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有什么本事
- 明代的祝枝山据说不仅书法崇尚魏晋书风,生活也如魏晋名士般不拘礼数,请问确实如此吗
- 左手有六指的祝允明书法成就如何
- 明代的书法一哥是祝允明,还是董其昌王铎能做老大吗或者是王宠
- 祝枝山的草书怎么样
- 祝允明的书法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有什么本事
提到祝枝山,大家都会想到周星驰电影中画小鸡吃米图的那个猥琐大叔。但他既然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祝枝山(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本名祝允明,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祝允明一一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传世墨迹如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三十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明代的祝枝山据说不仅书法崇尚魏晋书风,生活也如魏晋名士般不拘礼数,请问确实如此吗
明代的祝枝山有魏晋名士风度,生性佚荡,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名仕。由于他对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不满,所以才有避世绝俗思想,辞官后如魏晋名士般放浪形骸,不拘小节。寄情山水。寄情书画。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云:“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岩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公。″
祝枝山的书法有魏晋书风。他主张个性学养与功力同等重要。才能使书法作品有神采。神采离不开深厚功力来表达。有功力的作品缺乏精神、气韵、风度。也不能称之为有灵魂的作品。主张学书法要雅、沿晋游唐、超然格度之外。达到入神之境。
祝枝山行书《琼林玉树图歌》,绫本册页,纵34厘米,横22.5厘米,是他38岁时在奏淮京舍为《琼林玉树》一图所题。字取横势。萧散简远、纵横豪逸、老练劲健。有古雅之气。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行书为祝枝山所书。)
左手有六指的祝允明书法成就如何
祝允明是明朝人,因其长相奇特,故自号“枝山”,以示自嘲。他擅长诗文,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很大影响。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祝允明楷书精谨,师法赵孟頫和褚遂良,兼学欧阳询和虞世南,直追“二王”。其最稳定的代表作应该是钟繇体小楷,其结体宽绰,点画圆润,笔致轻灵。代表作有《临黄庭经》、《出师表》、《和陶饮酒诗》以及《题倪瓒秋林远岫》等。
祝允明草书上的成就最为突出。纵笔挥写,毫芒毕现,墨色也呈现丰富变化,凸显出强劲飞扬的笔势。无论在空间安排,或用笔的轻重急徐,莫不蕴含着丰富的变化。运笔流畅圆转,抑扬顿挫的书写节奏,搭配笔势的轻重缓急书写技巧,将草书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代表作有“诗帖”、“书千文”和“箜篌引”等。
祝允明擅长多种书体,其楷书严谨、行书潇洒、草书狂放的风格皆为世人所赞赏,尤其值得大家学习的是他的勤奋精神!祝允明活了八九十岁,青壮年时代沉醉书法,几乎有空就写,晚年犹然坚持每天练字。这种治学态度十分令人佩服!
明代的书法一哥是祝允明,还是董其昌王铎能做老大吗或者是王宠
书法艺术,因人而异,各人功力,审美情趣,个性特色均不会雷同,同是名家,很难评判子丑寅卯来!谁的名气大一点,喜欢的人多一点,便是名列前茅!
祝枝山的草书怎么样
朱枝山的草书怎么样?这个问题提得好!
书法的本质学问,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变‘’;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比较‘’。
要回答这个问题,把祝枝山的草书和历代名家的草书作一比较,基本上就能得到相对公允的答案。
祝允明(1461-1527年)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曾任京兆应天府(今南京市)通叛,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代表人物。
祝枝山学书博采众长,于钟繇,二王,智永,李邕,张旭,怀素,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无人不学,无人不悉心研究,临摹前述诸名家,无不毕肖;蝇头小楷,擘窠大字,五体兼能,胜擅草书,既见其学之富,更见其功之深。
(祝枝山小楷扇面)
其草书突出的特点:
一,形式多变,前所未有
清王澍说‘’明书家林立,莫不千纸一同。惟祝京兆书法变化百出,不可端倪。余见京兆书以百数,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
祝枝山的草书作品,是历史上形式变化最为丰富者,前无古人。看他的作品,无一雷同,每作一纸,绝不重复。不重复古人,不重复自我,是一种高难,更是一种高境。
(祝枝山草书《曹植诗四首 @白马篇》)
二,横向取势,古所未见
今草成熟于东晋,二王今草脱胎于简牍章草,《十七帖》内擫方折,贯以纵势,仅见字组,极少连绵;孙过庭《书谱》外拓圆转,仍以纵势,结构章法,率同二王。到張旭开一代新风,《古诗四帖》提按分明,顿挫强烈,结构始创横势开张,怀素在张旭的基础上,又变为圆转迭宕,激越飞扬,痛快淋漓,草臻极端。祝枝山既有张旭的横向取势,又有怀素的纵贯圆转,而章法上密而实的布局,青出于蓝,创立新局,又开先河。
(祝枝山草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点线对比,不让山谷
物极必反,黄庭坚(字山谷)草书一反颠张狂素的旧习,线条起伏不定,结构内紧外松,尤其是点线两极分化,长的特长,短的极短,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在强调各种对比关系所造成的形式美感上,有重大的创造性突破。祝枝山的代表作《赤壁赋》,表现出比黄庭坚更为夸张的点线组合,综合旭素之成,点画盘旋迸跳,穿插避让,疏密大小,相互照应,与凸显的长线的对比,让人感觉钟鼓齐鸣,丝竹并奏,犹如各种乐器的交响。
(祝枝山草书《前赤壁赋》)
四,二重复调,允为独创
祝允明书法内容在一体的两面同时展开。一面强调笔势,通过提按顿挫,轻重快慢和离合断续的变化产生节奏;另一面强调体势,通过每个字的大小正侧,左右摇曳,穿插避就,顾盼呼应,组成复杂的空间关系。在欣赏他的作品时,视线不但循着笔势的绵延而上下浏览,同时也顺着体势的摆动而四面环顾,在体会复杂的组合关系时,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祝枝山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局部)
一孔之见,欢迎拍砖!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祝允明的书法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弘治五年(1492年)中举,以后久试不第。
正德九年(1514年)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年)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和唐寅意气相投,玩世狂放,二人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的书法有家学渊源,他擅真、行、草书,楷书学钟繇、王羲之和初唐虞、欧、褚诸家,精谨端雅,秀美兼具,董其昌称赞他的书法“如绵裹铁,如印印泥”。行书学王献之、智永、米芾和赵孟井页,兼取章草古意。
草书取法怀素、黄庭坚,参差错落,纵横飞动,气势雄壮,情貌多变,极具艺术震撼力,有“枝山草书天下无,妙洒岂独雄三吴”(黄勉之语)之赞。但他晚年的一些作品由于写得过于随便,流入“怪俗”恶趣。
祝允明《后赤壁赋卷》,草书纸本。此卷书苏轼所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二篇,用笔多出奇趣,气势豪强,若崩岩坠石,可谓明代中期狂草书法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