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本文目录

  •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抗战时中外闻名,后来为何又被枪决
  • 双枪老太婆是褒义还是贬义
  • 她是双枪老太婆原型,被誉为“民族之母”,解放后为何被枪决
  • 双枪老太婆的真实姓名是
  • 如何评价「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面对日寇宁死不屈,为何解放后被枪决
  • 赵洪文国雕像立在什么地方
  • 历史赵洪文国 为什么被处死
  • 双枪老太婆的悲剧:女匪首最终沦为反革命被枪毙
  • “游击之母”赵洪文国,靠两把双枪享誉中外,为何解放后被枪决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抗战时中外闻名,后来为何又被枪决

20世纪30年代,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以后,凭着火力优势迅速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不过日本的野心,并没有就这样满足她们,为了获得更大的权益,对整个中国都发动了进攻,有不少日本军官叫嚣说,她们根本没有必要将中国人放在眼里,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彻底获胜,占领华夏所有土地。

日本人的嚣张和狂妄,激起了国内百姓的反抗心理,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对抗日本侵略者,走向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期间,我国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其中还有不少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比如被人成为双枪老太婆的赵洪文国,她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名鼎鼎,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名气。解放后这个曾经的战斗英雄为何会被人枪决呢?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她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选择了错误的立场,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在解放战争中,赵洪文国站在国民党那边,用非常残忍的方式屠杀了300多个老百姓和解放军战士。在全面溃败的情况下,赵洪文国坚决不投降,最终被我军强行抓获,上级领导考虑其历史功劳,本想着放她一马。可受害者的家属却死活不肯同意,她们觉得赵洪文国必须被判处死刑,否则的话,那些死者的在天之灵永远都得不到安宁。

国家考虑再三,最终答应了老百姓的请求,将赵洪文国直接处死。与此同时,她的儿子和儿媳妇也因为参与反动,被国家抓了起来。赵洪文国的儿媳妇被抓时,已经怀了孩子,在服刑期间将孩子生了下来。上级领导得知后,立刻下令对赵洪国的儿媳妇进行特赦,让她回去照顾孩子,从这一点来说,赵洪文国家的血脉,算是保留下来没有断绝,国家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双枪老太婆是褒义还是贬义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1881—1950),女,满族,汉军旗人,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本名洪文国,夫姓赵,故以赵洪文国知于世,人又多称“赵老太”、“赵老太太”,无党无派。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协助其三子赵侗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河北“国民抗日军”、河南“太行山光复军”以及“晋察冀游击纵队”,当时被国人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赵洪文国的二子赵连秀、三子赵侗、爱女赵理智,均积极投身抗日救亡。
双枪老太婆,民间对于这样一位爱国英雄级的老太太的一种称号,含高度的敬仰之情,理应是个褒义词。

她是双枪老太婆原型,被誉为“民族之母”,解放后为何被枪决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抗日女英雄。在抗日战争正式打响后,赵洪文国变卖家产充当抗日经费,组织抗日义勇军与日军周旋,她风里来雨里去,手持双枪打得日寇闻风丧胆,在抗日战争后期,赵洪文国更是被国民政府誉为“民族之母”,誉享海内外。但就是这么一位传奇人物,却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解放军枪决,这是为何?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赵洪文国国的生平事迹。

赵洪文国,满族人,本名洪文国,夫姓赵,1881年出生于满清的一个东北贵族家庭中,因自幼目睹侵华日军的种种罪行,因此从小就对日军充满仇恨。后来,随着日本的野心逐渐显现,日军开始在日占区对中国的少年儿童实现“奴化教育”,为了让中国青少年不做亡国奴,赵洪文国变卖家产充当抗日经费,创办赵家堡子小学抵制日本奴化教育,坚持使用汉语教材。

1931年9月18日,随着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日军开始大肆入侵我国东三省,并对东三省内施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赵洪文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32年,赵洪文国回到故乡组织了抗日义勇军,抗击侵华日军。

随着抗日战争逐渐白热化,1933年,赵洪文国与抗日志士白君实、刘壮飞等人组建了“抗日别动队”。不久,抗日别动队又改组成为“少年铁血军”,他们以赵洪文国的家为抗日据点,对周边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提供物资援助或人员支持,在各路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少年铁血军很快就发展到500多人。

随着少年铁血军的影响越来越大,日军开始重视这股武装力量,但苦于他们善于游击战,每次打完后都躲进山里,让日军苦不堪言。1934年8月,日军在知晓少年铁血军的根据地就是赵家堡子后发动突袭,赵洪文国为掩护部队撤离被日军抓捕,在监狱中,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赵洪文国始终坚贞不屈,2个月后,赵洪文国在铁血军的配合下逃出了监狱。

出狱后,赵洪文国在东北救国会的帮助下筹集军火,继续发展少年铁血军,逐渐在东北地区扛起抗日大旗,到1935年年底时,少年铁血军已经发展到11个方面军,队伍总人物超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少年铁血军自1933年成立到1935年年底,已经与日寇交战300余次,俘虏歼灭日军6000余人。

此时的赵洪文国与少年铁血军的名声已经打了出来,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赞扬。1940年,赵洪文国作为抗日女英雄,受到了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的亲自接见,蒋与她合影并亲封她为“游击之母”。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赵洪文国一直追随国民党。

1949年渡江战役打响后,国军一路溃逃,解放军陆续解放各省市,但赵洪文国仍执迷不悟,依旧率旧部负隅顽抗。1950年2月,时逢川西匪乱,赵洪文国集齐4000多游兵散勇,企图攻占当时已经解放的什邡县城,但队伍还没到达什邡县,就被早已得知其消息的解放军袭击,赵洪文国损失惨重,带领着残部流窜到附近的高桥镇,同年4月,赵洪文国率领的残部被解放军一举歼灭,而她本人试图伪装成农村村妇逃脱解放军的抓捕,但被识破。1950年7月16日,赵洪文国被执行枪决。

双枪老太婆的真实姓名是

陈联诗。双枪老太婆是《红岩》中塑造的传奇人物,为华蓥山游击队的成员,因善使双枪被誉为双枪老太婆。原型就是陈联诗。

他又名陈玉屏,四川广安岳池县人,川东华蓥山游击纵队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多次参与并领导华蓥山武装起义,为中国近代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陈联诗善使双枪,故被世人称为“双枪老太婆”。

20世纪50年代初期,陈联诗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强行劝退脱离中国共产党,之后陈联诗共写下了42份入党申请书,直至因病离世也未能实现这一夙愿,抱憾而终。

扩展资料:

陈联诗在地下斗争中曾几次被捕,而她的革命斗争意志像愈来愈旺的火焰,没有停熄过一刻。1935年丈夫廖玉璧在岳池英勇就义,头颅被悬挂在岳池县城门洞的高墙上;她的婆婆也因支持儿子的革命活动几次坐牢,受尽酷刑的折磨。

接连不断的不幸,更令她抑制着内心的仇恨,化悲痛为力量。解放前夕,上川东地下党组织武装起义,陈联诗回岳池做了大量统战工作,并积极支持儿子廖亚彬在中和乡组建武工队,参加华蓥山武装起义。

武装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后方的统治地位,为牵制和削弱国民党反动力量、配合人民解放军反攻起到了积极作用。陈联诗为华蓥山地区这一系列武装斗争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联诗

如何评价「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好的一面: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参与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河北“国民抗日军”、河南“太行山光复军”以及“晋察冀游击纵队”,被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

坏的一面:抗战结束后,赵洪文国带领她的队伍回到东北,追随国民党。拉拢沿途的反共分子和受欺骗的群众,残害解放军。

扩展资料:

1935年12月,铁血军由辽南渐次发展到辽东、热河各地,队伍发展到11个方面军11000勇士。赵侗成立了中国第一民众抗日自救政府“辽南临时政府”。辽南少年铁血军各路连年大小战役300余次,杀敌在4000余,俘日伪军警2000余名。

1950年4月中旬,赵洪文国带着残匪流窜到绵竹县境内的高桥镇,被解放军夜间突然袭击,一举歼灭。赵洪文国装扮成农妇,潜藏在一个竹夹壁中被俘获。同年7月16日,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面对日寇宁死不屈,为何解放后被枪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像这样描写男子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诗句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这是长久的观念。

中国历史上的男子英雄是层出不穷,我们仰慕打马过河成为战士的荆轲,我们试图描画孙武的巧妙兵法,我们崇拜负荆请罪的大将军廉颇,我们听说着直捣黄龙府的岳飞传说,尽管四面楚歌之后便是十面埋伏,但我们清楚项羽依旧是盖世的霸王……

这些人的英雄身影总是在我们的课本上展现,他们的故事一直在被后人传唱,所以我们才会如此印象深刻,而中国历史上的女子英雄相比起来就没有那么地家喻户晓,但是历史长河里依旧存在着很多巾帼英雄。

我们此刻不谈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不提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元帅,不说锄奸报仇、神通广大的樊梨花,我们就说说在抗战中声誉响彻中外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她曾经杀敌无数,但为何解放后却被解放军直接枪决?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曲折?

老当益壮,组织抗日军队

赵洪文国,满族女子,188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本名洪文国,后才随了夫姓改为姓赵,赵洪文国一生没有党派,但是国家也许就是她的信仰。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过,当时已经五十岁的赵洪文国没有选择成为四处逃亡的普通老妇,而是走上了抗战的道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抗日这件事上丝毫不输年轻人。

“九一八”事变后赵洪文国的儿子赵侗,也是后来一位著名的抗战英雄,从北平回到了家乡着手组织抗日义勇军,此事不仅没有遭到赵洪文国的反对,她反而用变买家产得来的钱财全部交给了儿子作为抗战组织的经费。

并且她还带头鼓舞全家的人为义勇军服务,还主动将自己的家作为军队的指挥所和交通站,自己跟随儿子踏上了抗日武装的道路。

1933年,在赵洪文国和赵侗等人的帮助下,抗日“别动队”正式成立了,后来又因为抗日形势的变动,抗日“别动队”改组,并重新成立了“少年铁血军”,而赵洪文国就在其中负责购买保存枪支弹药等事物。

但是不仅如此,赵洪文国还是重要军事会议主要组织人,平常的日伪军的各种情报也要靠她收集。并且上了战场,赵洪文国就是前线人员最重要的后勤补给。

她时常带着人运输沉重的枪支弹药,将这些武器送到战场上,时间久了,她的名气也就逐渐传开了。因为在战争中经常手持双枪,她被后人称作“双枪老太婆”。

深爱祖国,坚决不做亡国奴。

赵洪文国不仅是跟随儿子亲身上战场,并且她一直致力于后人的教育,她不愿后人接受日本入侵的奴化教育,所以她首先是主力恢复了当时因为战乱而被迫解散了的赵家堡子小学,并且在儿子赵侗的支持下,她始终坚持赵家堡子小学必须坚持使用国语的教材,所有人必须一致抵制日本的奴化教育。

因为赵洪文国甚至比刀枪炮火的烽火战场更为恐怖的就是悄无声息却日渐侵蚀的文化认可,中国文化必须是中国人的根,所以她一直教导那些孩子要热爱祖国,坚决不做亡国奴。

就是在赵洪文国这种精神的影响下,赵家堡子小学的师生在后来都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积极的参与者。甚至后来在“少年铁血军”中,光是小学生占比就有十分之二,所以这支军队也被当地称为学生军。

他们始终希望能够尽一切手段收复东北,使中国再次振兴。能够有这种对于文化上的警觉,实在是不容易,因为当时战争紧张,但赵洪文国却始终坚持文化必须独立。

人之所以能够为一件事不顾一切地奋斗拼搏,就像当时很多中国人都愿意自己站出来捍卫国家的主权同日本人拼杀。

这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这种信仰不是宗教,而是国家,这是处于对自己国家强大的认同感和在强大的爱国精神的驱使下才有的举动,所以一旦推行了日本的奴化教育,假以时日,中国人就真正会沦为亡国奴了。

忠贞不屈,救援乡亲

在1934年8月的时候,因为卑劣的日寇再次突然袭击赵家堡子,当时不仅赵洪文国一家人都被抓进了监牢里,日军更是把赵氏家族和300来口乡亲一举押入了监狱里。

而赵洪文国作为那里的主事人必然遭到了日寇的威逼利诱,但是赵洪文国从来不存在任何侥幸虎口脱险的想法,更不松口给日军一切情报,所以面对着这样的“硬骨头”,日寇在两个月后依旧无果的情况下最终决定向上级请示秘密处死赵洪文国。

但是就在执行死刑前,赵洪文国被铁血军假释,也就是此番举动,赵洪文国抓住机会出狱后解救出了所有的乡亲,随后便带领着自己的家人们逃往了北平。

但是这并不是一次单纯的潜逃,在逃亡过程中赵洪文国依旧牵挂着铁血军,所以在途中她一直在筹集军火支持少年铁血军。这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赵洪文国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智勇双全。

后来铁血军从辽南发迹,逐渐壮大,队伍也越来越大,参加其中的人员也达到了上万人,这支队伍在历史的记载中也曾经参加过几百次战役,杀敌上千人,可以自豪的说是一支民族英雄的军队,是一支勇敢的部队。

被蒋拉拢,走上弯路

但是谁都会好奇,这么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为何最后的结局竟是被枪决,实在是令人费解。这是因为,在后来赵洪文国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在1940年,因为抗战有功,她被蒋介石接见,还和蒋介石拍照留念,蒋介石更是亲自为她题字“游击之母”,并且当时董必武还亲自到场祝贺。后来蒋介石更是任命赵洪文国为“冀辽边区第二路绥靖总指挥部”的中将总指挥。

所以在蒋介石的诱利下,抗战结束后,赵洪文国回到家乡后就加入了国民党,但是在共产党解放军不可逆的势头下,在辽沈战役结束后,赵洪文国硬是被打到不得不逃往重庆。

但是后来蒋介石又是一纸任状将赵洪文国派往川西,于是赵洪文国竟然一直执迷不悟竟然集结了一众川西匪众,企图攻击县城,但是此次行动还没完全开展就再次遭到了解放军的打击。

而屡次受挫依旧不能打醒赵洪文国,她依旧手持双枪带领队伍围攻县城,再次途中她还当众枪毙了队中被她怀疑是共党的队员。但是解放军的胜利已经势不可挡,必然是历史的胜利者,所以最终赵洪文国在逃窜中被捕,于1950年7月16日,被执行枪决。

小结:

谁都没有想到赵洪文国到头来是这么一个结局,就如同谁都没有想到曾经绞杀日寇的英雄有一天把她的枪口对向了同胞,组织解放军解放全国,所以可以说是踏错了最后一步,选错了阵营,实在是令人惋惜。

但是即便如此,赵洪文国生前那些抗战的正义事迹依旧不能磨灭她是一位民族英雄,就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

赵洪文国雕像立在什么地方

华蓥山。赵洪文国,女,满族,汉军旗人,外号双枪老太婆,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为纪念她,2005年4月30日,华蓥山一座总体高25.8米的双枪老太婆塑像落成,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赵洪文国 为什么被处死

赵洪文国(1881-1950),女,汉军旗人后裔,夫姓赵,本名洪文国,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抗日英雄赵侗之母,人称“赵老太“,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无党无派。

一九四九年四月,赵洪文国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蒋介石委托,组织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靖纵队,其四子赵连中任总司令,驻扎重庆。赵洪文国并以“总统府留守”自任,策划“反征粮” 暴动,提出“赶走共产党,三年不纳粮”等口号,建立大陆游击区,抵抗进川的解放军,阻止国民党第十六兵团起义,枪杀解放军谈判代表,围攻占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一九五O年二月赵洪文国被捕,拒不投降,认为解放军“挑灯拨火,诱惑忠良。”

赵洪文国1950年被解放军逮捕时,已是七十岁高龄。中共方面认为他“罪大恶极”,解放军西南军区军法处判处其死刑,据传周恩来曾为之说情希免其死罪,但最后仍遭处决。抗日战争幸存的赵洪文国第四子赵连中亦同时被处决,时年二十五岁,其妻子和孩子由毛泽东亲笔批示予以释放。

双枪老太婆的悲剧:女匪首最终沦为反革命被枪毙

  1950年4月16日,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被擒,这位昔日的抗日英雄,却因为她最后的劣迹,遮掩了她曾经的美名。
  她曾经也是一位抗日的英雄,她的儿子赵侗与苗可秀等人到北平组织“东北学生军”;1932年春返回东北,将自己的部队加入到邓铁梅的义勇军学生队,1934年2月他们的部队改组成立“中国少年铁血军”,苗可秀担任司令,赵侗担任参谋长;1935年7月苗可秀牺牲后,赵侗继任铁血军司令。
赵洪文国变卖家产作为抗日经费,还动员全家参与义勇军。他们相约不许爱财,不许祸害妇女,家庭被抄不许埋怨,家人被捉不许乱‘咬’(出卖)。她试图恢复战乱解散的赵家堡子小学,使用国语教材抵制日本文化侵略。
1934年2月,日军获得情报赵家是少年铁血军的中枢,于是将赵家16间房屋烧毁,赵的家产毁于一旦。但赵洪文国3月到大孤山等地购买印刷机,在赵家堡子小学组织学生印刷抗日宣传品,与儿媳王全一等人潜入凤城、岫岩、庄河、孤山等的县城,以少年铁血军名义张贴散发宣传单张。
1934年8月,日军再次突袭赵家堡子,将包括赵老太太一家六口在内的赵氏家族和乡亲300多人抓捕,两个月后,由于赵洪文国不愿投降,当地日军报请关东军司令部打算秘密执行死刑,赵洪文国想办法假释出狱,并救出乡亲等人。赵洪文国一家逃到北平,联系东北救国会支援少年铁血军。
  
至1935年12月,铁血军由辽宁南部发展到辽东、热河各地,队伍发展到11个方面军11000人左右。他们成立“辽南临时政府”,公选赵侗兼任政府总裁。有资料称,辽南少年铁血军各路连年大小战役300余次,杀敌数4000左右,俘虏日伪军警2000多人。1936年5月,赵洪文国曾打算将一批军火通过海路运送至少年铁血军处,但因日军封锁而失败。1937年春铁血军陷入困境,赵侗入关到北平母亲处寻找支援。
时逢七七事变北平沦陷,赵侗没有再回东北,选择在北平郊区起事。他们的活动得到杜月笙、史笙赓、沈鸿烈、马占山及张学良等人的支持。1937年7月20日,主要指挥者24人在北平临时寓所焚香发誓后分两路深夜出城,在城郊西南白羊城起义,组织建立“华北国民抗日军”。在这段时期,赵洪文国在部队中协助运输军火,她乔装成一般老百姓,运送了大量的军火装备,亦有协助游击队员出城。1937年9月,赵洪文国到武汉宣传抗战争取支援,途中在河南太行山地区,两个女儿牵头筹建抗日光复军。他们据称组建过万人的部队,试图与河北国民抗日军和东北少年铁血军连成一线。但因为成员来源复杂,后来领导层发生严重分歧而失败。
赵洪文国离开后,华北国民抗日军攻破北平第二模范监狱,救出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1000多犯人,并曾击落日军飞机一架。“华北国民抗日军”发展至基本部队9个支队,外围6个支队的游击队伍,驻防在平郊、灵源、怀涞和热河等地,人数约为25000人左右。中国共产党得知这支部队的名声,就开始派员进入部队,逐渐将其同化为中共队伍。最终八路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写信邀请,将他们的部队收编为第八路集团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侗任司令。

  
1940年,赵老太作为抗日英雄,被接到陪都重庆,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合影留念。蒋介石还亲书“游击之母”四个字赠于她。一时之间,冠盖满渝。登门祝贺、睹其英雄风采的各界人士,纷至而来。
后来蒋介石封她“冀热辽边区第2路绥靖总指挥部”中将总指挥,“八路军能折腾出个啥名堂?将来赶走了小日本,天下终归是国军的,对不?”她对部下训完话后,亲自拉出了队伍,成了一支远近闻名的反动武装。
1949年秋,北方已完全被解放军控制,赵洪文国已无立锥之地。于是她带着家人狼狈逃到重庆。
蒋介石为了利用赵老太太为他卖命,于是就给她发了一纸空头“委任状”,委任她为“西南第2路游击司令”,这着实让她高兴得不能自持。当晚,她就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婿,连同一些心腹,领了蒋介石亲批的大批弹药,踏上了川西平原准备利用哥老会和当地股匪,拉出队伍,配合蒋介石搞好“成都会战”。
1949年12月中旬的一天,川西坝子上,赵老太一行风尘地赶到了广汉。
此时,解放军18兵团已经越过了秦巴山地,兵锋直逼成都。12月19日,解放军第16军在金口河围歼国民党湘鄂边区“绥靖”公署残部,生擒中将主任宋希濂等人。
1950年2月13日,不甘心失败的女匪首赵洪文国亲自率了五千多名匪徒,浩浩荡荡直奔什邡县城,打出了赶走共产党,三年不纳粮的口号。土匪队伍中,赵老太乘坐一顶宽大的滑竿。在匪徒们的吆喝中,赵老太一起一伏手持双枪。
赵老太坐着滑竿走到半路上,早已得到情报的解放军537团,加强了打力量,抽调个炮营和步兵营设伏阻截。炮营在山上架好了8门迫击炮,对准匪队一阵猛烈开火。经这突然一击,无准备的匪队顿时溃如蚁群,纷掉头鼠窜。
赵老太坐在滑杆上,朝天打了两枪,声嘶力竭地吼道:“弟兄们,顶住,顶住,万不可慌张!
此时的匪队已然乱成了一锅粥,听得枪声后,呼天抢地,竟相逃命。赵老太的滑竿被逃窜的匪徒们挤得掉在了地上,两个轿夫也没命似地跑了。还是她儿子拼死跑了上来,背起她跑回三河乡,这才捡回了一条老命。
几天后,当她得知53却团出动剿匪,什邡县城仅剩一个营和二个县中队的兵力时,赵老太再次在土匪的簇拥下,将什邡县城团团围住。
赵老太手执双枪,命令匪徒们攻城。各路匪首按事先商定的办法,扛着云梯、炸药、巨木,涌向城墙。
县城内的解放军以逸待劳,用轻重机枪构织出一道道密集的火力,摔出一颗颗手榴弹,打得土匪鬼哭狼嚎。匪队接连攻城几次,一无所获。两天后,土匪们丢下数百具尸体,而什邡巍然不动。
川西军区得知土匪攻打什邡县城,火速派了554团赶来增授。闻听此讯,赵老太顿时瘫在滑竿里。随后率土匪逃遁,逃到了绵竹大石坝山区。
4月15日,537团回师围剿赵洪文国匪部,当夜12时,1营长李佐军指挥部队准时发起攻击,3连两个尖刀班悄然通过竹索桥。接近了村口,敌人的哨兵才发觉。战斗随之打响了。
3连和2连的两个排,猛扑匪部司令部。尽管他们经过长途跋涉,非常疲劳,但是在3连连长的带领下,部队仍然犹如下山猛虎,直捣匪巢。他们搭人梯翻过了一丈多高的院墙,与敌人开了近战、夜战,仅用了几分钟就解决了战斗,歼匪100多人。
赵洪文国,眼见大势已去,忙丢弃她的“滑竿”装成农妇,带着几名亲信,乘混乱之际逃跑,潜逃在附近一个群众家中。
1连连长何建基接到群众报告,带着5名战士立刻赶来,经过仔细搜索,在阁楼上一个竹夹壁中发现了一个盖着被子的老太婆。5名战士端着枪警惕地注视着床上一举一动。
何建基走过去,轻轻拍了拍老太婆,道:“老人家,你是什么人?”老太婆翻过身,用手蒙着脸,嘴里哼哼叽叽,不知在说些什么。
何建基拿出照片,对了对人,随即大喝一声:“赵洪文国!你还敢装蒜?把她抓起来。”
闻听于此,赵老太叹了气,说:“我服输,民国气数尽啦"随后,使穿衣下床,伏首就擒。
一代女中豪杰,结局令人扼腕。

“游击之母”赵洪文国,靠两把双枪享誉中外,为何解放后被枪决

说起“双枪老太婆”,相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提起这个名号,大家肯定都能想起一位拿着双枪,奋勇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女侠形象。不过,这个形象并非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当中,在抗战历史上,真切的存在过这么一号人物。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双枪老太婆原名赵洪文国,原本是一名普通的老太太,他有一个儿子叫赵侗,一直在军营当兵。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张学良率领大军退回关内,广大的东北土地尽数为日本人所侵占。当时日军在东北为非作歹,毫无忌惮的欺辱中国百姓,而这时赵洪文国的儿子赵侗不甘心受到日本人的欺辱,便拉扯起了一支抗日义勇军,开始与日军对抗。

赵洪文国为了支持自己的儿子,她不仅变卖家产给儿子充当军费,还亲自到部队支持儿子,帮助儿子筹钱买枪,还承担了放哨运粮的工作。后来,她更是准备和儿子一起上前线抗敌,让儿子教她射击。当时赵洪文国已经50多岁了,她的儿子自然是极力反对,但她硬是说服了儿子,让儿子将其带上了战场。在儿子的教授下,赵洪文国很快就学会了射击,而且她的天赋十分了得,甚至能够双手使枪,枪法精湛。就这样,赵洪文国跟随自己的儿子一起南征北战,使得鬼子对其非常忌惮,而她的大名很快就传了出去,人们纷纷称她为双枪老太婆,将她看作为了抗日英雄。

很快赵侗的队伍就发展了起来,成为了一支拥有上万人的部队。日军对此多次对他进行围剿,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反而是被赵侗的部队消灭了不少。后来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后,赵侗的部队被国民党军收编。不过,“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抗战时享誉中外,为何解放后却被枪决?

原来,赵洪文国和儿子被国军收编以后,开始积极同解放军作战,他们曾俘虏过几百名解放军战士,但都残忍的将其杀害。也正是因此,全国解放以后,赵洪文国和儿子一起成为了战犯,在经过了人民的审判之后,母子俩一起被判处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