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郑琼导演的纪录片《出路》
郑琼导演的纪录片《出路》写实,没有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出路》是由陈为军执导的纪录片,该片与另外七部纪录长片和80部纪录短片共同收入了STEPS的纪录片拍摄计划《为什么贫穷》。从光线半路出家的郑琼导演,耗时跟拍了六年。最近开始点映了,在朋友圈里讨论蛮火的,阶层的固化已经是个问题,孩子的出路,很多时候其实是在拼父母。相比于芒果的变形记,这个纪录片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吸引眼球,不缓不慢的记录了三个孩子的生活。郑琼导演的纪录片《出路》写实,没有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袁晗寒、徐佳、马百娟——三个阶层的孩子,人生会有什么差别?郑琼导演的纪录片《出路》写实,没有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
《出路》纪录片为什么被禁
因为揭露了教育界的一些丑陋问题。
2012年,在全球电视台播出了《为什么贫穷》8个系列纪录片,而陈为军导演的《出路》是其中一个,这部纪录片的切入点是中国的教育,以点带面,秒秒揪心,但整个过程看下来却无比熟悉,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从1997年开始,国家开始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用《出路》里的话说就是:
从那时起,高等教育就变成了商品。中国的学生,高考后,一些进了公办的大学;而大部分人,都去了民办大学。
在《出路》里,就记录了一个民办大学讲师招生的过程。赤裸裸的存在于我们社会的问题,事实上,这种问题是充斥着各行各业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于是一些农村和偏远地方,就成了民办大学的香饽饽。
这些讲师会来到一个个地方开讲座,他们西装革履,激情满满,站在舞台,大手一挥的对台下的学生和家长说:读书,是我们当今社会最好的出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在讲师的PPT里,他会忽悠学生和家长,说学校有多么专业的人力资源团队,合作的企业几万家,只要是从他们学校毕业的,找个好工作,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实际情况却是残酷又荒诞的。
这部纪录片带来的反思
在拍完这部纪录片后,导演陈为军曾提到:
如果一个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还是不能改变命运,是否就该抬起头来看看,是不是我们所处的系统出了什么问题。
这是他想借《出路》探讨的问题。可惜的是,直至今日,这个问题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无数的“王盼”、“万超”、“王振祥”仍生活在大家身边,他们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这一场有关教育与贫穷的“恐怖片”,每个人都在参演。
看见,也许会带来发声;发声,可能就意味着改变。不知道解决问题的那一天究竟什么时候到来,只是希望,它能来得早一点。
出路纪录片观后感
观后感:
片后我了解到,导演郑琼给徐佳讲过袁晗寒的生活和选择,包括她的个人作品。徐佳表示他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他接受这种不公平,在他的努力下,他的下一代会达到袁晗寒的状态。但相比马百娟,他说他要好很多。
导演也问了袁晗寒,问她怎么看,她拥有这么多机会,可以走遍欧洲,而其他人不行。她说她在出生的时候,也不能站在天上看,哪个好她就选哪个。而对于马百娟,她对另外两个人的生活完全没有兴趣。
的确,出身真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小地方的一个企业可能加起来也没一个一线城市的家庭有钱,我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决定自己孩子的出身。记得初中班主任和我们说过的一句话:你们现在包括将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给你们的孩子获取一个更考前的起跑位。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不是一句不理智的空话。虽然很夸张,你可能听了会感到厌烦,不屑。但是只要有人去做了,而你却没做,那落后的距离要是一辈子没赶上,可能几辈子也追不回来。
所以趁现在孩子还没出生,你的阶级还没有完全固化,尽可能的去争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