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抓娃娃》里的“中式恐怖”:挣脱纽结的脐带,逃离以爱为名的枷锁-风君娱乐新闻

「用“善意谎言”包裹着的控制欲拴住了绳索两端的人,父母和孩子往往在控制与挣脱中吃尽苦头,没有人能得到解脱。」

7月16日,喜剧电影《抓娃娃》在中国大陆上映,并迅速成为暑假档的热门之选时。影片不仅仅带来了欢笑与轻松,更被不少观众戏称看到了被巧妙包裹在中式玩笑下的“中式恐怖”。

影片的故事设定看似简单,实则暗流涌动。望子成龙的富豪夫妇马成钢与春兰,为了让小儿子马继业吃苦、成才,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绝对化的剧场式的生活环境,并编造了一场关于贫穷的谎言。这一设定不禁让人联想到那部经典的《楚门的世界》,只不过在这里,“导演”与操控者换成了深爱孩子的父母,而舞台则缩小在了一个家庭之内。

从这个角度看,《抓娃娃》确实是一部教育“恐怖”片,是因为它触及了中式教育中一个普遍而敏感的话题——控制型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孩子的自我觉醒。

1

穷养:

一场伪苦难人生的人生操控‍‍

在《抓娃娃》中,父母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着细致入微的监控和干预,用”善意的谎言”掩盖着他们强烈的控制欲望。“家里没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考上清北,改变命运”……我们似乎看到了无数自己或身边人童年的影子。

电影看似批了一层楚门世界的皮,但核心却是东亚的亲子教育理念。马成钢接班人计划成立的前提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朴素的价值观来于他个人经验。 于是他将苦难和成就进行绑定,笃定这就是因果关系,且不接受除了这以外的路径。

《抓娃娃》里的“中式恐怖”:挣脱纽结的脐带,逃离以爱为名的枷锁-风君娱乐新闻

( 电影《抓娃娃》截图)

正如作家余华所说:“苦难就是苦难,他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被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真正的贫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短缺,更是精神世界的贫瘠,包括家庭温暖、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社会认同感的缺失。对马继业来说,一切都是假的,可是马继业心底里的自卑和同学的嘲笑永远是真的。这也是他结尾在跑道边捡瓶子的原因。

《抓娃娃》里的“中式恐怖”:挣脱纽结的脐带,逃离以爱为名的枷锁-风君娱乐新闻

(B站网友评论)

马成钢之所以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是因为他有钱,而不是因为他真的穷或者真的善良。他有一个公司为他制定培养计划,有十几年全部的时间精力、稳定积极的情绪陪伴孩子成长。除了给小孩制造物质匮乏的苦,其它的真正的苦难都被遮蔽掉了。

以马成钢伪造出来的这个家的贫困程度,发生在现实中,孩子所缺失的,远不止金钱,更多的是那份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爱,才是比金钱更稀缺的奢侈品。这才是真实的苦难——爱与金钱的双重匮乏。

2

爱与控制的边界:

纠结盘缠的情感脐带‍‍

苦难教育的背后,是以爱为名的控制。中国式的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可是在爱与付出之下,是无处不在的控制欲与窒息感。同样是被操控的人生,《抓娃娃》中的马继业所面临的困境比《楚门的世界》更令人窒息。

《楚门的世界》唯一跳出来明确阻止楚门自我觉醒的反派角色是总导演。不论是不惜暴露真实身份的初恋,还是最后在镜头外为他加油打气的观众,《楚门的世界》中还存在着真心想要主人公觉醒的人。

而《抓娃娃》里,阻碍马继业认知觉醒的却是他的至亲之人。周围的所有人所有人为了目标或是利益,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这个针对他的人生骗局,他的世界建立在“以爱之名”的假象里。在血缘关系比天大的的中国,联系紧密的血亲成为“反派”,真相大白时他只能茫然地看向父母问道:“你们又是哪位老师?”

《抓娃娃》里的“中式恐怖”:挣脱纽结的脐带,逃离以爱为名的枷锁-风君娱乐新闻

小红书用户图片)

可这场旷日持久的操控似乎又是成功的。马继业的确被养成了一个很好的孩子。他生活环境里的每个人都是爱他的。不同于《楚门的世界》中所有人的配合出演和直播利益驱使下的虛情假意,《抓娃娃》中马成钢所营造的虚假世界显得那么真实。在他人引导下与世界真实的交互,周围人对他的爱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变成真实的。马继业捡瓶子时保镖们的心疼、李老师葬礼时的不舍,都是真实的感情。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他就是一个“没有很多钱却得到了很多爱”的争气小孩。

《抓娃娃》里的“中式恐怖”:挣脱纽结的脐带,逃离以爱为名的枷锁-风君娱乐新闻

(电影《抓娃娃》截图)

所以,当马继业看清真相时,甚至找不到一个能够去名正言顺责怪的坏人。只能把资料狠狠砸向那面墙。问向父母的那一句“你们两个是哪位老师”也是他在那场对峙中唯一的反击。

他无法发疯,无法歇斯底里,他只能沉默地看着一切,听着自己父亲的尴尬的大笑、大声的质疑,也听着自己内心破碎的声音。他在崩溃的那一刻,去质疑的不是金钱,而是他长久以来得到的,最宝贵的爱。所以,他只能离开,不能停留。

《抓娃娃》里的“中式恐怖”:挣脱纽结的脐带,逃离以爱为名的枷锁-风君娱乐新闻

(小红书用户评论)

面对崩溃破碎的马继业,马成钢毫无歉意。“你有什么可委屈的?你认为是我们控制了你的生活吗?你也控制了我们的生活。”可当马继业头也不回地离去,马成钢喊出的却是:“晚上还回来吃饭吗?”情感成为盘缠扭结的脐带,只要没有断开,就永远地将孩子与父母拴在一起。这是最永恒的羁绊,也是最长久的束缚。不只是孩子,父母往往在控制中吃尽苦头,用“善意谎言”包裹着的控制欲拴住了绳索两端的人,没有人能得到解脱。

3

出走之后:

童年射出的子弹正中眉心

影片的结尾,大儿子马大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登山事业,小儿子继业也重拾梦想,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体校。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能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中挣脱束缚,找到真正的自我呢?普通人没有任性的资本。就算他的体育并不靠前又如何,他有家庭的支持,他可以肆意闯荡,即使失败依旧可以继承家业。

马继业选择用高考交白卷的方式来反抗父母的控制,后面复读高分上体校,这是一种悲剧性的解脱。观众们的看法也很有趣,很多人说,“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高考考705上体校也太亏了”“再怎么也不能拿高考当儿戏”,却又直言“多年前射出的子弹正中自己的眉心”。

《抓娃娃》里的“中式恐怖”:挣脱纽结的脐带,逃离以爱为名的枷锁-风君娱乐新闻

(小红书用户评论)

也许真正可悲的地方在于,多数人虽然知道什么是对的,却也下意识地觉得觉得他考清北继承家业,是一条轻松又平坦的大道。观众终是影中人,我们又何尝不是电影中的继业呢? 很多我们以为是自主意识的选择,其实只是他人或环境所设定的。我们所受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也许还将”以爱之名”传承,影响下一代。

《抓娃娃》里的“中式恐怖”:挣脱纽结的脐带,逃离以爱为名的枷锁-风君娱乐新闻

(电影《抓娃娃》截图)

在最后的彩蛋里,马大俊攀上了高峰,可下山以后,还要继续在没有期待的生活中寻找人生的意义。马继业重拾热爱,可他的运动天赋早就错过了最佳的培养时机,真实留下的只有捡瓶子的记忆,童年的刻印仍深深影响着他。马成钢则回到富人生活,考虑再要个三胎。 结局表面是喜剧的收尾,内核是悲剧的延续。从这样的角度看,似乎所有人都在短暂的逃离后却又回到了命运选择的位置上。

但男孩怀抱着瓶子是笑着的。 要忠于自己的选择,首先要从别人给你的选择中醒来。于是他笑着捡起了自己的童年,轻轻地放过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