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梦想
《默杀》作为柯汶利继《误杀》之后再登内地大银幕的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作成功基础上的跟进,但其实早在《误杀》之前,本片的原版就已经拍摄完成,并于202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跟观众见面。
《默杀》(2022)
这次《默杀》重拍版本,由于去掉了「长片处女作」的光环,一方面意味着导演艺术个性的抹平,另一方面则是柯汶利进一步进入商业片运作体系、适应内地市场的标志性作品。
可以说,重拍版《默杀》是否成功,意味着悬疑片这一在2023年有着巨大商业价值类型能否形成稳固的项目运作模式。
《默杀》(2024)
为了适应院线,柯汶利在原版基础上,减弱了杀人场面的血腥程度,尤其是对杀人手法的详细描述。
但即便是这样,本片的暴力尺度在同类作品中依然够大,诸多暴力场面很好的支撑了主题表达,并没有减损视觉冲击力。
此外,宗教元素在重拍版本中也被减弱,只通过《觉悟》之书、少数对白和布景来呈现,将关注点从具体的宗教理念转移到仇恨心理和社会问题。
卡司阵容方面的改变更大,导演选择了更具演技和话题性的演员出演,尤其是王传君,由于此前有《孤注一掷》等电影的表演经验,显然成为《默杀》最大的营销点。
这次重拍呈现是否成功?一个瑕不掩瑜的评语可以给。
在叙事空间上,本片延续着中国内地悬疑片的「域外空间」表达,尤其以东南亚国家为主,构成了与《误杀》《消失的她》等片一脉相承的空间体系。
重拍版依然在马来西亚取景,但由于使用了内地、香港、台湾的演员共同出演,本片在语言上体现出一定的混杂性,出现汉语普通话、粤语、马来语等诸多语言,一方面体现出马来西亚移民文化属性,另一方面则架空了地域空间,消除了「东南亚」在以往几部悬疑片中的固化的符号特征,让「域外」成为支撑剧情的重要元素。
马来西亚这一空间也很好地促成了本片的影像表达,此次柯汶利再登大银幕,最大的进步在于影像风格。全片没有凸显东南亚的光怪陆离,整体色调偏灰,突出光影制造的氛围感,很多场景甚至带有强烈的韩国犯罪片视觉质感,在视觉上进一步提升了精致度。
如李涵去跟校长交谈女儿转班的一场,画面中带有明显的百叶窗阴影,这一黑色电影的视觉符号在片中暗指了李涵这一人物的复杂性,扭转了她和校长之间的力量对比。
关于林在福这一人物,导演在其住所设置了预示着危险的红色光和报警装置,红色不但和场景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也出现在三个女孩遇害的一场,提示着林在福和杀人之间的关联以及他内心的危险警示。
诸多的视觉意象在本片中异常突出。
首先是下雨,《默杀》大部分场景均在雨中展开,进一步渲染了悬疑、黑色的基调,如果说雨天是悬疑类型标配的话,本片还由雨进而引发了另一重意象:漏水。
李涵和林在福的第一次碰面便是学校礼堂屋顶漏水一场,对于林在福来说,玻璃屋顶是女儿惠君跌落的地点,某种程度上是「无法修复」的痛点,这个漏水同时也成为小彤和林在福为了惠君而结成同盟的连接点。
漏水也出现在李涵家中,发现漏水后她只能搬梯子自己修复屋顶,屋顶漏水象征着被埋在楼顶花圃中的丈夫尸体以及她内心隐秘的角落。
两个空间的漏水对于林在福和李涵来说,都是无法释怀的仇恨和秘密,是心灵的巨大创伤,在修补失败后,只能走向崩溃。
除了雨天和漏水,片中的白鸽、带刺的玫瑰花、千纸鹤均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觉元素和隐喻,这些所谓和平、纯真、美好的意象成了残酷和暴力的象征,提升了影片的割裂感和反差效果。
作为悬疑片,《默杀》还较好地发挥了镜头设计的效果,李涵躲进林在福家中一场,是经典的交叉剪辑,利用细节大特写制造悬念。
安琪在公交车内被杀的一场,则运用摇镜头制造封闭空间中的悬念,并加以烟雾模糊空间和人物,这些处理在同类影片中都算得上纯熟精良,体现了悬疑片的技术过关。
与《误杀》相比,《默杀》还设置了更多的社会议题,通过悬疑外壳讲的是时代通病。
片中有一个很精彩的长镜头设计,在闪回中,林在福为了彻查女儿惠君坠落死亡真相在学校门口发传单,这一场面其实在之前出现的钟晓晴妈妈寻找女儿时已经出现,好似轮回。
这一长镜头几乎串联了事件中的所有核心人物,包庇女儿的校长、掩盖真相的方老师、施暴的女孩子们、不肯伸出援助之手的李涵、偷拍李涵母女的吴望等等。长镜头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因果报应和事件间微妙的联系,也将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说明诸多的问题并不是个案。
影片关注到的校园霸凌问题,在近年来并不少见,然而将校园霸凌和特殊群体、慈善机构腐败、学校和老师包庇施暴者等现象结合起来则在另一个层面将原因深挖,剖析根源所在。
另一个在片中占据大量比重的则是原生家庭问题,李涵和女儿小彤之间关系存在错位和病态,李涵将对女儿的保护和爱化作严格的控制和体罚般的管教,虽然给人一种全员有病的感觉,但也异常真实。
《默杀》中呈现出的东亚亲子关系甚至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涉过愤怒的海》,当李涵和林在福都为了自己的女儿厮杀时,完全就是愤怒到极致的爸爸和情绪崩溃的妈妈接近于疯狂的发泄式搏斗。
不同于《涉过愤怒的海》中的老金和景岚不可调和的矛盾,林在福和李涵之间更像是底层群体为生活压力找到了一个出口,将压抑的情感进行释放。
片中亲子关系的错位还体现在李梦饰演的钟晓晴妈妈、安琪的爸爸校长,包括吴望的爸爸警察戴国栋身上,诸多不正常的家庭关系造就了这出社会悲剧。
此外,本片还涉及家庭暴力、未成年人遭受性侵以及女孩间的互助等多重议题,可谓从多个层面让观众共情。
然而,也许是想说的太多,全片在影像造型和议题关注的同时也缺失了部分悬疑片的叙事编织,故事层面没有《误杀》的逻辑严密。
吴望这一人物更像是为了提供影像证据而专门设置的人物,而他这一人物的引出,更多的是靠着李涵「母亲的第六感」去主动寻找垃圾车线索,显得有些牵强和刻意。
影片将关注点放置在影像和抒情方面,整体叙事悬疑感不强,重场戏依靠突如其来的声音和出现的凶手制造惊吓,也是个不大不小的缺失。最后,结尾的彩蛋,其实是可以忽略的,停在彩蛋之前的部分就已经足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