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侠客武功排名,武功谁最厉害
  • 金庸是如何在他的小说中实现“侠客梦”的
  • 侠客行中的赏善罚恶二使张三李四,武功是仅次于龙木二岛主吗
  • 现在为什么没有侠客了

侠客行武功排名,武功谁最厉害

肯定是石破天了。

狗哥一出,谁敢争锋。

前提石破天的武功最差,开局一条狗,装备全靠捡。

作为开挂的一员,石破天的运气绝对是爆表。

不仅修炼了炎炎功,罗汉伏魔神功,雪上剑法,金乌刀法,还在侠客岛学会了绝学《太玄经》,堪称武林第一人。

龙木岛主应该并列第二名吧,虽然说他们并没有练成《太玄经》,然而他们在侠客岛上苦修了40年,在不断地学习中早已超过了寻常的武林高手,自然是高手中的高手。

第三名应该是岛上的那些侠客吧。

侠客岛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广邀武林人士前往侠客岛练习《太玄经》,那么最早来侠客岛的必定是那个时候的精英,在侠客岛苦练了那么多年,必定功夫了得。

第四名应该是侠客岛的童子,赏善罚恶二使张三李四那样的。

他们漂流到侠客岛,因天资聪颖而被收为徒弟,自行学习《太玄经》,而自学成才。

毕竟《太玄经》并非普通的武功秘籍,是极品中的极品。

虽说每人的见解不同,但是都有所学。

这也正是在武林中趾高气扬,自称是武林第一的百自在上侠客岛的船之后,看到侠客岛童子在煮有毒的腊八粥,于是想要出手教训,结果却和那个普通的童子打了一个不相上下,使得现场十分尴尬。

由此可见,在被侠客岛请走两波的高手之后,武林人士的整体水平都急剧下降,参差不齐。

即便在武林中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功夫,一到侠客岛就沦为普通水平,根本不算什么。

第五名应该是摩天居士谢烟客和妙手回春贝海石。

两个人的水平应该差不多,练就《易筋经》的贝海石应该会稍微高点,不过他更是胜在诡计多端。

因此,多心眼的贝海石根本不配担起大侠的头衔。

金庸是如何在他的小说中实现“侠客梦”的

我个人觉得,真正体现了侠客梦的只有《侠客行》了。

其它虽然很多,但是牵扯太多,有的牵扯家国豪情,有的江湖义气而又无梦想,大多只是体现个人豪侠,而非侠客梦,更没有武功绝学公开让大家自学。

所以只有《侠客行》中最接近“侠客梦”,侠客梦就是不仅仅自己是侠客,还希望能造就更多的侠客,分享其能成为侠客的武功绝学,择品性优良者。就像毛主席推崇的“雷锋精神”一样,每个善良品格优秀之人,愿帮助他人的人,都是雷锋。

侠客行中的赏善罚恶二使张三李四,武功是仅次于龙木二岛主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张三李四的武功是极高的。

首先,张三李四的招数极高。

书中写到: 廖自砺兀自犹豫,李四左手一探,夹手夺过他手中长剑,当当当当四声,白万剑的手铐足镣一齐断绝,却是被他在霎时之间挥剑斩断。这副铐镣以精钢铸成,廖自砺的长剑虽是利器,却非削铁如泥的宝剑,被他运以浑厚内力一斫即断,直如摧枯拉朽一般。铐镣连着铁链落地,白万剑手足上却连血痕也没多上一条。

看看,且不谈这一剑威力如何。

要知道这一剑劈砍过去,白万剑也没有任何躲闪的机会。

也就是说,李四如果要杀死白万剑只要一招。

而白万剑武功不亚于闵柔、石清,持剑可以击败空手的超一流高手丁不四。

可以说,江湖上能够打败白万剑的人寥寥无几。

贝海石武功如此之高,仅仅比谢烟客若一截,也要上百招才能击败白万剑。

而李四可以一剑秒杀白万剑,招数高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其次,张三李四的轻功极高。

书中写到:高三娘子骂道:“王八羔子,什么东西!”左手挥处,四柄飞刀向二人背心掷去。眼见四柄飞刀转瞬间便到了二人背后,二人似是丝毫不觉。猛听得呼的一声,二人向前飞跃而出,迅捷难言,众人眼前只一花,四柄飞刀拍的一声,同时钉在门外的照壁之上,张三李四却已不知去向。飞刀是手中掷出的暗器,但二人使轻功纵跃,居然比之暗器尚要快速。群豪相顾失色,如见鬼魅。

看看,张三李四的轻功比飞刀的速度还快,太惊人了。

金庸小说中,还从没有如此高强的轻功。即便东方不败轻功惊人,说他动作比飞刀还快,也是不可能的。

还有,张三李四的内功。

张三李四的内功比石破天要低一些。

但是,石破天可以说是当时中原内功第一高手。

白自在的内力极高,后来同武当派掌门过招,内力都略占上风。

而白自在的内功比石破天,就天差地远。

白自在对石破天拳打脚踢,不但无法伤到他,反而将自己手脚差点震到截肢。

可见,双方内力差了好几倍,极为悬殊。

石破天最初练成了谢烟客的内功,也就是“阴阳合一”的无上内功,炎炎功,内功已经是武林最顶尖的。

这还不算,稍后他又练成了少林派第一内功,罗汉伏魔神功。

所以,石破天以内功来说,恐怕是少林派有史以来最强的几个高手之一。

那么张三李四内功比石破天稍差,却也没什么,已经够高了。

另外,张三李四的武功之强,很多地方能够看得出。

比如张三李四毫不畏惧的进入铁叉会老巢,这里有上百名好手。

当年归辛树一家武功是武林最顶尖的,三个高手在一二百侍卫围攻下全军覆没。

而张三李四根本没有将铁叉会一百多人放在眼里,武功比归辛树一家高多了。

更厉害的是,张三李四两个人,去长乐帮时就说要诛灭全帮。

长乐帮有包括贝海石在内9大高手,还有数百帮众,而张三李四有把握杀过这么多人。

可以说,就算是天龙八部的乔峰、虚竹、段誉三兄弟联手,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好汉敌不过人多。

由此可见,张三李四虽内功不如石破天,但综合战斗力来说,每个人在武林都是无敌的。

即便是白自在、谢烟客这种顶尖高手,在他们每个人受伤,未必能够坚持10招。

这两人联手的话,中原高手恐怕坚持三招就不容易。

就是因为武功极高,尤其轻功极强,张三李四才敢两人就去诛灭一个门派。

现在为什么没有侠客了

看了很多武侠小说、武侠电影之后,相信我们都会有一个疑问:现代社会里,侠客为什么消失了?

姜文导演的电影《邪不压正》和原著小说《侠隐》,就涉及了这个问题。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前夕,主人公李天然为了给师父一家人报仇,隐姓埋名,用各种职业和身份给自己打掩护,甚至用“燕子李三”的名号,扰乱官方的视线,才能比较安全地生存下去,完成自己复仇的目的。

而在我们读过的武侠小说里,古代侠客复仇也好,报恩也罢,都是光明正大,为什么到了民国时代,侠客就要遮遮掩掩呢?而在那个时代之后,为什么连这种遮遮掩掩、隐姓埋名的侠客都不复存在了呢?

江湖是什么?

电影《卧虎藏龙》里,玉娇龙特别向往江湖,一心想要出去闯,直到她遇到了俞秀莲。她向俞秀莲诉说了自己对江湖的热爱,希望像他们那样到处走,看不合眼就打。但俞秀莲的回答却不那么浪漫。

玉娇龙:“在江湖上走来走去的,是不是很好玩?”

俞秀莲:“走江湖,靠的是人熟、讲信、讲义,应下来的,就要做到;不讲信义,可就玩不长了。”

玉娇龙:“可我看书上说的都挺有意思的,到处都能去,遇上不服气的就打。”

俞秀莲:“写书的不那么写,书就没法子卖了。”

玉娇龙:“我看你就像书里的人。”

俞秀莲:“洗不上澡,虱子、跳蚤咬得睡不着觉,书里也写这个?”

这段对话,可以清晰地告诉我们,江湖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文化范畴里,意味着什么。

俞秀莲代表着传统意义上的江湖,这是一个由流动人口组成的世界;玉娇龙向往的是文学意义上的江湖,白衣飘飘的,和我们想象中的江湖没什么区别。

江湖都由什么人构成?

江湖中人,都是什么人?

江湖中人,大概就是广义上的侠客,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两汉和唐朝最盛。

这几个侠客最盛的年代,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民族大融合、社会开放、文化昌盛、出现过大规模的思想争论,这种社会形态和社会能量,让侠客的出现成为可能。他们的成分特别复杂,许多人出自富豪和名士之家,有些是军人,更多的则是市井无赖。

对侠客的定义也多有不同。有人指出,最早的侠客,其实是说客、门客和刺客,说穿了,他们都是门客。

而在《史记·刺客列传》里,侠客既有王公贵族、刺客,也有政治家,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意见领袖和“公知”。

其实,从这些定义上看,所谓侠客,有身份上的意味,也有精神上的意味。他们其实就是不服从主流社会生活形态,反抗权威,有轻度反社会意识的人。所以,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他们都不是主流社会里的人,始终被轻视。唐朝以后,儒家思想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就更难得到正面描绘。

侠,其实是一种精神存在。所以,当代武侠小说家梁羽生认为:在武侠小说中,“侠”要比“武”更加重要,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侠是目的,而武是手段。

我们今天理解的侠,都是精神意义上的侠、文学意义上的侠。中国的侠客、侠义精神,其实不专指向武侠。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西方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其实也接近于我们的“侠”,侠盗罗宾汉就不说了,近一点的,例如“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大卫·米切尔的小说《云图》中那些反抗资本力量的人,都接近于广义上的侠客。

江湖的层级

《卧虎藏龙》里,碧眼狐狸要躲避江湖恩怨,选择了躲进九门提督玉大人的家里,藏身玉府当仆人,成了玉娇龙的师父。

李慕白准备归隐,退出江湖,托自己的红颜知己俞秀莲把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结果剑被玉娇龙盗走,引起了一场恩怨。

李慕白和俞秀莲明知盗走青冥剑的是玉娇龙,却始终不敢点破,也不曾大动干戈。

玉娇龙爱上了身为马贼的罗小虎,却不能光明正大地和他来往。事实上,她也不大看得起罗小虎,为了能让罗小虎被自己家接纳,她不断动员他去考取功名,弄个一官半职。罗小虎为此花了好多钱,托了好多人,还是没能成功。最后为了和他在一起,玉娇龙只好诈死离开北京。

所有这些,透露出来的信息是:江湖虽然是一个主流世界之外的世界,但它的权力结构和主流世界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在这个金字塔的最下层,是各种流动人口,走江湖卖艺的、算命的、骗子、小偷、押镖的普通镖师等;再往上一层,就是略微成名的武林人士,比如摘星楼里那一群人;再上一层,是罗小虎这样的帮派首领;再往上,就是俞秀莲和李慕白——出身草根,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阶层流动的武林人士;而比他们更高一层的,就是玉娇龙了——官二代,带着玩票的心态,脱离体制,脱离轨道,出来行走江湖。

而笼罩在这个金字塔之外的,其实还是主流的权力金字塔。所以,李慕白把剑献给贝勒爷,是为了感谢,其实也是为了求庇护。

所以,从来就没有人世之外的江湖,江湖不过是另一个人世。

中国特色的江湖

在现代武侠小说里,我们会发现,江湖里到处都是帮派,都是由中年人主掌的社团。在这个世界里,渴望自由的年轻人几乎寸步难行。

这是中国特色江湖的最大特色。在欧美的文艺作品里,那些“类侠客”,多半是孤胆英雄或者枭雄。比如超级英雄,多半是独立行动,像“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暮光之城》里的吸血鬼和狼人虽然独立行动,但也是以家族的面貌出现的,是比较隐蔽的权力团伙。

而我们的侠客往往来自社团、帮派。他们在江湖上的地位,和他们在帮派中的地位紧密相关,讲话有力量的,多半是社团和帮派的核心人物。

《流氓的历史》一书中曾这样说:“中国自古以来具有的农业生产经济结构和地域隔离状态,使其社会政治盛行山头主义、帮派思想和乡土观念。”即便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中的英雄,也得依附帮派势力才能具有震慑力和个人魅力。偶然出现一个独行侠,不属于任何门派,没有任何团体在背后撑腰,就会举步维艰。

江湖的消失

《侠隐》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1936年至 1937年,正是乱世。作者张北海让“侠隐”出现在这个时期的民国,自然是为了符合这种“乱世出豪杰”的传统设定和历史需要。

更重要的是,民国社会和封建皇权时代的社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当现代国家和工业文明初步发展成型,各种国家形态机构和法律法规建立起来之后,过去江湖上“有仇必报”“杀人偿命”的原始逻辑肯定是不能被接受的,甚至会被视为反社会的行为。也只有在抗日时期的背景下,李天然的侠客行为、快意恩仇,才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即便这样,李天然的行动也已经不那么畅快淋漓了。他不能像过去的武林人士那样,和自己的对手坦然相对,光明磊落地大打出手、一比高低了。他不得不隐姓埋名,化身“侠隐”,低调地复仇,低调地行侠仗义。

就是说,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能够容纳“侠客”的时代了。

和侠客一起消失的,还有江湖和武林。

在作家徐浩峰看来,民国时代的武馆,出现在特殊的时刻,有特殊的含义。在《逝去的武林》中,他说,开武馆这种形式,是从民国之后才出现的。因为当时的中国面对民族危机、外国侵略,武术界提出“强国强种”的口号,希望能为国出力,训练部队上阵杀敌。武馆既是社团招募新鲜血液的地方,也是军队招募士兵的地方。

但是,开武馆这种广收门徒、量产弟子的形式,是没法传授真正的武功的。要学习真正的武艺,就必须是《侠隐》中所描写的,顾剑霜和李大寒这种“入室弟子”的师徒关系。徒弟最多三五人,衣食住行都在师父家里。师父不但传授技艺,也传递为人处世的方式,在朝夕相处、言传身教中,传递人生经验和价值观。但很明显,在那个“武术”成为“国术”的时代,武术逐渐成了服务国家、保卫家园、凝聚有志青年的工具。传统武林的人际关系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形势了,武林终于慢慢消失。

而我们也只能在电影里,去体会在熙熙攘攘的江湖中,仗剑走天涯的情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