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孤战迷城》迎来了最后的大结局。
看完之后,一直追剧的你,有什么感想?
反正,我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一起涌心头。
咱们先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黎少堂
在弹幕和评论区,我看到有不少的朋友,都在吐槽这部剧应该改名为《大黎传》。
原因很简单,作为反派男一号,实际上的男二号,他的戏份之多,一度超过了男主欧孝安。
我想说,对于黎少堂这个角色,编剧和导演,实在是“够意思”。
因为这个人物,塑造得超级完整。
从身世、性格、求学经历,再到感情生活、多重身份等等,说是剧中的男一号,也不为过。
不出预料,黎少堂果然活到了最后一集。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所谓“忠心耿耿、能力超群”的自己,到底是死在了谁的手上?
直接原因,一眼就能看出来:
——大桥和野的供述。
可为什么,大桥和野会如此轻易的牺牲掉,自己安插在军统多年的卧底——黎少堂,也就是岚山呢?
禾子和大桥的对话,暴露出了很多的信息。
简单提炼一下,就是:
其一,落樱计划,是大桥一生的梦想,而他已然无法实现了。
其二,大桥最重要的棋子黎少堂,已经被军统内部严重怀疑,也失去了应有的行动能力。
其三,禾子也是落樱计划的“忠实拥趸”。
因此,想要让落樱计划成为现实,那么大桥主动供出黎少堂是日本间谍“麋鹿”,从而保护苗江,才是完成计划的最优解。
果然,大桥这么做了。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黎少堂“疯了”。
其实,军统内部的怀疑、完成计划的能力等等,都不是黎少堂被除掉真正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来自大桥的猜忌之心。
面对筹备计划中的一次次失败,其实大桥对于黎少堂的能力,很少有过指责。
他真正担心的,已经说了出来:
“我从未怀疑,你对我的情义和忠诚,但是对帝国呢?”
在大桥看来,黎少堂或许会绞尽脑汁救出自己的老师,也就是自己。但未必会牺牲自己的高位,以及娇妻,去换取落樱计划的成功。
因此,黎少堂的死,早已经是注定了的。
第二、苗江
在演员表中,冯静娴能排在苗江之前,我是有点看不懂的。
小苗的戏份,丝毫不让女主的,好吧?
苗江的跋扈,有时让人看不懂。
她是重庆站站长魏清明的秘书不假,但也仅仅是一个秘书罢了。
于军统高层,苗江没有过硬的关系,在重庆站内部,魏清明也并非一手遮天,那么苗江除了魏清明之外,完全无视他人嚣张跋扈的做派,底气来自于哪里?
剧本不严谨,演员用力也有点猛。
苗江的下线,和黎少堂一样,有点过于突兀了。
有人说,在日本投降后,苗江虽然有把柄在禾子手中,但也不至于一次次卖命。
还有一点,大家或许忘了,苗江,是日本关东军的后代。
苗江,她不是黎少堂,也不是大桥和野,她只想在合适的时刻,带着自己的金银细软,过上滋润的生活。
某一次,要不是田中浩二,她就要拿着覃墨卿买戏服给的八根金条,提起桶跑路了。
可问题是,苗江在得知,禾子的毁灭计划,将自己也囊括在内时,是完全绝望了的。
但她还是想完成计划,最终被欧孝安除掉。
我知道,导演和编剧,想要塑造一个疯子美人式的反派,就像《伪装者》中王鸥饰演的汪曼春那样,只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除了两人的下场之外,其实看了《孤战迷城》的大结局之后,我最想做的,还是吐槽。
以下几点,不吐不快。
第一,落樱计划。
这部长达40集的谍战剧,剧情围绕的重点,就是落樱计划。
反派制定并坚持执行这个计划,而正方想要毁掉这个计划,而在国党军统内部,一些人还想利用这个计划,起到打击我党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落樱计划呢?
说白了,就是用毒气弹,在庆祝抗战胜利的大会上,投掷造成大规模的杀伤效果。
可问题是,在剧集的最后,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了,而落樱计划即使成功实施了,又怎么能挽回这个已定的败局呢?
如果在战场上应用,会更有说服力的吧?
第二,很多事情,逻辑无法自洽。
以冯毓年冯副站长为例。
文一山说过,冯毓年也是从复兴社时期,一路尸山血海蹚过来的“老人”了,经验、能力都有。
可面对准女婿黎少堂这个“日本间谍”,他竟然一点都没有防备,以为他不会除掉自己吗?
经典谍战剧好看,是看有些“老狐狸”们斗法。
比如《潜伏》中的站长、陆桥山、李涯、马奎等等,而《孤战迷城》中也有这样的配置。
——魏清明、文一山、冯毓年三位站长,再加上沈主任。
只是,军统重庆站中,卧底似乎有点太多了。
其实这个问题,还不是很大。
关键是,剧中那么多怀疑,三位站长,就没有用人,进行紧密的跟踪吗?
又比如男女主,在后半段知道彼此的身份之后,经常在办公室,注意还是大厅内的办公室,就已经谋划开了。
真不怕被人听到吗?
谍战剧的严谨,真的是一丝都不带剩下的。
第三,节奏缓慢,无关的剧情太多。
整部剧看下来,剧情的重点,无疑有两点,一是执行和摧毁落樱计划,二是揪出卧底。
欧孝安的失忆,是一个还不错的点,但无关或者说注水的剧情,实在是太多了。
其一,是名义上的女二冯静娴,戏份太多了。
总量上不算最多,还不如苗江多,但和冯静娴有关的剧情,几乎都和主线剧情无关。
她曾是欧孝安的未婚妻,后来嫁给了黎少堂,这个设定还可以,就是编剧、导演能力有问题,没有利用好设定。
结果,几乎全是“废戏”。
其二,关于军统内部怀疑欧孝安身份的戏份,处理得过于拖沓。
按理说,最好的处理应该是:
欧孝安归来——被怀疑——被严重怀疑——身份接近暴露——峰回路转,重新获得极度的信任——最终身份揭晓,彻底反转。
这道“怀疑曲线”,是从低谷到高峰,再极速下落的。
但在剧中,欧孝安被怀疑,往往只是两句话,并且与其失忆交织,显得凌乱不堪,没有丝毫的章法。
剧情撑不起设定,人物丧失弧光。
这,就是我对《孤战迷城》的最终看法,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