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三姐
这几天特别喜欢一个女孩儿:江旻憓。
巴黎奥运会上她代表中国香港队参加女子个人重剑决赛,拿了金牌。
击剑这个运动我不太懂,不过我知道能参加奥运的含义,更知道金牌的含义。这已经足够厉害了,再一看江旻憓的履历——斯坦福本科,人大硕士,港中文博士,普通话粤语英语全是母语,还精通花滑和钢琴,兴趣多样,还是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看完这些,大多数人开始把评论重点放到“父母太会培养了”。
各大营销号,尤其是一部分搞留学规划或IB课程辅导之类的机构们,纷纷开启了通用文稿朗读模式:《中产育儿的天花板级模版来了》《教育规划这样做,你也可以培养出江旻憓》《江旻憓父母的最先进鸡娃路线,都给我照抄》……
照抄个P。
上一次谷爱玲出圈的时候,由于她父母的段位太高,起点太不寻常,导致营销号们无从下手,这次不一样,江旻憓的父母相对普通,他们一看这是一碗好鸡汤啊,大家赶快一口闷了。
其实这学得来吗,这是照抄就能成的事儿吗。
中产家庭千千万,有钱的父母也不少,懂教育、爱鸡娃的家庭也挺多,但是江旻憓的父母不容易复刻。
营销号从来不会告诉你背后真正的真相——尽管有钱是必要条件,但有种精英是有门槛的,门槛就是父母。
父母的松弛感,对试错成本和机会成本的舍得,不是想学就能学。
比如,她的妈妈一开始也有自己的私心,想让她学优雅的芭蕾舞,但江旻憓不喜欢,妈妈就不强求了。
反观很多妈妈,只要自己想让孩子学的东西,如果孩子排斥,就说孩子没毅力,懒,不思进取,然后强行推动,最后全家鸡飞狗跳。
很多孩子不是不行,只是没有踩到父母想要的点上。
不少父母希望自己给孩子选定一个特长,孩子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最好再取得点什么成绩,再加持一下升学什么的就更好了,这好像就算是父母最期待的模版。
可是看看江旻憓父母干了什么,成全了女儿的“不愿意”,支持孩子的“愿意”,不强迫她,而是花时间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这是需要试错成本的,一般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江旻憓的爸爸更是超越了大多数爸爸,他甚至为了帮助女儿学击剑,自己投资一位击剑教练开了俱乐部。
并不是光有钱就行。
要知道,这些付出都有可能是血本无归的,但是他们敢于面对石沉大海,这就是真正的实力和魄力。
这样的格局,加上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沉没成本,多少家长能做得到?
宽松的支撑感和焦虑的压迫感是明显不同的。
就因为父母支持,包容,孩子会更有自驱力,会更愿意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努力。
比起松弛的教育方式,更难模仿的是父母对孩子人格塑造的影响。
江旻憓打动我的不是她剑术有多厉害,毕竟只要在自己领域深耕,每个领域都有优秀的人;
也不是她读了斯坦福、人大、港中文,毕竟努力学习的人都很不错,并不能因为别人没拿奥运冠军就觉得其他学霸不如她;
更不是她有很多兴趣爱好,毕竟只要花钱花精力,好多人都可以涉猎广泛。
说白了,这些都是相对容易堆砌的。
而真正打动我的,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的真实,谦逊,她的平常心,她的善意和爱心,她志向远大,她有公益热忱,她的世界观,和温柔中透出的坚韧。
看她讲话就知道,她是真的一点包袱都没有,完全真实展露内心,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姑娘。
如果不知道她的真诚平和有多可贵,可以去看看有些人,特别是取得了一点成绩的人,有多装,有多大偶像包袱,有多在意冠冕堂皇的虚像,就更可以理解江旻憓的可贵了。
一个内在和外在都强大,拥有高学历,广阔的见识和经历,被长期的运动竞技锻造过的人,如果还有这样的待人处世姿态,那就真的属于教育太成功了。
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训练出来的,是从小到大潜移默化,这其中肯定有一大半是来自父母的能量和教育。
你说这些东西怎么“照抄”?父母自己不具备这些能量的话,压根照抄不了。
归根到底,培养优秀的娃,最大门槛就是父母。
接受采访时,她说很感恩自己将会得到一笔奖金,她正在考虑如何用这笔钱,会给团队伙伴们买礼物,还想成立一个慈善机构,帮更多小朋友接触运动。
直言不讳地诉说金钱带来的喜悦,恰恰说明她并不看重金钱,但却很知道金钱也是一种证明,她将用它来获得更多正反馈,将荣誉转化为持续的动力。
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人生观,一定是经过长期的熏陶才会实现。这说明她的父母是这样的人——
理性,务实,利他,敬畏,热爱生活。
不像一些假惺惺的说辞,空洞,炫富,力图拔高自己,却对他人和社会却没啥实质性贡献。
采访中她还提到自己的几次受伤,谈到教练、医护、妈妈在她受伤时的帮助,她说有这么多人支持,自己肯定要坚持。
这不是简单的感恩,这是一种社会链接中的人性表达。
在心理学里,人的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健康良性要素之一是人格统一性,其中的重要部分是:理解自己的社会属性和责任。
可见,她的父母在她成长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她的责任心和感恩习惯,不会肆意掠夺别人的付出,也不会吝啬保留自己的能量。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时,我们往往会感受到巨大的正向能量,与其真诚相待我们会非常受益。
我觉得这才是江旻憓的父母对其教育最成功的地方,这些也同样来自于家庭的松弛感,豁达,远见。
和花了多少钱,上了什么名校,拿了多少奖牌关系都不大。
说起来容易,但这些致命的优势,很多家庭是不能完全具备的。
第一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第二需要父母的认知很高,第三还要孩子天赋不差。
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优秀的孩子,其实都少不了家庭条件和父母支撑。
可惜很多时候不少人只以成绩好坏、能否考上名校来衡定教育的成功。
学霸很多,各行各业成功的人也很多,如何评判教育的真正成功,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看一个孩子的人格。
只要他有坚韧的品质,利他的动力,持续进步的斗志,还有一个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那就是真正的成功人生了。
而这样的人,往往很多都可以通过良好的小环境和大环境以及自身的驱力和韧性,把人生路走得不错,达成主观幸福感,而不被外界定义。
每次看到优秀的孩子,就有人试图去让大家学人家怎么鸡娃,其实这很无理取闹。首先,还是学学别人的父母是怎么锻造自己的吧。
北京分享会 扫码报名~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带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