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档,没想到它却意外爆了!
仅上映6天,票房便一路飙升突破6亿,稳坐今年国庆档第一。
《志愿军:存亡之战》,作为陈凯歌《志愿军》系列三部曲的第二部,讲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
其实在上映前,竞争压力就不小,整整10部电影,在一众电影里,有喜剧、有科幻,更让很多人寄予冠军厚望的还有《749局》、《爆款好人》等黑马选手。
毕竟主题听起来更有新意,营销也给力,似乎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相关片段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不断刷屏。
相对没那么多高期待的《志愿军2》,却用上映多天的高分好评加高票房,打了个漂亮的逆袭仗。
很多网友表示,“志愿军笑了,我却哭了。”
跟对手比,营销和剧情明明都没有太过人的优势,为何它却成了国庆档黑马冠军?
最不被看好的电影,
却偏偏最争气
说《志愿军2》是谁都想不到的爆款,的确不冤。
毕竟,在上映前的两个”软肋”,让很多人都没抱太大期待。
一方面,是主旋律题材不好拍。
上一次大爆的主旋律电影《战狼》、《长津湖》,还是多少年前,在那之后,主旋律开始占据国庆档的主流,主打一个大制作、大阵容。
但这一法则在最近却似乎失效了。去年的国庆档,票房冠军还是张艺谋的黑色犯罪题材《坚如磐石》。
而去年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则是拿下季军的成绩,总票房8.68亿平平淡淡未达预期。
再加上,同时期内容上更有噱头的黑马选手太多了。
既有陆川导演号称的亲身经历,吊足了很多人的胃口,又有赵丽颖、成龙、刘德华、宁浩、葛优等大咖入局,内容都有各自的吸睛卖点,纷纷要在国庆档抢蛋糕。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没想到《志愿军2》能胜出。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不看好这一次的国庆档。
毕竟,在经历了之前低迷的暑期档、中秋档,比去年整整落后90亿票房,9月的中秋档也不温不火。很多业内人士一开始并不看好本次国庆档,有人估计国庆档总票房只有去年的一半。
甚至作为影院旺季的国庆档,一般都会出现票价上涨,但今年很多影院还卖起了低价票。
然而现实却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国庆档首日票房近5亿,直接超出去年同期1亿多。
有人说,是因为节前股市大涨的热情带动观影,第一波泼天富贵就是影院。
不过现实来看,有的电影要么第一天大爆,第二天停滞,第三天卖不动。
要么接连宣布撤档,有的投资人甚至直言,”投的钱拿不回来了。”连大导宁浩联合葛优等大腕的《爆款好人》,都难逃一劫,票房完全不亮眼。
只有《志愿军:存亡之战》,在上映之后口碑一路遥遥领先,票房也是持续上涨,猫眼预测该片总票房将超15亿,相当争气。
其实第二部的故事主题,甚至是阵容,都跟第一部大差不差。
然而,与第一部相比,“比第一部更好”,是很多观众对该片的评价。“第二部的节奏更加紧凑,叙事更清晰。”
最不被看好的《志愿军2》,为何偏偏最争气?
“拍一场仗还不够,还要拍一群人”
“要像一颗钉子一样,狠狠钉在自己的阵地上!”
和很多主旋律电影一样,《志愿军》试图告诉大家的道理也是:
志愿军战士的流血牺牲,就是无上光荣。
一直以来,讲述志愿军的影视剧太多,如何把老一代都知道的故事拍出新意,又如何吸引新一代来影院感悟历史,是个难题。
如果第一部还是从高维度着眼于大历史和大情绪,那么这一次,陈凯歌直接把视角转向时代的普通人。
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小人物最能共情。从小家到大家,情绪都能挑起观众的血脉觉醒。
但刀哥觉得,想要彻底突破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刻板印象,还得有两剂关键的猛药。
1.小细节也能有大共情
《志愿军2》没有一上来摁头一篇长篇大论的情怀输出,而是聚焦在小人物,在国内战争失散多年的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就因为一场新的战争,再度分别,而且一家三口共同参战。
一上来就让很多观众揪心,但电影却没有刻意煽情。
因为陈凯歌一向会用道具来隐晦象征情感,在《志愿军:存亡之战》里,也设计了好多这样的小“心机”。
比如一把钥匙。辛柏青饰演的李默尹,离家的时候也会带走家里的钥匙,代表着对家的思念,一朵花,李想会在笔记本中夹了妹妹送的花,还让全营战士们一起嗅花。
还有山果子,从“我可以吃一颗你的山果子吗?”到“我已经是一个战士了”,用小细节交代一位战士的成长。
句句不提家,但句句不离家,正是这样有信念的人太多了,无论是近战还是炮兵,最后甚至可以拖住超过3倍的精锐兵力以及5倍的火力几乎一个月的时间,将对方逼上谈判桌。
从李默尹一家的“小家”,到激荡大时代的“大家”,就像陈凯歌说的,“不仅要有规模浩大的历史长途,同时要融入人物个体的命运,只有当命运和史实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够产生非常巨大的爆炸力。”
2.靠“造假”也能有大情怀
历史上的战役,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只能在书本中了解到。
导演陈凯歌说,光看历史资料都觉得特别惊险,战士们争分夺秒地建战壕,从一开始就阻止敌人的重武器发挥作用。
为此,电影在幕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就为了确保真实感。
早在第一部,为了呈现宏大的战争场面,电影 1:1还原仿制了飞机,坦克等大型武器,还配备了三万多套服装,还原了近百位伟人形象。
第二部主要讲的是第五次战役后期的铁原阻击战。“造假”的阵仗只增不减,成百上千人用了三个月,参与真实构筑工事,建起上万米的战壕,连起来十几公里、种类多达十四种以上的坑道。
而战斗戏的拍摄,导演团队自行设计坦克,而且为了达成现实中步坦炮协同的效果,直接动用了超过两千人同时参演。
更关键的是,无论是9D环绕的真实战争武戏还是文戏,基本没有一点水分。
所以从视觉呈现上看,观众绝对不会出戏。
有小人物的细腻共鸣,也有极度还原历史的震撼大场景,让电影彻底征服了观众。
永远被质疑“江郎才尽”,
为何能称霸国庆档?
今年,不仅是电影院,观众也太需要一部好电影了。
表面上看,《志愿军2》能爆,是家国情怀在国庆档这个“爱国”档期,显得尤为应景。
毕竟,过去国庆档类似的爆款电影也不是没有,比如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故事背景的《长津湖》,以57.75亿票房拿下冠军。
但主旋律不是永远的免死金牌,志愿军第一部在开播之前就因为营销翻车过,票房不算太高,不仅如此,这些年,观众对主旋律电影也有了审美疲劳,票房滑铁卢的不少。
没想到,《志愿军2》却在这个国庆档意外翻身了。
很多人看完《志愿军2》,只有一个感受:
大快人心。
从《长津湖》到《志愿军》,都是陈凯歌做导演,同一个题材,同一个档期上映,甚至还没上映就被人质疑“江郎才尽”。
很多人不明白,陈凯歌为啥乐此不疲地要拍《志愿军》?
那是因为,这一段历史实在是太苦了。
曾参与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郑时文回忆起当年的战役,强忍泪水说:“敌人一天三十多万发炮弹,阵地是尸骨成堆,炮火将地面犁了一遍又一遍,打成了人肉的‘酱缸’。”
曾经在幕后的记录里,陈凯歌声音哽咽,“不能忘。”“我最害怕就是这些人被遗忘,这是我去拍《志愿军》三部曲最大的动力。”
甚至他还说,这是他40年来拍摄得最苦的一部电影。
那么,如何把这么苦的历史拍出大快人心?
首先,剧情里的小细节很戳心。
在很多人看来,主旋律与喜感往往是对立的。
但陈凯歌却打破常规,比如朱亚文饰演的归国武器专家吴本正,一改曾经硬汉的人物形象,穿着大衣西装、厚厚的眼镜,承担了本片中不少喜剧氛围,发果子的苦中作乐,让很多观众“前一秒哭,后一秒笑”。
其次,正因为苦,所以电影最后的胜利才更大快人心。
毕竟,战士们面对的是拥有全世界最先进武器的9万名美军战士,而自己则是落后的步枪、炮弹去对抗坦克、飞机。
肉与铁的搏斗,在敌人看来,中国的志愿军就该早早投降才对。
然而中国志愿军们却牢牢死守,哪怕死亡,也要守住。因为抗美援朝战役如果失败,将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
好在,一切的牺牲都没有白费,“我们吃雪,为的是我们的后代不用吃雪”,最后的无线电信号击溃美军的心理防线,也拍出了专属陈凯歌的中式浪漫。
毕竟,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电影提气了。
国庆档前夕,一枚东风31AG洲际导弹也在网上刷屏。
一飞12000公里,跨越三分之一个地球,直接落入南太平洋,充分实现“使命必达”,甚至做到全球最强。
无论形式、风格怎么变,永远不变的,是中国人永远追求更快更强的心。
就像《749局》的神秘机构,这对于电影来说,显然又是一个不缺流量的好题材。
但到底如何拍好中国人认可的大国故事,《志愿军2》也给同行们上了一课:
明星为角色让位,噱头为专业让位,小透明也能逆袭成冠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