你怕。
想下这个场景。
雷雨夜。
废弃老房间。
一个蒙面杀手,在雨中忽隐忽现。
和朋友约好的鬼屋探险,结果朋友一个个消失。
鬼屋瞬间变成炼狱。
怎么逃也逃不掉,被凶手追上,然后?
一锤一锤直接砸死。
就这种视觉冲击,《默杀》同样不止一次。
同样是雨夜,废弃公交车,等候朋友的女孩被杀手尾随。
不论是玻璃上闪现的人影,还是凶手在安静状况下突如其来的破窗。
这惊悚感,这种扑面而来的刺激,放在国产院线。
完全不输恐怖片。
甚至还出现了从天而降的尸体这种“经典场面”。
连杀戮的结尾。
镜头放出来可能都需要打码的那种。
可以说,不论是视听体验,还是情绪挑动。
《默杀》在观感上。
时时刻刻在抓住你的眼睛。
02
但显然,在柯汶利的想法里,光夺人眼球还是不够的。
他要抓住观众的“心”。
怎么抓?
对于悬疑片来说,无非是两大法宝:悬念与反转。
而这两者。
在《默杀》里非但都给足了诚意,甚至多得喂到你饱。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留守母女。
女儿小彤(王圣迪 饰)不能说话,原本只能读特殊班,但她的母亲李涵(张钧甯 饰)希望小彤能够进入普通班级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
为此,她不惜辞去工作,来学校做校工,干杂活帮忙。
为孩子付出所有爱的母亲?
但奇怪的是,当霸凌发生后,李涵除了剪掉小彤被胶水粘住的头发外,没有别的反应。
既不告诉老师,也不报警求助,哪怕她看到了霸凌者是谁。
为什么?
很快,霸凌变成刑案。
在学校里霸凌小彤的那几人先后失踪,被杀。
凶手是谁?
一开始,Sir也以为和母亲脱不了干系。
毕竟。
面对警察的询问,小彤十分畏惧母亲的在场,让警察戴国栋(吴镇宇 饰)都怀疑这对母女关系不正常。
更重要的是。
房东徐妈妈(蔡明 饰)在情急之下脱口而出:
整栋楼都能听到她晚上打孩子。
虐待?
有一个细节,电影里的小彤一直穿长袖。
△小彤的长袖和周边的同学形成了明显对比
也在暗示,这对母女,似乎没有像表面展现的那么纯良。
但真的是她吗?
没那么简单。
仅仅从介绍里,你就能看到,本片的最大嫌疑人,其实是校工林在福(王传君 饰)。
甚至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已经给到了真相的暗示。
具体原因Sir不剧透。
但可以说的是。
正当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底层互助、替天行道的故事时。
却发现。
这怒火之下还暗藏着另一层真相。
让人猝不及防。
没错。
和大部分悬疑片不同的是,本片里从警察到老师,从施害者到受害者,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是这样面目不清,善恶难辨。
比如学校的方老师(金士杰 饰)开办了慈善会,联合学校开办特教班,资助残障孩子入读。
看起来乐善好施。
但其实,他的恻隐之心,也是案件发生的催化剂之一。
比如看起来喜剧风格十足的房东徐妈妈。
电影里也给到了她冷酷的一面:
面对求助视而不见,面对凶杀案的发生最关心的是自己租金下降问题。
甚至被霸凌的小彤。
她真的,只是个单纯的受害者吗?
所以说。
《默杀》这次其实是特意创造了一个非常极端的困境,把这些普通人都扔进了困境里,反复拷打,折磨。
要的,就是逼出不一样的另一面,揭开人最真实的底色。
但底色是什么,又是利益争夺,是人心阴暗?
不。
如果给《默杀》的故事找一个落点的话,那应该是:
为了守护自己生命中那一抹光。
人能够做到怎样的极致。
只不过。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03
看到这里你或许意识到了:这并不是一部“爽片”。
甚至于。
相比于那些简单直白却大受欢迎的复仇爽片,《默杀》在故事容量加倍的同时,却把大量的镜头用在了一些“弦外之音”上。
这也是为什么Sir说它有“野心”的原因。
柯汶利并不想拍一部简单的“票房大作”,他试图站在一个更大更宽阔的角度,来细究这些人间悲剧的成因。
一个可以解谜的线索——
隐喻。
要知道,柯汶利2019年拍《误杀》时,就在原版的基础上加入了不少的细节和隐喻,来丰富主线故事和角色的厚度。
举个例子。
羊。
不知道有多少观众还记得《误杀》电影开头,片名出现时伴随了两声羊叫。
而在电影里,在多个场景里,出现了羊的身影。
比如寺庙里李维杰布施成功后,比如李维杰沉车灭迹时,比如被警察打死的“替罪羊”,以及出现在台词里明显指代民众意思的“羊群”等。
“羊”指的是什么?
除了有宗教上的牺牲和赎罪的含义,在电影中每一次出现,都像是一种来自观众的旁观和审判。
更指代了更广泛的被欺压的大众的声音,跟剧情结尾的反抗契合。
而《默杀》呢?
或许大多数人一眼就能看出,影片有着较强的宗教隐喻。
比如这些一眼就能看到的——
开场林在福海啸后爬上船获救的场景,就是典型的隐喻《创世纪》里诺亚方舟的故事,灾难之后的重生。
小彤被霸凌的时候,被用胶水束缚在墙上。
注意霸凌者给她摆的姿势,是十字架。
有献祭和赎罪的含义。
同样,前边说的另一个女孩慧君被霸凌的方式是,戴上荆棘编成的王冠扎得满头是血。
这是耶稣受难的造型。
甚至最后摔进水里的形象,都是典型的洗礼。
而更重要的,其实是一个和《误杀》一样的动物隐喻——
鸽子。
影片中鸽子出现很多次。
比如慧君被霸凌时,霸凌者威胁她的方式,是伤害她那只受了伤,飞不起来的鸽子。
或者,小彤先是在教室看到一只撞墙而死的鸽子,后来,又在学校礼堂里看到的一只比人还要巨大的鸽子。
鸽子代表着什么?
当然是爱与和平,当然是希望与自由,是电影中好人们希望保护的东西。
但同时。
小彤在礼堂看到的巨型鸽子,却是一只“房间里的大象”,指代的是困在这所礼堂里,寻求公道而不得的冤魂。
简单来说。
这些符号与隐喻的指向,就是在说,这是一个爱与希望早已远离的世界。
人类需要重生。
以阻止这个糟糕的现实,继续恶化下去。
但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我们从影片的片名就可以看得出来——
默杀,沉默的“默”。
怎么说?
其实2022版的《默杀》是导演在《误杀》之前的作品,而在当时的采访中,他已经提到这个故事片名以及用到宗教元素的原因。
……所有的人对于他们的苦难全部都漠视了,甚至连“上帝”都沉默了,最后是一个哑巴把真相公之于众。
而2024年版的《默杀》更有一场直接的戏份——
电影开头,霸凌小彤的场景里。
曾经有保安和同学们都发现了霸凌现场,可是畏于其中一位霸凌者是校长的女儿,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
甚至在警察介入之后,很多人也讳莫如深。
为什么?
因为事不关己。
甚至如果你回头再看这个故事,你会发现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正是因为这种种“事不关己”而引发的。
如果在这几个案子中,哪怕站出来一个人,大概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但因为每个人都选择沉默。
就像房东说的:
“我没有手”。
这最终导致灾难,反噬到了那些不愿伸出援手的自己身上。
相对于人心。
这种沉默,恐怕才是导演更想去批判的东西吧。
所以说到这里。
你还会觉得《默杀》只不过是一部集合了大量社会议题的复仇电影吗?
当然不止。
虽然影片有着大量奇观化的设定,和对于极端环境的追求。
但。
相比于这所谓的大尺度,影片真正让人思考的,其实是——
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这种困境里。
没错。
不要沉默,这才是《默杀》真正的价值。
当大家都哑口无言。
当所有人对于眼前发生的苦难都选择无视或妥协退缩的时候。
这不是在保护自己,也不是什么独善其身。
这是在放纵恶意。
而把一个本可以更好的世界,让渡给了仇恨和暴力。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