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看《雍正王朝》的时候,感觉就是一部爽剧,剧情跌宕起伏,非常过瘾。再后来,又觉得这是一部职场晋级宝典,因为每个人说话和办事,都充满着极高的智慧,对职场和官场相当管用。

但是,现如今再看这部剧,突然就觉得很多细节非常讽刺,这种讽刺,不仅仅体现在大人物身上,在小人物身上也有深刻的体现。原本看起来个个大义凛然,满口仁义道德,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

就比如今天我们要谈的刘王氏案,本来李卫替刘王氏翻案,是青天大老爷替民做主的行为。但回过头来再细究每一个细节后,才突然发现,我们其实都被李卫骗了,整件事根本就不像剧中表现的那样,而是充满着讽刺意味。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难怪刘王氏一开始并不信任李卫,你看他都干过些啥事?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一、

《雍正王朝》这部剧非常经典,又非常讽刺,尤其是对待冤假错案上面!

纵观整个人类史,古今中外全都包含在内,存在太多的冤假错案。有些冤案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得以平反。而更多的冤案就像往水面扔了块石头一样,仅仅溅起几圈波澜,便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剧中,也出现过多起冤案,像开篇老四胤禛去江南筹款赈灾,就遇到王三发子强买强卖民女,若不是他们出手相助,也就没有后来李卫和翠儿的报恩了。这还是有名有姓,后来有所作为的,更多被强买强卖的民女就下落不明了。

像江夏镇被刘八女强买了土地的张老汉,江夏镇有这个遭遇的人可不止他一个,更多的连诉说的机会都没有。同样情况的还有老十三胤祥的门人,被当地的陈老爷强占了土地,投诉无门的文宝生家。以及山西那边,官员因为藩库欠银子的事,加派银子,酿成了诸多类似乔引娣和秦顺儿一样的苦命人家。

更不用提任伯安手中的那份《百官行述》,可是记载了上百名官员的罪过,这里面有多少冤假错案难以昭雪,不用多提了吧?

当然,剧中也不是没有帮一些幸运儿翻案,比较有名的就是张五哥的宰白鸭案,以及本文要讲的刘王氏案件。

那么,这两个案子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为什么偏偏是他俩的冤情得以昭雪呢?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二、

张五哥的冤案,是各种机缘巧合,满足了多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得以真相大白,沉冤昭雪!

首先,他有一个好妹妹,一个待嫁闺中,从来没出过远门,为了哥哥,不惜跑到了京城求助的阿兰。更重要的是,她没有乱闯乱撞,而是第一时间找上了侠肝义胆的老十三胤祥府上。一旦她选错了对象,而去了其他衙门,别说伸冤了,搞不好连自己的命都搭进去。

其次,让张五哥去顶罪的刘八女,刚好是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的仇人。再加上张五哥在江夏镇曾经帮助过这两位皇子,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两个条件都齐了,这才是他们一定要把事情搞大的原因:

“这事,要么不闹,要闹,就闹他个惊天动地!”

再次,因为这事牵扯到了刑部,又牵连到了太子胤礽。若不是康熙帝亲自闯了法场,再加上尚书房几位大臣据理力争,陈述利弊,康熙帝还真下定不了决心重审此案。

最后,也幸亏老四胤禛听从邬思道的建议,给自己玩了一场冰火两重天,没有去接这个差事。不然的话,他还真抹不开面子,把太子胤礽放到火上烤,那张五哥能不能沉冤昭雪也就得打个问号了。

但不管大家的出发点是什么,终归结局是好的,张五哥就算当了一次棋子,好在没有把命搭进去。甚至还因祸得福,被康熙帝赏识,特招了他待在自己身边,做了一名御前侍卫。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三、

到了刘王氏这里,那就非常有意思了,因为这个冤案得以昭雪,不是受害人自己伸的冤,而是有人主动找上了门。

李卫作为江苏巡抚,亲自去了趟女子大牢,并找到了刘王氏。原本以为她像其他犯人一样,抱着自己的大腿伸冤,却没想刘王氏连头都没抬。在听到有人来了,并告知李大人来问案子了后,只回了一句:

“没用的,我认了,我不翻案,我不翻案!”

她这样说,也有情可原,毕竟不清楚面前的这个李大人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官职能否大过臬司衙门的黄伦,要是盲目求助,很容易遭受更大的迫害。

李卫一开始也这么想的,所以才会问她:

“你知道我是谁吗?”

见刘王氏摇头,李卫便把头转向大牢的看守:

“告诉她!”

看守也明白刘王氏的顾虑,所以明确告诉她,这是咱们的江苏巡抚李大人,怕她不知道官职大小,还特意补上一句:

“是我们江苏最大的官!”

是啊,你都见到了咱们这里的最高长官,他的官职盖过了黄伦,肯定能替你做主的!可惜,刘王氏依然没有抬头,摇了摇头,生无可恋的说了一句:

“官官相护,没用的,没用的!”

这就奇了怪了,刘王氏究竟经历了什么,连江苏最大的官亲自来帮她伸冤,她依然不肯相信对方,一句话冤情都不想诉说,她为什么会这样?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四、

为什么说这一段剧情比较讽刺呢,就在于青天大老爷李卫的出发点,可不是真为了清理冤狱,而是有其他的目的!

由于臬司衙门的黄伦不服从李卫的指挥,不愿意派兵配合李卫推行摊丁入亩的新政,一时间让李卫下不了台。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以退为进,先假装顺从众官员的意见,并将黄伦派往了外地,随后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李卫小叫花子出身,见识过底层的不易,也明白官员们的那点花花肠子。要想让黄伦就范,就得拿到他的把柄,而要想拿他的把柄,没有什么比查卷宗更方便的途径了。

是啊,《大明王朝1566》中的何茂才,二十年的老刑名,想给罪犯安个啥罪名,还不是手拿把掐。同样,黄伦也是江苏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用脚指头想想,也会明白他处理的案子必然存在冤假错案。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李卫让官员们拿一下黄伦审理过的有疑点的卷宗时,几名官员搬了一大堆出来,他只不过挑选了这么一个而已。

而且,李卫在进女子大牢时,刚进门就有一个女子在大喊:

“老爷,老爷,我冤枉啊,冤枉啊!”

可是,李卫理她了吗?

别说,他还真理了!

只不过他是停下脚步,狠狠瞪了对方一眼,吓得那个犯人一哆嗦,一下子愣在了那里,再不敢说话了。

随后,李卫才走到了刘王氏面前,开始问她的案子。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五、

换你是刘王氏,你觉得李卫不替其他人伸冤,只挑中了自己的案子,是上天眷顾自己,派了个青天大老爷来?

当然不是!

因为在刘王氏的认知中,青天大老爷只会停留在戏词里,没有好处的事,谁会得罪同僚,替一个民妇做主呢?

就像她当初被黄伦强上了一样,是啊,你想让人家替你伸冤,处理那个玷污你的程森,你有什么好处可以让人家占呢?

没钱没势又死了儿子和公公,以及全家人的刘王氏,可不就剩下了自己这个身子,这个在黄伦眼中,连他的四姨太都比下去的小可人。毕竟,这个小可人,让程森都失了分寸,把握不住自己。黄伦自然也想尝尝,这个刘王氏,究竟是什么味道:

“他还说,只要和他春风一度,管保我的案子能赢,我不是人,为了替我公公和我儿子报仇,我就从了……”

对于刘王氏来讲,自己的身子已经被玷污了,再来一次也就无所谓了。因为她此时更纠结的是,自己因为失了身子,才导致公爹和儿子跑到程森家闹,最后毙命当场。这个仇,她得报,否则就算死了,也没脸去地下见他们。

是啊,黄伦拿了自己的好处,占了便宜,原本以为能法办程森,可惜命运造人,刘王氏不仅没能沉冤昭雪,还被黄伦以诬告罪为由,关进了大牢。

现在突然跑过来一个莫名其妙的大官,还说要无条件的帮自己伸冤,换你,你信?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六、

所以,即使李卫当场点出了刘王氏的案子有冤情,也知道是黄伦在审理案子的时候,动了手脚。并表明,自己就是想替她伸冤,想替她帮死去的公公和儿子报仇,可刘王氏还是不愿意交代:

“你为什么要替我伸冤,这对你有什么好处?”

可以说,刘王氏对李卫发起了一句灵魂拷问,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决定着她对李卫的信任和不信任!

要换一般人,估计会讲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至高无上的,大公无私的话。要是田文镜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估计就跟当初羞辱老状元,让他还欠款一样:

“陈文胜,你是状元也好,阁老也好,你看看,圣旨就供在堂上!”

是啊,大清有律法在,有皇上在,只要有冤情,就是我巡抚该管的事,必然是秉公执法,谁不服就依法拿下谁。汪家奇不是厉害吗,黄河涨水,光顾着自己搬家吗,马上给我把他家抄了,把他的道台给革了。

什么,他是年大将军的人?

好,我田文镜连他年大将军一块参了,就不信大清还没有律法了!

换个别的官员,也只会讲自己必然秉公执法,维护正义,一定要对方相信自己的品格,不图好处,就图天下太平,还老百姓一个公道!

你猜,刘王氏要听到这样的回答,她真的敢百分百相信对方吗?

我(杨角风)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绝对不会信,因为这种事,别说过去,就是现在的很多人,大都也是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七、

要不怎么说这段对话极具讽刺呢,我们再看李卫是怎么回答刘王氏这个疑问的:

“我明着告诉你吧,老子跟黄伦有仇,就是想借你这冤案整倒他!”

这个回答不要太现实哦,大清的官员们也都是无利不起早,这个观念也早就刻在老百姓的印象中了。是啊,谁会平白无故,一点好处都没有,还得罪同僚,替底层说话?

只有这个被整倒的人,跟自己有关系时,能谋取到利益,能出一口恶气时,那才会真的办事,才会值得信任!

什么维护世界和平,什么主持人间正义,这都是骗鬼的,千万别信!

所以,李卫这小子就是会对症下药,就跟之前他写白字告示,请叫花子唱歌宣传摊丁入亩新政一样,能一下子说到老百姓心坎里去。这也不枉费他是叫花子出身,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见识过人间冷暖的经历:

“你要是愿意的话,这么着,你就翻案,我替你做主。你报了仇,我也出了口恶气,怎么样?”

刘王氏马上就懂了,赶紧下跪磕头,喊起了青天大老爷替民妇做主的话来了……

可是,李卫想做这个青天大老爷吗?

并不想!

所以,我们能看到,等到真正审案的时候,原本院子里挤满了老百姓。要是换别人,肯定不会放过这次清名远扬的机会,自然让老百姓们一起见证这次沉冤昭雪的机会。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八、

要知道,李卫在赶他们走之前,就像当初他进大牢一样,这群人嚷嚷着要见青天大老爷李大人的,估计也有冤情要诉。

可惜,李卫并不鸟他们,还命令士兵往他们头上泼黄色的屎尿(士兵舀水的缸看起来像粪桶子),全都给熏跑了。

即使这样,在朝堂之上,刘王氏也并没有一开始全盘托出,而是循序渐进的将黄伦的罪行说了出来。而这个过程中,经历了黄伦三番五次的威胁,甚至一开始黄伦都敢威胁李卫:

“李大人,这个案子已经审结,而且报呈了刑部,你怎么又把它翻出来了?”

后面更是多次威胁刘王氏,什么你是受谁指使的,什么臭B子,怎么含血喷人,要大刑伺候,什么拿不出证据,看我不扒了你的皮!

好在刘王氏机灵,想起了黄伦身上的两个特征,什么肚脐眼旁边有颗黑痣,下面那玩意儿有颗铜钱大的红斑。

这时李卫乐了,来了一句:

“你还撒尿擤鼻子,两头都拿呀?”

这句话可乐死了我杨角风了,两个“头”都拿,哈哈……

那么,到这时,案子基本就破了,可李卫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又把黄伦拉到了二堂,而不是当众验身呢?

还是我刚才那句话,李卫可不是为了给什么刘王氏翻案,他只是在找拿捏黄伦的把柄,只要黄伦就范,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谈的:

“黄大人,你说实话,我不叫你当众出丑。”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九、

说白了,李卫就是等黄伦服软,愿意听自己的指挥,全力推行新政!所以,才会给他留面子,才会亲自给他倒茶,让他喝:

“其实这个案子,我心里跟明镜似的,你要是一错再错的话,那我可就没法儿办了。”

啥意思?

就是给黄伦台阶下,接了自己的茶,向自己认错。而这个错,并不仅仅指刘王氏的冤案,更是指之前他顶撞自己,不肯派兵推行新政。

如果黄伦就此认错,给李卫一个台阶下,以李卫的聪明才智,估计也可以做到两全其美。既给了刘王氏一个交代,也给黄伦一个面子,明面上处理他,回头再补回来。

不要以为不可能,我们看后面李卫干的事就明白了。

按理说,这么大一个冤案,牵扯到的人自然不会是黄伦一个。所以,李卫把所有官员都叫进来,特意拿着一份名单,当着大家的面划。还举着毛笔嚷嚷着要给皇上上奏折,但是又是沾墨汁,又是观察,又是咬笔头的,并不写字。

还是藩台大人眼珠子转了几圈后,突然就明白了李卫的意思,赶紧来了一句:

“中丞大人,属下和各位大人商量过了,摊丁入亩的事,我们再去办,等办出个结果来,您再向皇上上折子,那也不迟啊!”

李卫就纳闷了,现在就能办出个结果来了?

藩台大人回话,能啊,那是肯定得能啊:

“江苏的士绅们,不是不通情理的,只要属下们分头去说,说通了几个为首的大户,其他人也就能跟着遵旨交税了!”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十、

这下好了,李卫乐了,是啊,这个差事要是办好了,皇上就会高兴,皇上一高兴,我李卫也就高兴,要是我高兴了,大家岂不是都高兴了?

看了没有,李卫想通过正常手段合理合法搞死他们,就跟玩似的,这也足可以说明,平时他们得脏到什么程度,才会被一个黄伦的案子吓成这个样子?

如此一来,这些官员的罪名,一下子全抵消了,李卫推行新政还得指望他们。只不过后来为了能形成制度,也为了自己能有个不唱反调的下属,他向雍正帝请求换了藩台和臬台大人。雍正帝也听从他的建议,撤了黄伦的臬台,也换了伊继善当藩台。

所以,李卫替刘王氏翻案,根本就不是为了弘扬正义,维护和平,完全是官场内斗,顺带解决了她的案子。

就算是罪魁祸首黄伦,你以为他就受到应有的处罚了?

并没有!

当着雍正帝的面,李卫都建议仅仅将其撤职,也就算了,毕竟是年羹尧推荐的人。

要不怎么说李卫懂主子呢,要换别的皇帝,估计黄伦不死,也得关上十年八年的,可雍正帝呢:

“不行,革了职还得充军,就把他发配到年羹尧那儿去!”

发配到年羹尧那里去,这也叫处罚?

其实,不止李卫用过这招,若干年过去后,慈禧太后要打不听话的湘军老虎,不是也翻了一个小白菜案吗。不然的话,又有谁会操心一个贫民农妇的生死呢?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十一、

再联想到老四胤禛获得了任伯安的《百官行述》,这里面记载着上百名官员的罪行,他却连看都不看,一把火给烧了。

确实,站在帝王,站在皇子们的角度,我们会惊叹雍亲王的谋略之高,心思之缜密,这一招太绝了,一举摧毁了太子胤礽,给自己上位铺平了道路。

可是,换种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这些记载的官员手下,受冤的平民百姓呢?

你还能笑出来吗?

在《大宋提刑官》里,也有类似的剧情,刁光斗就掌握了很多重臣的罪证,后来也被烧了。当时我们看的时候,很是惋惜,大宋朝算是腐败透顶,这么多草菅人命的案子都被一把火烧没了,难以昭雪了。

看了没,站的立场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就不一样!

当然,皇上拿到百官罪证后,怎么处理,就看他的手段了。支持自己的人,可以不处理,经常跟自己唱反调的,可不就被杀鸡儆猴了。

当然,若是遇到了朱元璋,那才是真正为民做主的皇上,管你多少官员,管你朝政稳不稳,杀!

回到剧情,最后刘王氏沉冤昭雪,也无脸面去地下见公公和儿子,决定出家当尼姑,以此消除自身的罪孽。

而李卫呢?

竟然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摇了摇头,哎,这么个小可人,怎么就当尼姑了呢:

“可惜啦,可惜了哟!”

见李卫一直瞅着刘王氏离开的方向,一脸惋惜的样子,他身边的小跟班更是心领神会:

“大人,如果您不想让她出家的话,小的那就去把她叫回来!”

雍正王朝:全剧最讽刺的一段对话,刘王氏一开始为什么不信李卫?-风君娱乐新闻

好在李卫还算有点良知,知道这时候虫子上脑不是好事,索性去会会小媚仙吧,顺便泄泄火。

李卫这样的官员,在大清朝还算是好官呢,可想而知其他官员得成啥样子哦。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