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表达一个人很想念一个人的成语
谢谢邀请:梦想神交,引日成岁,履信思顺,魂牵梦萦,西窗剪烛,切切在心,梦寐颠倒,辗转反侧,望云之情,遐思迩想,遐思遥爰,翻肠搅肚,眠思梦想, 睹物思人, 念兹在兹,孔怀之重,渭阳之思,归正守丘,秋水伊人,白云孤飞,一日三秋,涕零如雨,白云淸舍, 室迩人遥,孔怀之亲,甘心首疾,风圈之思,白云亲舍,一日三月,目盼心思,春树暮云,风愁鸾怨,刻骨相思,桑梓之念,风木之思,魂劳梦断,梦想为劳,等等。
大秦赋里渭阳君嬴傒和长信侯嫪毐谁的官大
《大秦赋》最近的剧情有点捂脸啊,渭阳君的妻子在街上竟然被嫪毐玷污而死,并且死之前,她已经怀上了渭阳君的孩子,可谓是一尸两命!
为报杀妻辱妻之仇,渭阳君便怀中暗藏利刃,想在朝堂之上杀死嫪毐。但在对质的时候,不小心说漏了嘴,他指责嫪毐是个假太监,并且还和赵太后发生了些不可描述的事……
(《大秦赋》嬴傒)
就在此时,秦王嬴政突然拔剑,砍伤了渭阳君,阻止他说下去。从剧情的发展来看,秦王政砍伤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伯,应该是不想让嬴傒把这种王室丑闻给掀开来,并且他不希望自己的布局被搅乱,让吕不韦和嫪毐斗下去,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嫪毐的权势要比嬴傒大得多,否则剧情不会这么安排,直接砍了就是了!
(《大秦赋》嫪毐)
在电视剧里,嬴傒是渭阳君、驷车庶长;嫪毐是长信侯。我们现在深入历史,只探讨“长信侯”是否真的比“渭阳君”和“驷车庶长”要大?
答案是肯定的!
商鞅入秦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是爵位,也是官职,属于“官爵一体。一是大庶长,二是右庶长,三是左庶长,四是驷车庶长。
大庶长,相当于丞相;右庶长,由王族成员出任;左庶长,由非王族成员出任;驷车庶长,主要掌管王族内部事务。
这四种“庶长”,都可以参与到国家的军政大计方针里面去,既属于决策部门,也是执行部门,因此权力很大!
但商鞅入秦变法之后,这四种庶长,都下降到了“九卿”的位置,也就变成了执行部门而已啦!
(三公九卿·官僚制度)
而在九卿之上,建立了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相当于国务院,总管全国政务;太尉,总管全国军队行政权,相当于军委,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历朝历代都是垂直管理,相当于组织部。
而驷车庶长排到了“二十等军功爵”的第十七个等级,并且权力被严重虚化,只相当后世的“宗正”了,像明清时期的管管宗人府啊,关小黑屋啊,或者给一些铁杆庄稼,发点禄米这些而已了!
(关小黑屋)
而商鞅之后,秦国也由“贵族本位制度”向“官僚制度”大力转型,“驷车庶长”已经更多的表现成了一种“官职”!
那有人说了,嬴傒至少还有一个“驷车庶长(宗正)”这样的官职呢,而嫪毐却没有呢,他怎么地就比嬴傒的权势大了呢?
答案恰恰就是因为嫪毐的“长信侯”爵位。
在西周时期到春秋战时期,当时执行的是“贵族本位制度”,只要拥有“爵位”,就自动拥有了参与国家决策和地方治理的权力。
(周朝的宗法制)
“贵族本位”,权力来自于爵;“官僚制度”,权力来自于官,这跟我们现在对“官本位”的认知刚好是相反的。
而秦始皇推行的“废分封而建郡县”,刚好就是一个废除“世卿世禄制”到建立“官僚制度”的过程。
因此,在他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秦国成了一个大秦本土贵族豪门、与关东人为主的官僚,同时存在又相克相杀的结合体。
(《大秦赋》中秦国原文武大臣)
那怎么去对比“官位”和“爵位”的不同之处呢?这也很简单!官位是没有封地的,到了时间就退休滚蛋;而爵位不同,那是要给封地的,并且还是可以世袭。
因此,官位相当于一个公司里的经理、主管职位,而爵位,却相当于公司里的“股东”,他们是有土地的,有股份的!
而且,嫪毐的“侯爵”也要比嬴奚的“君爵”高!
秦国,共有四个“侯爵”者,穰侯魏冉、应侯范雎、长信侯嫪毐、文信侯吕不韦、这都是给封地的!
这是一种封君爵位,只有两个等次,一等为侯,二等为君。它不是公侯伯子男的那种侯爵,也不是商鞅的二十等军功爵。因为战国时期,共有三种封爵制度。
(三种封爵制度)
像王翦、王贲的这种彻侯爵,还有什么“关内侯”,根本就没有封地,秦始皇也不可能给,那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罢了!这种侯爵跟“封君制度”的侯爵根本没得比!
而嫪毐的“长信侯”是有封地的,在太原郡,共有三十七城(以上);而嬴傒的“渭阳君”,“渭阳”不像是功德封号,而更像是地名,那么他的封地就应该在咸阳边上、渭水之南。
但怎么说,他的“封君爵”要比嫪毐的“封侯爵”要低一个等级!
因此,如果要问嫪毐和嬴傒谁的官职大?当然是嬴傒的大。但按当时的“贵族本位制度”来说,要比就只能比“爵位”,那么嫪毐的爵位就要比嬴傒的高了!
文——千古
《渭阳》诗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念之情
渭阳》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这是一首是外甥送舅父的送别诗,考证是秦穆公的儿子康公送晋文公重耳回国时所作。诗中写外甥赠舅父的礼物,有“路车、乘黄”,这都是当时诸侯所用的马车。
《渭阳》全诗两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这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
第二章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秦穆夫人)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愿望却未能实现;今天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秦姬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诗人在送舅氏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两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绪上的前后转换,更显得情真意挚。往复读之,悱恻动人,体现出作者的无限情怀,更为这一首短诗增加了丰厚的蕴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这不仅是赞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曾有的深情厚意,当然也不要忘记秦国对他重返晋国即君位所作的诸多努力更深一层非言语能尽的含义。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但章法变换、情绪转移都有可圈点处。在形式上,两章结构相同,用韵有别,诗歌的整体气氛由高昂至抑郁均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据,是妙手偶得,还是刻意为之,读者当细心品味。此诗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诗“诗格老当,情致缠绵,为后世送别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