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日会刷微短剧吗?随着竖屏时代的到来,这个被称为“电子榨菜”的剧种形式狠狠拿捏住了不少观众。
根据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去年12月增长742万人。
其中,微短剧用户占网民整体的52.4%,也就是说,超5成网民在看微短剧。
微短剧有多火?几组数据可窥一二。
截至 2024 年 7 月,快手短剧日活用户达 3 亿,每日观看 10 集以上短剧的重度用户达 1.46 亿,同比增长 55.3%,近 8 成短剧用户每周都要看短剧,显示出了超高粘性;此外,抖音短剧相比去年同期,付费用户增长10倍,付费金额增长5倍。
平均时长3分钟、爽点非常密集的微短剧令人上头,无论是年轻上班族还是退休老年人都在其中追求情绪价值,还为此开通平台付费。
相较于传统长视频剧集,微短剧看似单集体量不大,可观众一旦追剧“上瘾”,后续动辄就是上百集的付费剧情,总体消费不比长剧少。
目前短剧的付费主要以两种形式为主:
一种是注册成为小程序/平台的年度会员,从200-400元不等,比如河马剧场 App 299元、青禾剧场微信小程序365元。相比之下,长视频平台的会员年费大多在198元、258元。
另一种是按集付费收看,每集时长控制在1-2分钟,收费在0.8-1元之间,但短剧通常动辄就是80-100集,看完一部剧大概需要百元左右,而总时长算下来一部剧大概也就2-3小时。
可见,在追剧成本上,看完一部微短剧付费的金额往往超过长视频平台的年费会员价格。
曾有网友发帖求助,称家中老人为看微短剧,平均每个月都要充值6000元左右,至今累计充值金额竟高达4万元。该网友分享的微短剧小程序支付记录中,其家中老人的付费金额在9.9元、19.9元和39.9元不等,少数几笔则达到129元。
而正“上头”的观众,防不胜防就会滑入其中的付费陷阱。比如部分小程序或平台的充值页面上,会自动勾选“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选项,且支持自动扣款,尤其是对智能手机不熟悉的老年用户,常常会忽略这一选项。因为每次充值都是几元这种数额较小的订单,更难察觉异常,待发现时,往往又会因为订单过多、申诉手续繁琐,以及部分商家会不定时下架视频等,导致投诉难、退费难。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用户关于微短剧付费等问题的投诉有700余条。
除了诱导付费、收费金额高、未告知消费者就自动续费、缺乏退款渠道、虚假宣传外,还存在充值时告知的优惠与实际情况不符、在开通小程序全站会员后观看其他剧集仍然需要付费等情况。
微短剧的收费套路不止于此。
据中国消费者报,8月28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微短剧消费调查报告,共计8819份有效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包括: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红果免费短剧、星芽免费短剧、河马剧场、等鱼短剧、蚂蚁看看5个微短剧App。
通过调查共发现五大问题,分别是:
①“月光剧场”等存在收费规则不透明,支付价格不明确,消费者容易陷入反复充值、多次充值的套路。此外,消费者每集支付同样费用,但是观看时长却存在区别,对应所享受的权益可能遭遇缩水的情况;
②星芽免费短剧、等鱼短剧、河马剧场自动续费乱象突出,消费者开通会员服务必须接受自动续费事项,或是自动续费扣款前未提醒;
③月光剧场、金色小麦剧场剧集下架不通知,消费“打水漂”,剧下架了后未观看的“剧豆”也被清空;
④碧海剧场、天桥剧场等同剧不同价,即两部同系统手机不同账户同时打开某个微短剧同一集,被收取不同的费用。此外还有充值容易退款难的情况;
⑤等鱼短剧等App内短剧备案号混乱,部分剧集仍然没有备案号,且同部剧备案号不一致。
对此,消保委建议:统一收费模式,落实明码标价,优化自动续费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审核机制,健全平台审核制度;建议畅通投诉维权渠道,开通老年人付费模式,降低冲动消费带来的风险。
专家表示,微短剧的这些付费套路,已涉及违反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相关收费首先要明码标价,不能误导消费者,但很多经营者在明码标价上并未做到足够清晰。再者,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但大量微短剧价格不菲,却内容粗糙、制作水平低下,收费与微短剧的质量并不匹配。
作为一种新颖的文化产品,微短剧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开通付费本身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目前看来,微短剧的收费标准和付费模式存在极大的争议。为了微短剧的长远发展,平台应该提供更加透明和合理的付费机制,明确告知用户有关收费、续费、退款等规则。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微短剧付费业务的监管,加大对虚假宣传、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一个更加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编辑:cc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