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铭铭子
最近,有两部剧因ost陷入热议。
前有《墨雨云间》因网友自配的肃国公出场战歌二次出圈,适配度一度超越原装ost;后有《度华年》因ost使用拉胯被吐槽,掀起一场“手动配乐、自给自足”风波。
“看剧点名要换ost”的风俗由来已久。想当年《东宫》跳忘川名场面的诞生,离不开剧方在网友清一色的建议中连夜更改配乐,《阳光之下》更是听劝直接让女主蔡文静改词翻唱插曲《红黑》……这一切都在说明,观众已经不只满足于剧情本身,还把目光投向了与剧情息息相关的ost上。
用好ost,无疑可以给剧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阵容足够庞大,在开播前也可以为剧集营销造势,基于此,片方对ost阵容也越发重视。刘宇宁、周深、张碧晨、袁娅维等ost常客,多半会被大剧们囊括。
但显而易见的是,ost也不是万能的,歌曲同质、阵容固化等问题已是老生常谈。而脱离剧集本身,ost还有哪些值得挖掘的空间,又暴露出了哪些问题呢?
灵魂ost助推剧情高光
ost之于剧集的重要性早有印证。《仙剑奇侠传一》中,唐人御用作曲家麦振鸿为李逍遥和赵灵儿量身定做的角色曲《莫失莫忘》《桃花岛》,至今仍是出镜率颇高的经典催泪神曲;《金玉良缘》中同名片尾曲多次被翻唱,凭借超有感觉的前奏直接成为虐恋专属曲;《琅琊榜》中的一首《红颜旧》,烙印着霓凰与梅长苏欲说还休又令人感伤的情感;《花千骨》也孵化出了《心之火》、《年轮》等热门情歌,实现了电视剧另一种意义上的破圈。
“自古烂剧出神曲”“剧一部没看,歌却一首没少听”“爆剧必爆歌”……可见通过ost出圈带动作品的关注度,已成为影视剧的常规操作。烂剧尚能靠此一搏话题,好剧更要有优质插曲的加持,因此ost的选择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影视剧调性相契合的ost能让观众融入故事氛围并投入剧情,也利于剧集完结后“复习”剧情,形成独属于剧集的旋律印记。
回望那些网友口口相传的经典ost,哪一首不是战歌一起就瞬间“宿命感拉满”。曾在《点燃我,温暖你》一度出圈的《falling you》,前奏一出,脑海中立马涌现李峋和朱韵的天桥拥抱、朱韵奋不顾身跑向她的“国王”等名场面,有种韩剧既视感;《诀爱》让人梦回仙侠时代,唱出了跨越生死的宿命感、为大爱牺牲的坚决,直接把剧情的内核升华;《墨雨云间》同名曲融合了女主一生的愤恨不甘……
除去这些凭歌词表意的曲目外,影视剧中也不乏纯音乐的尝试。比如在《月升沧海》中凌不疑赴凌益寿宴,最后被众死士围攻血溅纸窗的段落,就配上了非常有西部片风格、带有史诗气质的纯音乐,达到“胜有声”的效果。这些恰如其分响起的ost们与剧里的高光时刻相呼应,对歌曲本身和剧情基调起到了珠联璧合的作用。
不过,即使选了符合剧情风格的歌曲,却因不合适的运用频频翻车的案例也不少。比如《度华年》,明明官宣了7首ost,但在某些重要场景中,音乐要么缺席,要么与画面格格不入。每到男女主相爱相杀的高光情节,只有干巴巴的台词对峙,甚至连大婚这种高光时刻还要网友自行配乐;反观男二,不仅连跟家人吃饭说话都有配乐,而且还有独属于自己的战歌《执爱》,简直是配乐让人出戏的典范。而且,一旦没有人物对话时,《度华年》安静地连下雨声、开门声这样的环境音都听得一清二楚,堪比一场造福失眠人群的ASMR。
近年来,ost的数量和形式也卷出了新高度。原先一部影视剧最多有三四首插曲,而现在,除了常规的片头片尾曲外,还有人物角色曲、故事曲、推广曲等,整部剧的歌曲体量完全可以出一张专辑。近期播出的《墨雨云间》《度华年》《长相思2》的ost数量均在10首左右,推广曲、情感插曲、角色曲等名目泾渭分明。
邀请大咖歌手献唱,与业内知名的ost制作团队合作,“卷”插曲和纯音乐配乐……ost有自己的全流程。不过当下,影视OST的制作成本越来越低,甚至还不如一张海报设计的预算。在这种趋势下,一些原创的影视歌曲很难独立出圈于剧情之外,剧一播完就成为了一次性消耗品。
相比于在爆款难求、预算不足的夹缝中做原创,片方更倾向于从已有曲目中寻找ost,或是直接买下网友疯狂安利的天选ost为自己所用,从而充分借助自带长尾价值的歌曲为剧集造势。
比如《想见你》的插曲集合了伍佰的《Last Dance》、张震岳的《秘密》、五月天的《拥抱》、杨乃文的《明天》等一众经典老歌;《东宫》插曲《爱殇》,早在2009年就已发布,在成为该剧ost前,因悲伤唯美的旋律被广泛传播,也曾是原著粉们认为最合适的配乐。剧方领会了粉丝的诉求,便买下《爱殇》版权,因其与剧情的适配度堪称完美,到现在都还让剧粉怀念。
ost的“多重宇宙”
过去,ost更多扮演的是辅助剧情发展的角色,但当下像b站、抖音、小红书等长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也加入剧集宣发大军后,ost作为核心物料之一,自然而然也为二创开辟了新赛道。它们从剧里“出道”,被各路自媒体平台乔装打扮后一路飞升,频频在剧外再创佳绩,吸引了更多圈层的受众。就这样,优质ost与剧集互相成就,实现闭环反哺。
B站就有几类博主,或专门制作热剧ost的视频合集,或从音乐听感上进行二创,又或是用古典乐器重新演绎曲目。《墨雨云间》ost经整理上传后播放量超10万,收藏量破千;UP主JLRS-LeoFM在发表的“百万豪装录音棚大声听ost”系列,拥有241.7万粉丝,收获1266.6万点赞数;古风乐器博主千觅小姐,常在国外街头用琵琶弹奏大热剧ost,收获不少外国人喜爱的同时,也助力影视剧插曲走出国门。
本身对于音乐有强需求的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成为影视作品通过音乐“玩梗”的地盘,其孵化出大量抖音神曲,与爆款ost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前段时间抖音网友们纷纷用自己精选的曲目为《度华年》配上合适的bgm,这其中《悬溺》《金玉良缘》《此生不换》《无情画》等歌曲成了最受欢迎的选择,“全抖音都在给度华年配bgm”的话题,属实为剧拉了一大波话题度。
剧集热度上升的同时,ost的传播机制也开始逐渐脱离剧集本身,趋同于短视频的传播思路。甚至还会出现某部影视作品中出圈的ost直接交叉链接到另一部剧里,实现作品间的双向联动。南征北战的《原来》今年刷屏全网,话题度高达4亿,在抖音上被多次用作肃国公的出场bgm,以至于一度被误以为是《墨雨云间》的插曲。但其实这首歌是南征北战为电影《青春派》写的插曲,自2022年爆火后,里面的rap反复被各大博主用作bgm,这次直接与肃国公萧蘅梦幻联动,成功送其c位出道。
除了在二创视频中的广泛应用,影视作品ost往往还通过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音乐流媒体平台提高本身的传播热度,进而导流回影视作品中。周深在《热辣滚烫》中献唱的《小美满》,发行15天QQ音乐收藏量就破了100万次,网易云收藏量破100万也只用了20天。
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也做了相关设计。用户点开音乐界面,会看到不少影视剧ost的专题页,里面不仅能听到歌曲、观看与歌曲相关的剧情,还能直接跳转至剧集APP观看,借助用户因好歌去看剧的可能性,进一步为剧集输送热度。
影视圈与音乐圈的薛定谔互动
影视剧ost兼备音乐和影视两大IP属性,粉丝基础普遍较好,这为围绕ost开发衍生品经济提供了很大空间。各家平台活跃的UGC内容创作氛围,辅以不断推出的多元化玩法,都在打通音乐与影视剧两大领域间的壁垒,从而促进其更好地融合。
比如优酷出品的综艺《剧好听的歌》,集结了深受各年龄段用户喜爱的ost原声歌手,让影视ost在“观众跳过片头片尾”的追剧常态和“老歌传唱度低”的大环境下二次生长。
一些热播剧的影视原声带还会以专辑的形式在线上进行售卖。2019年,《陈情令国风专辑》同时在QQ音乐、酷狗、酷我三个平台付费上线,当天累计销售量突破265万,霸榜数字音乐畅销榜日榜和周榜第一名,将ost收费之路推向“天花板”。酷狗音乐“星曜计划”从2019年底开始便致力于集合全平台流量,孵化爆款歌曲。与《苍兰诀》的合作,助力总收藏量突破千万,成为ost宣发平台的主力之一。
去年爱奇艺给《莲花楼》举办ost线上主题演唱会,会员观看30元/人,非会员观看60元/人,据公开数据统计销售额已经突破2500万。当“剧集热度与ost质量相配”时,影视剧+OST+演唱会”的模式能有效综合调动剧迷、歌迷和主演粉丝,这对制作方和平台来说,都是将收益最大化的新思路。
相较于剧方对ost的重视,歌手或许对演唱ost有不一样的诉求。对于大部分新人歌手来说,“剧带歌,歌带人”已成定律。演唱影视剧ost,既可以验证他们的歌唱实力,又可以快速提升他们的知名度。
已解散的偶像团体成员们献唱的ost数量数不胜数,比如给《度华年》演唱主题曲《华年不负》的希林娜依·高,在此之前就凭借《有匪》插曲《红尘莫欺我年少》捕获高人气,之后又接连给《卿卿日常》《云之羽》《与凤行》《惜花芷》《玫瑰的故事》等大热剧演唱ost。音综之外,给自己的歌手身份找了另一处栖身之所。
但对于歌手圈的大咖们来说,成为“ost专业户”的同时,似乎也意味着音乐独立性的弱化。华语乐坛中有这样一支队伍的名字,几乎占据了80%的影视插曲榜单,更是在国产剧中拥有了自己的专属名片。
萨顶顶一开口就是剧中人物“萨手人寰”的戏码,周深演唱的影视剧插曲超过64首,是“深不如死”的代表;“爱情保安”刘宇宁自出道以来,更是给《苍兰诀》《一念关山》《梦华录》等大剧唱了超过87首歌。还有“毛骨悚然”毛不易、“痛不欲生”郁可唯、“在劫难逃”张杰……这些标签的背后,是ost阵容的固化和垄断,更进一步来讲,其实也是华语乐坛的式微。歌手们只能在ost里卷,且越卷越同质化。
相比于根据影视内容精心设计,目前国内的ost大多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片方留给ost的预算十分有限,他们一般会把音乐项目外包给专门的制作公司,这些制作公司需要做的,就是按时完成并贴进片中。这种模式化生产的机制,使当下的ost过于雷同,很多影视剧原声带在听感上几乎都差不多。这无疑给听众带来了一定的审美疲劳。
随着观众对剧集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平衡好影视内容和ost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衡量头部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好歌配佳剧”的标准,对ost创作的精细度和创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背后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潜在的商业价值,都值得继续关注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