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篇叫做《半夜鸡不叫》的文章刊登在了报纸上,矛头直指当年写出“周扒皮”的高玉宝。

他先是在文章中澄清,“周扒皮”的原型人物,并不像《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一般。

还在公开场合指责高玉宝说:“他原本只是一个勤奋的农民,却被高玉宝写成了土豪劣绅,导致他的后人都遭受了许多的非议。这样的行为,和那些无良的媒体有什么区别!”

“周扒皮”的原型人物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高玉宝又为何会以他为原型创作《半夜鸡叫》?

半夜鸡叫

1955年,军人高玉宝以自己的名字作为题目,创作了小说《高玉宝》,讲述了书中的主角“高玉宝”,从一个普通的放猪娃一路成长成为一名军旅作家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主要以高玉宝本人的经历作为参考。

这本小说一经推出,立马得到了国内老百姓的追捧。

因为这本书中人们可以看到旧社会的疾苦,看到日军对中国造成的伤害,也能看到革命战士们为新中国付出的努力。

这样一本小说,不仅有相当的文学价值,而且在历史的角度而言,也同样十分有意义。

所以这本小说一直到今天都经久不衰,其中一篇名叫《半夜鸡叫》的章节,更是整整几十年都让人们印象深刻。

高玉宝

这一篇章节中,主角遭到了地主“周扒皮”的疯狂压迫。

这个周扒皮为了让家里的长工多干一点活,竟然每天晚上偷学鸡叫。

之后被长工们发现以后,他干脆大半夜跑去鸡窝用棍子捅公鸡。

这样的行为令人们所不齿的同时,也将无数旧社会地主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出来。

这篇故事不仅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而且还被先后改编成动画和电影,在国内流传极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这篇章节中的“周扒皮”有着现实中的原型人物,而且这个原型人物也是一名名叫周春富的地主。

周春福出生在当年的辽东省复县,有一个哥哥名叫周长安。

兄弟俩都是有名的地主,哥哥周长安更是一名反动派,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被处决。

而周春富则是在复县解放以后,因为偷了一个葫芦而在1948年春节被村民乱棒打死。

死后周春富还被冠以“周扒皮”的名号,作为旧社会的典型存在。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高玉宝才会以他为原型创作《半夜鸡叫》。

可是当时间来到二十世纪前后,一个叫做孟令骞的人自称是“周扒皮”的曾外孙,指责高玉宝在文章中胡说八道,他的曾外祖父周春富根本不是土豪劣绅。

对此,小说作者高玉宝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回应呢?

穷苦出身

1927年4月,高玉宝出生于辽东省复县的一个贫困家庭。

因为家里没有一亩田地,高玉宝的父母只能靠给地主当佃农养活一家人。

可是地主贪婪而小气,高玉宝一家每年给地主交完佃租之后,剩下的粮食甚至不够一家三口吃的。

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玉宝都是饿着肚子长大的。

在这样的家庭之中成长, 高玉宝自然是不可能有读书的机会,只能每天跑到附近的私塾偷学知识。除此之外,高玉宝的所有时间都用在给地主放猪上。

当时间来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人的到来加上干旱导致的歉收,让高玉宝一家人彻底陷入了绝望。

为了寻求一丝一毫的生路,高玉宝的父亲带着妻儿走上了逃亡之路。这一路上,高玉宝一家人几乎只能靠捡垃圾为生。

那时高玉宝正在长身体的年纪,却因为这样的生活而严重营养不良,十几岁的时候还长得和八九岁的孩子一般高。

一直到1942年,一家人逃到山东以后,情况才稍有好转。

父亲在山东大连一处铜矿上找到了一份矿工的工作,让一家人吃上了饱饭。

可矿工这一职业虽然收入在当时还算不错,但是劳累辛苦还充满了危险。

虽然高玉宝的父亲没遇到危险,但也因为连日的劳累而病倒在了床上。

家里失去了主心骨,年幼的高玉宝只能扛起养家的大旗,接替父亲继续去铜矿当矿工。

就这样,十五岁的高玉宝进入了矿场,保持着每天十四个小时的工作。

毕竟是为了生存,所以高玉宝刚开始并没有什么抱怨。但随着中国军队开始反攻日军,高玉宝的生活反而越来越困难,矿场的工资越来越低。

尤其是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后,民国政府和各地地主勾结,让高玉宝和其他工友每天能获得的工资越来越微薄,吃的伙食也越来越差。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实在走投无路的高玉宝选择了反抗。

他带领着其他工友,一同离开矿场,选择报名参加解放军。那时候的高玉宝已经二十岁,可瘦弱矮小的他体质还比不过很多十四五岁的孩子。

在成为解放军以后,高玉宝和战友们参与了很长的训练,也让高玉宝逐渐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真正为了人民而战的军队,就此坚定了对革命的决心。

1948年的时候,高玉宝得到了入党的机会。

他以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一样,入党还要交大量的党费,所以把自己全部的财务都交到了政委手里。

政委见此情形哈哈大笑:“用不了这些,你就写一份申请书就行了!”

这一份申请书对高玉宝来说,也不算困难,毕竟高玉宝在家乡的私塾偷学了很多。

所以在其他战友的其他战友的帮助下,高玉宝很快便完成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而组织根据这份申请书判断高玉宝识字,于是便让高玉宝成为了一名通讯员,发挥他最大的能力。

不过,也因为高玉宝的学识只是半瓶子水,所以在当通讯兵的时候,也曾经将三份情报送到了错误的地方。

在此以后高玉宝痛定思痛,时常找识字的战友学习认字。同时为了保证自己能记住学到的知识,他还开始用瓦片来写日记。

不过说是日记,其实更像是高玉宝根据自己经历写的小说。

他并不是每天都会写日记,而是在参与一些战斗以后才会写下自己的感想。

比如1948年高玉宝参与了“塔山狙击战”,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生死的他,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出人意料的是,他这一天书写的感想在战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说高玉宝写的十分不错,甚至有几个首长都在夸奖他。

因为这一次经历,高玉宝产生了写书的想法。

他亲眼见证了无数惨烈的战斗,见证了新中国的一步步诞生,如果能用他的手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那该是多么值得荣耀的事情。

于是,从此高玉宝便开始尝试写作,尽管刚开始的时候他总是一半写字、一半画画,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的文化知识越来越充分,写出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当时间来到1949年的时候,高玉宝已经从原来的半瓶子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战场上,他也同样有不俗的表现,足足立了6次大功,得到了组织好几次的表扬。

后来组织还因为高玉宝的努力学习,而将他树立为典型,让其他战士向他学习。

而在这个过程中,高玉宝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写书的理想。

当时间来到1951年的时候,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整整长达25万字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

这本小说高玉宝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讲述了自己过去遭受的压迫,也讲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模样。

这样的故事不仅在国内受到了追喷,其中一些描写抗战的剧情在东亚都有很高的受众,一度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

高玉宝也因为这本书受到了组织的嘉奖,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先后接见高玉宝,还赠与了他“战士作家”的称号。

但是当时间来到二十世纪之后,高玉宝的这本书却遭到了周家后人孟令骞的指责。

不扒皮的“周扒皮”

孟令骞首先指出,故事中“周扒皮”捅鸡窝的事情本身违反了事实。

因为公鸡鸣叫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成年,二是必须接受自然光感的刺激。

而辽宁一带地区,在播种的季节一般是在早上四点左右,而公鸡会在早上三点便感受到微弱的自然光啼叫。

所以即便“周扒皮”捅了鸡窝让鸡叫来叫醒长工,长工们也根本不可能在一片漆黑中农作。

所以这个故事的背后,明显有许多的艺术加工色彩。

紧接着,孟令骞又指出自己的曾祖父周春富根本不是一个土豪劣绅,而是一个普通且勤劳的农民。

那个年代周春富确实是个小地主,家里有将近二百亩田地,而且还有染坊、油坊和好几个小卖店。

但虽然如此,当时复县的大地主陈维礼可是有足足7200亩地。和他相比,周春富也顶多就是一个中农。

因为一家共有二十多口人,其中有八个是孩子,所以周春富请了很多长工来帮自己种地。

可是对这些长工,周春富从来都没有虐待过他们,给他们的待遇都不错,甚至吃的饭都跟长工一模一样。

当然,这并不是说周春富给长工们吃的很好,而是周春富自己生活也十分节俭,平时总是能省则省。

这一点,一位名叫闫振明的老人还进行了证实。

闫老在土地革命的时候被分了五十亩土地,但在这之前,他曾经在周春富家里做过短工。

他说周春富根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土豪劣绅,平时吃的、穿的、住的都十分普通,甚至还不如闫老自己家里的房子。

除此之外,即使周春富有染坊和油坊,可自己家平时生活中从来不穿新衣服,做饭都不怎么放油。

村民说他家的孩子还经常抱怨,家里在过年都吃不上一顿饺子。

另一位贫农孔显德也如此评价周春富:“他确实称得上‘周扒皮’,不过他都是对家里孩子十分抠门,对伙计们可从来不抠门,很多村民都争着去他家当伙计的。”

至于当年说因为周春富偷葫芦,所以才被乱棍打死更是子虚乌有。

那个年代大家都穷,但再穷人们也都知道,一个葫芦根本值不了几个钱,周春富又为什么会去偷葫芦呢。

综合这些来看,周春富根本称不上什么土豪劣绅,最多也就是一个有钱的老实人。

但是这样一个老实人却被抓成土豪劣绅的典型,让他的后人遭受了数十年的非议,这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所以也难怪周春富的曾外孙孟令骞会站出来,为他的曾外祖父正名。

随着这件事情闹出的影响越来越大,原作者高玉宝也现身说法。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解释道自己其实从来没有在周家当过放猪娃,只是把自己在其他地主家里的经历放在了这个典型的身上。

同时他也说这本书文学性较强,所以有很多内容都是虚构的,还说道:“无需为其身上加上如何的‘包袱’,小说中的‘周扒皮’只是小说中的人物。”

其实正如高玉宝所说一般,小说中大多是虚拟的,没必要为了一个人物的名字大费周章。

高玉宝只是让人们了解到旧社会阶级,对下层人民的压迫。

确实有不少像周春富这样的人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但那个年代里更多的地主还是像小说中的“周扒皮”一般,干了许多的坏事。

但一个误会却让周春富的后人惨遭冷眼,也是这本书带来的不良后果。

对于这种冤假错案,我们也要理智对待,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但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