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专家吴岩小学时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天文馆。儿时的他认为,天文馆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吴岩回忆,当时他住在灯市口,如果想去天文馆,111路公交车需要坐很多站到动物园。第一次到天文馆,吴岩看到一个展览,他太喜欢了,立刻又坐111路回家拿了一个本子,再坐回天文馆,一边看展一边记录。同时,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都是儿时培养吴岩科幻梦想的地方,他还喜欢看各种科技展览,“在科学资源方面,北京远远优于其他城市。”
《三体》在北京实地取景,营造了科幻、壮观的景象。
北京拥有拍科幻的软硬件
1 科研单位
在《三体》中,有不少北京元素的展示。白一骢表示,《三体》原著中就有一些真实科研单位,可以在北京实景拍摄。比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天文台密云站等地拍摄的场景让观众颇为惊喜,有真实感和现场感。《三体》的播出也带红了北京的科技馆、天文台,谈及科幻题材对于现实“科普”的影响,杨磊坦言,剧组采用了实景拍摄,是为了让观众觉得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有代入感和沉浸感,戏播出之后有一定的实景效应,大家看完知道有这些地点,愿意去打卡留念,也是主创们喜闻乐见的。“科幻题材对现实‘科普’具有积极的影响,激发了观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带动更多人关注科学、热爱科学,我们是很高兴的。”
2 科幻作家工作室
除了实景拍摄地,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也设立在北京,知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刘慈欣分别担任名誉院长和院长,知名科幻作家韩松、何夕、江波、凌晨、陈楸帆等均在这里设立有工作室。该研究院旨在提升科幻创作实践水平,从内容生产到产业制作,科幻产业的全周期产业链条在这里初步形成。
3 多家特效公司
在科幻影视的发展历史中,技术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拓展了科幻影视生产的边界,使创作者能在更广阔的科幻宇宙中遨游,建构瑰丽奇幻的艺术世界。《三体》的视觉效果是其影视化呈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的科幻、特效,都不是为了科幻而科幻,而是把科幻的影子深埋在现实中,首先要让观众相信剧中所表达的世界,才会一步步走向科幻的感受。因此,对于一部科幻作品而言,特效公司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工时长。目前国内一线特效公司基本都坐落在北京,白一骢说,这些特效公司都在自己公司附近,大家彼此合作很多年很熟悉,工作期间在北京开会,一周几次,跟上班一样,“很方便。”
在拍摄《三体》时,剧组在北京选择了三家特效公司来共同完成这些特效,而核心统领是杨磊的搭档陆贝珂导演,每家公司都负责其擅长的门类,然后由陆贝珂进行统一的调控和把控,确保整个特效制作的质量和进度。杨磊表示,这个统一的调控过程对于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个流程之后,《三体》的特效制作就变得更加有序和高效。特效里面包含多种类型,比如动画片形式的三体故事,这类特效需要注重动画角色的表演和环境的渲染。另外,像古筝行动切船这样的场景,则更注重还原真实性,并且需要融入大量的科学知识,比如地球的位置、宇宙中的星系等。每一种类型的特效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挑战,比如红岸基地的大锅等场景,都需要制作得如同真实存在一般。
《三体》离不开特效制作。
《三体》“地标”
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在剧中,研究纳米材料的主人公汪淼为物理学家杨冬拍了一张照片,当时杨冬旁边“良湘加速器”的取景地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建成,开启了中国基于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它坐落于北京西郊八宝山东侧,占地5万平方米,由直线加速器、输运线、储存环、北京谱仪和同步辐射装置等五部分组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外形像一个羽毛球拍,长长的“球拍柄”就是200米长的直线加速器,用于为储存环提供能量为1.0-2.5GeV的正、负电子束。在电视剧中,杨冬被拍照时其身后正是直线加速器。
2 北京近郊的射电天文观测基地
刘慈欣的《三体》小说中写道:“汪淼驱车沿京密路到密云县,再转至黑龙潭,又走了一段盘山路,便到达中科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的射电天文观测基地。他看到二十八面直径为九米的抛物面天线在暮色中一字排开,像一排壮观的钢铁植物,2006年建成的两台高大的五十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线矗立在这排九米天线的尽头……”在电视剧第五集中,也有汪淼到北京近郊的射电天文观测基地,看整个宇宙为他“闪烁”的情节。
《三体》电视剧官方微博表示,该剧曾到国家天文台密云观测站取景。国家天文台密云观测站坐落在密云水库北岸,周围环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剧第五集的开头,汪淼到达射电天文观测基地后下车与沙博士对话的地方,并不是国家天文台密云观测站。
3 北京天文馆
同样在电视剧《三体》第五集中出现的,还有为公众所熟悉的北京天文馆。剧情中,汪淼来到这里借3K眼镜。小说中,在射电天文观测基地工作的沙瑞山称,“3K眼镜是我们为首都天文馆做的一个科普小玩意儿。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将彭齐阿斯和威尔逊在四十多年前用于发现3K背景辐射的二十英尺的喇叭形天线做成眼镜大小,并且在这个眼镜中设置一个转换系统,将接收到的背景辐射的波长压缩七个数量级,将7厘米波转换成红光。这样,观众在夜里戴上这种眼镜,就能亲眼看到宇宙的3K背景辐射,现在,也能看到宇宙闪烁。”
北京天文馆坐落于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于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也是当时亚洲大陆第一座大型天文馆。尽管并没有小说和电视剧中提到的3K眼镜,但北京天文馆的看点仍有不少,内部设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新京报记者 刘玮
编辑 佟娜
校对 付春愔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刘玮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