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读者在上一篇解读《人民警察》留言“看看十多年前的“六组”是怎么拍的”时,我才猛然意识到原来曾经有一部开播于2001年,共拍摄播出了四部的警匪类电视剧,曾经创造了这一类国产剧的播放与收视历史。

这是一部总集数达到130集的警匪剧,这是一部将镜头对准公安干警的电视剧,这是仅第一、二部在八年间重播次数便达到2700多次的电视剧。

《人民警察》感动不等于“苦情”,过度的“煽情”,不如平铺直述-风君娱乐新闻

如果不是“六组”系列退出黄金档争夺战,或许只要这部剧的主创和主演继续拍摄,都依然会以拍一部火一部的速度不断创造警匪剧新高度。

也许是因为有了“六组”这样的珠玉在前,也许是因为听惯了“六组”中的琐碎故事,也许是因为看惯了“六组”中那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干警,让喜欢这类电视剧的我越来越挑剔。

《人民警察》感动不等于“苦情”,过度的“煽情”,不如平铺直述-风君娱乐新闻

当《人民警察》中赵海洋面对有张伯促亲笔签名和伯仲集团公章的协议书时,当侦查技术已经可以通过去氧核糖核酸技术比对之前犯罪嫌疑是谁时。

当赵海洋面对蒋书记询问为何在第一时间控制张伯仲时,说出张伯仲是优秀企业家和其他身份时。

《人民警察》感动不等于“苦情”,过度的“煽情”,不如平铺直述-风君娱乐新闻

我才知道原来在赵海洋在没有证据证明张伯仲知情的情况下,是没有理由限制他人身自由的。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六组”,也让我想起了“六组”中那些警与匪之间的你来与我往。

或许是“六组”中讲述的案件过于琐碎,或许是“六组”中讲述的故事过于平淡,让我都没有兴趣深究它的对与错、真与假。

《人民警察》感动不等于“苦情”,过度的“煽情”,不如平铺直述-风君娱乐新闻

当身为市局副局长的赵海洋,在网络舆论下被停职调查之后。

他不仅开启了拉着空箱子在局里到处转的表演,更能用一种神秘的力量,阻止在同一系统中工作的妻子知晓自己近况。

难道说只有身为父亲小棉袄的女儿,才能敏锐的察觉到父亲出事了,才能通过方程副局长打探到赵海洋的实际状况吗?

《人民警察》感动不等于“苦情”,过度的“煽情”,不如平铺直述-风君娱乐新闻

面对父亲都住进重症监护室的现实,作为母亲断然拒绝了女儿与女婿的关心与照料,只因为他们心中装着的不只有这个小家,只因为赵海洋有着数不清楚的会要开,有着数不清的领导要见。

即便是从小就有被父母“遗弃”之嫌的女儿,也在长大之后更理解父母总不在自己身边的苦衷了,她还因此在作文上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还因此被全校通报表扬了。

《人民警察》感动不等于“苦情”,过度的“煽情”,不如平铺直述-风君娱乐新闻

可为什么看到这样的剧情,我总会想起曾经“六组”中那些看似不经间流露出的家长里短呢?

或许是我这个人太过矫情吧,或许是我被“六组”给彻底“惯坏”了吧。

因为当我看着医院外突然出现的一群人,当我看着这群人手中那块用来感谢“警嫂”的条幅时,我依旧会想到当年那部比肩情景喜剧收视率的“六组”。

《人民警察》感动不等于“苦情”,过度的“煽情”,不如平铺直述-风君娱乐新闻

不可否认《人民警察》中确实有着许多真实的人与故事,即便这些人与故事被隐藏得再深,对于一个身边有类似朋友的我来说,依旧能从中体会到作为警察家属的苦与累。

可当这份苦与累被过于放大描写时,原本该是让人隐隐受到感动的故事,却因为多少有些“煽情”的“苦情戏”而变了味道。

《人民警察》感动不等于“苦情”,过度的“煽情”,不如平铺直述-风君娱乐新闻

或许这些故事不是当年“六组”之人所讲,或许今天这些故事是要讲给如当年我那般年轻之人听的吧,或许作为曾经在“六组”陪伴下长大的我已经老了吧。

因为我已经多少有些看不懂这些故事了,因为我无法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

正如生活教给我们的那样,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最值得被回味的生活。

《人民警察》感动不等于“苦情”,过度的“煽情”,不如平铺直述-风君娱乐新闻

关于《人民警察》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