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周星驰也开始了“卖版权”之路:
继《金猪玉叶》之后。
“9527剧场”最新一部《大话大话西游》即将播出,星爷继续为短剧保驾护航。
而与此同时。
一个名为《喜剧之王单口季》的脱口秀节目又正在热播,他去做了所谓的“发起人”。
看起来,星辉的财务状况确实堪忧。
不过。
在这其中,Sir最喜闻乐见的却是这一件事:
8月31日,《食神》上映。
你没看错,这个“上映”的意思是,时隔28年,这部周星驰的代表作,在连蓝光碟都没出的情况下,首次在内地上映了。
你问Sir怎么看?
当然是无脑冲啊,这还能有第二种答案吗?
只是在此之前。
Sir还是没忍住打开电脑,打算提前重温一遍这部佳作。
可没想到的是。
再看这部电影,却“费”了Sir好长的时间,以至于光是开头那场5分钟的“香港至尊名厨大赛”,就看了足足半个小时。
为什么?
因为时隔28年再看,Sir恍然觉得,这场戏仿佛就是个寓言。
告诉我们的,是周星驰当年的担忧,与未来的挫折。
怎么说?
不妨,我们先从那几道被打了0分的菜说起。
01
比赛里,第一道被食神打零分的菜,名叫:
皇帝炒饭。
顾名思义,这就是一道炒饭,现实中,这道菜被赌王何鸿燊用5000元港币买过一份,而电影中,扮演“炒饭王”的戴龙,其实本就是香港四大名厨之一。
但史提芬·周给零分的理由是什么?
口感。
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戴龙没有用隔夜饭来炒。
要用隔夜饭炒啊,炒王
什么是隔夜饭?
说白了,其实就是剩饭,是上一顿吃剩下来,大概率被倒进垃圾桶的残留食物。
可在炒饭这件事上。
反而,这种注定被丢弃的剩饭,变成了不可或缺。
想到了什么?
Sir的第一反应是当下很多人说他“炒冷饭”的事,就拿《大话大话西游》来说,珠玉在前,谁会愿意去看一个新编的故事呢?
可再一想。
或许星爷的本意,还在于:
“剩饭”演员。
或许你也发现了,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总会出现许多奇奇怪怪的演员,他们在其他人的作品里往往连跑龙套的资格也没有,但却能在星爷的戏里大放光彩。
为什么?
因为周星驰坚持,“就算是一张厕纸,一条底裤,也有它本身的用处。”
话糙理不糙。
举个例子。
还记得电影里,穿白背心的那个演员么:
徐志雄。
其实是去片场找朋友谷德昭叙旧,被周星驰一眼相中,拉进剧组跑龙套。
而徐志雄的第一场戏就拍打“食神”,他被安排要将杯子敲在周星驰的头上。
在这场戏过后,有一个工作人员过来跟他说:“其实你演的这一幕很多人想演的。”
一张白纸的演技,却参与了如此重要的场景。
在这群“鲍参翅肚” 的演员里,那碗“剩饭”却在周星驰眼里“一视同仁”。
像是这个镜头。
虽是临时加戏,但重拍了许多次。
周星驰想将这个小个子男人“扮猪吃老虎”的状态用到尽,还跟他说:你就当对面的人,是你的杀父仇人。
才终于有了这样经典的场景。
“剩饭”并非不被重视。
周星驰设计《食神》海报时,用的是他们开的第一家濑尿牛丸店门口的剧照。
所有人,都是有名有姓。
除了干干净净的徐志雄。
美术问周星驰,这个人是谁?星爷也答不上来。
《食神》张海报就有周生站在中间
我们几个人站在旁边
全部都知道是叫得出名字的
唯一剩我一个就没有名的(没人认识)
就他叫那个做美术的同事制作出来的
旁边莫文蔚在这里 基哥在这里
然后轮到我
他当然不记得我的名字
负责美术那个更加不认识我
是否要把他去了?
星爷说:你执(踢)走我都不要执走他啊。
他明白,每一个演员,每一份材料,都有大用。
这就是他制作“美食”的手段。
用到尽,用到恰到好处,便能成就一道好菜。
02
下面再聊第二道被食神打零分的菜:
锦绣多味鱼。
都是好料,由苏眉头、星斑背、三刀腩、䲞鱼身、奀哥尾拼接而成,五种鱼每种有两种做法,算起一共有十种味道,极其丰富。
可结果呢?
拼出来了一具,像是被辐射的鱼。
虽然是好东西,但,被生硬地切割下来,缝合在一起时。
却并不能产生“好看”的效果。
说的是什么?
其实是在大众审美层面上,并不是一个好东西加上另一个好东西,就一定能变成更好的东西,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很多年后Sir再看这场戏。
其实很难不去想到当年的香港电影,要知道在当年,卖座元素叠加是港片的一种流行做法:
明星有明星的叠加,能卖钱的明星总是多多益善,至于质量,他们是不管的。
类型有类型的叠加。
导演全然通吃,枪战戏,拍;喜剧片,拍;三级片,也能拍,而且还能把这三样都加在一部电影里。
△ 尔冬升《色情男女》
结果呢?
大部分的港片,最后出来的效果都惨不忍睹,“看见就想吐”。
这道菜仿佛是周星驰的预言:
从此之后,他不再搞那些卖座元素拼贴的做法,而是踏踏实实,研究真正的喜剧技巧。
所谓喜头悲尾。
在《周星驰映画》一书里,作者提到了一个现象,《食神》前,周星驰的电影里大多是“小人得志”的角色——像是《整蛊专家》《九品芝麻官》《唐伯虎点秋香》。
但,在《食神》之后,开场就是“小人得志”,最后,却逐渐落魄,在“失志”后,才开始珍惜曾经得到过的东西。
从《武状元苏乞儿》到《食神》,周星驰逐渐将喜剧拍成了“笑中有泪”的故事。
这种反思在之后的电影《喜剧之王》,得到更深层的发展。
结果呢?
一个对比:
《食神》之后的许多年,当年和周星驰一起创作的王晶、刘镇伟、李力持仍在创作的第一线,可境遇则是天差地别。
周星驰创作了《功夫》。
并靠着《西游降魔篇》《美人鱼》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票房纪录。
即便如今很久没有新作问世,可一举一动,还是牵动着不少人的目光。
而王晶们虽然还在卖钱。
但很快,观众们一次次地被这样“拼贴”暴击之后,也逐渐不买账了。
没戏拍的没戏拍。
混网大的混网大。
这些追逐着电影市场的大爆款,顺着观众的G点,想看什么,就给他们拍什么的做法,最终只沦落为一个结局:
多余。
03
再说说第三道被打零分的菜,比较微妙的:
金缕佛衣。
这是一道素菜,漂亮,精致,极显大厨的刀工精湛。
但,雕工时间太长,豆腐也都臭了。
emm……
联想起这位大厨名叫陈东,似乎有意无意指向“泽东电影”,Sir有理由相信有意无意地在指涉墨镜同学。
所以虽然最后让让大厨伸出中指接受媒体拍照,表达一种态度。
可终究,还是对这样的做法不认同。
但是。
当我们今天再来看这个片段,却意外地,会联想到另一件事:
《美人鱼2》的迟迟不能上映。
作为爆款电影的续集,影片于2018年3月开机,6月杀青,可6年后,依旧没有上映的计划。
为什么?
2020年的消息是周星驰对内容不满,多次修改多次补拍。
2022年的消息则是周星驰对特效不满,以至于去年年底,仍在后期制作。
但不管怎样。
他似乎也走上了一条越来越精雕细琢,却也越来越让观众失去兴趣的道路。
Sir当然能理解周星驰的选择。
毕竟当年的《新喜剧之王》启用了新人鄂靖文作为主演,可最终口碑票房都不如人意,他难免会对下一部的《美人鱼2》持更大的要求,抱有更大的期望。
只是啊。
在“港片”已经越来越不受待见的今天。
Sir也替他捏把汗。
04
好,最后一道菜终于上场了:
乾坤烧鹅。
内里暗藏禾花雀,温度、味道,恰到好处。
可,还是被打了0分,因为太丑了。
注意这几句话:
是禾花雀太丑?
厨师说,我的禾花雀百里挑一,无论身材、样貌都是第一。
而史提芬·周给出的回答是:
不。
你太丑。
身为一个厨师,应该考虑到食客最细微的心理
就像三级片里的女星,都要隆胸来取悦观众
史提芬·周的解释是,菜好不好是一方面,厨师留给大众的印象也同样重要,就像一部电影,很多人评价其好不好看不仅在于影片本身,还在于导演的形象:
一个有着负面形象的导演,势必会给作品减分。
有意思的是。
影片里的史提芬·周,与圈内人印象中的周星驰,都是一样的“暴君”形象。
杜琪峰认为周星驰太独断;
在《功夫》里担任武术指导的洪金宝,也被周星驰惹生气。
他有自己的解释。
比如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把事情做到极致,这是一种“独断”,也可以是一种“专注”。
可大多数时间,也只能放任这样的说法满天飞。
他不在乎吗?
也在乎。
就像在一次周星驰接受采访时,记者问到,“你这一头花白头发亮相,好像是你在《食神》造型,是不是觉得这样更帅一点?”
周星驰回答说是真的白了。
然后想想,“不过请你不要告诉别人”。
他的意思是他的压力很大。
无论是对于电影,还是对于自己呈现出来的外在形象,他始终在坚持着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想法,尽管,这样的坚持,让他无法有一刻的放松。
他不想把这样的焦虑带给喜欢他的人。
所以你看他接下来的计划。
不管是如今沸沸扬扬的《女足》,还是其他,总让人觉得,这些伟大计划也许会变换着各种题材,一直持续下去。
周星驰老了。
不过,他还不打算退休。
05
本来,这篇文章说到这里也就该结束了。
说好了聊开场的四道0分菜,多出来一份,都算是狗尾续貂。
可Sir偏想狗尾续貂一回。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Sir一直在想一件事,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对《食神》的定档感到惊喜,只是因为时隔28年,第一次上映吗?
或许,原因在当下。
还记得影片里,最后史提芬·周获胜的那道菜是什么吗?
不是什么名菜,而是:
黯然销魂饭。
所谓黯然销魂饭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碗叉烧饭,再加一个蛋,如今已是所有港式茶餐厅的标配,它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巧。
但偏偏,最显功夫。
在电影里。
它需要将“叉烧”的肉汁封在纤维里面,将里面的筋络用内功震断,并火云掌煎成糖心荷包蛋,再配以洋葱及青菜。
但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情。
而是不是在表面上的用心,并把自己的姿态展示给大众看,以求获得那些言不由衷的赞赏。
这看起来,是不是同时又是当下电影市场的写照?
没错。
这两年我们的电影口味越来越重,制作越来越精美,大的电影煽动情绪,小的电影剑走偏锋。
以至于端上来的都是各种的麻辣烫、佛跳墙。
辛辣。
沉重。
但再看《食神》呢?
在那个年代,它没有那么多技巧,没有那么多花招,只本本分分地讲述一个“暴君”自我反思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只要付出真情实感。
人人都可以成功。
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根本就没有食神
人人都是食神
而这,何尝又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都说电影在进步。
可如果这进步只是越来越多的元素叠加,越来越精致的制作手艺,而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创作,那么我们吃到的,又怎么不算是另一种的锦绣多味鱼或者金缕佛衣呢?
有时候啊,作为观众,我们可能只想吃一碗真情实意的叉烧饭而已。
可这样的要求。
在当下,也已变成了奢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