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和咸阳故事-风君娱乐新闻
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全红婵是过来人

奥运金牌光环余韵悠长,许多体育运动员虽然日常寂寂,但这段时间短暂地成了社会焦点。

全红婵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全家有女初长成。人们已习惯了她高超的水花消失术,不再将她当作一个孩子来看,开始从言行上评价她。

全红婵是过来人。她的家庭环境不太好,又是在运动队里长大,人们习惯用同情的眼光看她。 人们担心她文化程度不够,担心她不会英文,担心她情商不够,担心她离开跳水以后,不能适应社会。

我理解这种眼光,因为有太多的案例令人唏嘘,有些甚至可以说惊心动魄。但同情心泛滥不是好事,它会蒙蔽我们的双目,看不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全红婵是一个公众人物。我们评价公众人物,如果只能看到她身上的瑕疵,不能在其运命轨迹里,发现自己生活的得失。那么,我们的关注里就没有公共,只有谈资和八卦。

从社会生活机遇优劣多寡这一视角看,时下,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同情全红婵的资格。

全红婵服务于国家跳水队,这是一个纳税人供养的体系。全红婵成名以后,又是市场的宠儿。她被吸收进了体制内,又在体制外获得市场的青睐。从生活机遇上来看,她已经是社会竞争里的佼佼者。

在体系内当然有竞争,但更大规模的竞争,难道不是进入体系之内?时下,奥运冠军们在体制内外,占据着资源与好处,这就是目前冠军们的境遇,这就是我们的公共环境。

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的一跳成名,又在巴黎奥运会上名就功成。外人看,她的人生似乎很顺遂,缺乏命运的挫折 。如果谈人生阅历,虽然全红婵年纪轻轻,但她或许比大多数人更懂人艰不拆。

她在村小玩跳房子游戏,偶然走上了一条快车道。在东京一跳成名之后,我相信她选对了路。但这条路很不容易。国家队高手如云,她要竞争出战的机会。一将功成,万人寂寞。荣耀的台前幕后,竞争相当残酷。

全红婵的家人卖水果,因为有流量的夹持,据说做得也很好。客观地说,全红婵以及全家实现了阶层的跨越。所以,我们已不必担心全红婵的未来。

我始终觉得知人论世也好,新闻评论也罢,总得从个人的具体境遇出发。社会不是空洞的价值理念,而是具体的生活境遇。

最近发生的很多事都令人感怀。

一位女子在咸阳出租屋里寂寂死去。许多天以后,人们才发现她。又许多天以后,人们通过房东拼凑起的细节,了解到她生平的蛛丝马迹。她来自宁夏固原六盘山下,一个普通的山村,经历了三次考公失败,死的时候33岁。

新闻专业人士追究事实真相,试图还原这个故事更多的细节。也有很多人讨论当事人的生活态度,认为一个人不一定要执着于考公。这些讨论都没问题。我认为在事实的还原中,有一部分尤其需要追溯,那就是公共部门的作为。程序是否正当,责任有没有尽到。这一部分,人们明显忽略了。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令人唏嘘。房东是一个公职人员。人在新疆工作,出租的房屋,闲置在咸阳。可以这样概括这个故事,一个过了河上了岸的人,记录了一个拼命向彼岸泅渡,却最终随流远去的人。

这是个案。人生海海里的一滴水。一滴水不是整片大海。但一滴水就像凸透镜,可以清晰地将大海放大。

想想咸阳故事,想想全红婵,我们或许再不会同情心泛滥,想去教冠军学英语,和过尽千帆游上岸的人谈人生经验。

一起以有趣对抗无趣

合作请联系:cathyqian@youmati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