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第一爆,终于来了!
4天票房冲破2.3亿,单日票房一天比一天高,平台最新预测已经达到11.13亿,成为今年暑期档第一部有望破10亿的票房大片。
阵容,够强,王传君+张钧甯+吴镇宇+王圣迪,还有蔡明,演技管够。
但最重要的看点,就在片名里,《默杀》。
沉默、杀戮,又爽,又压抑,直击国内观众的痛点。
加上在国产悬疑犯罪类型片领域里,导演柯汶利,仍是独一份儿。
但影片开分,却是好,又不够好,6.9分,在同类型片里是很不错的成绩。
但相比导演原版《默杀》的7.9分。或是《误杀》的7.5分。又不够那么好。
这部自我翻拍的悬疑大作,票房成绩,如市场预期一般,成为暑期档黑马,最终可能与《误杀》的13亿,基本打平。
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默杀》也是一部非常合格的爆米花电影。
但为什么这部基本照搬导演原作设定的电影,却引发如此巨大的口碑争议?
看完电影,第一感觉,真不该听朋友的买金桔茶去看电影,第二感觉,因为三个遗憾,影片的确不如导演原作。
但票房大杀四方,却爆得有理。
01 爆相
《默杀》是一部自带爆相的电影。
先说故事。
一句话能概括——
一个疯爹和一个疯妈为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报仇的故事。
影片一出,热度就已经拉满:校园霸凌、雨夜复仇、高能反转、悬疑犯罪。
几乎能满足观众对于悬疑犯罪片的所有期待。
更不用说海报和预告片写的那句:未成年人谨慎观看。
故事和《误杀》一样,都被放在了一个外国的华人社区,开始于一场校园霸凌。
“不能说话”的女孩小彤(王圣迪饰),被班上几个同学带到了杂物室。
她们先把她绑在墙上,给她浑身涂满胶水,把嘴封住,头发也全部粘住,最后给她灌胶水。一边恶语中伤,一边暴力伤害。
带头的,正是校长女儿。
但相比同为特殊生的好友惠君(徐娇饰),这已经是小意思了。
在惠君生日那天,四人打着做游戏颁奖的幌子,硬将带刺的花环戴在了她的头上,扎得她满脸是血。又剪下她的头发放入水中,逼她喝下。
而最后的一个恶毒玩笑,换来了一个生命的坠落,也开启了她们自己的催命符。
报仇,一定会来。
但观众没想到,来的那么快,四名霸凌女孩,很快全部被杀。霸凌惠君的得意合照,就是她们的遗照。
这期间,学校总是出现一个身穿雨衣的神秘人,暗中偷拍学生。
找凶手是故事的主线?
但凶手似乎并无悬念。
校工林在福(王传君 饰),一年前死了女儿。
那一刻,凶手就已经呼之欲出。
故事说完了?那,这有啥好看的?
爽就爽在。
导演的着力点,根本不在追凶,也并非《误杀》式的高智能避罪。
而是——另有杀招。
首先,视觉奇观。
影片视觉尺度之大,在在国产院线片里,称得上罕见。那些残酷直观的暴力现场,不仅挑战着观众的生理极限,也不断冲击着所有人的情绪。
还有各种猎奇视觉奇观,铁锤砸头,剪刀刺动脉、玻璃扎脸、钉戳手掌、木棍戳肉、刀片割喉。
当然还有那场天降尸体,全校暴走,宛如灾难大片的场景。
不过导演最狠的还是——
雨夜复仇场景。
雷雨之夜,霸凌少女落单。
从废弃老房,到丛林灌木。
蒙面杀手,在雨中若隐若现,下一秒,忽然出现在少女身边。
不跟她半句废话,直接上铁锤,一锤,两锤,残忍吗?
你们霸凌我家姑娘的时候,怎么不觉得残忍?
导演柯汶利的惊悚场景,真是既夺人眼,又能抓住观众的“心”。
还有第二记杀招:悬念反转。
在反转上,影片分量给足,甚至多到饱。
比如,人设反转。
小彤不说话,她的母亲李涵(张钧甯 饰)为了照顾她不惜辞工来学校做校工,有爱的母亲?可蔡明演的房东太太为什么说:整栋都听见她在打孩子?
还有,小彤真是柔弱女孩?可别忘了王圣迪一战成名的那部剧,隐秘的角落,原著名:坏小孩。
她要真那么柔弱,当霸凌发生后,为什么露出那样的眼神?
看到结尾彩蛋,一切真相浮现。
还有,看上去这是一个苦命父亲和母亲携手互助复仇的故事?
又不对,不然影片中怎么会有个场景,是王传君张钧甯对打?
更不用说,影片最后的那个终极反转,还暗藏着的另一层真相——
“这金桔我丈夫种的。”
黑色幽默,又心惊胆战地让人猝不及防。
可以说,和大部分悬疑片正邪分明不同的是,影片绝对可以说,全员恶人。
从警察到老师,从施害者到受害者,善恶交错,正邪转换。
而这又引出了影片第三个杀招:演技。
更丰富的惊悚元素,给了演员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导演创造了一个极端的困境,把所有角色人都扔进了熔炉里,反复炙烤,揭开人最真实的底色。
也逼出她们的最强演技。
比如演技又一次惊艳全场的王圣迪。
她真的,只是个单纯的受害者?
又比如,张钧甯饰演的小彤母亲,因为女儿的失踪精神高度敏感,整个人黏糊糊的,全无《唐人街探案》种的魅惑绝美,甚至散发出一股子疯狂的气质。
而王传君的角色林在福,看着沉默老实,却又自带阴森的感觉。
而无论是后来无力拯救女儿的悲痛绝望,复仇锤人的决绝,还是最后无意中拯救了小彤一丝慰藉。
都让这个复仇父亲的角色,和去年暑假,那个深渊中的魔鬼一般的陆秉坤一样,让观众印象深刻。
可以说 ,导演真是激发出了两位演员身上最癫狂的一面。
至于吴镇宇,叼着烟,皱着眉,操着粤语,带着一副港式警匪片中吊儿郎当的阿SIR的冷幽默。
蔡明的惊悚版「闲人马大姐」,有人会不习惯,但习惯的基本都被笑到锤地,这绝对是蔡明近几年最佳的喜剧发挥了。
有视觉奇观,有无限反转,有惊悚悬疑,还有蔡明冷不丁的黑色幽默,那我到底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02 遗憾
爽,肯定是爽的。
校园霸凌话题和恶女人设设置,也是与时俱进的。
但相较于前作,有观众还是觉得差点意思。
可就像之前说的,柯汶利已经最大限度保留了原作的内核,影片尺度也已经抵达了国内同类型影片的天花板。
加上更充沛的投资,更强悍的演技阵容,怎么会不如前作口碑?
我还是那句话,成也陈思诚,憾也陈思诚。
陈思诚并非影片监制,只出现在最后的特别鸣谢中。
但原版《默杀》是导演柯汶利真正的处女作,影片口碑大爆,引起陈思诚的注意,才有了后来柯汶利导演的《误杀》和剧版唐人街探案口碑最好的第一季第一部分。
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默杀》中,的确可以感到导演受到了陈思诚电影风格的影响。
比如:商业元素超级汉堡。
加量不加价,让你一顿吃到饱,吃到撑。
到了《默杀》,则引出了第一个遗憾:商业元素的过度饱和。
电影有韩影风格,充满黑暗、压抑和暴力,有极致复仇爽感,有底层互杀,又无尽反转。直到影片彩蛋,还在反转。
这样的好处是观众一路跟着影片一路狂飙,绝对不会闷。
坏处是看多了也会有点累,而且很难共情。
因为反转次数太多了,观众不仅并不在乎能否抓到凶手,对受害者也很难彻底同情。
看到最后,好像什么都看了,又好像每道菜都缺少回味。
第二个遗憾,则是视觉过度极致,吃撑了。
各种视觉奇观贯穿影片,但向观众砸来各种韩国惊悚片式的猎奇的视觉奇观,有人受用,就有人不受用。
对于喜欢的观众好像到了天堂,不喜欢就可能如坐针毡,这也可能是影片豆瓣评分两极的最大原因。
第三个遗憾,则是导演要的太多。
相比于那些简单直白却大受欢迎的复仇爽片,《默杀》在故事容量加倍的同时,导演一直在表达。
这是影片的“野心”。
柯汶利并不想只是拍一部简单的“票房爆款”,他是想站在一个更宏阔的角度,来细究这些校园霸凌、家庭悲剧背后的成因。
问题是,导演想拍的太多了。
校园霸凌、家暴问题、儿童被侵犯问题、职场骚扰问题,当然还有影片的终极主题:默杀,面对霸凌,沉默即帮凶。
每个主题都很值得拍,但以一部电影的容量,还要兼顾影片的商业属性,这不是任何一个导演有能力做到的事。
强如柯汶利也不可能。
实际上,影片还不如做减法,集中笔墨在一两个点,比如霸凌。
现在的情况,却是观众可能在一场奇观”视觉盛宴中,迷失森林。
03 王炸
即使有这些缺点,以目前的口碑来说,影片已经足够满足观众。
但现在的口碑,还远未到一骑绝尘的程度,影片为什么能在暑期档大杀四方?
大概率,是电影给了其他大部分电影市场的影片,给不了观众的。
是什么?一是稀缺,二是极致。
越稀缺的影片,在市场上,越珍贵。
越极致的影片,在短视频时代,越容易传播。
实际上,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去年暑期档大爆的影片:《封神第一部》,特效大片稀缺,中国式神话电影极致。
《孤注一掷》,特定话题稀缺,对电诈集团的呈现达到同类型极致。
相比之下,暑期档开场以来的影片,则是太过普通,太常见了。
而《默杀》,却是一部又稀缺,又极致的影片。
影片的惊悚感,那种扑面而来的视觉刺激,放在国产院线,简直完爆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国产恐怖片。
无论是天降尸体、雨夜复仇这种“经典场面”,还是男女主对打的爆裂结尾。
观众几乎没在其他国产片中看到过。
而且无论是视听体验,还是情绪堆叠,影片在犯罪悬疑类型赛道上,都走到了国产同类型的极致。
相比同类型的佼佼者《误杀》,影片更曲折、更高能、更暗黑,时时刻刻在抓住你的眼睛。
就连影片角色的人设,也堪称一部片顶几部片:侵犯养女的兽父、家暴男、强迫症式对待女儿的母亲、霸凌少女组、诡异的房东太太、偷拍狂魔、做老好人的老师、一锤一个的父亲······
观众花一份钱,看几部电影的配置,前半段紧张煎熬,后半段尽情宣泄,看得就是个酣畅淋漓!
看到最后,又解气又憋屈。还能带着思考离场:默杀。
电影中,因为一位霸凌者是校长的女儿,从霸凌小彤到惠君,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
事不关己。
然而“事不关己”而引发的连锁反应证明:沉默会杀人。
而影片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替所有观众都解了气。
没有圣母白莲花,没有莫名其妙的以德报怨,没有对坏人的放过,原谅。
一锤一个,就是影片霸凌者的结局。
埋地的埋地,种桔的种桔。
这样的爽片式处理本身,也是一种最大的极致和稀缺。
而当彩蛋中小彤「白切黑」的终极反转出现,观众在那一刻集体达到颅内高潮。
一切的票房成功,都得到了解释。
戏外真实的世界,没有爽片。
这也是为什么《默杀》,注定成为暑期档的,一记绝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